童年往事----夏夜
网上买的几本书今天到了,铁葫芦的基本推荐的都收罗在列,刚到办公室就引起了同事们的围观,好像很久没有闻过书香一般,动手挑了起来。《世间的盐》本事我打算第一个阅读的,结果被一个识货的姑娘一把抢走,仿佛觊觎很久一朝得手般,欢呼雀跃着跑了。
跑过这个城市的市立图书馆,办过读者卡,也去借过几次书,因为找不到好看想看的书,或是借回来没按时看完又想着要还而纠结的心情,好久没去了。想来,还是自己买的书会更珍惜,书多起来,随手放在床上,柜子上,厕所里,触目能及的地方都杂乱的摆着书,睡觉前摸起一本,周末早晨醒来,就着阳光瞄两行,不用急着还回去,不得不说,这种有书看的日子还是很快乐惬意的。
豆瓣名风行水上的高军算是半个老乡,所以对他的亲切感又多了几分。看过他豆瓣上的一些文章,有些描写乡村生活的人和事,文字极具画面感,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待你走进他的生活。
我看着的时候是很开心的,记忆鲜明的童年乡村生活一幅幅的摊开,可是现在又略有些感怀和无奈,其实能用文字描述的那些记忆中的画面,都被发展和前进的脚步践踏的支离破碎了。
记忆中的童年时光,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夜晚,无论白天再炽热,夜色渐暗后,凉意就随着微风吹来。忙完了农活的一家人,主妇们围着锅灶准备晚饭。晚饭不是正餐,更多的是一天忙累之后的休憩,所以煮一锅汤水分明的稀饭,自家的地里割一把韭菜,一点空心菜,摘几个辣椒,韭菜和面后烙几张喷香的小麦粑(面粉是小麦粉),空心菜爆炒,配上自家腌制的酸豆角,糖蒜,咸鸭蛋,零零碎碎也能摆出一桌菜。
当然,不会在家里吃,小屁孩们洗完澡了,帮着大人把竹床(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床,消暑必备)抬到屋外的空场上,摆上菜,端来用凉水冷却过的一大锅稀饭,嚼一块饼,挑一口咸菜,呼噜噜的大口喝着稀饭,还得腾出一只手抓着蒲扇跟饿极了的蚊子们斗争。
屋前的邻居吃的面条,或是剩饭,端着碗,三三两两聚集过来,蹲在墙根上的,坐在木柴堆上的,或者斜倚着老松树的,吃一口碗里的,说笑一回,蹲着的站起来晃动一下抖抖蚊子,那边嗷嗷待补的娃儿挣扎着到别人碗里瞅一瞅,哇啦啦哭喊起来,表示自己饿了。
孩子们都跟我那时候一样吧,看着别人家的吃食,总是觉得好一些。我是从来禁不住邻居大妈“今天我家吃面条,来盛一碗吧”之类的招呼。在我妈瞪着的眼神里,假装看不见,捧着碗就跳着去了,盛回来之后,我妈是必定要往我手上敲一筷子的:昨天你要吃小麦粑的,只要是别人的都好吃些是吧!妹妹也是个馋鬼,已经等不及我放下碗,就伸着筷子来抢了。
一顿饭往往要从太阳下山吃到月亮露脸的,吃完了,收拾碗筷洗碗这种事情,我跟妹妹俩还是很自觉的,只是原则是谁都不能占便宜,如果我洗碗,那她要在旁边给我扇扇子,我不离开厨房她也不能走的。这件事情,我们为此打过不少的架,原因是电视剧那时候已经在上演了,扇扇子的人猛滴扇几下就迅速窜到房间去瞄一眼电视,等洗碗的人被蚊子咬了开始叫骂,立马又回去扇两下。
电视剧8点多就结束了,睡不着的就搬着竹床三三两两聚集到我大妈的葡萄棚架下面或是长长的塘埂上,隔着池塘,说句话都能听见。几家的孩子相约着去田野里用手电筒照青蛙或抓黄鳝和蛇,胆小的往往是不屑与同行的女孩子就躺在竹床上,听各家的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小狗喜欢在人脚边蹭来蹭去,或在各家的竹床间穿梭,找自己的乐子。
我常常在竹床上跟妹妹掐架,挤来挤去,互相告状。妈妈一边跟大人们聊天一边给我们打蒲扇赶蚊子,听到我们吵得大声了蒲扇就用力各在身上拍一下,以示警告。
那样的天空,从我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后就再也没见过。繁星点点,我们乐此不疲的数星星,从来也没有数清过。找到一颗新的星星总要兴奋很久,生怕被人抢了先的,先跟朋友们炫耀开了。
瓜田里的瓜在暗暗的生长,葡萄要熟了,各种果树的花在黑夜里掉落,给果实们腾出生长的空间,青蛙在夏夜的呱呱声,格外的让人觉得清亮。有多少个夜晚,我们都是在夏夜的露水凝结前渐入梦乡,在妈妈的怀里被放在家里的床上,在蚊帐里做着自己都不知道的美梦,或皱眉或浅笑。
夏夜露重,人已入梦。
跑过这个城市的市立图书馆,办过读者卡,也去借过几次书,因为找不到好看想看的书,或是借回来没按时看完又想着要还而纠结的心情,好久没去了。想来,还是自己买的书会更珍惜,书多起来,随手放在床上,柜子上,厕所里,触目能及的地方都杂乱的摆着书,睡觉前摸起一本,周末早晨醒来,就着阳光瞄两行,不用急着还回去,不得不说,这种有书看的日子还是很快乐惬意的。
豆瓣名风行水上的高军算是半个老乡,所以对他的亲切感又多了几分。看过他豆瓣上的一些文章,有些描写乡村生活的人和事,文字极具画面感,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待你走进他的生活。
我看着的时候是很开心的,记忆鲜明的童年乡村生活一幅幅的摊开,可是现在又略有些感怀和无奈,其实能用文字描述的那些记忆中的画面,都被发展和前进的脚步践踏的支离破碎了。
记忆中的童年时光,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夜晚,无论白天再炽热,夜色渐暗后,凉意就随着微风吹来。忙完了农活的一家人,主妇们围着锅灶准备晚饭。晚饭不是正餐,更多的是一天忙累之后的休憩,所以煮一锅汤水分明的稀饭,自家的地里割一把韭菜,一点空心菜,摘几个辣椒,韭菜和面后烙几张喷香的小麦粑(面粉是小麦粉),空心菜爆炒,配上自家腌制的酸豆角,糖蒜,咸鸭蛋,零零碎碎也能摆出一桌菜。
当然,不会在家里吃,小屁孩们洗完澡了,帮着大人把竹床(一种用竹子编制的床,消暑必备)抬到屋外的空场上,摆上菜,端来用凉水冷却过的一大锅稀饭,嚼一块饼,挑一口咸菜,呼噜噜的大口喝着稀饭,还得腾出一只手抓着蒲扇跟饿极了的蚊子们斗争。
屋前的邻居吃的面条,或是剩饭,端着碗,三三两两聚集过来,蹲在墙根上的,坐在木柴堆上的,或者斜倚着老松树的,吃一口碗里的,说笑一回,蹲着的站起来晃动一下抖抖蚊子,那边嗷嗷待补的娃儿挣扎着到别人碗里瞅一瞅,哇啦啦哭喊起来,表示自己饿了。
孩子们都跟我那时候一样吧,看着别人家的吃食,总是觉得好一些。我是从来禁不住邻居大妈“今天我家吃面条,来盛一碗吧”之类的招呼。在我妈瞪着的眼神里,假装看不见,捧着碗就跳着去了,盛回来之后,我妈是必定要往我手上敲一筷子的:昨天你要吃小麦粑的,只要是别人的都好吃些是吧!妹妹也是个馋鬼,已经等不及我放下碗,就伸着筷子来抢了。
一顿饭往往要从太阳下山吃到月亮露脸的,吃完了,收拾碗筷洗碗这种事情,我跟妹妹俩还是很自觉的,只是原则是谁都不能占便宜,如果我洗碗,那她要在旁边给我扇扇子,我不离开厨房她也不能走的。这件事情,我们为此打过不少的架,原因是电视剧那时候已经在上演了,扇扇子的人猛滴扇几下就迅速窜到房间去瞄一眼电视,等洗碗的人被蚊子咬了开始叫骂,立马又回去扇两下。
电视剧8点多就结束了,睡不着的就搬着竹床三三两两聚集到我大妈的葡萄棚架下面或是长长的塘埂上,隔着池塘,说句话都能听见。几家的孩子相约着去田野里用手电筒照青蛙或抓黄鳝和蛇,胆小的往往是不屑与同行的女孩子就躺在竹床上,听各家的大人们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小狗喜欢在人脚边蹭来蹭去,或在各家的竹床间穿梭,找自己的乐子。
我常常在竹床上跟妹妹掐架,挤来挤去,互相告状。妈妈一边跟大人们聊天一边给我们打蒲扇赶蚊子,听到我们吵得大声了蒲扇就用力各在身上拍一下,以示警告。
那样的天空,从我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后就再也没见过。繁星点点,我们乐此不疲的数星星,从来也没有数清过。找到一颗新的星星总要兴奋很久,生怕被人抢了先的,先跟朋友们炫耀开了。
瓜田里的瓜在暗暗的生长,葡萄要熟了,各种果树的花在黑夜里掉落,给果实们腾出生长的空间,青蛙在夏夜的呱呱声,格外的让人觉得清亮。有多少个夜晚,我们都是在夏夜的露水凝结前渐入梦乡,在妈妈的怀里被放在家里的床上,在蚊帐里做着自己都不知道的美梦,或皱眉或浅笑。
夏夜露重,人已入梦。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