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超人诞生记
“山寨 ”这个词最近越来越流行,山寨电脑,山寨手机,后来有山寨宝马,山寨psp,最近山寨周杰伦开始拍广告,连山寨柏芝也上网陪聊了。似乎世间万物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山寨”一番。
在这种语境下,“山寨”这个词与“知识产权”一类玩意似乎天生八字不合,但最近从一个片子里,我却感到山寨精神里蕴含着巨大的活力与惊人的原创火种。
印度的偏远地区里,有一个小村庄名叫马勒岗,典型的穷乡僻壤,全村以纺织为业,到处都是纺织厂,居民几乎人人皆为织布工。就是在这个伴随着织机声起落作息的小山村里,居然出现了一位身披红色斗篷,除暴安良的超人。这是怎么回事?
12月1日,木星与金星加上一弯月牙儿一起在天上笑的冬夜,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中大站放映的短片《业余超人》为我们讲述了整个故事。
贫瘠单调的马勒岗村75%的人口为回教徒,与占当地人口第二多数的印度教徒隔河而居,宗教矛盾时有发生,相互隔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他们却都拥有唯一的共同爱好:电影。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群情激昂的人们在推挤着一处铁闸,场面沸反盈天,喧闹不已,让人错觉这是描述动乱或灾荒的影片。接着两个人从铁闸内把门打开,在门开启的一瞬间立即回头奔跑,若非如此将会马上被汹涌而至的人潮吞没。
这是一个简陋的放映厅。一俟纺织厂收工,织布工们便蜂拥而至,挤在不大的屏幕前如饥似渴地投入声光制造的幻境;镇上灰蒙蒙的街巷中最鲜艳的颜色属于电影海报,明星招贴;理发店甚至提供把顾客打扮成电影明星的专门服务。
“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艰难,只有电影能让他们暂时离开现实,做个好梦。”纳什道。
纳什经营者一个小放映厅,同时也身兼业余导演。他的导演之路是从翻拍宝莱坞经典大片(就是帅哥美女唱唱跳跳哭哭笑笑的那种)起步的。
“片子反响不错,人们喜欢在电影里看到熟悉的马勒岗景色,听见里面的演员讲自己的方言。”
初战告捷,纳什又有了新计划,准备冲出印度,进军好莱坞。没错,这次他要翻拍的是超人,而且要动用到绿幕特技,让超人一飞冲天。
“超人是一个很鲜明的形象,而且深入人心,当然我们的超人是不同的,是属于马勒岗的。”
有了想法就开始实施,买软件、置道具、列计划,当然,还要写剧本。
“我设想的开场是这样:超人在地面接手机,但是发现信号很差,根本听不清。然后他说‘你等会。’就‘piu’地飞上天,停在空中,信号好转了,终于可以通话。”编剧甲笑着说。
“我想让一个蜘蛛侠造型的小孩出现在片中。当超人的爸爸派他去执行任务时,就指着这个小孩说:‘如果这次你搞砸了,我就派他去替你。’”编剧乙如是说。“当然,开头我考虑的是蝙蝠侠,但是这家伙最近好像有点退流行了。”
编剧们尽情恶搞期间,导演则搭着濒临报废的小皮卡进城去采购所需的各种物项。
重中之重是戏服。
“胸口的标志要把‘S’换成马勒岗的‘M’。然后,超人的内裤是最关键的,我打算这样做……”裁缝店里,导演纳什边说边画。影片在这里没有具体交代内裤的设计图,以至于主角试装时这条“关键”的内裤甫一亮相就赚了全场笑声。
不,绝不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里那条紧绷绷的三角裤,而是一条大红色四方裤衩子,长度盖过半个大腿,广东人称“孖烟囱”是也——这或许是保守的当地居民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更不用说这条裤子套在骨瘦如柴,一本正经的主演沙菲克身上晃晃荡荡如同一条迷你裙让人忍俊不禁。
“等这出戏上演了,以后我走在街上,大家都会跟我打招呼说‘超人,你好’。”沙菲克憨憨地笑着,他的本行也是织布工人。“小时候爸爸曾经嘱咐我不要再当织布工,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计啊。”
“在咱们这地方,到电影里亮一回相可是提高身价的最好办法。”正式开拍的当天,几个来当临时演员的少年认真地说。
编剧乙之前很是唏嘘过:“编剧的所有构思到最后能实现的只有20%,有时还不到,其余的都只好剩在自己的脑子里——这是全世界编剧的悲哀。”
因此当我们看到开拍时扮演超人爸爸的老汉牵着童年蜘蛛侠出现时,都为这20%的实现而欣喜地鼓掌。
拍摄时全场出动,演员、编剧、导演、临记,个个一专多能,同甘共苦,粗活累活全得干。因此我们常能看到披挂齐整的瘦骨仙超人万分卖力,挖坑推车扛大包还经常不慎跌倒的身影。
“父亲,爹爹,老爸,这次你要派我去哪?”
“我要派你去一个很特别的村庄,叫马勒岗。”
“就是那个满地都是织布机的地方?”
“……没错。”
超人父子的河边对话ng了多次后结束,老爸把儿子送上渡河的交通工具——一只巨大的货车轮胎(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个,他不是会飞吗?)然后狠踹几脚,把轮胎蹬离岸边,还忍不住笑了场。
眼看着镜头拍完了,大家都忙着收拾器材,却忘了不会游泳的超人还坐在轮胎上无助地向河心飘去,几个好心的临记赶紧上前把超人连同轮胎一起打捞回来。
“看,他们在救超人诶。”摄影机旁不知谁冷幽默了一把,片里片外的人都笑翻了。
所有的拍摄,都是导演兼摄影师用一台家用小DV完成的。拍摄过程充分体现了山寨本色。没有轨道,就用小推车;没有吊臂,就把一条长木后头绑上重物架在小卡车上,再把导演和摄影机绑到木条前端,几个人扶着帮忙控制高低和方向;而在街道上飞行的超人背部特写是让沙菲克趴在三轮摩托车前方驶过街道,导演手持摄影机坐在后面拍成的。
那么绿幕技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块大绿布,悬在一辆货柜车的侧面,前头垒起几张板凳,也上覆绿布。把沙菲克打扮好(关键是梳出前额标志性的小钩子刘海),让他平趴在板凳上摆飞行造型。呼啸的风是用一块薄木板扇出来的,飘扬的斗篷全靠蒙上绿布的编剧先生在后头拽着不停地甩。实际拍摄时,他们还动了很多脑筋,利用有限的材料,让画面更加逼真。素材拍好,晚上在家里的二手拼装电脑上与事先拍得的街景一合成,超人就飞起来了。绿幕特技的原理,也不外乎如此了。顺带说一下,音效和主题曲也是在同一台机器上由同一个人也就是编剧甲完成的。
影片从开拍到所有后期包括剪辑、特效、配乐、主题曲全部制作完成只历时15天,让人不得不佩服山寨的高速度。
唯一有片酬的演员是女主角,也是唯一的女演员。
“回教徒大体上是反对女子演戏的,不过每个家庭的尺度都不一样吧。我喜欢演戏,就算要我在戏里头跳艳舞也没有问题。”
在拍摄女主角与超人携手飞行的场面时,一位穆斯林老人拄着拐杖经过,边走边用另一只手掩起双眼说:“一个正经穆斯林不该看这种东西,我,是绝对不看的!”大家沉默地目送他走过,手里的活计却也没闲着。
然而超人电影里不可或缺的boss又如何处理呢?
编剧甲阴起脸向镜头念他构想的Boss开场白:“我来到印度,看见许多许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吐痰。他们在街上吐,往墙上吐,坐车的时候吐,上厕所的时候也吐……哼哼,我就是喜欢这种脏兮兮的地方。所以,我来了!”
Boss的选角方面也秉承了山寨风,最终由编剧甲剃了个光头出演。剃头当天,导演还唯恐天下不乱地堵在理发店门口电话通知了一堆亲朋好友前来参观。“快过来啊,他在剃光头诶!”
虽说是山寨制作,他们还是毫不马虎地为Boss准备了彩色隐形眼镜。于是我们看到万能的编剧甲粉墨登场,很阴险地说:“我就是喜欢这种脏兮兮的地方……”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影片公映时,还举行了一场简陋而郑重的首映礼,就在导演经营的小放映厅。
看着那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的眼睛,想起他们那些手挑肩扛式的特技,土法炼钢般的拍摄过程,还有整个剧组每一个人脸上兴奋而虔诚的表情。
我突然觉得,这些年来我们几乎都忘记了电影原来是一件那么有趣的事儿。我们给电影加上了太多负担,太多的意识形态,太害怕无法做到“文以载道”。结果电影很累,我们也很累。
是纳什和他的山寨超人提醒了我,电影本身就是单纯的快乐之一种。
影片在编剧甲自编自唱的《业余超人》主题歌中结束。
“Superman,马勒岗的Superman,不管你是信回教,印度教,锡克教还是基督教,大家都爱Superman,马勒岗的Superman……”
——其实,道又何尝不在其中呢?
在这种语境下,“山寨”这个词与“知识产权”一类玩意似乎天生八字不合,但最近从一个片子里,我却感到山寨精神里蕴含着巨大的活力与惊人的原创火种。
印度的偏远地区里,有一个小村庄名叫马勒岗,典型的穷乡僻壤,全村以纺织为业,到处都是纺织厂,居民几乎人人皆为织布工。就是在这个伴随着织机声起落作息的小山村里,居然出现了一位身披红色斗篷,除暴安良的超人。这是怎么回事?
12月1日,木星与金星加上一弯月牙儿一起在天上笑的冬夜,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中大站放映的短片《业余超人》为我们讲述了整个故事。
贫瘠单调的马勒岗村75%的人口为回教徒,与占当地人口第二多数的印度教徒隔河而居,宗教矛盾时有发生,相互隔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他们却都拥有唯一的共同爱好:电影。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群情激昂的人们在推挤着一处铁闸,场面沸反盈天,喧闹不已,让人错觉这是描述动乱或灾荒的影片。接着两个人从铁闸内把门打开,在门开启的一瞬间立即回头奔跑,若非如此将会马上被汹涌而至的人潮吞没。
这是一个简陋的放映厅。一俟纺织厂收工,织布工们便蜂拥而至,挤在不大的屏幕前如饥似渴地投入声光制造的幻境;镇上灰蒙蒙的街巷中最鲜艳的颜色属于电影海报,明星招贴;理发店甚至提供把顾客打扮成电影明星的专门服务。
“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很艰难,只有电影能让他们暂时离开现实,做个好梦。”纳什道。
纳什经营者一个小放映厅,同时也身兼业余导演。他的导演之路是从翻拍宝莱坞经典大片(就是帅哥美女唱唱跳跳哭哭笑笑的那种)起步的。
“片子反响不错,人们喜欢在电影里看到熟悉的马勒岗景色,听见里面的演员讲自己的方言。”
初战告捷,纳什又有了新计划,准备冲出印度,进军好莱坞。没错,这次他要翻拍的是超人,而且要动用到绿幕特技,让超人一飞冲天。
“超人是一个很鲜明的形象,而且深入人心,当然我们的超人是不同的,是属于马勒岗的。”
有了想法就开始实施,买软件、置道具、列计划,当然,还要写剧本。
“我设想的开场是这样:超人在地面接手机,但是发现信号很差,根本听不清。然后他说‘你等会。’就‘piu’地飞上天,停在空中,信号好转了,终于可以通话。”编剧甲笑着说。
“我想让一个蜘蛛侠造型的小孩出现在片中。当超人的爸爸派他去执行任务时,就指着这个小孩说:‘如果这次你搞砸了,我就派他去替你。’”编剧乙如是说。“当然,开头我考虑的是蝙蝠侠,但是这家伙最近好像有点退流行了。”
编剧们尽情恶搞期间,导演则搭着濒临报废的小皮卡进城去采购所需的各种物项。
重中之重是戏服。
“胸口的标志要把‘S’换成马勒岗的‘M’。然后,超人的内裤是最关键的,我打算这样做……”裁缝店里,导演纳什边说边画。影片在这里没有具体交代内裤的设计图,以至于主角试装时这条“关键”的内裤甫一亮相就赚了全场笑声。
不,绝不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里那条紧绷绷的三角裤,而是一条大红色四方裤衩子,长度盖过半个大腿,广东人称“孖烟囱”是也——这或许是保守的当地居民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更不用说这条裤子套在骨瘦如柴,一本正经的主演沙菲克身上晃晃荡荡如同一条迷你裙让人忍俊不禁。
“等这出戏上演了,以后我走在街上,大家都会跟我打招呼说‘超人,你好’。”沙菲克憨憨地笑着,他的本行也是织布工人。“小时候爸爸曾经嘱咐我不要再当织布工,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生计啊。”
“在咱们这地方,到电影里亮一回相可是提高身价的最好办法。”正式开拍的当天,几个来当临时演员的少年认真地说。
编剧乙之前很是唏嘘过:“编剧的所有构思到最后能实现的只有20%,有时还不到,其余的都只好剩在自己的脑子里——这是全世界编剧的悲哀。”
因此当我们看到开拍时扮演超人爸爸的老汉牵着童年蜘蛛侠出现时,都为这20%的实现而欣喜地鼓掌。
拍摄时全场出动,演员、编剧、导演、临记,个个一专多能,同甘共苦,粗活累活全得干。因此我们常能看到披挂齐整的瘦骨仙超人万分卖力,挖坑推车扛大包还经常不慎跌倒的身影。
“父亲,爹爹,老爸,这次你要派我去哪?”
“我要派你去一个很特别的村庄,叫马勒岗。”
“就是那个满地都是织布机的地方?”
“……没错。”
超人父子的河边对话ng了多次后结束,老爸把儿子送上渡河的交通工具——一只巨大的货车轮胎(我一直没想明白这个,他不是会飞吗?)然后狠踹几脚,把轮胎蹬离岸边,还忍不住笑了场。
眼看着镜头拍完了,大家都忙着收拾器材,却忘了不会游泳的超人还坐在轮胎上无助地向河心飘去,几个好心的临记赶紧上前把超人连同轮胎一起打捞回来。
“看,他们在救超人诶。”摄影机旁不知谁冷幽默了一把,片里片外的人都笑翻了。
所有的拍摄,都是导演兼摄影师用一台家用小DV完成的。拍摄过程充分体现了山寨本色。没有轨道,就用小推车;没有吊臂,就把一条长木后头绑上重物架在小卡车上,再把导演和摄影机绑到木条前端,几个人扶着帮忙控制高低和方向;而在街道上飞行的超人背部特写是让沙菲克趴在三轮摩托车前方驶过街道,导演手持摄影机坐在后面拍成的。
那么绿幕技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块大绿布,悬在一辆货柜车的侧面,前头垒起几张板凳,也上覆绿布。把沙菲克打扮好(关键是梳出前额标志性的小钩子刘海),让他平趴在板凳上摆飞行造型。呼啸的风是用一块薄木板扇出来的,飘扬的斗篷全靠蒙上绿布的编剧先生在后头拽着不停地甩。实际拍摄时,他们还动了很多脑筋,利用有限的材料,让画面更加逼真。素材拍好,晚上在家里的二手拼装电脑上与事先拍得的街景一合成,超人就飞起来了。绿幕特技的原理,也不外乎如此了。顺带说一下,音效和主题曲也是在同一台机器上由同一个人也就是编剧甲完成的。
影片从开拍到所有后期包括剪辑、特效、配乐、主题曲全部制作完成只历时15天,让人不得不佩服山寨的高速度。
唯一有片酬的演员是女主角,也是唯一的女演员。
“回教徒大体上是反对女子演戏的,不过每个家庭的尺度都不一样吧。我喜欢演戏,就算要我在戏里头跳艳舞也没有问题。”
在拍摄女主角与超人携手飞行的场面时,一位穆斯林老人拄着拐杖经过,边走边用另一只手掩起双眼说:“一个正经穆斯林不该看这种东西,我,是绝对不看的!”大家沉默地目送他走过,手里的活计却也没闲着。
然而超人电影里不可或缺的boss又如何处理呢?
编剧甲阴起脸向镜头念他构想的Boss开场白:“我来到印度,看见许多许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吐痰。他们在街上吐,往墙上吐,坐车的时候吐,上厕所的时候也吐……哼哼,我就是喜欢这种脏兮兮的地方。所以,我来了!”
Boss的选角方面也秉承了山寨风,最终由编剧甲剃了个光头出演。剃头当天,导演还唯恐天下不乱地堵在理发店门口电话通知了一堆亲朋好友前来参观。“快过来啊,他在剃光头诶!”
虽说是山寨制作,他们还是毫不马虎地为Boss准备了彩色隐形眼镜。于是我们看到万能的编剧甲粉墨登场,很阴险地说:“我就是喜欢这种脏兮兮的地方……”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影片公映时,还举行了一场简陋而郑重的首映礼,就在导演经营的小放映厅。
看着那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的眼睛,想起他们那些手挑肩扛式的特技,土法炼钢般的拍摄过程,还有整个剧组每一个人脸上兴奋而虔诚的表情。
我突然觉得,这些年来我们几乎都忘记了电影原来是一件那么有趣的事儿。我们给电影加上了太多负担,太多的意识形态,太害怕无法做到“文以载道”。结果电影很累,我们也很累。
是纳什和他的山寨超人提醒了我,电影本身就是单纯的快乐之一种。
影片在编剧甲自编自唱的《业余超人》主题歌中结束。
“Superman,马勒岗的Superman,不管你是信回教,印度教,锡克教还是基督教,大家都爱Superman,马勒岗的Superman……”
——其实,道又何尝不在其中呢?
-
Spec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2-13 21:55:45
-
呱啦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2-12 19:49:51
-
Prayer Savan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2-12 1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