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时候去了杭州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必须去趟杭州。于是周四订了机票,周五晚上飞走了。
那是四月,错过了樱花繁华的时节,落樱过后枝头稀疏粉红依旧动人。我去了杭州,在西湖边走了两天。事实上我在杭州只待了三天,周日下午就坐上了回北京的动车。我单肩背个摄影包,左兜揣个本子,右兜揣枝笔,裤兜是手机和钱包。我在杭州满满地走了三整天。本子上我写了十八页。车上,船上,咖啡馆里,餐桌上,路边椅子上,庙里大殿前,宾馆床上,旅舍小桌上,邮局里。。。
凌晨2点飞机在黑暗里降落,巴士在黑暗里到城站下车,换成出租车也在黑暗里一路前行。在经过漫长街道还有一条隧道一片森林之后,到了我觉得是在深山里的浙江宾馆。直到第二天早上出门我还没有分清东西南北。5:05起床洗澡,朋友已在宾馆门口等着了。带着睡意在杭州清晨的美味空气里到了西湖边。天还没亮透,路上清净得很,就像是在山里。但是太子湾那里已经有很多扛着相机拍花的了,人多但是没有一丝的喧闹,真好。
我在随身小本上写
太子湾的花:郁金香五彩;
樱花已谢残红新绿;
二月兰紫色梦幻;
水仙凌波仙子湖畔立;
日本风精巧;
蓝色雏菊邻家妹;
茶花如火如荼;
樟树无数挂花满城……
我的朋友烟烟,拍的杭州比杭州还要美万分。
拍完了太子湾,公车去了清波门。从这里开始第一次走西湖。过了钱王祠,到了明堂YHA,可惜没有房间了。西湖边很多人,杭州市民喜欢周末一家出来到西湖边走走看看玩玩吃吃喝喝逛逛。西湖对游客免费真是个极好地决定。在西湖边的外婆家,烟烟请我吃了杭帮菜。然后继续走西湖。实在是太累了,俩人居然在COSTA睡着了。。。。睡得特别香,直到被一个男人又响又破的声音吵醒。本来空无一人的房间已经坐满了吵吵闹闹的人。
走到外面坐在廊子里,看着西湖上船来船往,岸边绿叶招摇,四月和煦的阳光在午后也变得耀眼,人更加昏昏欲睡。时间过得倒是舒缓,身边游客换了又换。我们也终于起身去了浙江博物馆。院里好多的挂花树,都是参天的那种,烟烟说到了桂花开得月份,整座杭州城都是香的,我不由得又在心里想着桂花开的时候必须去闻闻杭州城。
西泠印社离浙江博物馆不远,人家关门后,就去了曲院荷塘,在星巴克要了咖啡等着烟烟的朋友一起去马灯部落吃晚饭。路上经过《非诚勿扰》里面的玉带桥,黄昏里是一天最美的时光,这会岸边的樱花粉中泛青晕,羞涩似二八妹子那垂下的眼角。
事先预定的凡锦青年旅社,简直是我住过最烂的地方。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在完全纸壳做墙壁的单人房里,还有一个装满衣服不知道是谁的行李箱。155元还不如给地铁里的乞丐,心里也比这个舒服。可是这是杭州。
晚饭后去了宝石山看了杭州的夜景,觉得任何得不如意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大爷我的心情完全可以九天御风携得美人归。爬到山顶的路很可怕,到了顶上腿都软了。望着璀璨的杭州城和宛如仙境的西湖,灵魂儿都飞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腿软了。北山路看起来就是海底的倒影,眨眼间就能看到小龙女飘摇直上九千里。。。。虚幻还是真实,全都当时逍遥吧!
第二天起来退了房我又去了太子湾,这次去得晚人山人海在花海里浪涛般喧闹喧闹!对面的苏堤,完全是人的海洋,除了人,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举着各种旗子戴着各色帽子的旅游团,在导游大嚷着“我要开始人海战术了”的喧闹里挪动。我只好绕着他们溜进了流动大军的边缘小路。沿着湖岸,你能看到带着孩子的大姐细声细气讲故事,还有雅致的男子端着高脚杯里的红酒坐在岸边的长椅上看着湖面怡然自得。还有打扮入时的老姐妹携手漫步。杭州的悠闲真是让在都市里找不到这感觉的人倍感失落与失败。
阴天,凉风,薄雾。我又到了曲院荷塘,这地方太美味了!走着走着就走过来,清净,幽然。亭子边唱歌的夫妻,岸边长椅上看报的老爷子和吃瓜子的老太太,园内一桌桌喝茶吃点心的人们,屋顶玩耍的小猫咪,桥上蹒跚学步的小孩童,幽静的河湾里停泊的小木船。。。。美好的想骂娘!
细雨飘落,我去了岳庙。有小孩子在岳飞墓前鞠躬献花,有老人家甩给秦桧跪像几个耳光,有锦鲤水中游,有红莲碧波立,梧桐树芽儿黄絮絮掉,小娃娃学大姑娘扑粉般到处洒,像那细雨儿迷了眼。
我又坐船去了水中岛,又上山走过绿草沿边青石板。饿得两眼发黑终于在宝石流霞路口看到了两岸咖啡提供便餐。吃着荷香冬菇嫩鸡饭,看着西湖断桥人不断,想着白娘子初遇许仙媚儿眼。。。。
第三天,去了飞来峰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1130956/灵隐寺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2363294/胡雪岩故居。看不完的杭州美景。
他妈的非得听混蛋山鹰组合的歌!我写不下去了!
最后来两首诗:
其一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
其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岸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天,我住在绿杨巷的柳湖小筑。
有必要写一下杭州的。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必须去趟杭州。于是周四订了机票,周五晚上飞走了。
那是四月,错过了樱花繁华的时节,落樱过后枝头稀疏粉红依旧动人。我去了杭州,在西湖边走了两天。事实上我在杭州只待了三天,周日下午就坐上了回北京的动车。我单肩背个摄影包,左兜揣个本子,右兜揣枝笔,裤兜是手机和钱包。我在杭州满满地走了三整天。本子上我写了十八页。车上,船上,咖啡馆里,餐桌上,路边椅子上,庙里大殿前,宾馆床上,旅舍小桌上,邮局里。。。
凌晨2点飞机在黑暗里降落,巴士在黑暗里到城站下车,换成出租车也在黑暗里一路前行。在经过漫长街道还有一条隧道一片森林之后,到了我觉得是在深山里的浙江宾馆。直到第二天早上出门我还没有分清东西南北。5:05起床洗澡,朋友已在宾馆门口等着了。带着睡意在杭州清晨的美味空气里到了西湖边。天还没亮透,路上清净得很,就像是在山里。但是太子湾那里已经有很多扛着相机拍花的了,人多但是没有一丝的喧闹,真好。
我在随身小本上写
太子湾的花:郁金香五彩;
樱花已谢残红新绿;
二月兰紫色梦幻;
水仙凌波仙子湖畔立;
日本风精巧;
蓝色雏菊邻家妹;
茶花如火如荼;
樟树无数挂花满城……
我的朋友烟烟,拍的杭州比杭州还要美万分。
拍完了太子湾,公车去了清波门。从这里开始第一次走西湖。过了钱王祠,到了明堂YHA,可惜没有房间了。西湖边很多人,杭州市民喜欢周末一家出来到西湖边走走看看玩玩吃吃喝喝逛逛。西湖对游客免费真是个极好地决定。在西湖边的外婆家,烟烟请我吃了杭帮菜。然后继续走西湖。实在是太累了,俩人居然在COSTA睡着了。。。。睡得特别香,直到被一个男人又响又破的声音吵醒。本来空无一人的房间已经坐满了吵吵闹闹的人。
走到外面坐在廊子里,看着西湖上船来船往,岸边绿叶招摇,四月和煦的阳光在午后也变得耀眼,人更加昏昏欲睡。时间过得倒是舒缓,身边游客换了又换。我们也终于起身去了浙江博物馆。院里好多的挂花树,都是参天的那种,烟烟说到了桂花开得月份,整座杭州城都是香的,我不由得又在心里想着桂花开的时候必须去闻闻杭州城。
西泠印社离浙江博物馆不远,人家关门后,就去了曲院荷塘,在星巴克要了咖啡等着烟烟的朋友一起去马灯部落吃晚饭。路上经过《非诚勿扰》里面的玉带桥,黄昏里是一天最美的时光,这会岸边的樱花粉中泛青晕,羞涩似二八妹子那垂下的眼角。
事先预定的凡锦青年旅社,简直是我住过最烂的地方。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在完全纸壳做墙壁的单人房里,还有一个装满衣服不知道是谁的行李箱。155元还不如给地铁里的乞丐,心里也比这个舒服。可是这是杭州。
晚饭后去了宝石山看了杭州的夜景,觉得任何得不如意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了。大爷我的心情完全可以九天御风携得美人归。爬到山顶的路很可怕,到了顶上腿都软了。望着璀璨的杭州城和宛如仙境的西湖,灵魂儿都飞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腿软了。北山路看起来就是海底的倒影,眨眼间就能看到小龙女飘摇直上九千里。。。。虚幻还是真实,全都当时逍遥吧!
第二天起来退了房我又去了太子湾,这次去得晚人山人海在花海里浪涛般喧闹喧闹!对面的苏堤,完全是人的海洋,除了人,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举着各种旗子戴着各色帽子的旅游团,在导游大嚷着“我要开始人海战术了”的喧闹里挪动。我只好绕着他们溜进了流动大军的边缘小路。沿着湖岸,你能看到带着孩子的大姐细声细气讲故事,还有雅致的男子端着高脚杯里的红酒坐在岸边的长椅上看着湖面怡然自得。还有打扮入时的老姐妹携手漫步。杭州的悠闲真是让在都市里找不到这感觉的人倍感失落与失败。
阴天,凉风,薄雾。我又到了曲院荷塘,这地方太美味了!走着走着就走过来,清净,幽然。亭子边唱歌的夫妻,岸边长椅上看报的老爷子和吃瓜子的老太太,园内一桌桌喝茶吃点心的人们,屋顶玩耍的小猫咪,桥上蹒跚学步的小孩童,幽静的河湾里停泊的小木船。。。。美好的想骂娘!
细雨飘落,我去了岳庙。有小孩子在岳飞墓前鞠躬献花,有老人家甩给秦桧跪像几个耳光,有锦鲤水中游,有红莲碧波立,梧桐树芽儿黄絮絮掉,小娃娃学大姑娘扑粉般到处洒,像那细雨儿迷了眼。
我又坐船去了水中岛,又上山走过绿草沿边青石板。饿得两眼发黑终于在宝石流霞路口看到了两岸咖啡提供便餐。吃着荷香冬菇嫩鸡饭,看着西湖断桥人不断,想着白娘子初遇许仙媚儿眼。。。。
第三天,去了飞来峰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1130956/灵隐寺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72363294/胡雪岩故居。看不完的杭州美景。
他妈的非得听混蛋山鹰组合的歌!我写不下去了!
最后来两首诗:
其一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万家掩映翠微间
处处水潺潺。
其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岸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一天,我住在绿杨巷的柳湖小筑。
有必要写一下杭州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