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其实我觉得我读不太懂俄国的小说。从小时候高尔基的童年,到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感觉怪怪的:不重要但奇怪的名字,奇怪的想法,奇怪的说话方式。但还是一直看下去了,自小就听说想读的书。读完一句话总结,身为贵族的托尔斯泰以贵族的角度对善的理解。
【爱】
他爱不爱她?她爱不爱他?
聂赫留朵夫对喀秋莎,起于冲动止于理智。如果爱,为什么不回来找她?火车站的一幕是两人生活的转折点,他进入他的贵族浮华虚伪生活,她伤心欲绝只是为腹中胎儿活下来。
多少年后,他们再见,他是陪审员,她是犯人,妓女。他把她的罪归咎于自己,开始了自己的赎罪,决定不顾世俗看法,与她结婚。此时,自私大过爱。他只是在寻求自己灵魂的救赎了。而她,还会斜睨着他,看到他还会兴奋——她选择嫁给不爱的革命党,他是不是也松了口气?
【道德】
聂赫留朵夫是不是喀秋莎堕落的原因?是也不是。没有他,她也许嫁给一个农夫,平静的生活;他负责,娶她,她也不会沦落。但她也可以选择不沦落:她可以从事的纯洁的职业还是有的。或许她没人们想的那么坏。她不会谋财害命,不愿去拖累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开始,他是上进的学生;后来,变为堕落的贵族军官;但他的善心并未泯灭,于是有了后来的自我救赎;直到最后,喀秋莎让他得到了真正的救赎。第三阶段是核心。他研究方案将土地分给农民,同时也考虑完全分完后自己的出路。看到监狱里犯人的惨状以及被所谓的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误判入监狱的人,他奔走相助。他本质上是善的,并愿意维护善。
这里有宿命论性善论的影子,但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却是反例。从单纯的女孩,到眼里透着贪婪的女人,之间只是一桩婚姻,一个虚伪的丈夫的影响。以此为代表的贵族,身披道德与秩序的华服,却只是在谈道德,虚伪肮脏。他们是喀秋莎的对立面。
身体和灵魂,有时是两回事。
聂赫留朵夫是新兴开明地主的代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新思潮。农奴的解放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聂赫留朵夫努力了,但仅靠他是不够的。最后,他彻悟了,但他只是他,上流社会的极少数。
而他对于她生活的参与,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一缕清风,让她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为其他人甚至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幸福着想。
两个人的解放。
【爱】
他爱不爱她?她爱不爱他?
聂赫留朵夫对喀秋莎,起于冲动止于理智。如果爱,为什么不回来找她?火车站的一幕是两人生活的转折点,他进入他的贵族浮华虚伪生活,她伤心欲绝只是为腹中胎儿活下来。
多少年后,他们再见,他是陪审员,她是犯人,妓女。他把她的罪归咎于自己,开始了自己的赎罪,决定不顾世俗看法,与她结婚。此时,自私大过爱。他只是在寻求自己灵魂的救赎了。而她,还会斜睨着他,看到他还会兴奋——她选择嫁给不爱的革命党,他是不是也松了口气?
【道德】
聂赫留朵夫是不是喀秋莎堕落的原因?是也不是。没有他,她也许嫁给一个农夫,平静的生活;他负责,娶她,她也不会沦落。但她也可以选择不沦落:她可以从事的纯洁的职业还是有的。或许她没人们想的那么坏。她不会谋财害命,不愿去拖累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开始,他是上进的学生;后来,变为堕落的贵族军官;但他的善心并未泯灭,于是有了后来的自我救赎;直到最后,喀秋莎让他得到了真正的救赎。第三阶段是核心。他研究方案将土地分给农民,同时也考虑完全分完后自己的出路。看到监狱里犯人的惨状以及被所谓的规则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误判入监狱的人,他奔走相助。他本质上是善的,并愿意维护善。
这里有宿命论性善论的影子,但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却是反例。从单纯的女孩,到眼里透着贪婪的女人,之间只是一桩婚姻,一个虚伪的丈夫的影响。以此为代表的贵族,身披道德与秩序的华服,却只是在谈道德,虚伪肮脏。他们是喀秋莎的对立面。
身体和灵魂,有时是两回事。
聂赫留朵夫是新兴开明地主的代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新思潮。农奴的解放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聂赫留朵夫努力了,但仅靠他是不够的。最后,他彻悟了,但他只是他,上流社会的极少数。
而他对于她生活的参与,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一缕清风,让她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世界,人们为其他人甚至整个人类的解放与幸福着想。
两个人的解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