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笔记-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待续)
台风天连大嘉定的图书馆都不开了,宅在寝室难免上网,看了些公开课。斯坦福的《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这课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教授太有范儿了。随手记了些笔记,有空要把这门课看完,还有22集,嗯。。 1.进化行为的三个重要支柱: 个体选择individual selection(向下一代尽可能多的传递自己的基因,通过个体的生殖行为成为可能) 亲缘选择kin selection(帮助亲戚传递基因) 互惠利他reciprocal altruism 2.一个极端----竞争配偶型物种tournament species: 雄性通过竞争来和雌性交配,5%的雄性贡献了90%的交配。雄性利用肌肉、体力、第二性征、羽毛等展示基因优势来优胜劣汰。雄性不照顾孩子,对雌性不挑剔。雌雄差异大,雄性动物高攻击性,较大体型,雄性比雌性寿命短很多。 雌性交配时看重雄性的基因,雌性不会抛弃孩子(因为没有人愿意替她们养孩子)通常只生一胎。 另一个极端----固定配偶型物种pair-bonding species: 雄性对于交配对象谨慎、对哺育子女投入多,雌性因此也可以抛弃子女,雌性常生很多胎。雌雄差异较小,雄性攻击性低,体型区分不明显,第二性征也不明显,雌雄寿命差异不大。 雌性交配时选择那些能成为好父亲的雄性。雄性通过一些仪式来追逐雌性,eg.带来食物或类似的东西。eg.天鹅 人类则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因此,你可以一点不了解这个物种,哪怕仅看到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头盖骨,就能用这个逻辑推断出这一物种的日常生活、社会形态。 3.生一个雄性比生雌性对于母亲而言需要的热量更多,体力更多,代价大,而且更难养大因为调皮。同时,生雄性,有较少的机会使自己的后代能够繁衍更多的后代(eg.在竞争配偶物种中,5%的雄性贡献了90%的交配),有较大的机会使后代当炮灰,不能繁衍很多后代。 生一个雌性的话,代价较小,同时基本上后代都能再繁衍1-5个后代(灵长类动物)。 因此,保守的选择是生一个雌性,高风险的选择是生一个雄性。如果动物的地位高,则选择风险策略,地位低则选择保守策略。 也能解释,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时候,雌性新生儿的出生比例会提高。比如,人类在饥荒时生下的女婴较多 4.两性竞争,因为两性之间不一定有重合的生殖策略。 eg.印记基因:基因的表达由来自于父亲或者母亲决定。雄性基因促进胎儿生长发展,雌性基因减缓发展。印记基因的异常表达引发伴有复杂突变和表型缺陷的多种人类疾病。 印记基因只存在于竞争配偶型物种,不存在与固定配偶型物种。 5.一夫多妻制,eg.曾经出现在西藏,比如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以及他的全部兄弟。因为男人的老爹地产不多,不够四五个儿子分,要不大家都吃不饱。所以老爹说乃们就找一个老婆少生点儿子吧。这样子子孙孙都吃得饱。 6.动物杀婴现象 杀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原因:比如你苦练肌肉好久终于当上了头头,(假设只有老大才能找女人)但是只有一年半的任期。这时候你悲剧的发现所有的雌性动物都生了崽,而且她们需要花两三年照料幼崽,照料的同时不能再生。于是,为了让女人空出来生自己的娃,就只能杀了别人的娃。 婴儿还能成为防生武器。比如现任老大要打落魄年迈的前任老大,前任老大常常会情急之下抓起一个婴儿挡在自己胸前说,看你还敢不敢杀我,当然是现任老大的孩子。有一次,前任老大不小心把自己的娃抱在胸前保命,临危之时,看到拿错了,赶紧一把扔了自己的孩子,啊,拿错了!这证明了动物确实很清楚为什么要杀别人家的婴儿。 7.父系社会和人类战争 对于灵长类和哺乳类动物,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一种性别的动物会在青春期出走,去另一个族群。 至于是哪种性别则因动物而异。比如黑猩猩,雌猩猩在青春期时迁居。因此在一个族群中,雄猩猩都是亲戚,一生居于此,而雌猩猩没有亲戚。对于狒狒,情况则相反。 因此,黑猩猩比狒狒有着更高的种族间雄性攻击性。雄黑猩猩们更合作,他们会去巡逻边境、杀死外族动物、甚至会去清洗其他族群。于是,黑猩猩们不仅有了种族间战争,也有了种族灭绝。 这背后的驱动力:这个星球上最可怕的事之一就是所有隔壁族群的雄性都学会彼此相处。因为一旦如此,他们就开始往外张望,有组织的雄性通过雌性进行异族通婚。于是,战争诞生了。 8.如何在非亲缘种群间开始合作机制?? 一种方法:利用小范围的近亲的建立者效应来激励影响较大范围的群体。---就像”结晶“一样,这种合作的特点是从内向外结晶。 我们都以为以牙还牙是最好的方式,其实以德报怨比以牙还牙更好。但关键是某人必须先行动起来开始合作。因此,可以利用亲缘关系在最初产生合作机制然后扩大到整个族群。 9.群体选择的一个经典例子:A>B,但是BB...>AA,,, 10.对于进化论的批评主要有:特征的遗传性,适应性,渐进论(这些变化是逐渐发生的)。 进化论背后很强的政治隐喻:社会生物学理论是由美国白人男性建立发展的,而他们是这个现有的竞争世界的受益者。相反,在激烈批评进化论的人中,不乏马克思主义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