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两位小爷的情书
春天来了,思春的季节到了。 今天,在这个还有一周考试,我前五章书看了一眼后五章书一眼没看,四套模拟卷一一道题都没做的大好日子里,我要郑重表达一下对青年姜大卫和青年狄龙深切的爱慕之情。 其实十几年前我就分别看过他俩的片子,狄龙的《英雄本色》和姜大卫的电视剧版《刺马》。那时,我完全不懂中年狄龙的宋子豪,也不算懂中年姜大卫的马新贻。 前些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俩人年轻时的照片,被惊艳了。 好一对璧人。一个丰神俊朗、明眸皓齿、玉树临风、童颜巨乳,好吧,这句当我没说。另一个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总之比起丰神俊朗的我更爱他。这两人都透着现在明星身上再也见不到的干净清澈。 开始还是每学习一小时让自己看一小时他俩的视频当奖励,后来就太湖一入深似海从此学习是路人了。 我开始到处挖三四十年前的旧闻,开始对着三十四年前的老电影傻笑,开始脑海里无端出现《最佳损友》的旋律。 沦陷。 如果说狄龙在电影里比在照片上看起来更帅,更上下左右三百六十五度无死角帅的话,姜大卫简直神仙附体头顶光环,随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轻轻松松把我收归麾下。狄龙笑起来是阳光普照春回大地,隔着荧幕也能感到那种灿烂,姜大卫笑起来则带点不羁带点羞涩,看得我母性泛滥,好想摸摸头然后抱住。 虽说相较之下我更偏爱姜大卫,但说到底,我喜欢的还是狄龙身边的姜大卫,以及姜大卫身边的狄龙。电影里两人互动时的甜蜜温情,互望时的张力和暗涌,不是演出来的,是被捕捉到的。即使非常喜欢姜,但看他单独出演的电影总觉得少点什么。就像网上的同好说的,“是不是没了狄龙那包容宠溺的笑,尊便再不能让人有那般矜贵的感觉?”、“我就喜欢这两兄弟在台上台下,打打闹闹,亲亲热热。看他们这样,觉得人生分外美好,觉得被爱护爱护人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关于俩人怎么好我就不说了,什么某人只给某人买宵夜导演都没份啦,什么某人在大雨里把头盔和外套都给某人自己赤臂在前面骑车啦,什么住在一起一个做饭一个洗碗啦……好肯定真的好,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那么多人哭着喊着盼俩人和好。 但为什么没和好?还是要先从两个人的决裂说起。 我其实不算标准“顔控”,但很迷这一对儿,因为在他们身上真的能看到相由心生。我相信,他们的矛盾跟人品没关系,跟是非对错没关系。 说到底,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两种人。 狄龙是标准的十大杰出青年型人物,纯良、努力、认真、执着,用亦舒的话说“克己甚”。 他的“克己甚”跟他的上进心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对自己有要求,对成功有期待。他不是散漫、自我、宠辱不惊的人,他的正直、他的圆融,甚至他的义气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要求而非天性使然。无论在什么时代,他都会努力让自己不至不合时宜。当然,这不妨碍他是个非常好的人,善良、体贴、有胸襟、有担当。 虽然狄龙跟姜大卫的弟弟尔冬升搭档演了不少古龙的电影,甚至因此被称为“标准大侠”,虽然古龙自己也很接受狄龙演他笔下人物,说我的小说是给狄龙姜大卫这样的人来拍的。但说真的,姜大卫才真是古龙人物最好的代言,只有他身上才有古龙人物特有的“非标准大侠”气质。他身上有小鱼儿的聪慧灵动,阿飞的孤傲倔强,傅红雪的寂寞阴郁,陆小凤的懒散通达,有几乎古龙所有主角共有的真性情,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淡泊优雅。他不是追名逐利的人,更不是人情练达的人。 所以,所有人都知道,狄龙给你跨刀就出场十几分钟,你给狄龙跨刀就从头跨到尾,张彻偏心你偏到不行,现在狄龙好容易遇到一个在李翰祥电影里当主角的机会,你又生生把这部片跨刀跨成双主角电影,你不知道狄龙会有想法? 姜大卫就真的不知道,他只知道,我根本不在乎戏份多少这种事,你也应该不在乎,像在电影里那样,我们不单是相互支持照顾的兄弟,更是可以同生共死的兄弟,现在你居然不信我,不懂我,居然以为我会跟你抢戏,居然因为这种事责怪我。 我从小看古龙小说长大,自然认为懂得比照顾重要,是兄弟就应该无条件的相信,兄弟之间舍命相挺是因为我愿意我高兴而非为遵循里社会规则,认为金庸小说里那种为道义而道义的大侠都是些超级虚伪的讨厌鬼。 如果是前些年听到他们的这段旧事,我很容易就直接站在姜大卫这一边,但现在我多少成熟些,能明白的东西也多了些,开始有点理解狄龙这样的“正常人”了。现在的我会站在中间,由衷为这段感情的收场感到惋惜,现在的我会更珍惜一切真挚、美好、温暖的感情,即使它不完美,即使它终会消逝。 同样,如果是30多岁的姜去处理当时的情况,他可能也不会如此激烈,那时他可能已经了解到“这世上没有哪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但20几岁的时候人就是这样纯粹,这样绝决。 当然,我并不是说如果小姜能更多的理解狄龙,或狄龙的企图心没那么强不计较戏份这种事,他们的感情就能以同样的亲密程度持续下去。那不可能。谁也无法独立于时代。他们之间最好的结局无非是“老朋友”罢了。 多年后,龙哥说,我的爱意总是抵消不了愚蠢。有人说自己曾一帧一帧的看《义胆群英》里狄姜重聚那一幕,在姜对着戏里的女朋友说“这是龙哥,我十几年的兄弟”时,狄一直看着姜,而当姜把眼光望向狄,狄赶忙把视线转向姜的女友,然后姜转身带着女友离开,站在一边的狄视线还是留在姜的背影上。龙哥的感情是真的,虽然他只能用他的方式给。可惜,在姜看来这份爱还真是抵消不了功利世俗带来的愚蠢。(2002年,狄龙居然为了超级大烂片还珠3错过张彻的葬礼,这是要多爱岗敬业啊,难怪老姜怒了。)多年后,龙哥说,这就是人生。 我想,他们之间的感情八成不能被定义为爱情,但那其中一定包含爱。 这种爱不是当代语境下的友情,当然也不是当代语境下的爱情或亲情之类。这种感情可以暂且就叫“兄弟之情”。对现在的人来说,把这种感情想象成爱情会容易理解得多,但那不是。人如此复杂,不同族群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情感,是不同族群文明的一部分。在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当代西方文明蚕食全世界的现在,即使中国人自己,也已经很难真正理解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为代表的价值观念了。 这种价值观念传统中国曾有过,如今在某些黑社会性质社团仍残存着,在某些武侠小说和香港江湖片里也会有所表现。但总的说来,如今,这种关系、感情、观念已经成活化石了。 所以,对现在的狄龙和姜大卫来说,和不和好已经无所谓了。无论如何,他们回不到当初那种感情了,不单因为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更因为他们在当代文明的浸染下恐怕早已“与时俱进”了。 最后,作为一个资深腐女,我对这一对儿只爱慕,不yy。一是因为以我的道德标准看,yy现实中存在的人不合适(y一下电影里的角色还是可以的),更因为把无趣的故事通过yy变好玩,满足一下自己的小小恶趣味无伤大雅,但如果故事里本来就有又复杂又深沉又微妙的爱,却被简化成我对你好其实是想跟你上床的基情,就太农民了,太品味低劣了,太暴殄天物了,太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了。 PS. 1.关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种价值观产生的土壤,可以参见吴思老师的《潜规则》、《血酬定律》,还有忘了哪位老师写的关于里社会的文。 2.关于《刺马》。 我之前的一个qq签名是“每个故事都可以从两方面讲,至少两方面”。 张彻的《刺马》是传统的,首先跟朝廷合作就有走狗之嫌,更遑论为功名(事业)为女人(爱情)背叛兄弟,这种人简直死不足惜。 陈可辛的《投名状》就非常当代,起码在同人于野的解读下非常当代。同人于野写道:“国家,朝廷,兄弟。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可是旁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当代西方价值观,颂扬的是为国为民,不拉帮结党,不为家人兄弟谋私利。而在传统中国的家天下文化里,颂扬的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3.张彻导演语录: 他与狄龙,是相当要好的。狄龙的车子里,有他的照片,没看见吗?两个人很要好,男孩子总是比较重视朋友的,不稀奇。两个人还买同样的车子,只是颜色稍差一点而已。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导演,可以请你不要卖萌吗?) 当时我和狄龙,姜大卫可谓正当全盛,在李小龙未崛起前“雄霸天下”,“夫妻档”常在一起的,还有那时我主要的助手唐佳和刘家良夫妇……所以,我们这一班人,排戏当然很忙,在一部戏完成后,往往四对夫妇结伴外游度假,新加坡,泰国,日本等等…… (四对夫妇~导演,你梗埋得太浅了吧,是要闹哪样啊?) 4.可能是爱屋及乌,现在看中年狄龙和中年姜大卫也还是觉得很帅。至于老年嘛,姜大卫别跟年轻时比较也还可以,龙哥我暂时就不挑战了吧,老年人的克己进取看着总有一丝伤感。 5.看过狄姜的武侠片,觉得现在的很多电影简直没法看。 惭愧惭愧,其实我也是根红苗正的腐女一枚,只不过对两位爷的感情比较复杂。 对他们本身,既有作为欲望投射对象的成分,也确实真的喜欢。对他们之间的感情,既有揪住蛛丝马迹拼命yy的一面,也有实事求是为之羡慕、感慨,继而惋惜的一面。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多“又复杂又深沉又微妙”的感情,除了“士为知己者死”,还有一些,比如《品花宝鉴》里俩男主角的感情就是精神上的彼此倾慕,并非刻意压抑情欲,而是确实没将情欲投射到对方身上,但他们彼此也不算朋友。对当代人来说,这真是很奇怪的一种感情。 PS.此一时,彼一时,本文是三月中旬我刚掉湖里的时候写的,现在很多想法跟之前都不同了,比如现在我就不太相信“倾国倾城说”了。更重要的是,我还是认为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又复杂又深沉又微妙的爱,但我整天都在拼命yy(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脸)……只是yy归yy,认真说归认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