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观影记录问题小结
今天整理豆瓣电影时又起烦心事,标签啊,看过电影的记录啊等等。
自己总是这样,有着追求完整强迫症。如看金庸的小说,所看最后一部《书剑恩仇录》真是无聊,可为了十五部的完整,还是硬着头皮给看完。还如那部超长的《大唐双龙传》,看到最后实在有些恶心了,却又紧紧抓住手,不愿松开。所以,面对《后窗记》这种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电影就有些纠结了,到底算看没看过呢?
这里自己还是要整理一下思绪的:首先,标记电影无非是给自己的人生观影过程留下一个纪念,这是最为根本的。
所以面对《后窗记》这类电影,若是以后愿意在看一遍,则保留到想看的电影中去,如《大闹天宫》一般。否则已看了一半了,余下自己没有兴趣了,那其实也算留下了观影记忆了,也算看过了,如《爱丽丝梦游仙境》。
自己也常常在豆瓣上看到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如《宫廷斗鸡》等,若觉得给小时候的自己留下还不错的印象的,那就摘录吧,算是缅怀童年。若是没多大感觉,可有可无,那就忽略吧,如《三女休夫》这样,何必滥竽充数呢。
另外,也有在电视上偶然看过一些片段的电影,如《大内密探零零狗》这种,不是特意看(像《刺陵》这种算特意看了,当反面教材),又觉得其实没什么感觉的,也就忽略了,同样不滥竽充数了。又如《蜀山传》,这种基本上影片整体印象也没有了,那也算了。
此外,像周星驰,成龙他们的电影看过不少。这个就坐如此处理了,选取几部典型的吧。像星爷其他电影,做成一个豆列喽,同样是观影记忆嘛。
总之,一句话:特意去看的,即使只看了一部分,总体有把握了,也算;没有特意去看的,自己不是特别有感觉,没有缅怀感,或者连个整体印象都没有,那就算了。
在讨论一下标签的事:地区这个层面是没多大问题的。就是导演,他有多部作品我看过(不算系列),或者他的许多作品我以后会去看,这个还是是最主要的。至于他很有名,然而自己看过一部没打算看第二部,那就算了,至少等以后看了再说嘛。
这样谈过以后大概舒心许多了。好吧,就这样。
自己总是这样,有着追求完整强迫症。如看金庸的小说,所看最后一部《书剑恩仇录》真是无聊,可为了十五部的完整,还是硬着头皮给看完。还如那部超长的《大唐双龙传》,看到最后实在有些恶心了,却又紧紧抓住手,不愿松开。所以,面对《后窗记》这种看了一半看不下去的电影就有些纠结了,到底算看没看过呢?
这里自己还是要整理一下思绪的:首先,标记电影无非是给自己的人生观影过程留下一个纪念,这是最为根本的。
所以面对《后窗记》这类电影,若是以后愿意在看一遍,则保留到想看的电影中去,如《大闹天宫》一般。否则已看了一半了,余下自己没有兴趣了,那其实也算留下了观影记忆了,也算看过了,如《爱丽丝梦游仙境》。
自己也常常在豆瓣上看到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如《宫廷斗鸡》等,若觉得给小时候的自己留下还不错的印象的,那就摘录吧,算是缅怀童年。若是没多大感觉,可有可无,那就忽略吧,如《三女休夫》这样,何必滥竽充数呢。
另外,也有在电视上偶然看过一些片段的电影,如《大内密探零零狗》这种,不是特意看(像《刺陵》这种算特意看了,当反面教材),又觉得其实没什么感觉的,也就忽略了,同样不滥竽充数了。又如《蜀山传》,这种基本上影片整体印象也没有了,那也算了。
此外,像周星驰,成龙他们的电影看过不少。这个就坐如此处理了,选取几部典型的吧。像星爷其他电影,做成一个豆列喽,同样是观影记忆嘛。
总之,一句话:特意去看的,即使只看了一部分,总体有把握了,也算;没有特意去看的,自己不是特别有感觉,没有缅怀感,或者连个整体印象都没有,那就算了。
在讨论一下标签的事:地区这个层面是没多大问题的。就是导演,他有多部作品我看过(不算系列),或者他的许多作品我以后会去看,这个还是是最主要的。至于他很有名,然而自己看过一部没打算看第二部,那就算了,至少等以后看了再说嘛。
这样谈过以后大概舒心许多了。好吧,就这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