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之关东煮
记得大一的心理课讲到嗅觉,说主管嗅觉的神经和大脑里一个奇怪名字的什么东西相连,这个东西还顺便控制感情,所以味道带有的记忆往往更持久,因为它不占内存,自动储存记忆。
近来总要路过吉野家,每每路过都能闻到店里飘出的用力过猛的关东煮味儿,虽然和记忆中的味道不大一样,但要勾起点回忆还是龊龊有余。虽然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但作为一个无下限吃货,一提到食物立马就变得勤快有了想倾诉的念头。
冬日的某晚和璐仔从老舍茶馆出来饿的胃都快把它自己给吃了。正当我攒着一肚子哈喇子奔去前门,却只看到了打烊的店家。京城都是有钱桑啊!!!!这么早就回家碎觉生意不用做了么?!!!!!无奈我们只能像俩游魂(其实是饿鬼)一样坐公交回家凑合点什么。然后就在路边的便利店看到了关东煮。虽然没有芥末也没有柚子酱,而且口感味道都差了些,但冬夜里的一碗关东煮简直就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治愈。我吃关东煮向来要见底,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但这碗太咸,喝了一口就觉得血压骤升,只能丢掉。
记得最清楚的味道还是早大的familymart,每一个课间都挤满了排队买关东煮的男男女女。最常去的,是高田马场二丁目的罗森,犯懒的时候几顿饭都在那里解决,连马路都不用过。最好吃的是罗森马路对面的711,虽然服务态度又差又总是很慢,但好像只有那儿才有柚子酱。老板每次都很小气的只给一包,不像大阪,把柚子酱和芥末都摆出来。雷小宁同学总是抓一大把然后自己回家煮萝卜吃。说到雷小宁同学,我总会想到百元店的烤红薯和午夜零点过后打对折的饭团,还有那些个夜晚,她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心斋桥穿过无人的街道回家。在困意和寒冷交替上升时我大约体会到了他乡遇故知那种无法言说的心情。
后来期末熬夜复习时,也是买一大碗关东煮提回明龙兄的公寓,有时候是中饭,有时候是夜宵。三个人一边绝望的背资料一边吐槽中村清杂乱无章的讲义和毫无逻辑的考试风格,然后不知怎么的就聊了起八卦来,再然后只能放弃学术拍拍屁股回家。大概临时抱佛脚的毛病也是那时落下的,只是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那种热热闹闹吃吃喝喝的期末了。那个期末周虽然过得兵荒马乱还常常不务正业,但离开之后我却总是想起。尤其是夜晚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饥肠辘辘无心学术时,我总会想到那几晚和明龙与舒影一起无奈抓狂崩盘纠结着复习的光景和吃过关东煮后胃里暖洋洋的满足感。
回忆这件事情就好像PS柔化一样,即使是通宵复习或者喝酒断片这种事情,在怀旧的滤镜下也都莫名让人变得柔软。所以凡事还是不要向后看,免得总被旧事旧情欺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该吃吃该喝喝才好。
近来总要路过吉野家,每每路过都能闻到店里飘出的用力过猛的关东煮味儿,虽然和记忆中的味道不大一样,但要勾起点回忆还是龊龊有余。虽然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懒人,但作为一个无下限吃货,一提到食物立马就变得勤快有了想倾诉的念头。
冬日的某晚和璐仔从老舍茶馆出来饿的胃都快把它自己给吃了。正当我攒着一肚子哈喇子奔去前门,却只看到了打烊的店家。京城都是有钱桑啊!!!!这么早就回家碎觉生意不用做了么?!!!!!无奈我们只能像俩游魂(其实是饿鬼)一样坐公交回家凑合点什么。然后就在路边的便利店看到了关东煮。虽然没有芥末也没有柚子酱,而且口感味道都差了些,但冬夜里的一碗关东煮简直就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治愈。我吃关东煮向来要见底,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但这碗太咸,喝了一口就觉得血压骤升,只能丢掉。
记得最清楚的味道还是早大的familymart,每一个课间都挤满了排队买关东煮的男男女女。最常去的,是高田马场二丁目的罗森,犯懒的时候几顿饭都在那里解决,连马路都不用过。最好吃的是罗森马路对面的711,虽然服务态度又差又总是很慢,但好像只有那儿才有柚子酱。老板每次都很小气的只给一包,不像大阪,把柚子酱和芥末都摆出来。雷小宁同学总是抓一大把然后自己回家煮萝卜吃。说到雷小宁同学,我总会想到百元店的烤红薯和午夜零点过后打对折的饭团,还有那些个夜晚,她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心斋桥穿过无人的街道回家。在困意和寒冷交替上升时我大约体会到了他乡遇故知那种无法言说的心情。
后来期末熬夜复习时,也是买一大碗关东煮提回明龙兄的公寓,有时候是中饭,有时候是夜宵。三个人一边绝望的背资料一边吐槽中村清杂乱无章的讲义和毫无逻辑的考试风格,然后不知怎么的就聊了起八卦来,再然后只能放弃学术拍拍屁股回家。大概临时抱佛脚的毛病也是那时落下的,只是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过那种热热闹闹吃吃喝喝的期末了。那个期末周虽然过得兵荒马乱还常常不务正业,但离开之后我却总是想起。尤其是夜晚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饥肠辘辘无心学术时,我总会想到那几晚和明龙与舒影一起无奈抓狂崩盘纠结着复习的光景和吃过关东煮后胃里暖洋洋的满足感。
回忆这件事情就好像PS柔化一样,即使是通宵复习或者喝酒断片这种事情,在怀旧的滤镜下也都莫名让人变得柔软。所以凡事还是不要向后看,免得总被旧事旧情欺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该吃吃该喝喝才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