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3个我
近期媒体报道,在法国,哲学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和会考的第一门科目。那些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毕业的年轻人,需要通过哲学会考,才能毕业并拥有大学入学资格。有一年,为巴黎高师准备的哲学作文训练的作文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Moi,je……”,两个字的意思都是“我”。翻译成中文,这道题的意思就是“我,我……”。18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了这个“我”,需要在考场上发挥四个小时(见《南方周末》2012年7月5日)。
每一个“我”都是实际存在,是一个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可以“用鲜血做图章”来保证的真切事实。那么,对于这个“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就是我。除了是我,我还可能是谁呢?有人一想到“自我”,就感到豪情万丈:“老子天下第一”。退一万步来讲,也可以名列第二吧。
这并不奇怪。在膨胀的权力之下,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膨胀的个人。人们在痛恨权力的扩张时,却也会不知不觉地跟着模仿,把自己弄成一个扩张的自我。然而一般人们对此却较少警惕,反而津津乐道,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个性。这是人们为此前的时代继续付出的代价。
我在电影学院的课堂上,不只一次遇到这样的同学。他在给我的作业中,只有几个大字,“艺术是自我的表现”。这种时候,我就要邀请他进一步谈谈,“请问,你说的是哪一个自我呢”?比如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所谓“自我”至少分成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接下来,课堂上会有一个小小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讨论。对于一般同学来说,弗洛伊德的故事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本我”(id)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包括性本能、死亡本能(各种破坏、侵略、挑衅的欲望)。它一味想要满足自己,表现得不管不顾,蛮横不讲理。但它们大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以潜意识或其他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这个层次上的“我”是唯我主义和自我中心的。
“自我”(ego)。“本我”所奉行的是快乐原则,“自我”所奉行的便是“现实原则”。这个层面上的自我,知道把自己打扮成社会现实能够接受的样子,借助现有文明框架来满足自己和获得宣泄。他知道利害,通晓趋利避害,善于自我保护和自我伪装,抓取现实利益。说白了,他有些两面派,努力夹起尾巴做人,而“本我”连这个都不懂。
“超我”(superego)。这是道德层面上的自我。他代表了人的道德、宗教和审美理想的超然性。对现实的“自我”来说是外在的、外界规范或强迫性的东西,对“超我”却是内在的、内心自觉或内在法则的东西。比如“本我”对于看得不顺眼的人,独自暗暗地想:灭了他。而“自我”就知道杀人会得到惩罚,是要被抓起来的;而“超我”认为,人是杀不得的,取消了他人的人类身份,等于取消你自己的人类身份。这个“超我”,有点接近康德所说的“我心中的道德律令”。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几个自我不是互相隔绝的,而是一个能量系统,互相贯穿、互相传递能量,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不可否认,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那样一个潜在的跃跃欲试的“犯罪团伙”。只是不同的人们对此处理方法不一样。对于具体人来说,也有能量分布之不同。许多我的同学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超我”的力量。
而实际上,原本是人性中各个频道都应该存在的,如果不是被特别限制或阉割的话。我们耳边不断有声音说“还原自我”,“活出自我”,如今商业广告上也充斥着这类东西。但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自我呢?七情六欲当然是,但是除此而外,是否还有其他层次和其他的自我?从前否认人的“本我”是错误的,今天是否一定要否认人的超越力量呢?是谁,一定要将老百姓的要求认定为吃喝拉撒呢?
每一个“我”都是实际存在,是一个用费尔巴哈的话来说,可以“用鲜血做图章”来保证的真切事实。那么,对于这个“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就是我。除了是我,我还可能是谁呢?有人一想到“自我”,就感到豪情万丈:“老子天下第一”。退一万步来讲,也可以名列第二吧。
这并不奇怪。在膨胀的权力之下,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膨胀的个人。人们在痛恨权力的扩张时,却也会不知不觉地跟着模仿,把自己弄成一个扩张的自我。然而一般人们对此却较少警惕,反而津津乐道,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个性。这是人们为此前的时代继续付出的代价。
我在电影学院的课堂上,不只一次遇到这样的同学。他在给我的作业中,只有几个大字,“艺术是自我的表现”。这种时候,我就要邀请他进一步谈谈,“请问,你说的是哪一个自我呢”?比如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所谓“自我”至少分成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接下来,课堂上会有一个小小的关于弗洛伊德的讨论。对于一般同学来说,弗洛伊德的故事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本我”(id)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包括性本能、死亡本能(各种破坏、侵略、挑衅的欲望)。它一味想要满足自己,表现得不管不顾,蛮横不讲理。但它们大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以潜意识或其他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这个层次上的“我”是唯我主义和自我中心的。
“自我”(ego)。“本我”所奉行的是快乐原则,“自我”所奉行的便是“现实原则”。这个层面上的自我,知道把自己打扮成社会现实能够接受的样子,借助现有文明框架来满足自己和获得宣泄。他知道利害,通晓趋利避害,善于自我保护和自我伪装,抓取现实利益。说白了,他有些两面派,努力夹起尾巴做人,而“本我”连这个都不懂。
“超我”(superego)。这是道德层面上的自我。他代表了人的道德、宗教和审美理想的超然性。对现实的“自我”来说是外在的、外界规范或强迫性的东西,对“超我”却是内在的、内心自觉或内在法则的东西。比如“本我”对于看得不顺眼的人,独自暗暗地想:灭了他。而“自我”就知道杀人会得到惩罚,是要被抓起来的;而“超我”认为,人是杀不得的,取消了他人的人类身份,等于取消你自己的人类身份。这个“超我”,有点接近康德所说的“我心中的道德律令”。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几个自我不是互相隔绝的,而是一个能量系统,互相贯穿、互相传递能量,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不可否认,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那样一个潜在的跃跃欲试的“犯罪团伙”。只是不同的人们对此处理方法不一样。对于具体人来说,也有能量分布之不同。许多我的同学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超我”的力量。
而实际上,原本是人性中各个频道都应该存在的,如果不是被特别限制或阉割的话。我们耳边不断有声音说“还原自我”,“活出自我”,如今商业广告上也充斥着这类东西。但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自我呢?七情六欲当然是,但是除此而外,是否还有其他层次和其他的自我?从前否认人的“本我”是错误的,今天是否一定要否认人的超越力量呢?是谁,一定要将老百姓的要求认定为吃喝拉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