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的爱
有感于《爸爸,对不起,我北大毕业,但我没能挣大钱、当大官》
转载帖子链接:http://dzh.mop.com/rrzt/20120711/0/l7z8gSI2a20660FF.shtml
很多人对此话题感同身受,而我虽能理解,但至少要先表示下庆幸,庆幸父母没给自己更大的压力来满足他们的虚荣与面子。联想到88(浙大飘渺水云间BBS: http://proxy3.zju88.net/agent/index.do )上之前也曾有此类讨论,而豆瓣更早就有父母皆祸害的“惊悚”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Anti-Parents/ ),当初第一次接触此类话题时,我也诧异得找不到北,瞬间觉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然后立马万分感激父母赐予自己正常而平凡的成长。但是细分析这份憋屈与无奈后,就不难理解了。当最近此话题因与“北大”这两个天然性感火爆的词汇联系而变得大热时,我已经能很淡定地围观各路砖家草根的评说了。这种思考,本也是成长中接受现实的一部分罢。
话归正题。
人性里本有虚荣的成分,面对不同人事物的对象,表现程度不一。想要孩子长得漂亮成绩好做得大官挣钱多,然后假爱之名对他好逼其追求各种成功过上自以为幸福的生活,以满足作为父母的虚荣或获得失落梦想的移植实现。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那么这种既浪费自己和子女时间的爱,大概算得上死全家?小人物自有他的善良与琐碎,大人物也自有他的虚伪与精致,在欲望和亲情上的自私上,却是很有些一致。
所有积极的人类情感,适度是动力,过度都是压力。本末倒置的爱,是毒,就是害。
不过又说回来。人性虽有共通,但终有差异。本来嘛,怎么能指望让不同性情如你我的众人,在生育之后面对子女突然就获得了一致的无私与善良呢?认为父母爱都是付出无回报,这想法该有多幼稚,就该有多迂腐。词汇量不一样都不能在一起,当然也不能都无私。投资论也罢,虚荣说也好,我们一直强调要多元,要尊重,要理解。所以千奇百怪的世界,面对不同的父母,看官本不用太诧异。但是,你有你错爱的权利,这不妨碍我评说的闲情。而让我起了评说兴致的,恰不是丰富的多元,正是这背后骇人却无解的枯燥,那份可说是当今中国人生活里最大毒瘤的单一。
中国人活得累,一直都是。累在求名逐利里,更累在寄托与期盼里。太多的为人父母从未真正审视过内心。对生活,他们不求宽度;对人生,他们不求长度;对幸福,他们不求精度。粗粝地活,麻木地过,错误地将自己得不到的一定要孩子得到视为爱,把孩子掩盖本心顺路狂奔的积极反馈定义为孝。到头来,不过是赢来几声叹羡,再作模样兀自得瑟两回,至于儿女心中苦闷自己人生空虚,那也只不过是浮云,遣去散了就罢。而当他们把这份代代富集的累夹杂在层层变相的爱里,做成肉夹馍塞入子女口中后,魔法生效了:中国人在生娃放羊娶媳妇的恶性循环里,再也寻不到出口。
恶性循环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邪恶的生命力,它植于脑抓着心。真正最可怕的是,这强迫症般的追求竟是惊人的相似,三观归一,只求富贵。可你知道,眼下的天朝现实是,这份毕生追求甚至毕多少代追求的一点点富贵,可能仅只是有一间钢筋水泥糊就的城市鸟笼或做一个行尸走肉却能颐指气使的刀笔小吏。苟延残喘尚且不易,富贵于你何加焉?为自己可悲的虚荣心,明知富贵山有虎,偏不向小我的幸福行!
当然,这不能全怪父母。畸形的强权造就了变态的社会,你我如浮游,被踩被推被压榨,太多时,身不由己。你麻木不仁水泼不进,没有能力也不会意识到作为平凡个人追求自我的幸福,觉得名利就是人生真谛追逐就是天经地义,我只能为你悲哀;但如果你有幸在年少时看到过理想的曙光,在结婚前怀揣过自由的梦想,仍一意孤行定要子女“出息”给自己长脸,那就得温情提示您了,就算社会在逼你(其实是虚荣在逼你),别忘了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给孩子点空间喘息吧,世界都这么残酷了。你无法避免平庸,这绝不是苛求孩子去追逐所谓成功的理由。
要知道,源头是错,怎么呵护与苛责,都是错。
虚荣的爱,爱无能,对不了。
转载帖子链接:http://dzh.mop.com/rrzt/20120711/0/l7z8gSI2a20660FF.shtml
很多人对此话题感同身受,而我虽能理解,但至少要先表示下庆幸,庆幸父母没给自己更大的压力来满足他们的虚荣与面子。联想到88(浙大飘渺水云间BBS: http://proxy3.zju88.net/agent/index.do )上之前也曾有此类讨论,而豆瓣更早就有父母皆祸害的“惊悚”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Anti-Parents/ ),当初第一次接触此类话题时,我也诧异得找不到北,瞬间觉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然后立马万分感激父母赐予自己正常而平凡的成长。但是细分析这份憋屈与无奈后,就不难理解了。当最近此话题因与“北大”这两个天然性感火爆的词汇联系而变得大热时,我已经能很淡定地围观各路砖家草根的评说了。这种思考,本也是成长中接受现实的一部分罢。
话归正题。
人性里本有虚荣的成分,面对不同人事物的对象,表现程度不一。想要孩子长得漂亮成绩好做得大官挣钱多,然后假爱之名对他好逼其追求各种成功过上自以为幸福的生活,以满足作为父母的虚荣或获得失落梦想的移植实现。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那么这种既浪费自己和子女时间的爱,大概算得上死全家?小人物自有他的善良与琐碎,大人物也自有他的虚伪与精致,在欲望和亲情上的自私上,却是很有些一致。
所有积极的人类情感,适度是动力,过度都是压力。本末倒置的爱,是毒,就是害。
不过又说回来。人性虽有共通,但终有差异。本来嘛,怎么能指望让不同性情如你我的众人,在生育之后面对子女突然就获得了一致的无私与善良呢?认为父母爱都是付出无回报,这想法该有多幼稚,就该有多迂腐。词汇量不一样都不能在一起,当然也不能都无私。投资论也罢,虚荣说也好,我们一直强调要多元,要尊重,要理解。所以千奇百怪的世界,面对不同的父母,看官本不用太诧异。但是,你有你错爱的权利,这不妨碍我评说的闲情。而让我起了评说兴致的,恰不是丰富的多元,正是这背后骇人却无解的枯燥,那份可说是当今中国人生活里最大毒瘤的单一。
中国人活得累,一直都是。累在求名逐利里,更累在寄托与期盼里。太多的为人父母从未真正审视过内心。对生活,他们不求宽度;对人生,他们不求长度;对幸福,他们不求精度。粗粝地活,麻木地过,错误地将自己得不到的一定要孩子得到视为爱,把孩子掩盖本心顺路狂奔的积极反馈定义为孝。到头来,不过是赢来几声叹羡,再作模样兀自得瑟两回,至于儿女心中苦闷自己人生空虚,那也只不过是浮云,遣去散了就罢。而当他们把这份代代富集的累夹杂在层层变相的爱里,做成肉夹馍塞入子女口中后,魔法生效了:中国人在生娃放羊娶媳妇的恶性循环里,再也寻不到出口。
恶性循环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邪恶的生命力,它植于脑抓着心。真正最可怕的是,这强迫症般的追求竟是惊人的相似,三观归一,只求富贵。可你知道,眼下的天朝现实是,这份毕生追求甚至毕多少代追求的一点点富贵,可能仅只是有一间钢筋水泥糊就的城市鸟笼或做一个行尸走肉却能颐指气使的刀笔小吏。苟延残喘尚且不易,富贵于你何加焉?为自己可悲的虚荣心,明知富贵山有虎,偏不向小我的幸福行!
当然,这不能全怪父母。畸形的强权造就了变态的社会,你我如浮游,被踩被推被压榨,太多时,身不由己。你麻木不仁水泼不进,没有能力也不会意识到作为平凡个人追求自我的幸福,觉得名利就是人生真谛追逐就是天经地义,我只能为你悲哀;但如果你有幸在年少时看到过理想的曙光,在结婚前怀揣过自由的梦想,仍一意孤行定要子女“出息”给自己长脸,那就得温情提示您了,就算社会在逼你(其实是虚荣在逼你),别忘了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给孩子点空间喘息吧,世界都这么残酷了。你无法避免平庸,这绝不是苛求孩子去追逐所谓成功的理由。
要知道,源头是错,怎么呵护与苛责,都是错。
虚荣的爱,爱无能,对不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