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觉
触摸屏手机是一种沉浸式的产品,当你开始使用的时候,基本所有的强意识都在屏幕的内容上,甚至你会感觉不到手机的实体是如何,从这一点来说,这真是一个探向未来的产品,作为实体的产品一步步的抽象化。在使用多部手机时,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你感受不到实体产品的差异,但是一旦从屏幕内容中跳了出来,就立刻对这种差异有很强的意识了。
同时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对屏幕和手机上油渍和手印的意识,在使用的时候,当精力沉浸于屏幕的光学信息呈现时候,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屏幕有多脏,需要清理,但是当我们跳出屏幕的时候就可以立刻的意识到。这种油渍和手印是很恼人的,特别在一些高反的材质上,在手机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面积玻璃的使用,而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涂抹那些油渍,我们也已习惯,不会产生太大的洁癖的心理负担,并不会在每一次的使用都来擦拭干净。
有一天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这种污渍——可容易清理的污渍,带来的感觉不是很糟糕,反而有一种质感,它可以是很美好的,我从自己的回忆以及一些图片的阅读中可以确认这一点。当然带来这种有美感的污渍是有条件的,因为大多数的污渍给人的是糟糕之感。
这种有质感的污渍通常是出现在黑色材质之上的,因为它不会改变颜色,而主要是改变了颜色的深浅,所以从这一点可以将污渍和脏进行了隔离,而诸如手印等油渍感也是在黑色材质上最容易显现而出。光滑高反光和磨砂亚光对污渍的表现有不同,前者表面和轻浮,感觉易于清除,后者有层次但感觉难以快速清除。如果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呢,让污渍即有表现力,有层次感又易于清除,比如只要用布一擦拭,马上就消除,那就需要在表面工艺上进行配合了。
污渍能吸引人的意识,我们要探寻的是更深一层的价值,而不是只针对于油渍表现这一个诉求。
围绕着这个主题,我想到的都是硬朗的表面,比如在一条直角边缘旁留下的手印,只要用布一擦拭,这条边缘就会立刻显现出完美,如若初生一般。这种人的触摸并留下印迹能够引发一些抽象的哲学性思考,那么如果那一实体也具有抽象倾向的话,比如清晰硬朗的轮廓而非肉质化的流线型曲面等,它就能形成一种由“质”带来的“场”之感。
在思考这种质感的时候,我经常想起铁匠铺,我的成长记忆中有不少和铁匠有关,我的邻居是铁匠,我现在也会不断去寻找铁匠的视频,Vimeo 上有不少,在铁匠铺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铁砧,对它的来龙去脉还尚未考证,当然它是外来的,它们看上非常的异域化,尤其是牛角的形态。此时我对铁砧感兴趣的是他的表面,非常干净,这种干净不是来自水洗或者布拭,而是不断的锤击,与高温的接触,而它又不是镜面的,反而也是坑坑洼洼的,一种“干燥的酷”。
同时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对屏幕和手机上油渍和手印的意识,在使用的时候,当精力沉浸于屏幕的光学信息呈现时候,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屏幕有多脏,需要清理,但是当我们跳出屏幕的时候就可以立刻的意识到。这种油渍和手印是很恼人的,特别在一些高反的材质上,在手机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面积玻璃的使用,而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涂抹那些油渍,我们也已习惯,不会产生太大的洁癖的心理负担,并不会在每一次的使用都来擦拭干净。
有一天我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这种污渍——可容易清理的污渍,带来的感觉不是很糟糕,反而有一种质感,它可以是很美好的,我从自己的回忆以及一些图片的阅读中可以确认这一点。当然带来这种有美感的污渍是有条件的,因为大多数的污渍给人的是糟糕之感。
这种有质感的污渍通常是出现在黑色材质之上的,因为它不会改变颜色,而主要是改变了颜色的深浅,所以从这一点可以将污渍和脏进行了隔离,而诸如手印等油渍感也是在黑色材质上最容易显现而出。光滑高反光和磨砂亚光对污渍的表现有不同,前者表面和轻浮,感觉易于清除,后者有层次但感觉难以快速清除。如果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呢,让污渍即有表现力,有层次感又易于清除,比如只要用布一擦拭,马上就消除,那就需要在表面工艺上进行配合了。
污渍能吸引人的意识,我们要探寻的是更深一层的价值,而不是只针对于油渍表现这一个诉求。
围绕着这个主题,我想到的都是硬朗的表面,比如在一条直角边缘旁留下的手印,只要用布一擦拭,这条边缘就会立刻显现出完美,如若初生一般。这种人的触摸并留下印迹能够引发一些抽象的哲学性思考,那么如果那一实体也具有抽象倾向的话,比如清晰硬朗的轮廓而非肉质化的流线型曲面等,它就能形成一种由“质”带来的“场”之感。
在思考这种质感的时候,我经常想起铁匠铺,我的成长记忆中有不少和铁匠有关,我的邻居是铁匠,我现在也会不断去寻找铁匠的视频,Vimeo 上有不少,在铁匠铺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铁砧,对它的来龙去脉还尚未考证,当然它是外来的,它们看上非常的异域化,尤其是牛角的形态。此时我对铁砧感兴趣的是他的表面,非常干净,这种干净不是来自水洗或者布拭,而是不断的锤击,与高温的接触,而它又不是镜面的,反而也是坑坑洼洼的,一种“干燥的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