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模式与facebook
我发现豆瓣一个问题,即大部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分享是处于脱节状态。
根据我非正式统计,70%的豆友的follower少于50人,原因很简单,用户通过豆瓣平台主要利用豆瓣电影、豆瓣读书、FM等资源,这部分人中60%通过豆瓣平台享受完资源后,会留下心得体会与感想,这些由用户分享的资源,又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大多数是“单向传递”的,因为大部分用户都存在一种习惯性行为倾向,即“我是冲着我需要的东西而来,豆瓣能无私地给予。”
所以说,豆瓣很难成为用户的首选社交平台,豆娘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就如母亲一样,是一个能给用户窃取资源的平台,完事后留下点足迹就开溜。
对比起facebook,扎克伯格曾提及一个理念:馈赠型经济模式。
扎克伯格问道,"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相较于市场经济,这是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出于感激和表达慷慨之情,人们会回馈给我一些东西。整个文化就建立在这种彼此的馈赠框架下。"
这对他而言,是核心价值观。
facebook抓住这种微妙并惯性的心理反应,类似于互惠却比互惠高级。用户通过facebook平台高度互动,互动却激励用户更积极的互动,并产生依赖性与极高的忠诚度,我开国内微博已经做到了。
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自由言论,更更主要的是,我的言论得到了互动与传播,更更更主要的是大部分用户的高度鸡血热情使得平台的互动性产生的更加容易。形成习惯性的馈赠型经济模式行为倾向。
我不是不看好豆瓣。我很喜欢豆瓣,我更希望豆瓣能注意。
根据我非正式统计,70%的豆友的follower少于50人,原因很简单,用户通过豆瓣平台主要利用豆瓣电影、豆瓣读书、FM等资源,这部分人中60%通过豆瓣平台享受完资源后,会留下心得体会与感想,这些由用户分享的资源,又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大多数是“单向传递”的,因为大部分用户都存在一种习惯性行为倾向,即“我是冲着我需要的东西而来,豆瓣能无私地给予。”
所以说,豆瓣很难成为用户的首选社交平台,豆娘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就如母亲一样,是一个能给用户窃取资源的平台,完事后留下点足迹就开溜。
对比起facebook,扎克伯格曾提及一个理念:馈赠型经济模式。
扎克伯格问道,"在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相较于市场经济,这是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我拿出一些成果分享给大家,出于感激和表达慷慨之情,人们会回馈给我一些东西。整个文化就建立在这种彼此的馈赠框架下。"
这对他而言,是核心价值观。
facebook抓住这种微妙并惯性的心理反应,类似于互惠却比互惠高级。用户通过facebook平台高度互动,互动却激励用户更积极的互动,并产生依赖性与极高的忠诚度,我开国内微博已经做到了。
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自由言论,更更主要的是,我的言论得到了互动与传播,更更更主要的是大部分用户的高度鸡血热情使得平台的互动性产生的更加容易。形成习惯性的馈赠型经济模式行为倾向。
我不是不看好豆瓣。我很喜欢豆瓣,我更希望豆瓣能注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