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蓝桅杆》题记
长篇小说《蓝桅杆》题记
在这部小说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字:
记忆定格在一次海上的航行
定格在高耸入云的桅杆上
那次海上的风暴
结束了我的青春时代
其实这是我心情的真实写照。
从1984年夏天第一次乘考察船《科学一号》参加南黄海中美合作的海洋地质考察开始,直到1998年春天我离开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来到《青岛日报》做副刊编辑,那些年里,作为海洋地质科学的一名学徒,不断的参加海岸野外调查和海上考察的作业,渤海,黄海,东海,冲绳海槽,南海和西太平洋,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南赤道太平洋上的定点观测——海上“荡”了140多天。
第一次出海的晕船体验至今仍历历在目,感觉就在眼前。当然,后来的每次海上生活,现在想起来,多已经褪色了,唯一没有褪色的是关于海的记忆。
在我最初开始小说写作的时候,有好几个短篇小说都是关于海上生活的,我的第一本文学书《业余生活》,共收入了十多篇小说,其中大半都是关于海上生活和海洋科研工作者生活的,那也是我醉心文学梦的最初尝试。
之后,我的兴趣更多的是在书和关于书的生活里,写作也离开了虚构的小说体裁,更多是关于书的随笔,文学梦也渐渐被书的梦遮蔽了……
这本《蓝桅杆》,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估计将来也很难再有写长篇小说的冲动。人到中年,关于青春的梦有许多都暗淡了,消逝了,但仍有没有醒来的梦,譬如书和书的生活,虽然已经不再做单纯的文学梦,但关于书的梦其实也和文学梦仍有着瓜葛,是很难完全断绝的。
“闲话文人”,其实也是文学梦的一种。
谨以这部《蓝桅杆》纪念我的青春的海上生活。
(《蓝桅杆》由台北酿出版2012年7月一版)
在这部小说的封面上,有这样几行字:
记忆定格在一次海上的航行
定格在高耸入云的桅杆上
那次海上的风暴
结束了我的青春时代
其实这是我心情的真实写照。
从1984年夏天第一次乘考察船《科学一号》参加南黄海中美合作的海洋地质考察开始,直到1998年春天我离开青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来到《青岛日报》做副刊编辑,那些年里,作为海洋地质科学的一名学徒,不断的参加海岸野外调查和海上考察的作业,渤海,黄海,东海,冲绳海槽,南海和西太平洋,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南赤道太平洋上的定点观测——海上“荡”了140多天。
第一次出海的晕船体验至今仍历历在目,感觉就在眼前。当然,后来的每次海上生活,现在想起来,多已经褪色了,唯一没有褪色的是关于海的记忆。
在我最初开始小说写作的时候,有好几个短篇小说都是关于海上生活的,我的第一本文学书《业余生活》,共收入了十多篇小说,其中大半都是关于海上生活和海洋科研工作者生活的,那也是我醉心文学梦的最初尝试。
之后,我的兴趣更多的是在书和关于书的生活里,写作也离开了虚构的小说体裁,更多是关于书的随笔,文学梦也渐渐被书的梦遮蔽了……
这本《蓝桅杆》,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估计将来也很难再有写长篇小说的冲动。人到中年,关于青春的梦有许多都暗淡了,消逝了,但仍有没有醒来的梦,譬如书和书的生活,虽然已经不再做单纯的文学梦,但关于书的梦其实也和文学梦仍有着瓜葛,是很难完全断绝的。
“闲话文人”,其实也是文学梦的一种。
谨以这部《蓝桅杆》纪念我的青春的海上生活。
(《蓝桅杆》由台北酿出版2012年7月一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