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五月有感——关于云七书坊
从2012年1月19日正式离职以来,到今天正好刚过5个月。
五个月,对于一生来说很短暂,对于曾经上班的我来说,也很短暂,不过是过几个周末,盼一个小长假的时间。不过,这五个月,真的有够充实。之所以用了“充实”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这不是忙或是闲,也不是苦或者累、喜和悲那么简单,而是融合了人间百态的复杂。我发现,自从换了一个身份以后,开始重新审视很多问题,重新见识了这个世界。
可是,创业,还是一件不被大众理解的事情,至今还不得不瞒着父母家人,那么多明信片也不敢寄给喜欢集邮的外公。希望有一天创业稳定了,才能名正言顺的说这件事情。
与曾经创过业和正在创业的人一起共勉吧!
一、创业,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吧。
某天,去北林保卫处咨询在校摆摊的事情,老师问我哪个学院毕业的,我说“园林学院”。老师就纳闷了,说:“你们园林学院没有就业问题吧?”我说:“我没有就业问题,我是辞职创业的。”老师不太理解的点点头。还没敢告诉老师,我曾经也是年薪十万的,否则又要被老师教育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创业是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的选择,又或者是年少轻狂的举动。不过,我倒觉得,创业,无关乎高尚与否,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从高中开始,我立志要成为建筑设计师、作者、词曲作者、导演。有点贪心,不过我觉得现在看起来也不是没希望。高考的最后时刻我选择了园林,越学越喜欢,也和建筑有很多交集,毕业4年,现在也可以自称“景观设计师”了。关于作者,现在有了博客和微博,就算不出书,有几个粉丝还是很容易的。关于词曲,从初一开始写,到现在都14年了,却还没有机会发表,不过,随着“云七乐坊”,我会自己做个草根的发布平台的。关于导演,当年考北影导演系失利,也许也是因祸得福吧,就像一本杂志中说的“中国电影的未来,不在电影学院,而在广大玩DV的青少年手中”;我想,就算拍不了大电影,也可以给自己的原创商品拍点小视频,而且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更有了做纪录片的冲动。
说起创业,是在上了大学后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喜欢旅行,开始关注青年旅舍,渐渐的就想自己开青年旅舍,可以把我喜欢的书店、餐厅、原创商品、个人收藏馆等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文化综合体,很好的东西。毕业之后,找工作命途多舛,也算是一路上很幸运,多次因祸得福或者是机缘巧合,从事了我喜欢的古典园林的相关工作和研究,认识了我喜欢的很多老师,也让我立志以后要做中国古典园林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一边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努力存钱。可是,3年半过去了,到我决定辞职的时候,存下的钱在同龄人中已是不少,但要开一间青年旅舍,还是有点危险。同时看中的要开青旅的房子要拆迁、自己又缺乏经验,我流着泪,决定,和小熊一起先把云七书坊的明信片做好。
说起开书店,源于去年3月和小熊的一次闲谈。他说起国外一个青年租了一条旧船开了一家旧书店,生意很好。于是,我们买了几百本书就在孔夫子旧书网(2011.7.27)开业了。至今卖了100多本书,没赚多少钱,却很开心。然后去年11月去了一次厦门,看到那边的明信片做的很好,很有气氛,于是回北京一拍脑袋就做了北林的明信片,还算挺成功了。到现在出了3套北林的明信片了。也开始扩宽,出了笔记本、书签等,还会继续出品别的东西。
很庆幸,我身边有不少创业的同龄人,也让我有了更多创业的勇气。比如雨墨,一个在淘宝原创饰品的小店,从当初的一个人的忙活,到现在9个全职员工的工作室,从当初的没钱吃饭,到现在的每天几十个订单。看着他们的成功是一种喜悦,会相信创业成功不是神话。比如其他开餐厅、做碳汇的朋友,无论是否成功,有创业的勇气,都是值得敬佩的。说来也巧,这些创业的朋友大多来自山诺会,也许也是有探索的精神,才会加入山诺会,也因为有了山诺会的历练,才会勇往直前吧。
二、创业,没那么简单
说起“创业”,我90%的朋友表示支持,当然,同时也有90%的朋友表示怀疑。想创业的人很多,可以真正去做的人就很少,创业成功的又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但很多老师问我为什么创业一样,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一直想创业!”
可是创业,真的没那么简单。首先就是要战胜自己。辞完职,回家过年,再回北京,由于不用上班,每天无所事事,状态一下子陷入困境。以前有很多事情想做,却没时间做。到现在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了。那时候精神很崩溃,每天睡不着,起不来。开始问朋友怎么办?得到的结果是,大家辞职后都有这么个过程,就是一下子闲下来了不知道要做什么,慢慢的就好了。事实真如他们所说,3月初,我和小熊开始研究【北林记忆】系列的设计,花也慢慢开了,叶子也慢慢绿了,生活状态也慢慢调整过来了。现在不用上班,但是需要兼职做园林设计,需要出去拍照,需要忙明信片的设计、宣传和推广、需要写博客微博等等,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每天都很忙,但还是挺愉快的。
其次,就是要和合作者找好平衡点。说实话,很多事,以前不曾想象,自己全职创业后遇到一些问题,就会感叹,天!怎么会这样!可事实就是,世界从来都不你想象的那样,你无法控制别人,也无法战胜别人,只能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举个小例子。我们现在的原创商品在学校的报刊亭代售,也就是把东西放到报刊亭去卖,先不给钱,卖后结算,同时给予报刊亭一定比例的提成。有时候,报刊亭的老板的态度就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的【北林记忆】系列明信片,用的稻香纸信封的包装,没有包塑料袋,当时想以后都用纸质包装,提高品质也更环保。可是结果呢,某个报刊亭老板直接把明信片放到太阳下晒,没几天,信封就开始发黄变脏。我看着很心疼,就跟老板说,“还是就放几个样品在外面吧,其他的还是放屋里吧,怕晒怕脏。”老板虽不情愿,还是拿进去了一些。后来,放外面的明信片信封越来越脏,我们又和老板说了一次,老板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学生买回去这皮儿也不用,都扔掉的。”那个时候,简直想爆粗口甚至打人。可是,冷静的想想,你又有什么办法?你辛辛苦苦用心做的东西,别人看来不过是赚钱的工具。开报刊亭的小商贩,从来都是先卖东西再结算,不担风险,又怎会有责任心。他们也是从外地来北京的打工者,一年到头也就辛辛苦苦赚几个小钱,谁在意你那些“文化创意商品”是什么东西。只要能赚钱,就对你笑脸相迎,只要卖不动,就不接电话板着脸不搭理。这就是世道吧~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抓住消费者的需要吧。说实话,这件事我们做的并不好。到现在都是,赞的人多,买的人少。也许这和“文化创意商品”本身的属性有关系。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宁愿花二三十和朋友去聚餐,但花10多块买一套明信片仍觉得奢侈。另外,就是,本身喜欢这种东西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家都审美风格又各不相同。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文化创意商品都卖那么贵,自己做了之后,也就理解了。在中国,在现阶段,这类商品就是满足少部分人的精神需要而设计的,因为买的人少,做到少,成本高,只能贵。而我们就想做平价的文化创意商品,喜欢的那部分人固然是一定会买的,但是大众的那部分人大多还是看看而已。所以,我们所想的,要做平价的“文化创意商品”,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我们设计的东西,还是多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太多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我们有询问一些同学的意见,但并没有做大规模专业的市场调查。所以,这也是现在销售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吧。可是,还是因为我的固执,还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明信片,我认为“我都不喜欢的东西,又为什么要做?”但我也接受一些大众的建议,从【北林的夏天】系列开始,由大众投票选择最终出品的明信片吧。
虽然明信片、笔记本的销售还没有回本,但六月以来,也有很多的好消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一是北林招生办买了3600张【北林的春天】明信片,将发给2012年新生每人一张。这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另外去见了就业助理团、校庆办、校友会及各个学院的老师,走了一圈之后,至少让老师们都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了。我们也找到了校内代理,在学校内也更方便了。也许我们的东西还是偏小众,但是回本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就是东西都堆在家里,没地方下脚,有点愁。
三、品牌的创立要从头开始
我和小熊最开始定下“云七书坊”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决定要把它做成一个品牌。然后以后出“云七乐坊”、“云七食坊”、“云七学社”等一个系列下去。于是,我们开书店之始,就想好要做一个售书章。我们当时只有200多本书。在潘家园花10元钱买了两块低档印石,花10元钱买了3把刻刀,花5元钱买了一盒印泥,5元钱买了一块磨砂石,小熊用他初学者的技艺刻了一块很业余的印章。就这样,“云七书坊”在孔夫子旧书网开业了。从卖第一本书开始,我们就在书的最后一页盖上“云七书坊”的售书章。也许现在它还微不足道,但是以后,可以刻别的章,或者找别人刻章,没准某一天它也会成为收藏品呢?
在这个年代,大家想到都是赚钱赚钱!就像我同学说的:“其实现在做文化的东西很难做,基本都是以商业的东西用文化去包装营销,但是信可,你纯做文化,估计有点难。”想想那些房地产广告,一个比一个做的有文化,不过无非是为了卖房,最后的成品也和那些文化八竿子打不着。我们想要做文化,真的是从内心出发想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不容易,我只能说我努力尝试。比如以前买书,书店都会盖个售书章的,现在慢慢的没有了。我们就从这一块印石,开始做起吧。
除了印章,我们也做自己的同名原创歌曲《云七书坊》http://www.tudou.com/home/_103929631,“从汉唐,传四方,千年刻成字千行。一转眼,被遗忘,角落藏。封落尘,纸泛黄,温情仍字间流淌。莫彷徨,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云外的书香,七日里徜徉,漫步在云七书坊。但听那琴声的悠扬,纸墨的芬芳,迷惘变成了希望。”
也给自己取了两个有意义的笔名“纭七柒&耘小熊”。首先解释一下,“云”和“七”本是小熊和我的网名开头的第一个字,然后我们都改姓“云”,又根据“男耕女织”的传统,加了这两个偏旁。顺便讲个小故事。当年汉朝有个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中间有个湖叫昆明池。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郎织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而清朝的颐和园,中间的大湖叫“昆明湖”,其实是为了延续汉朝的“昆明池”,和昆明真没有半点关系。在昆明湖的东边,有一尊铜牛,象征牛郎,在昆明湖的西边,有一个景区叫“耕织图”,象征织女,也延续了这种隔湖相望的传统。也许也是看了不少书,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先小小的借用一下“男耕女织”的偏旁吧。
我们还有一个口号叫“云外书香,七日徜徉”。四月某天在小区内摆地摊买书,一个阿姨过来看来看,迷茫的问我:“我也想买本书,但你觉得我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啊?”我也迷茫了,被问这样的问题,然后我跟她推荐了历史类的图书《暮色紫禁城》。其实人们并不是不爱书,只是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去爱书了吧。看着书店里茫茫的书,要想找到自己需要的还真是个难题。所以在上海已经出现了“选书师”这个职业了。
也许在中国钱太重要了,大家觉得买书奢侈,于是乎新书太贵了。那我们就卖旧书,不卖盗版。做专业的旧书店,向日本学习。传承文化,也保护环境。
四、钱,对创业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钱很俗,可是我们说什么都逃不开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要交房租,要吃饭。况且,我们还要创业,还需要花钱投资,而资金的回笼又没那么快。
首先,在过去的工作的3年半中存下了几万块钱,能保证在自己在北京生活一年不赚钱也饿不死。然后我们做明信片、笔记本的投资一次2000-7000不等,总共花了一万多。对于创业来说,这是个非常小的数目了,但也要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在过去的三年半里,也学了一些本事,接些园林设计的兼职,也能赚个几千块钱,够吃饭的。所以,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也接了好多个兼职,经常是白天去上班,晚上做明信片包装,或者白天忙明信片设计,晚上再加班画个图。虽然兼职也辛苦,但是就单位时间所赚的钱来说还是比上班多点的。能养活自己,又能解放自己的时间,这已经是现在最合适的方式了。
所以,我真的建议那些跃跃欲试想要创业的同学,想创业,先解决钱的问题。先存下够一年的生活费。再加些创业的流动资金。这些是创业稳定的后盾,不然很容易夭折。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很强悍,没钱就去创业。我只是建议,有了这些钱,能让心里更有底,创业也更顺利。
五、创业一定要想好退路
说退路真的很残酷,但也不得不说。创业,本来就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100个人去创业,估计不足一半是成功的。想好退路,才能勇往直前。
比如说我和小熊,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再找个公司上班呗,也不是多惨的事情。况且我之前老板说了:“你要是想回来,我随时为你敞开大门。”
所以,也别在创业的途中没落的自己再就业的能力,当让,也不要期望在创业失败后还要找个比原来更好的工作。放平常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既然都是想创业的人,就不要跟别人比有没有房子、车子了,比比内心的满足感吧。
六、创业起步,是最艰难的阶段
创业的人那么多,有一部分人都是在途中,没坚持下去的。创业成功的人又那么多,没几个是一帆风顺的。在起步阶段,确实都有这样那样的艰难。
我朋友里目前创业最成功的“雨墨”http://otee.taobao.com/ 也是在创业两年多以后才成功的。我问小雨最开始什么状况,她说:“一个月几十块的销售额都有过,但是也很开心,因为感觉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了!”。这句沧桑的话,说的每个创过业的人心里都很辛酸吧。要么去摆地摊,也在服装市场里开过小店,最终还是因为原创饰品的好口碑获得了买家的赞许和推荐,而开始走红的。似乎创业成功的人,都是抱着“我就想这么一直走下去”的信念支撑的吧。
一年前我们在孔夫子刚开业的时候,第一个订单是朋友买的,第二个订单是一个陕西的某大学老师买的,就出了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想买两本画册,标价是49和59共108,他说想要100元包邮挂印刷品,当然不可能。我们的标价已经是孔网最低价,但他抱着“砍价从来没不成功”的态度,一直跟我们磨价格,2元2元的加,最后加到110元包邮。我们又很需要信誉,最终决定卖他了。两本书成本80元,邮挂印刷品花了22.5元(有近5公斤重),再加孔网手续费1块多,最终只赚了6块钱。用这6块钱,我和小熊买了两个麦当劳的甜筒。之后,我们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去买甜筒吃。虽然只赚了6元钱,但是和在办公室一天赚几百的感觉完全不同。后来我们每月都有几个订单,至今也没有刷过信誉,在孔夫子拿了两颗星,在淘宝拿了三颗心。慢慢来,总会有钻的。
七、从作品到商品,自己要努力去了解一个行业
我们第一次做明信片,去年12月7日,一拍脑袋就做了,12月14日拿到成品,7天时间,一窍不通,神速的就做完了,然后20天的时间,不仅回了本,还小赚了一笔。这次的轻松,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但也带来了之后的打击。从作品到商品,真的没那么简单。第一次做明信片,只是把图片P一P排个版而已,没考虑那么多,所以纸张类型、色彩、包装、背面设计都在出问题,用小熊的话来说就是“很山寨”。而从3月我们开始全职研究这个问题以来,就发现它实在是太复杂了。如果是拍照,只用考虑它是不是好看就好了。而要做到成品,就要考虑纸张的选择(固色性好不好,吸水性好不好,会不会变形,纸张品牌的质量差别也很大)、文件的格式(CMYK的色彩更接近印刷效果,JPG\RGB的色彩偏差很大)、印刷厂的水平(不同的印刷厂,因为机器的不同、管理的不同,成品效果差别非常大,需要自己去盯)、运输的问题(在浙江定制的笔记本,就因为运输时包装不好,损毁很严重)、包装的设计(从单纯的一个塑料袋,到手工的包装,涵盖了包装纸的购买、印章的设计、盒子的打孔的很多问题)、明信片的背面设计(从【北林记忆】系列到【北林的春天】系列明信片,我们都花了很多心思在明信片的背面设计上,不仅要漂亮,还要有内涵,还要适合实用的需要),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最终成品的质量问题。这就是作品和商品的不同。
想想第一次做明信片,从设计到拿到成品才7天。而第二个系列【北林记忆】,我们花了一个月做设计,又花了一个月生产。最终的成品来自六个不同厂家(盒子、笔记本、明信片、信封、不干胶、印章)。3月有那么几天,就泡在淘宝和阿里巴巴找各种各样的东西,找厂家,也买别人的明信片来学习。这几个月的历练,也让我们从一窍不通到初级菜鸟,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北林记忆】系列,花费了我们最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了最多的钱,销售还是最差的一个系列。但是对我们的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太关键的阶段,我们对印刷和包装行业的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是我们从单一的明信片,向笔记本、书签等商品多元化的转变。
八、从东西好到东西好卖,销售上的事要补太多的课
“东西好”和“东西好卖”,真的是两个概念,可是这个道理,我们到今年5月才明白。从4月25日开始,我们做好了【北林记忆】系列,送去学校的报刊亭。送的数量不多,老板说卖完了就联系我们。等了3天,不见任何消息,就打了个电话去问,结果异常的惨淡。一周后,我去学校看了看。某个报刊亭的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说:“你觉得你做了一个好东西,大家都会排队来买吗?事情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进些货,觉得挺好的东西,就是每人买。”呵呵,说的真的很对。那些天,很多朋友都赞做的很漂亮,但是说到要买,是没几个人会买的。我于是想到了苹果。在很多年前,大家都知道苹果电脑,也都知道苹果电脑好,但是买它的人却很少。但是现在,看看大家排队去买苹果。“东西好”和“东西好卖”真的有很大的距离。
于是我们也想办法,先是联合校联购惠生活做了加微博送明信片的活动、以及转发抽奖的活动。多了100多的粉丝,也为后来的宣传奠定了一些基础吧。学会了用@,也转换了观念,以前都先自己做了再发图去宣传,后来就先发了【北林的春天】系列的图,看着反响不错,才去做了明信片。现在又找了校内代理,也解决了校内宣传的好多问题。有了学校的购买之后,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销售的问题慢慢好起来了。我和小熊一个学农科,一个学工科,都没搞过经济类的事情。所以,要补的课太多了。可是,我们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其他的又何妨?
九、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一直相信的道理。即使是小小的明信片,我们也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让大家看着顺眼、用的舒心。
比如,明信片背面的邮政编码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明信片都是不合规范的。你可知为什么会有这6个邮政编码框,是为了邮局的机器自动扫描分拣用的。如果自动扫描不了,就得人工识别分拣。我们做和邮局一样的邮政编码框,方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也减少了丢信的可能。再比如,我们在贴邮票处都加了一幅小的缩略图,一是让明信片的背面在不贴邮票不写字的时候也很丰满,二是方便辨认,不用翻来翻去看正面的图案就可以知道是哪一张明信片,方便写一整套明信片时。再比如,地址线的长度和间隔距离,我们都是量过的,还根据多年经验,把3根线加到了4根线,方便写完地址。
这些小问题,很少人在意。也是多年买明信片和用明信片总结起来要改进的。
此外在做笔记本的时候,我们选择装订的方式真是花了太多力气。装订方式分骑马钉、胶装、线圈装订、索线装订、车线装订。胶装最方便最便宜,但是用本子的时候不能摊平,用起来就不方便。骑马钉可以把本子摊平,但我们的本子48页太厚了,没法用骑马钉。线圈装订的话,铁线圈容易把别的东西刮坏,不方便携带。索线装订是多数书的装订方式,但是索线精装才能摊平本子,简装也不行。说来说去,就是车线装订最合适了,也就是在本子脊上缝一道线过去。可是可是,找遍了北京的印刷厂,竟然没有厂家能做这种装订方式。想想也是,文具厂都在江浙一代,只好上阿里巴巴去找江浙的厂家。最终定了浙江苍南的一家印刷厂。可这个觉得也导致后来很惨,一方面没法去厂里盯,看着成品内页中的很多墨迹太无奈了,这就是中国质量;一方面路途遥远,厂家的包装又不好,导致路途上损毁严重,物流公司还不管送上楼,我们两人花了5个小时把700公斤的笔记本搬上6楼,太惨烈了。最伤心还是翻开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手工翻完4000个笔记本,最终残次品率达到30%多,多可怕的数字。这就是中国制造啊!
十、文化内涵,是国之根基,也是品牌之根基
我们相信,明信片不仅仅是漂亮的图片,而是一种文化。我们只做自己了解的主题,这样才能写出有内涵的文字。比如曾经毕业的学校——北京林业大学,比如现在居住的社区——望花路,比如敬佩的人——在科尔沁自费治沙的万平,比如那些公园博物馆,比如北京。我们做手工的包装,也算是一个特色吧,能让明信片成为一种文化礼品。也许以后你就可以在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看到我们的明信片了。
说起最近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不仅仅好在拍了那么多垂涎欲滴的食物,而是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涵盖进去了。可以说,是一般国际形象片、美食片、旅游片、文艺片、励志片,真的很赞。再看看我喜欢的宜家、麦当劳、凡客诚品,都是把品牌文化融入其中,才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而我们所希望的,也就是从书和明信片出发,把国之文化、品牌的文化都涵盖进去。说到卖书,真的是特别不赚钱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要做,初衷就是爱书,看着好好的书被扔在潘家园的旧书堆里廉价的售卖、还脏脏的,看着很心疼。于是,我们去淘回一些好书,打车运回来,擦干净,把各项信息输入电脑,写书评、拍照,上传,等等。这些人力和时间的成本远远高出它所带来的收益。但是看到远在全国各地的人们,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书,还是很开心的。我们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看中这些小事情的。
说到传统文化,源于我从小对它的热爱。因为热爱传统文化,所以一定要考北京的大学。因为要考北京,所以放弃了建筑学了园林。也因为学了园林,爱上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又很庆幸了做了好几个古典园林相关项目,还参与了中国园林博物馆从筹建到设计一年多的工作。也正是因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看了那么多古典园林的书,感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导游的嘴里,却只有慈禧和李莲英的风流韵事。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在颐和园里看到的听到的是真正关于古典园林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一个行业只有被大众关注和了解后,才有发展的可能。
人生就是一种机缘巧合,如果不是被一家公司扫地出门,我也不可能到另一家公司接触古典园林,也不可能认识小熊。所以,每一次的成与败,都是机遇。我们想要做的,我们就努力去做。抱着五千年的文化,我从来没觉得中国没希望,关键还是看年轻一代的努力吧!
我和小熊,一个喜欢绘画摄影,一个喜欢书法篆刻。问我为什么喜欢小熊,我会说“因为他写字写得很漂亮!”虽然小熊总觉得字写的好没用,但我觉得对我们的创业来说就很有用,看看我们寄出去的信封、明信片上面写的字,赞的人有多少。要做文化品牌,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是多么重要,中国人一定会为中国字而骄傲的。我们是生活伴侣,也是创业伙伴,虽然也不停争吵,但是在一起,就努力把“云七书坊”做好。
《云七书坊》同名主题歌http://www.tudou.com/home/_103929631
词曲:纭七柒
从汉唐,传四方,千年刻成字千行。
一转眼,被遗忘,角落藏。
封落尘,纸泛黄,温情仍字间流淌。
莫彷徨,不思量,自难忘。
可知云外的书香,七日里徜徉,漫步在云七书坊。
但听那琴声的悠扬,纸墨的芬芳,迷惘变成了希望。
希望有一天能开一家实体的书店和青年旅舍。
欢迎关注“纭七柒&耘小熊”的原创世界,及我们背后的故事
“雲七書坊”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y7sf
云七书坊淘宝店(售明信片等原创商品) http://y7sf.taobao.com
孔夫子旧书网店(售书) http://y7sf.shop.kongfz.com.cn
五个月,对于一生来说很短暂,对于曾经上班的我来说,也很短暂,不过是过几个周末,盼一个小长假的时间。不过,这五个月,真的有够充实。之所以用了“充实”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这不是忙或是闲,也不是苦或者累、喜和悲那么简单,而是融合了人间百态的复杂。我发现,自从换了一个身份以后,开始重新审视很多问题,重新见识了这个世界。
可是,创业,还是一件不被大众理解的事情,至今还不得不瞒着父母家人,那么多明信片也不敢寄给喜欢集邮的外公。希望有一天创业稳定了,才能名正言顺的说这件事情。
与曾经创过业和正在创业的人一起共勉吧!
![]() |
【北林的春天】明信片(12张) |
一、创业,只是一种个人选择吧。
某天,去北林保卫处咨询在校摆摊的事情,老师问我哪个学院毕业的,我说“园林学院”。老师就纳闷了,说:“你们园林学院没有就业问题吧?”我说:“我没有就业问题,我是辞职创业的。”老师不太理解的点点头。还没敢告诉老师,我曾经也是年薪十万的,否则又要被老师教育了。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创业是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的选择,又或者是年少轻狂的举动。不过,我倒觉得,创业,无关乎高尚与否,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从高中开始,我立志要成为建筑设计师、作者、词曲作者、导演。有点贪心,不过我觉得现在看起来也不是没希望。高考的最后时刻我选择了园林,越学越喜欢,也和建筑有很多交集,毕业4年,现在也可以自称“景观设计师”了。关于作者,现在有了博客和微博,就算不出书,有几个粉丝还是很容易的。关于词曲,从初一开始写,到现在都14年了,却还没有机会发表,不过,随着“云七乐坊”,我会自己做个草根的发布平台的。关于导演,当年考北影导演系失利,也许也是因祸得福吧,就像一本杂志中说的“中国电影的未来,不在电影学院,而在广大玩DV的青少年手中”;我想,就算拍不了大电影,也可以给自己的原创商品拍点小视频,而且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更有了做纪录片的冲动。
说起创业,是在上了大学后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喜欢旅行,开始关注青年旅舍,渐渐的就想自己开青年旅舍,可以把我喜欢的书店、餐厅、原创商品、个人收藏馆等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文化综合体,很好的东西。毕业之后,找工作命途多舛,也算是一路上很幸运,多次因祸得福或者是机缘巧合,从事了我喜欢的古典园林的相关工作和研究,认识了我喜欢的很多老师,也让我立志以后要做中国古典园林及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一边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努力存钱。可是,3年半过去了,到我决定辞职的时候,存下的钱在同龄人中已是不少,但要开一间青年旅舍,还是有点危险。同时看中的要开青旅的房子要拆迁、自己又缺乏经验,我流着泪,决定,和小熊一起先把云七书坊的明信片做好。
说起开书店,源于去年3月和小熊的一次闲谈。他说起国外一个青年租了一条旧船开了一家旧书店,生意很好。于是,我们买了几百本书就在孔夫子旧书网(2011.7.27)开业了。至今卖了100多本书,没赚多少钱,却很开心。然后去年11月去了一次厦门,看到那边的明信片做的很好,很有气氛,于是回北京一拍脑袋就做了北林的明信片,还算挺成功了。到现在出了3套北林的明信片了。也开始扩宽,出了笔记本、书签等,还会继续出品别的东西。
很庆幸,我身边有不少创业的同龄人,也让我有了更多创业的勇气。比如雨墨,一个在淘宝原创饰品的小店,从当初的一个人的忙活,到现在9个全职员工的工作室,从当初的没钱吃饭,到现在的每天几十个订单。看着他们的成功是一种喜悦,会相信创业成功不是神话。比如其他开餐厅、做碳汇的朋友,无论是否成功,有创业的勇气,都是值得敬佩的。说来也巧,这些创业的朋友大多来自山诺会,也许也是有探索的精神,才会加入山诺会,也因为有了山诺会的历练,才会勇往直前吧。
![]() |
【北林的春天】明信片(12张),背面用长长的画卷,讲述北林春天里的故事 |
二、创业,没那么简单
说起“创业”,我90%的朋友表示支持,当然,同时也有90%的朋友表示怀疑。想创业的人很多,可以真正去做的人就很少,创业成功的又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但很多老师问我为什么创业一样,我的回答就是“因为一直想创业!”
可是创业,真的没那么简单。首先就是要战胜自己。辞完职,回家过年,再回北京,由于不用上班,每天无所事事,状态一下子陷入困境。以前有很多事情想做,却没时间做。到现在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了。那时候精神很崩溃,每天睡不着,起不来。开始问朋友怎么办?得到的结果是,大家辞职后都有这么个过程,就是一下子闲下来了不知道要做什么,慢慢的就好了。事实真如他们所说,3月初,我和小熊开始研究【北林记忆】系列的设计,花也慢慢开了,叶子也慢慢绿了,生活状态也慢慢调整过来了。现在不用上班,但是需要兼职做园林设计,需要出去拍照,需要忙明信片的设计、宣传和推广、需要写博客微博等等,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每天都很忙,但还是挺愉快的。
其次,就是要和合作者找好平衡点。说实话,很多事,以前不曾想象,自己全职创业后遇到一些问题,就会感叹,天!怎么会这样!可事实就是,世界从来都不你想象的那样,你无法控制别人,也无法战胜别人,只能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举个小例子。我们现在的原创商品在学校的报刊亭代售,也就是把东西放到报刊亭去卖,先不给钱,卖后结算,同时给予报刊亭一定比例的提成。有时候,报刊亭的老板的态度就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的【北林记忆】系列明信片,用的稻香纸信封的包装,没有包塑料袋,当时想以后都用纸质包装,提高品质也更环保。可是结果呢,某个报刊亭老板直接把明信片放到太阳下晒,没几天,信封就开始发黄变脏。我看着很心疼,就跟老板说,“还是就放几个样品在外面吧,其他的还是放屋里吧,怕晒怕脏。”老板虽不情愿,还是拿进去了一些。后来,放外面的明信片信封越来越脏,我们又和老板说了一次,老板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学生买回去这皮儿也不用,都扔掉的。”那个时候,简直想爆粗口甚至打人。可是,冷静的想想,你又有什么办法?你辛辛苦苦用心做的东西,别人看来不过是赚钱的工具。开报刊亭的小商贩,从来都是先卖东西再结算,不担风险,又怎会有责任心。他们也是从外地来北京的打工者,一年到头也就辛辛苦苦赚几个小钱,谁在意你那些“文化创意商品”是什么东西。只要能赚钱,就对你笑脸相迎,只要卖不动,就不接电话板着脸不搭理。这就是世道吧~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抓住消费者的需要吧。说实话,这件事我们做的并不好。到现在都是,赞的人多,买的人少。也许这和“文化创意商品”本身的属性有关系。它不是生活必需品,大家宁愿花二三十和朋友去聚餐,但花10多块买一套明信片仍觉得奢侈。另外,就是,本身喜欢这种东西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家都审美风格又各不相同。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文化创意商品都卖那么贵,自己做了之后,也就理解了。在中国,在现阶段,这类商品就是满足少部分人的精神需要而设计的,因为买的人少,做到少,成本高,只能贵。而我们就想做平价的文化创意商品,喜欢的那部分人固然是一定会买的,但是大众的那部分人大多还是看看而已。所以,我们所想的,要做平价的“文化创意商品”,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我们设计的东西,还是多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太多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我们有询问一些同学的意见,但并没有做大规模专业的市场调查。所以,这也是现在销售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吧。可是,还是因为我的固执,还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明信片,我认为“我都不喜欢的东西,又为什么要做?”但我也接受一些大众的建议,从【北林的夏天】系列开始,由大众投票选择最终出品的明信片吧。
虽然明信片、笔记本的销售还没有回本,但六月以来,也有很多的好消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心。一是北林招生办买了3600张【北林的春天】明信片,将发给2012年新生每人一张。这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另外去见了就业助理团、校庆办、校友会及各个学院的老师,走了一圈之后,至少让老师们都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了。我们也找到了校内代理,在学校内也更方便了。也许我们的东西还是偏小众,但是回本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就是东西都堆在家里,没地方下脚,有点愁。
![]() |
【北林的春天】系列,蓝小花手工包装 |
三、品牌的创立要从头开始
我和小熊最开始定下“云七书坊”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决定要把它做成一个品牌。然后以后出“云七乐坊”、“云七食坊”、“云七学社”等一个系列下去。于是,我们开书店之始,就想好要做一个售书章。我们当时只有200多本书。在潘家园花10元钱买了两块低档印石,花10元钱买了3把刻刀,花5元钱买了一盒印泥,5元钱买了一块磨砂石,小熊用他初学者的技艺刻了一块很业余的印章。就这样,“云七书坊”在孔夫子旧书网开业了。从卖第一本书开始,我们就在书的最后一页盖上“云七书坊”的售书章。也许现在它还微不足道,但是以后,可以刻别的章,或者找别人刻章,没准某一天它也会成为收藏品呢?
在这个年代,大家想到都是赚钱赚钱!就像我同学说的:“其实现在做文化的东西很难做,基本都是以商业的东西用文化去包装营销,但是信可,你纯做文化,估计有点难。”想想那些房地产广告,一个比一个做的有文化,不过无非是为了卖房,最后的成品也和那些文化八竿子打不着。我们想要做文化,真的是从内心出发想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不容易,我只能说我努力尝试。比如以前买书,书店都会盖个售书章的,现在慢慢的没有了。我们就从这一块印石,开始做起吧。
除了印章,我们也做自己的同名原创歌曲《云七书坊》http://www.tudou.com/home/_103929631,“从汉唐,传四方,千年刻成字千行。一转眼,被遗忘,角落藏。封落尘,纸泛黄,温情仍字间流淌。莫彷徨,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云外的书香,七日里徜徉,漫步在云七书坊。但听那琴声的悠扬,纸墨的芬芳,迷惘变成了希望。”
也给自己取了两个有意义的笔名“纭七柒&耘小熊”。首先解释一下,“云”和“七”本是小熊和我的网名开头的第一个字,然后我们都改姓“云”,又根据“男耕女织”的传统,加了这两个偏旁。顺便讲个小故事。当年汉朝有个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中间有个湖叫昆明池。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郎织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而清朝的颐和园,中间的大湖叫“昆明湖”,其实是为了延续汉朝的“昆明池”,和昆明真没有半点关系。在昆明湖的东边,有一尊铜牛,象征牛郎,在昆明湖的西边,有一个景区叫“耕织图”,象征织女,也延续了这种隔湖相望的传统。也许也是看了不少书,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就先小小的借用一下“男耕女织”的偏旁吧。
我们还有一个口号叫“云外书香,七日徜徉”。四月某天在小区内摆地摊买书,一个阿姨过来看来看,迷茫的问我:“我也想买本书,但你觉得我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啊?”我也迷茫了,被问这样的问题,然后我跟她推荐了历史类的图书《暮色紫禁城》。其实人们并不是不爱书,只是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去爱书了吧。看着书店里茫茫的书,要想找到自己需要的还真是个难题。所以在上海已经出现了“选书师”这个职业了。
也许在中国钱太重要了,大家觉得买书奢侈,于是乎新书太贵了。那我们就卖旧书,不卖盗版。做专业的旧书店,向日本学习。传承文化,也保护环境。
![]() |
耘小熊刻的“云七书坊”石质印章 |
四、钱,对创业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说钱很俗,可是我们说什么都逃不开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要交房租,要吃饭。况且,我们还要创业,还需要花钱投资,而资金的回笼又没那么快。
首先,在过去的工作的3年半中存下了几万块钱,能保证在自己在北京生活一年不赚钱也饿不死。然后我们做明信片、笔记本的投资一次2000-7000不等,总共花了一万多。对于创业来说,这是个非常小的数目了,但也要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在过去的三年半里,也学了一些本事,接些园林设计的兼职,也能赚个几千块钱,够吃饭的。所以,在这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也接了好多个兼职,经常是白天去上班,晚上做明信片包装,或者白天忙明信片设计,晚上再加班画个图。虽然兼职也辛苦,但是就单位时间所赚的钱来说还是比上班多点的。能养活自己,又能解放自己的时间,这已经是现在最合适的方式了。
所以,我真的建议那些跃跃欲试想要创业的同学,想创业,先解决钱的问题。先存下够一年的生活费。再加些创业的流动资金。这些是创业稳定的后盾,不然很容易夭折。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很强悍,没钱就去创业。我只是建议,有了这些钱,能让心里更有底,创业也更顺利。
![]() |
【北林记忆蓝色套装】,抽象版画风格 |
五、创业一定要想好退路
说退路真的很残酷,但也不得不说。创业,本来就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100个人去创业,估计不足一半是成功的。想好退路,才能勇往直前。
比如说我和小熊,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再找个公司上班呗,也不是多惨的事情。况且我之前老板说了:“你要是想回来,我随时为你敞开大门。”
所以,也别在创业的途中没落的自己再就业的能力,当让,也不要期望在创业失败后还要找个比原来更好的工作。放平常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既然都是想创业的人,就不要跟别人比有没有房子、车子了,比比内心的满足感吧。
![]() |
【北林记忆蓝色套装】,定制的的带枫叶形孔洞的盒子 |
六、创业起步,是最艰难的阶段
创业的人那么多,有一部分人都是在途中,没坚持下去的。创业成功的人又那么多,没几个是一帆风顺的。在起步阶段,确实都有这样那样的艰难。
我朋友里目前创业最成功的“雨墨”http://otee.taobao.com/ 也是在创业两年多以后才成功的。我问小雨最开始什么状况,她说:“一个月几十块的销售额都有过,但是也很开心,因为感觉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了!”。这句沧桑的话,说的每个创过业的人心里都很辛酸吧。要么去摆地摊,也在服装市场里开过小店,最终还是因为原创饰品的好口碑获得了买家的赞许和推荐,而开始走红的。似乎创业成功的人,都是抱着“我就想这么一直走下去”的信念支撑的吧。
一年前我们在孔夫子刚开业的时候,第一个订单是朋友买的,第二个订单是一个陕西的某大学老师买的,就出了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想买两本画册,标价是49和59共108,他说想要100元包邮挂印刷品,当然不可能。我们的标价已经是孔网最低价,但他抱着“砍价从来没不成功”的态度,一直跟我们磨价格,2元2元的加,最后加到110元包邮。我们又很需要信誉,最终决定卖他了。两本书成本80元,邮挂印刷品花了22.5元(有近5公斤重),再加孔网手续费1块多,最终只赚了6块钱。用这6块钱,我和小熊买了两个麦当劳的甜筒。之后,我们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都会去买甜筒吃。虽然只赚了6元钱,但是和在办公室一天赚几百的感觉完全不同。后来我们每月都有几个订单,至今也没有刷过信誉,在孔夫子拿了两颗星,在淘宝拿了三颗心。慢慢来,总会有钻的。
![]() |
【北林记忆红色套装】,抽象版画风格 |
七、从作品到商品,自己要努力去了解一个行业
我们第一次做明信片,去年12月7日,一拍脑袋就做了,12月14日拿到成品,7天时间,一窍不通,神速的就做完了,然后20天的时间,不仅回了本,还小赚了一笔。这次的轻松,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但也带来了之后的打击。从作品到商品,真的没那么简单。第一次做明信片,只是把图片P一P排个版而已,没考虑那么多,所以纸张类型、色彩、包装、背面设计都在出问题,用小熊的话来说就是“很山寨”。而从3月我们开始全职研究这个问题以来,就发现它实在是太复杂了。如果是拍照,只用考虑它是不是好看就好了。而要做到成品,就要考虑纸张的选择(固色性好不好,吸水性好不好,会不会变形,纸张品牌的质量差别也很大)、文件的格式(CMYK的色彩更接近印刷效果,JPG\RGB的色彩偏差很大)、印刷厂的水平(不同的印刷厂,因为机器的不同、管理的不同,成品效果差别非常大,需要自己去盯)、运输的问题(在浙江定制的笔记本,就因为运输时包装不好,损毁很严重)、包装的设计(从单纯的一个塑料袋,到手工的包装,涵盖了包装纸的购买、印章的设计、盒子的打孔的很多问题)、明信片的背面设计(从【北林记忆】系列到【北林的春天】系列明信片,我们都花了很多心思在明信片的背面设计上,不仅要漂亮,还要有内涵,还要适合实用的需要),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最终成品的质量问题。这就是作品和商品的不同。
想想第一次做明信片,从设计到拿到成品才7天。而第二个系列【北林记忆】,我们花了一个月做设计,又花了一个月生产。最终的成品来自六个不同厂家(盒子、笔记本、明信片、信封、不干胶、印章)。3月有那么几天,就泡在淘宝和阿里巴巴找各种各样的东西,找厂家,也买别人的明信片来学习。这几个月的历练,也让我们从一窍不通到初级菜鸟,进步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北林记忆】系列,花费了我们最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了最多的钱,销售还是最差的一个系列。但是对我们的创业来说,这是一个太关键的阶段,我们对印刷和包装行业的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也是我们从单一的明信片,向笔记本、书签等商品多元化的转变。
![]() |
【北林春夏秋冬】系列明信片,花草宣纸手工包装 |
八、从东西好到东西好卖,销售上的事要补太多的课
“东西好”和“东西好卖”,真的是两个概念,可是这个道理,我们到今年5月才明白。从4月25日开始,我们做好了【北林记忆】系列,送去学校的报刊亭。送的数量不多,老板说卖完了就联系我们。等了3天,不见任何消息,就打了个电话去问,结果异常的惨淡。一周后,我去学校看了看。某个报刊亭的老板似乎看出了我的失落,安慰我说:“你觉得你做了一个好东西,大家都会排队来买吗?事情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进些货,觉得挺好的东西,就是每人买。”呵呵,说的真的很对。那些天,很多朋友都赞做的很漂亮,但是说到要买,是没几个人会买的。我于是想到了苹果。在很多年前,大家都知道苹果电脑,也都知道苹果电脑好,但是买它的人却很少。但是现在,看看大家排队去买苹果。“东西好”和“东西好卖”真的有很大的距离。
于是我们也想办法,先是联合校联购惠生活做了加微博送明信片的活动、以及转发抽奖的活动。多了100多的粉丝,也为后来的宣传奠定了一些基础吧。学会了用@,也转换了观念,以前都先自己做了再发图去宣传,后来就先发了【北林的春天】系列的图,看着反响不错,才去做了明信片。现在又找了校内代理,也解决了校内宣传的好多问题。有了学校的购买之后,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销售的问题慢慢好起来了。我和小熊一个学农科,一个学工科,都没搞过经济类的事情。所以,要补的课太多了。可是,我们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其他的又何妨?
![]() |
【花语】系列明信片,紫藤花开 |
九、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一直相信的道理。即使是小小的明信片,我们也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让大家看着顺眼、用的舒心。
比如,明信片背面的邮政编码框,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明信片都是不合规范的。你可知为什么会有这6个邮政编码框,是为了邮局的机器自动扫描分拣用的。如果自动扫描不了,就得人工识别分拣。我们做和邮局一样的邮政编码框,方便了邮局的工作人员,也减少了丢信的可能。再比如,我们在贴邮票处都加了一幅小的缩略图,一是让明信片的背面在不贴邮票不写字的时候也很丰满,二是方便辨认,不用翻来翻去看正面的图案就可以知道是哪一张明信片,方便写一整套明信片时。再比如,地址线的长度和间隔距离,我们都是量过的,还根据多年经验,把3根线加到了4根线,方便写完地址。
这些小问题,很少人在意。也是多年买明信片和用明信片总结起来要改进的。
此外在做笔记本的时候,我们选择装订的方式真是花了太多力气。装订方式分骑马钉、胶装、线圈装订、索线装订、车线装订。胶装最方便最便宜,但是用本子的时候不能摊平,用起来就不方便。骑马钉可以把本子摊平,但我们的本子48页太厚了,没法用骑马钉。线圈装订的话,铁线圈容易把别的东西刮坏,不方便携带。索线装订是多数书的装订方式,但是索线精装才能摊平本子,简装也不行。说来说去,就是车线装订最合适了,也就是在本子脊上缝一道线过去。可是可是,找遍了北京的印刷厂,竟然没有厂家能做这种装订方式。想想也是,文具厂都在江浙一代,只好上阿里巴巴去找江浙的厂家。最终定了浙江苍南的一家印刷厂。可这个觉得也导致后来很惨,一方面没法去厂里盯,看着成品内页中的很多墨迹太无奈了,这就是中国质量;一方面路途遥远,厂家的包装又不好,导致路途上损毁严重,物流公司还不管送上楼,我们两人花了5个小时把700公斤的笔记本搬上6楼,太惨烈了。最伤心还是翻开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手工翻完4000个笔记本,最终残次品率达到30%多,多可怕的数字。这就是中国制造啊!
![]() |
【北林记忆蓝色系】笔记本,侧面的车线本装订细部 |
![]() |
【北林春夏秋冬】系列明信片,花草宣纸手工包装 |
十、文化内涵,是国之根基,也是品牌之根基
我们相信,明信片不仅仅是漂亮的图片,而是一种文化。我们只做自己了解的主题,这样才能写出有内涵的文字。比如曾经毕业的学校——北京林业大学,比如现在居住的社区——望花路,比如敬佩的人——在科尔沁自费治沙的万平,比如那些公园博物馆,比如北京。我们做手工的包装,也算是一个特色吧,能让明信片成为一种文化礼品。也许以后你就可以在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看到我们的明信片了。
说起最近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不仅仅好在拍了那么多垂涎欲滴的食物,而是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涵盖进去了。可以说,是一般国际形象片、美食片、旅游片、文艺片、励志片,真的很赞。再看看我喜欢的宜家、麦当劳、凡客诚品,都是把品牌文化融入其中,才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而我们所希望的,也就是从书和明信片出发,把国之文化、品牌的文化都涵盖进去。说到卖书,真的是特别不赚钱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要做,初衷就是爱书,看着好好的书被扔在潘家园的旧书堆里廉价的售卖、还脏脏的,看着很心疼。于是,我们去淘回一些好书,打车运回来,擦干净,把各项信息输入电脑,写书评、拍照,上传,等等。这些人力和时间的成本远远高出它所带来的收益。但是看到远在全国各地的人们,能用较低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书,还是很开心的。我们一直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看中这些小事情的。
说到传统文化,源于我从小对它的热爱。因为热爱传统文化,所以一定要考北京的大学。因为要考北京,所以放弃了建筑学了园林。也因为学了园林,爱上故宫、天坛、北海、颐和园,又很庆幸了做了好几个古典园林相关项目,还参与了中国园林博物馆从筹建到设计一年多的工作。也正是因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看了那么多古典园林的书,感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导游的嘴里,却只有慈禧和李莲英的风流韵事。我希望有一天,大家在颐和园里看到的听到的是真正关于古典园林和传统文化的内容。一个行业只有被大众关注和了解后,才有发展的可能。
人生就是一种机缘巧合,如果不是被一家公司扫地出门,我也不可能到另一家公司接触古典园林,也不可能认识小熊。所以,每一次的成与败,都是机遇。我们想要做的,我们就努力去做。抱着五千年的文化,我从来没觉得中国没希望,关键还是看年轻一代的努力吧!
我和小熊,一个喜欢绘画摄影,一个喜欢书法篆刻。问我为什么喜欢小熊,我会说“因为他写字写得很漂亮!”虽然小熊总觉得字写的好没用,但我觉得对我们的创业来说就很有用,看看我们寄出去的信封、明信片上面写的字,赞的人有多少。要做文化品牌,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是多么重要,中国人一定会为中国字而骄傲的。我们是生活伴侣,也是创业伙伴,虽然也不停争吵,但是在一起,就努力把“云七书坊”做好。
![]() |
云七书坊实拍,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书坊 |
《云七书坊》同名主题歌http://www.tudou.com/home/_103929631
词曲:纭七柒
从汉唐,传四方,千年刻成字千行。
一转眼,被遗忘,角落藏。
封落尘,纸泛黄,温情仍字间流淌。
莫彷徨,不思量,自难忘。
可知云外的书香,七日里徜徉,漫步在云七书坊。
但听那琴声的悠扬,纸墨的芬芳,迷惘变成了希望。
![]() |
原创的【落羽风】,废旧的羽毛球也可以改造的很漂亮 |
希望有一天能开一家实体的书店和青年旅舍。
欢迎关注“纭七柒&耘小熊”的原创世界,及我们背后的故事
“雲七書坊”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y7sf
云七书坊淘宝店(售明信片等原创商品) http://y7sf.taobao.com
孔夫子旧书网店(售书) http://y7sf.shop.kongfz.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