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潮人信仰崇拜资料题录【By陈俊华】
汕頭大學圖書館特藏網資料
由陈俊华整理
資料來源:http://cstc.lib.stu.edu.cn/zyzl/religion.htm
一、研究论著:
1. 陈志明, 苏庆华. 马新德教会之发展及其分布研究[M],马来西亚:代理员文摘公司,1991
2. 林悟殊.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Wordship of The Founder Dafeng & Poh Teck Tung Charity in Thailand) [M]. 台北: 淑馨出版社, 1996
3. 吴金夫. 三山国文化透视[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4. 隗芾. 潮汕诸神崇拜[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92
5. 贝闻喜,杨方笙. “三山国王”丛谈[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6. 徐光华,邢凤川. 揭阳道教与娘宫观[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210
7. 郑群辉. 佛教在潮汕[M].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0: 110
8. 谭伟伦. 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民间信仰与民俗[M]. 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2002
9. 隗芾. 潮人与神[M]. 香港: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16
10. 陈汉初. 潮俗丛潭[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11. 陈卓坤,王伟深. 潮汕时节与崇拜[M]. 香港: 公元出版有限公司, 2005
二、研究资料:
1. 王弘愿讲授;陈历典笔记.华严疏序口义记:震旦密教重兴会刊[M].潮安:1929:65
2. [佚名]. 汕头赞化宫回心录 第十集 一卷[M]. 汕头:延寿善堂, 1935
3. 汕头客语基督教会特刊[M]. 汕头:汕头客语基督教会出版委员会, 1936:36
4. 南洋德教总会. 南洋德教总会特刊[M]. 新加坡, 1959 :119
5. 班德华,陈希贤. 汕头教会百年史实[M]. 香港:基督教潮人传道会, 1979:182
6. 修德善堂养心社编. 新加坡修德善堂养心社七十周年纪念特刊:1916-1985[M].新加坡:修德善堂养心社,1985:100页
7. 张海鸥,林湘雄. 潮阳灵山寺[M]. 潮阳: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986:91
8. 《潮州市天主教志》编写组. 潮州市天主教志(草稿)[M]. 潮州: 编者, 1981:29
9. 林俊聪. 汕头佛教志[M]. 汕头:汕头市佛教协会办公室,1987:147
10. 陈林汉. 普宁县宗教志[M]. 普宁:普宁县宗教局, 1987:68
11. 郭予才, 等. 饶平县宗教志[M]. 饶平: 编者, 1987
12. 郭予才, 等. 饶平县佛教志[M]. 饶平: 编者, 1987
13. [佚名]. 汕头市天主教志[M]. 汕头:本书编写组, 1990:65
14. [佚名]. 汕头市基督教志[M]. 汕头:汕头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1990:65
15. 曾就意. 济公活佛略传[M]. 泰国:国际中华慈善学苑, 济公佛学社,1990:38
16. 杨启南,陈镇昌. 饶平名寺录[M]. 香港:青年出版社, 1990:152
17. 华侨报德善堂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 华侨报德善堂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 曼谷: 泰国报德善堂办公厅, 1990
18. 星洲德教济芳阁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星洲德教济芳阁庆祝银禧纪念特刊[M].新加坡:[编者],1990: 154
19. 黄鹤. 泰国德教紫真阁成立四十周年暨新阁落成揭幕纪念特刊[M]. 曼谷:泰国德教会紫真阁,1991
20. 五十周年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庆祝金禧暨归德楼落成纪念特刊:1942-1992[M]. 新加坡: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1992:184
21. 释慧原. 潮州市佛教志·潮州开元寺志[M]. 潮州:潮州开元寺, 1992:1086
22. [佚名]. 德教史源[M]. 曼谷:泰国德教慈善总会,1993
23. [佚名]. 妈祖、妈宫及碑记(附妈屿村史)[M]. 1993:71
24. 揭普永福善堂秘书处. 揭普永福善堂简史[M]. 1993:25
25. 郑彝元. 大峰祖师传略[M]. 泰国: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 1993: 108
26. 方应钊. 潮州开元寺见闻录[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3:102
27. 释莲舟. 灵山正弘集[M]. 潮阳:灵山护国禅寺寺委会. 1993:153
28. 林道诗. 天后圣姑传畧考[M]. 揭阳:古乔天后圣姑庙管理组. 1994:15
29. 刘平,陈韩星,郑暹发. 潮汕胜迹汕头天后与关帝庙[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131
30. 黄鹤. 德教文集[M]. 泰国: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1995
31. 星洲灵隐寺金禧特刊编委会. 星洲灵隐寺金禧特刊:庆祝道济佛祖圣诞暨成立五十周年赠医施药二十周年纪念[M].新加坡:[星洲灵隐寺],[1995]:210
32. 王昌熹主编. 升平文史(创刊号): 潮汕善堂专辑[M]. 汕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汕头市升平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1996
33. 李光照. 德教起源[M]. 泰国: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1997: 427
34.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紫影传真:寻源特辑[M].泰国:1998: 70
35. 刘禹文,沈忠明.寻源记·1 [M].[马来西亚]:德教寻源史源委员会,1998: 33
36.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成立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M]. 曼谷: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2001
37. 泰马星港筹建丰顺济公殿委员会. 丰顺济公殿揭幕纪念特刊[M]. 曼谷:泰马星港筹建丰顺济公殿委员会,2001
38. 蔡绍彬,黄镇浩. 潮州和各地的天后宫[M]. 香港: 香港东方文化中心,2002.4
39. 泰国德教慈善总会. 全国德教紫阁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资讯[M]. 曼谷:泰国德教慈善总会,2002
40. 紫新阁. 星州德教会紫新阁成立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M]. 新加坡:紫新阁,2002
41. 马来西亚亚庇德教会紫瑞阁. 德教的概念与发展[M].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亚庇德教会紫瑞阁, 2002
42. 陈镇秋. 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庆祝宋大峰祖师晋庙六十周年纪念暨重建堂宇落成纪念册:1942-2002.新加坡: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2002:44
43. 马来西亚槟城德教会紫云阁. 槟城德教会紫云阁金禧50周年纪念特刊[M].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槟城德教会紫云阁, 2004
44. 紫和阁宣教部编辑委员会. 德教心典释义[M]. 香港九龙:德教紫和阁公司
45. 梅州市新闻图片社,蕉岭县新闻工作者协会. 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M].:16
三、研究论文:
1. 郑良树. 德教的草创与南播[N]. 南洋商报, 81-05-24
2. 陈历明. 隆都宋代佛寺遗址[M]//海滨文博拾鳞, 1985: 105-108
3. 陈力明. 唐朝的潮州佛教[M]//潮汕史话, 1985: 22-24
4. 黄初基. 基督教在大北山区活动的概况[J]. 汕头方志通讯, 1988(3): 24
5. 黄挺. 祀蛇与古代潮汕地区的民族融合[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9(1)
6. 学史. 佛教在普宁的传播[J]. 普宁文史, 1989(3)
7. 蔡理明. 英国传教士在五经富等地的传教活动[J]. 揭西文史, 1988(4)
8. 五经富基督会. 五经富福音医院史略[J]. 揭西文史, 1988(4)
9. 陈泽霖. 基督教长老会在潮汕[J]. 广东文史资料
10. 吴泽华. 棉湖天后庙溯源[J]. 揭西文史, 1989(5)
11. 蔡明康. 上山天主教简史[J]. 揭西文史, 1989(5)
12. 陈镇昌, 杨启南. 饶平县佛教概况[J]. 饶平史学, 1990(2)
13. 张耿裕. 饶平县基督教的传播与现状[J]. 汕头方志通讯, 1990(2): 41
14. 隗芾. 傩文化在潮汕的变异形态[J]. 汕头大学学报, 1990(2)
15. 学史. 基督教在普宁的传入与发展[J]. 普宁文史, 1990(4)
16. 张俊全. 惠来县佛教史略[J]. 惠来文史, 1989(2)
17. 马东涛. 浅谈大颠和大峰对后世的影响[J]. 汕头文物, (总14/15)
18. 学史. 天主教在普宁的传入与分布[J]. 普宁文史, 1991(5): 59-64
19. 江伟. 韩愈与潮汕佛教[J]. 潮阳文史, 1991(7): 60-65
20. 林湘雄. 粤东近代名僧释要宽[J]. 潮阳文史, 1991(7): 66-69
21. 林道成. 从宗教信仰看潮州人的精神文化[J]. 国际潮讯, 1991(13): 112-113
22. 饶宗颐. 大颠禅师与《心经注》[J]. 国际潮讯, 1991(14): 12-13
23. 陈训先. 南峙山考[J]. 国际潮讯, 1991(14): 13-16
24. 古永继. 粤东畲族习俗锁谈[J]. 国际潮讯, 1991(14): 16-17
25. 贝闻喜. 潮州三山神的来由和对南洋、台湾等地的影响[J]. 揭西文史, 1992(7): 32-39
26. 杨延良. 九军起义与台湾省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2(7):40-43
27. 黄朝凡. 饶平县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2(7):44-45
28. 郑白涛. 基督教在潮阳[J]. 潮阳文史, 1992(9): 84-85
29. 吴金富, 刘逸, 刘道猷. 首届三山神学术讨论会综述[J]. 汕头大学学报, 1992(4)
30. 黄国汉. 三山神是山岳神与社会神的混和体[J]. 汕头大学学报, 1992(4)
31. 隗芾. 论潮汕民俗中的傩形态及其改造[M]//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文化论丛初集. 广州: 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1992: 198-209
32. 周镇昌. 略论潮汕祭神民俗的传承与变异[M]//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文化论丛初集. 广州: 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1992: 210-219
33. 谢荣. 潮汕的自然崇拜习俗考释[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3(1)
34. 贝闻喜, 陈惠国. 潮汕“三山神”历史渊源初探[J]. 潮学, 1993(1):46-51
35. 贝闻喜. 三山祖庙今昔谈[J]. 潮学, 1993(1):51-53
36. 黄九育. 对元代刘希孟明贶庙记研究的我见[J]. 揭西文史,1993(8): 30-40
37. 李起藩. 潮阳民间崇祀“双忠”缘由及其传说[J]. 潮阳文史, 1994(11): 60-67
38. 姚存成. 道教在潮阳[J]. 潮阳文史, 1994(11): 68-70
39. 黄挺. 唐临与佛教思想在潮州的传播[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15-20
40. 陈景熙. 潮汕风雨圣者的由来及其实质[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41. 陈训先. 论三山国王[J]. 潮学, 1994(总2):25-29
42. 杜松年. 潮汕人的文化心态[J]. 南方经济, 1994(2)
43. 蔡博生. 郭牧师在南澳[J]. 天风, 1994(8)
44. 陈春声. 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识三山国来历故事分析[J].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 1994(7)
45. 周少川. 潮汕民间神灵崇拜初探[J].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1994(7)
46. 蔡明康. 上山子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4(9): 78-80
47. 蔡俊举. 河婆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4(9): 81-83
48. 陈春声.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J].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 1994(2)
49. 陈春声. 商人庙宇与“地方化”——樟林火帝庙、天后宫、风伯庙之比较[C]//[佚名]. “商人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 1994
50. 郑才中. 对关帝崇拜的政治文化态初探[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1)
51. 郑群辉. 北宋潮州二高僧——华严道隆和报本慧元[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1)
52. 鲁牛(王治功). 潮汕游神与南极大帝考释[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1)
53. 濮文起. 德教在东南亚[J]. 天津社会科学, 1995(1): 104-107
54. 丘陶亮. 带胡须的释迦牟尼[J]. 潮州,1995(2)
55. 刘永华.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J]. 厦门大学学报, 1995(2)
56. 蔡明康. 也谈“潮汕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潮学, 1995(总4):72-75
57. 谢惠如. 试论潮汕人之崇拜关羽[J]. 广东史志, 1995(Z1)
58. 陈聪. 基督教洪阳堂简述[J]. 普宁文史, 1995(10): 123-125
59. 许如良. 天主教前山堂简述[J]. 普宁文史, 1995(10): 126-127
60. 蔡起贤. 从三山神的历史说起[C]// 蔡起贤. 缶庵论潮文集.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 53-58
61. 黄光启. 双峰寺住持释又琼[J]. 榕树文史, 1995(31): 120-128
62. 姚存成. 潮阳最早的道教宫观[J]. 潮阳文史, 1995(12): 80
63. 黄俊雄. 初探城隍神和城隍庙[M]// 黄俊雄.潮汕历史文化丛谈•1. 揭阳:惠来县文联,1996: 167-179
64. 蔡明康. 也谈潮州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揭西文史, 1996(11):104-114
65. 丘汝腾. 韩愈祭界石神是祭河婆的三山国王[J]. 揭西文史, 1996(11):115-124
66. 郑白涛. 潮阳佛教史略[J]. 潮阳文史, 1996(13): 47-48
67. 罗哲文. 台南三山国王庙(潮汕会馆)[J]. 古建园林技术, 1996(1)
68. 陈训先. 略论潮汕傩文化[J]. 汕头史志, 1996(2)
69. 谢重光. 三山国王信仰考略[J].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70. 郑祖逊. 城隍庙与游神赛会[J]. 潮学, 1996(2): 84
71. 陈衍德. 闽南粤东妈祖信仰与经济文化的互动:历史和现状的考察[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2)
72. 林俊聪, 林广宇. 谣祭香江释定因法师[J]. 汕头史志, 1996(4)
73. 林悟殊.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M]//王见川,柯若朴. 民间宗教•2. 台北:南天书局, 1996:1-17
74. 林悟殊. 宋大峰祖师崇拜流行泰国述略[M]//饶宗颐. 华学•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180-189
75. 蔡起贤. 潮汕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J]. 潮学研究,1996(5): 162-164
76. 陈景熙. 孙雨仙信仰研究[J]. 潮学研究,1996(5): 237-260
77. 郭马风. 智诚法师和他的“血经”[J]. 汕头文史, 1986(3)
78. 林衡道. 荷婆仑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1996(11): 53-54
79. 国分生. 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6(11): 55-58
80. 连景初. 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1996(11): 59-63
81. 邱颜贵. 台湾研究三山国王文章目录[J]. 揭西文史,1996(11): 82-85
82. 黄九育. 谈谈明贶庙记研究的新进展[J]. 揭西文史,1996(11): 86-103
83. 蔡明康. 也谈潮汕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揭西文史,1996(11): 104-114
84. 丘汝滕. 韩愈祭界石神是祭河婆的三山国王[J]. 揭西文史,1996(11): 115-124
85. 郑可城. 明贶庙文史探微[J]. 揭西文史,1996(11): 125-137
86. 陈觅, 余流. 村村有庙宇,信奉神名多[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6-197
87. 蔡汉铭. 渔民信奉妈祖[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8
88. 林俊聪. 南澳土地公与台湾土地婆[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8-199
89. 蔡高暖. 三山国王特使出游俗[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9-200
90. 林俊聪. 南澳渔家崇拜三山国王[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200-202
91. 周镇昌. 澄海地方祭公婆神[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215-216
92. 林悟殊.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J]. 海交史研究,1997(2):82—97
93. 曾秋潼. 浅谈乾隆初年潮州开元寺的整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3)
94. 谢重光. 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5): 47-51
95. 苏文记. 近代外国教会在潮汕的办学活动及其影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5): 87-94
96. 张禹东. 试论东南亚华人宗教的基本特质[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S1)
97. 郭马风. 潮人的祖宗崇拜对象及其风俗[J]. 潮学研究,1997(6): 222-227
98. 云月. 棉湖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7(12): 236-237
99. 云月. 棉湖基督教堂的今昔[J]. 揭西文史, 1997(12): 237-239
100.隗芾. 潮汕诸神信仰析[C]//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文史知识编辑部. 文史知识. 汕头: 编者, 1997.9
101.林俊聪. 释慧原和潮州开元寺[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216-218
102.郭马风. 做风水[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2-433
103.吴金夫. 饶平鸿埕大庙的雷神[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7-438
104.隗芾. 天后关公聚一起?[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8-440
105.黄淡清. 潮汕“门神”拾零[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44-445
106.陈春声. 村落历史与天后传说的演变——以樟林的四个天后宫为例[C]// “天后庙:神像、建筑与社会组织”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1997-01
107.黄新宪. 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与中国宗教文化的渊源联系[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8(2)
108.陈训先. 盐灶“拖神”的风俗——潮汕文化中的一个奇特造神现象[J]. 广东史志, 1998(2)
109.陈训先. 亥爷——潮汕文化中的又一奇特的造神现象[J]. 广东史志, 1998(4)
110.冷东. 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J]. 汕头, 1998(4): 19-30,32
111.黄九育. 对三山庙历史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认识[J]. 揭西文史, 1998(13): 15-25
112.邱彦贵. 宜兰溪北地区的三山国王信仰[J]. 揭西文史, 1998(13): 26-62
113.林俊谦. 南澳岛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8(13): 63-65
114.陈建民. 潮州民俗信仰活动演化略谈[J]. 潮安文史,1998(3): 107-176
115.冷东.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J]. 当代宗教研究, 1999(2): 43-48
116.黄静. 天妃信仰的起源、属性、传播及其历史文化背景[J]. 广东史志, 1999(2)
117.陈春声. 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 清史研究, 1999(2)
118.蔡理明. 清代最早来潮汕传教的黎力基牧师[J]. 汕头, 1999(2): 10-12
119.王伟光. 道教伦理对当代潮汕经济的影响[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9-12
120.陈建民. 潮州民俗的信仰活动[J]. 汕头, 1999(2): 36-38
121.陈晓萍. 薛侃儒佛道三教同异论探析[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56-59
122.蔡理民. 客属岭东区基督教会史料[J]. 汕头, 1999(3): 5-8
123.林俊聪. 潮汕道观[J]. 汕头, 1999(3): 41-43
124.郑群辉. 潮汕宋代佛寺考略[J]. 汕头, 1999(4): 30-35
125.张应斌.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J]. 嘉应大学学报, 1999(4)
126.陈训先. 故乡的女神庙[J]. 澄海文史资料, 1999(18): 8-10
127.房建昌. 汕头的天主教区和外来基督教新教述略[J]. 汕头文史, 1999(16): 124-129
128.陈训先. “海国安澜”刘墉书——话说澄海樟林天后庙[J]. 澄海文史资料, 1999(18): 11-12
129.陈训先. 古代粤东图腾崇拜的现象及其民间遗痕[M]//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14-20
130.陈训先. 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21-33
131.陈训先. 再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34-45
132.陈训先. 略论潮汕傩文化[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87-96
133.陈建民. 潮人崇祀的治潮贤守忠官[J]. 潮安文史, 1999(4): 135-140
134.吴金夫. 从浮西国王庙看明清潮汕人民的民俗信仰[J]. 潮安文史, 1999(4): 207-214
135.翁深在. 潮前本堂区天主教述略[J]. 汕尾文史, 2000(10): 106-113
136.房学嘉. 从民间信仰等看宗族互动[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1): 1
137.钟佳华. 士绅宗族宗教与清末民初潮嘉地区教育的发展[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1): 31
138.郑智勇. 试论揭阳人的多神崇拜[J]. 潮学, 1996(1-2):24-29
139.徐正光. 族群、地域与民间文化:客家传统社会特质与变异[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2): 1
140.李天锡. 观音信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传播的原因及其作用[J]. 佛学研究, 2000
141.郑群辉. 宋代潮州的佛教[J]. 潮学研究,2000(8):201-222
142.郑群辉. 谈潮州佛化民俗[C]//陈三鹏. 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
143.林悟殊. 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C]// 陈三鹏. 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
144.林俊聪. 潮汕善堂状况及其文化特色[J]. 社科大观, 2001(3,4): 81-84
145.范正义. 拒斥与接纳——基督教在华传播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的文化透视[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3)
146.胡卫清, 姚倩璞. 圣俗之间——近代潮汕地区的基督徒与教会[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4): 14-23
147.陈创义. 大峰精神与潮人善堂效应[J]. 潮阳文史, 2001(18): 129-134
148.袁喜伦. 基督教鸥汀锡恩堂[J]. 龙湖文史, 2001(1): 63-64
149.袁喜伦. 三山国王文化及鸥汀古庙[J]. 龙湖文史, 2001(1): 65-70
150.袁喜伦. 妈祖信仰与鸥汀天后宫[J]. 龙湖文史, 2001(1): 71-74
151.彭苗延. 龙潭寺高僧东源和尚[J]. 澄海文史资料, 2001(20): 205-207
152.黄九育. 三山国王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J]. 揭西文史, 2001(16): 27-33
153.陈春声. 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J]. 史学月刊, 2001(1): 123-133
154.胡卫清. 近代潮汕地区基督教传播初探[J]. 潮学研究, 2001(9)
155.郭马风. 自然物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84-87
156.郭马风. 佛门诸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87-90
157.郭马风. 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90-101
158.林梧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C]//第四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2001
159.曹云华. 宗教信仰对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的影响[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2(1)
160.李榭熙, 岳峰. 19世纪中期(1835—1860)华人浸信会教民的曼谷—香港—潮州跨国网络[J]. 东南学术, 2002(1)
161.沁平. 德泽施人 存心济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德教会访问侧记[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54-56
162.华方田. 流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德教的历史与现状[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57-59
163.黄夏年. 缕缕清香虔感至灵——德教〈心典〉介绍[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60-61
164.刘少敏, 刘金兴. 宋大峰祖师与存心善堂[J]. 汕头, 2002(2): 38-39
165.陈汉初. 泰国潮人之“神”崇拜:根与文化之认同[J]. 广东史志, 2002(3): 59-62
166.王志跃. 德教概念的儒学意蕴[J]. 世界宗教研究, 2002(3): 114-120
167.张禹东. 关于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3)
168.翁泽琴. 民间信仰与社区整合——以仙圃寨风雨圣者信仰为中心的调查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169.陈春声. 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以林大春与潮州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为中心[J]. 中山大学学报, 2002(4)
170.黄挺. 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以潮汕双忠公崇拜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9-21
171.何方耀, 胡巧利. 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J]. 广东社会科学, 2002(6): 24-29
172.李榭熙. 广东潮汕基督教社区对民间械斗的影响(1860-1900) [C]//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与现代化(1842-2002)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2002
173.张伟雄. 两英基督教会概况[J]. 潮阳文史, 2002(19): 118-120
174.李修潮. 南砂供奉诸神传略[M]// 南砂乡志编纂领导组. 南砂乡志. 澄海:编者,2002:176-190
175.林悟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N]. 星暹日报, 2002-06-25(06-29,07-02,07-06)
176.林文. 唐代潮州的佛文化[N]. 潮州日报, 2002-12-03
177.陈春声.“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178.刘高勇, 齐学栋. 浅析潮汕宗教建筑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44-49
179.李天锡. 略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清水祖师信仰及其现代价值[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
180.王国梁. 潮汕慈善文化和海外华侨的善举[J]. 广东史志, 2003(3)
181.刘诒诙. 《刘氏家谱》校点(外一种)——潮汕基督教本土化史料举隅[J].汕头大学学报, 2003(S1): 115-117
182.林春雨. 基督教本土化进程及方式——以汕头市盐灶乡为个案[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S1): 118-123
183.陈景熙. “泛韩江流域”的民间文化传播者:以潮汕晏公信仰为例[C]//“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梅州, 2003.12.19-21
184.郑志明. 泰国德教会的发展[M]//[佚名]. 宗教论述专辑 (第五辑), 2003
185.李天锡. 三山国王信仰及其在马来西亚的传播[J]. 八桂侨刊, 2004(3)
186.Bernard Formoso. 一个华族宗教在泰国的崛起——何野云与蓬莱寺[J]. 华裔馆通讯, 2004(3): 30-32
187.郑志明. 东马德教会的发展[J]. 世界宗教学刊,2004(3):87-113
188.张禹东.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例的研究[J]. 宗教学研究, 2004(4)
189.徐鲁航. 美国浸礼会近代以来在潮汕办学述评[J]. 汕头大学学报, 2004(4)
190.陈景熙. 潮汕北斗九皇菩萨崇拜研究[J]. 潮学研究, 2004(11): 271-296
191.马健雄. “庙社”、“普度”和“风水”:民间信仰与深澳的社区组织[J]. 潮学研究, 2004(11): 297-317
192.郑白涛. 略谈潮阳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J]. 潮阳文史, 2004(20): 130-132
193.李汉庭. 潮汕的女神[M]//李汉庭. 家园梦拾. 澄海:著者, 2004: 222-224
194.陈春声, 吴雪彬. 天后故事与社区历史的演变――樟林四个天后庙的研究[M]// 陈维烟. 红头船的故乡:樟林古港.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433-444
195.陈春声,陈文惠. 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M]// 陈维烟. 红头船的故乡:樟林古港.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470-485
196.李汉庭. 三山国王与三奶[N]. 汕头日报, 2004-07-04
197.李汉庭. 妈祖崇拜[N]. 汕头日报, 2004-10-10
198.胡卫清. 国家与教会:汕头基督教教会的自立与分离[C]//吴奎信, 徐光华. 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揭阳:公元出版有限公司, 2004: 528-548
199.旃媛媛. 从宗教信仰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适应[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200.张禹东. 东南亚华人传统宗教的构成、特性与发展趋势[J]. 世界宗教研究, 2005(1)
201.蔡愤庵. 泰国诸神中的三位潮籍先贤[J]. 潮学,2005(1):16
202.蔡汉炎. 潮汕祠堂文化浅谈[J]. 潮学,2005(1):34-35
203.陈建民. 雨仙孙道者神庙的演绎[J]. 潮学,2005(1):60
204.徐鲁航. 汕头馆藏近现代基督教会档案的现状和利用[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2): 86-89
205.华方田. 德教中的济公崇拜[J]. 世界宗教文化, 2005(2)
206.黎海波,孟广军,熊燕军. 基督教的传布与接受——近代日本与潮汕地区之比较[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3): 29-30
207.范正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5(6)
208.李榭熙. 关于十九世纪末期广东潮汕地区基督教新教历史之英美档案资料[J]. 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 2005(25): 10-17
209.陈景熙. 1940年代达濠紫濠阁与德教的发展与建构——近代潮汕侨乡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互动的个案研究[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04-326
210.李志贤. 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三元互动模式[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43-379
211.胡卫清. 海外潮人教会与潮汕本地教会的互动[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80-399
212.李榭熙,陈海忠. 清末潮汕地区的基督教运动[J]. 潮学研究,2005(12):21-45
213.林悟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J]. 潮学研究,2005(12):46-60
214.杜式敏. 宗教、性别与民族革命——收回教育权中的汕头淑德女校[J]. 潮学研究,2005(12):113-160
215.[佚名]. “虱母仙”何野云史略[J]. 潮南文史,2005(2):36-39
216.侯锋. 潮南民间礼仪、祭祀习俗[J]. 潮南文史,2005(2):76-89
217.李起藩. 门神史话[J]. 潮南文史,2005(2):90-93
218.陈德钦. “木坑圣王”及其传说[J]. 潮南文史,2005(2):94-98
219.郑彝元. 宋大峰祖师传略[J]. 潮南文史,2005(2):116-130
220.杜式敏. 20年代的基督教会女校:以汕头淑德女校为例[D]. 汕头:汕头大学, 2005
221.彭锦. 潮汕祀蛇图腾崇拜[N]. 汕头日报, 2005-05-26
由陈俊华整理
資料來源:http://cstc.lib.stu.edu.cn/zyzl/religion.htm
一、研究论著:
1. 陈志明, 苏庆华. 马新德教会之发展及其分布研究[M],马来西亚:代理员文摘公司,1991
2. 林悟殊.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与华侨报德善堂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Wordship of The Founder Dafeng & Poh Teck Tung Charity in Thailand) [M]. 台北: 淑馨出版社, 1996
3. 吴金夫. 三山国文化透视[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
4. 隗芾. 潮汕诸神崇拜[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7: 92
5. 贝闻喜,杨方笙. “三山国王”丛谈[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6. 徐光华,邢凤川. 揭阳道教与娘宫观[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210
7. 郑群辉. 佛教在潮汕[M].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0: 110
8. 谭伟伦. 粤东三州的地方社会之宗族、民间信仰与民俗[M]. 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2002
9. 隗芾. 潮人与神[M]. 香港: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16
10. 陈汉初. 潮俗丛潭[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11. 陈卓坤,王伟深. 潮汕时节与崇拜[M]. 香港: 公元出版有限公司, 2005
二、研究资料:
1. 王弘愿讲授;陈历典笔记.华严疏序口义记:震旦密教重兴会刊[M].潮安:1929:65
2. [佚名]. 汕头赞化宫回心录 第十集 一卷[M]. 汕头:延寿善堂, 1935
3. 汕头客语基督教会特刊[M]. 汕头:汕头客语基督教会出版委员会, 1936:36
4. 南洋德教总会. 南洋德教总会特刊[M]. 新加坡, 1959 :119
5. 班德华,陈希贤. 汕头教会百年史实[M]. 香港:基督教潮人传道会, 1979:182
6. 修德善堂养心社编. 新加坡修德善堂养心社七十周年纪念特刊:1916-1985[M].新加坡:修德善堂养心社,1985:100页
7. 张海鸥,林湘雄. 潮阳灵山寺[M]. 潮阳: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1986:91
8. 《潮州市天主教志》编写组. 潮州市天主教志(草稿)[M]. 潮州: 编者, 1981:29
9. 林俊聪. 汕头佛教志[M]. 汕头:汕头市佛教协会办公室,1987:147
10. 陈林汉. 普宁县宗教志[M]. 普宁:普宁县宗教局, 1987:68
11. 郭予才, 等. 饶平县宗教志[M]. 饶平: 编者, 1987
12. 郭予才, 等. 饶平县佛教志[M]. 饶平: 编者, 1987
13. [佚名]. 汕头市天主教志[M]. 汕头:本书编写组, 1990:65
14. [佚名]. 汕头市基督教志[M]. 汕头:汕头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 1990:65
15. 曾就意. 济公活佛略传[M]. 泰国:国际中华慈善学苑, 济公佛学社,1990:38
16. 杨启南,陈镇昌. 饶平名寺录[M]. 香港:青年出版社, 1990:152
17. 华侨报德善堂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 华侨报德善堂成立八十周年纪念特刊. 曼谷: 泰国报德善堂办公厅, 1990
18. 星洲德教济芳阁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星洲德教济芳阁庆祝银禧纪念特刊[M].新加坡:[编者],1990: 154
19. 黄鹤. 泰国德教紫真阁成立四十周年暨新阁落成揭幕纪念特刊[M]. 曼谷:泰国德教会紫真阁,1991
20. 五十周年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庆祝金禧暨归德楼落成纪念特刊:1942-1992[M]. 新加坡: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1992:184
21. 释慧原. 潮州市佛教志·潮州开元寺志[M]. 潮州:潮州开元寺, 1992:1086
22. [佚名]. 德教史源[M]. 曼谷:泰国德教慈善总会,1993
23. [佚名]. 妈祖、妈宫及碑记(附妈屿村史)[M]. 1993:71
24. 揭普永福善堂秘书处. 揭普永福善堂简史[M]. 1993:25
25. 郑彝元. 大峰祖师传略[M]. 泰国: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 1993: 108
26. 方应钊. 潮州开元寺见闻录[M].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3:102
27. 释莲舟. 灵山正弘集[M]. 潮阳:灵山护国禅寺寺委会. 1993:153
28. 林道诗. 天后圣姑传畧考[M]. 揭阳:古乔天后圣姑庙管理组. 1994:15
29. 刘平,陈韩星,郑暹发. 潮汕胜迹汕头天后与关帝庙[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131
30. 黄鹤. 德教文集[M]. 泰国: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1995
31. 星洲灵隐寺金禧特刊编委会. 星洲灵隐寺金禧特刊:庆祝道济佛祖圣诞暨成立五十周年赠医施药二十周年纪念[M].新加坡:[星洲灵隐寺],[1995]:210
32. 王昌熹主编. 升平文史(创刊号): 潮汕善堂专辑[M]. 汕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汕头市升平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1996
33. 李光照. 德教起源[M]. 泰国: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1997: 427
34.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紫影传真:寻源特辑[M].泰国:1998: 70
35. 刘禹文,沈忠明.寻源记·1 [M].[马来西亚]:德教寻源史源委员会,1998: 33
36.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成立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M]. 曼谷: 泰国德教会紫真阁,2001
37. 泰马星港筹建丰顺济公殿委员会. 丰顺济公殿揭幕纪念特刊[M]. 曼谷:泰马星港筹建丰顺济公殿委员会,2001
38. 蔡绍彬,黄镇浩. 潮州和各地的天后宫[M]. 香港: 香港东方文化中心,2002.4
39. 泰国德教慈善总会. 全国德教紫阁第十次代表大会大会资讯[M]. 曼谷:泰国德教慈善总会,2002
40. 紫新阁. 星州德教会紫新阁成立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M]. 新加坡:紫新阁,2002
41. 马来西亚亚庇德教会紫瑞阁. 德教的概念与发展[M].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亚庇德教会紫瑞阁, 2002
42. 陈镇秋. 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庆祝宋大峰祖师晋庙六十周年纪念暨重建堂宇落成纪念册:1942-2002.新加坡:新加坡大芭窑修德善堂,2002:44
43. 马来西亚槟城德教会紫云阁. 槟城德教会紫云阁金禧50周年纪念特刊[M].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槟城德教会紫云阁, 2004
44. 紫和阁宣教部编辑委员会. 德教心典释义[M]. 香港九龙:德教紫和阁公司
45. 梅州市新闻图片社,蕉岭县新闻工作者协会. 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M].:16
三、研究论文:
1. 郑良树. 德教的草创与南播[N]. 南洋商报, 81-05-24
2. 陈历明. 隆都宋代佛寺遗址[M]//海滨文博拾鳞, 1985: 105-108
3. 陈力明. 唐朝的潮州佛教[M]//潮汕史话, 1985: 22-24
4. 黄初基. 基督教在大北山区活动的概况[J]. 汕头方志通讯, 1988(3): 24
5. 黄挺. 祀蛇与古代潮汕地区的民族融合[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9(1)
6. 学史. 佛教在普宁的传播[J]. 普宁文史, 1989(3)
7. 蔡理明. 英国传教士在五经富等地的传教活动[J]. 揭西文史, 1988(4)
8. 五经富基督会. 五经富福音医院史略[J]. 揭西文史, 1988(4)
9. 陈泽霖. 基督教长老会在潮汕[J]. 广东文史资料
10. 吴泽华. 棉湖天后庙溯源[J]. 揭西文史, 1989(5)
11. 蔡明康. 上山天主教简史[J]. 揭西文史, 1989(5)
12. 陈镇昌, 杨启南. 饶平县佛教概况[J]. 饶平史学, 1990(2)
13. 张耿裕. 饶平县基督教的传播与现状[J]. 汕头方志通讯, 1990(2): 41
14. 隗芾. 傩文化在潮汕的变异形态[J]. 汕头大学学报, 1990(2)
15. 学史. 基督教在普宁的传入与发展[J]. 普宁文史, 1990(4)
16. 张俊全. 惠来县佛教史略[J]. 惠来文史, 1989(2)
17. 马东涛. 浅谈大颠和大峰对后世的影响[J]. 汕头文物, (总14/15)
18. 学史. 天主教在普宁的传入与分布[J]. 普宁文史, 1991(5): 59-64
19. 江伟. 韩愈与潮汕佛教[J]. 潮阳文史, 1991(7): 60-65
20. 林湘雄. 粤东近代名僧释要宽[J]. 潮阳文史, 1991(7): 66-69
21. 林道成. 从宗教信仰看潮州人的精神文化[J]. 国际潮讯, 1991(13): 112-113
22. 饶宗颐. 大颠禅师与《心经注》[J]. 国际潮讯, 1991(14): 12-13
23. 陈训先. 南峙山考[J]. 国际潮讯, 1991(14): 13-16
24. 古永继. 粤东畲族习俗锁谈[J]. 国际潮讯, 1991(14): 16-17
25. 贝闻喜. 潮州三山神的来由和对南洋、台湾等地的影响[J]. 揭西文史, 1992(7): 32-39
26. 杨延良. 九军起义与台湾省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2(7):40-43
27. 黄朝凡. 饶平县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2(7):44-45
28. 郑白涛. 基督教在潮阳[J]. 潮阳文史, 1992(9): 84-85
29. 吴金富, 刘逸, 刘道猷. 首届三山神学术讨论会综述[J]. 汕头大学学报, 1992(4)
30. 黄国汉. 三山神是山岳神与社会神的混和体[J]. 汕头大学学报, 1992(4)
31. 隗芾. 论潮汕民俗中的傩形态及其改造[M]//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文化论丛初集. 广州: 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1992: 198-209
32. 周镇昌. 略论潮汕祭神民俗的传承与变异[M]//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潮汕文化论丛初集. 广州: 广东省教育出版社, 1992: 210-219
33. 谢荣. 潮汕的自然崇拜习俗考释[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3(1)
34. 贝闻喜, 陈惠国. 潮汕“三山神”历史渊源初探[J]. 潮学, 1993(1):46-51
35. 贝闻喜. 三山祖庙今昔谈[J]. 潮学, 1993(1):51-53
36. 黄九育. 对元代刘希孟明贶庙记研究的我见[J]. 揭西文史,1993(8): 30-40
37. 李起藩. 潮阳民间崇祀“双忠”缘由及其传说[J]. 潮阳文史, 1994(11): 60-67
38. 姚存成. 道教在潮阳[J]. 潮阳文史, 1994(11): 68-70
39. 黄挺. 唐临与佛教思想在潮州的传播[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15-20
40. 陈景熙. 潮汕风雨圣者的由来及其实质[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1)
41. 陈训先. 论三山国王[J]. 潮学, 1994(总2):25-29
42. 杜松年. 潮汕人的文化心态[J]. 南方经济, 1994(2)
43. 蔡博生. 郭牧师在南澳[J]. 天风, 1994(8)
44. 陈春声. 地方神明正统性的创造与认识三山国来历故事分析[J].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 1994(7)
45. 周少川. 潮汕民间神灵崇拜初探[J].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1994(7)
46. 蔡明康. 上山子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4(9): 78-80
47. 蔡俊举. 河婆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4(9): 81-83
48. 陈春声.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J].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 1994(2)
49. 陈春声. 商人庙宇与“地方化”——樟林火帝庙、天后宫、风伯庙之比较[C]//[佚名]. “商人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 1994
50. 郑才中. 对关帝崇拜的政治文化态初探[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1)
51. 郑群辉. 北宋潮州二高僧——华严道隆和报本慧元[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1)
52. 鲁牛(王治功). 潮汕游神与南极大帝考释[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1)
53. 濮文起. 德教在东南亚[J]. 天津社会科学, 1995(1): 104-107
54. 丘陶亮. 带胡须的释迦牟尼[J]. 潮州,1995(2)
55. 刘永华.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J]. 厦门大学学报, 1995(2)
56. 蔡明康. 也谈“潮汕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潮学, 1995(总4):72-75
57. 谢惠如. 试论潮汕人之崇拜关羽[J]. 广东史志, 1995(Z1)
58. 陈聪. 基督教洪阳堂简述[J]. 普宁文史, 1995(10): 123-125
59. 许如良. 天主教前山堂简述[J]. 普宁文史, 1995(10): 126-127
60. 蔡起贤. 从三山神的历史说起[C]// 蔡起贤. 缶庵论潮文集.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5: 53-58
61. 黄光启. 双峰寺住持释又琼[J]. 榕树文史, 1995(31): 120-128
62. 姚存成. 潮阳最早的道教宫观[J]. 潮阳文史, 1995(12): 80
63. 黄俊雄. 初探城隍神和城隍庙[M]// 黄俊雄.潮汕历史文化丛谈•1. 揭阳:惠来县文联,1996: 167-179
64. 蔡明康. 也谈潮州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揭西文史, 1996(11):104-114
65. 丘汝腾. 韩愈祭界石神是祭河婆的三山国王[J]. 揭西文史, 1996(11):115-124
66. 郑白涛. 潮阳佛教史略[J]. 潮阳文史, 1996(13): 47-48
67. 罗哲文. 台南三山国王庙(潮汕会馆)[J]. 古建园林技术, 1996(1)
68. 陈训先. 略论潮汕傩文化[J]. 汕头史志, 1996(2)
69. 谢重光. 三山国王信仰考略[J]. 世界宗教研究, 1996(2)
70. 郑祖逊. 城隍庙与游神赛会[J]. 潮学, 1996(2): 84
71. 陈衍德. 闽南粤东妈祖信仰与经济文化的互动:历史和现状的考察[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6(2)
72. 林俊聪, 林广宇. 谣祭香江释定因法师[J]. 汕头史志, 1996(4)
73. 林悟殊. 泰国大峰祖师崇拜述略[M]//王见川,柯若朴. 民间宗教•2. 台北:南天书局, 1996:1-17
74. 林悟殊. 宋大峰祖师崇拜流行泰国述略[M]//饶宗颐. 华学•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180-189
75. 蔡起贤. 潮汕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J]. 潮学研究,1996(5): 162-164
76. 陈景熙. 孙雨仙信仰研究[J]. 潮学研究,1996(5): 237-260
77. 郭马风. 智诚法师和他的“血经”[J]. 汕头文史, 1986(3)
78. 林衡道. 荷婆仑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1996(11): 53-54
79. 国分生. 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6(11): 55-58
80. 连景初. 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1996(11): 59-63
81. 邱颜贵. 台湾研究三山国王文章目录[J]. 揭西文史,1996(11): 82-85
82. 黄九育. 谈谈明贶庙记研究的新进展[J]. 揭西文史,1996(11): 86-103
83. 蔡明康. 也谈潮汕三山神的历史渊源[J]. 揭西文史,1996(11): 104-114
84. 丘汝滕. 韩愈祭界石神是祭河婆的三山国王[J]. 揭西文史,1996(11): 115-124
85. 郑可城. 明贶庙文史探微[J]. 揭西文史,1996(11): 125-137
86. 陈觅, 余流. 村村有庙宇,信奉神名多[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6-197
87. 蔡汉铭. 渔民信奉妈祖[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8
88. 林俊聪. 南澳土地公与台湾土地婆[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8-199
89. 蔡高暖. 三山国王特使出游俗[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199-200
90. 林俊聪. 南澳渔家崇拜三山国王[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200-202
91. 周镇昌. 澄海地方祭公婆神[M]//方烈文. 潮汕民俗大观.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 215-216
92. 林悟殊.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国考略[J]. 海交史研究,1997(2):82—97
93. 曾秋潼. 浅谈乾隆初年潮州开元寺的整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7(3)
94. 谢重光. 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三教的交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5): 47-51
95. 苏文记. 近代外国教会在潮汕的办学活动及其影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5): 87-94
96. 张禹东. 试论东南亚华人宗教的基本特质[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S1)
97. 郭马风. 潮人的祖宗崇拜对象及其风俗[J]. 潮学研究,1997(6): 222-227
98. 云月. 棉湖天主教堂[J]. 揭西文史, 1997(12): 236-237
99. 云月. 棉湖基督教堂的今昔[J]. 揭西文史, 1997(12): 237-239
100.隗芾. 潮汕诸神信仰析[C]//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文史知识编辑部. 文史知识. 汕头: 编者, 1997.9
101.林俊聪. 释慧原和潮州开元寺[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216-218
102.郭马风. 做风水[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2-433
103.吴金夫. 饶平鸿埕大庙的雷神[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7-438
104.隗芾. 天后关公聚一起?[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38-440
105.黄淡清. 潮汕“门神”拾零[M]//陈泽, 吴奎信. 潮汕文化百期选. 汕头: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997: 444-445
106.陈春声. 村落历史与天后传说的演变——以樟林的四个天后宫为例[C]// “天后庙:神像、建筑与社会组织”学术研讨会论文.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1997-01
107.黄新宪. 东南亚华人宗教文化与中国宗教文化的渊源联系[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8(2)
108.陈训先. 盐灶“拖神”的风俗——潮汕文化中的一个奇特造神现象[J]. 广东史志, 1998(2)
109.陈训先. 亥爷——潮汕文化中的又一奇特的造神现象[J]. 广东史志, 1998(4)
110.冷东. 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J]. 汕头, 1998(4): 19-30,32
111.黄九育. 对三山庙历史文化研究几个问题的认识[J]. 揭西文史, 1998(13): 15-25
112.邱彦贵. 宜兰溪北地区的三山国王信仰[J]. 揭西文史, 1998(13): 26-62
113.林俊谦. 南澳岛的三山国王庙[J]. 揭西文史, 1998(13): 63-65
114.陈建民. 潮州民俗信仰活动演化略谈[J]. 潮安文史,1998(3): 107-176
115.冷东.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J]. 当代宗教研究, 1999(2): 43-48
116.黄静. 天妃信仰的起源、属性、传播及其历史文化背景[J]. 广东史志, 1999(2)
117.陈春声. 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 清史研究, 1999(2)
118.蔡理明. 清代最早来潮汕传教的黎力基牧师[J]. 汕头, 1999(2): 10-12
119.王伟光. 道教伦理对当代潮汕经济的影响[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9-12
120.陈建民. 潮州民俗的信仰活动[J]. 汕头, 1999(2): 36-38
121.陈晓萍. 薛侃儒佛道三教同异论探析[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56-59
122.蔡理民. 客属岭东区基督教会史料[J]. 汕头, 1999(3): 5-8
123.林俊聪. 潮汕道观[J]. 汕头, 1999(3): 41-43
124.郑群辉. 潮汕宋代佛寺考略[J]. 汕头, 1999(4): 30-35
125.张应斌. “三山国王”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过程[J]. 嘉应大学学报, 1999(4)
126.陈训先. 故乡的女神庙[J]. 澄海文史资料, 1999(18): 8-10
127.房建昌. 汕头的天主教区和外来基督教新教述略[J]. 汕头文史, 1999(16): 124-129
128.陈训先. “海国安澜”刘墉书——话说澄海樟林天后庙[J]. 澄海文史资料, 1999(18): 11-12
129.陈训先. 古代粤东图腾崇拜的现象及其民间遗痕[M]//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14-20
130.陈训先. 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21-33
131.陈训先. 再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34-45
132.陈训先. 略论潮汕傩文化[M]// 陈训先. 潮汕文化源.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87-96
133.陈建民. 潮人崇祀的治潮贤守忠官[J]. 潮安文史, 1999(4): 135-140
134.吴金夫. 从浮西国王庙看明清潮汕人民的民俗信仰[J]. 潮安文史, 1999(4): 207-214
135.翁深在. 潮前本堂区天主教述略[J]. 汕尾文史, 2000(10): 106-113
136.房学嘉. 从民间信仰等看宗族互动[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1): 1
137.钟佳华. 士绅宗族宗教与清末民初潮嘉地区教育的发展[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1): 31
138.郑智勇. 试论揭阳人的多神崇拜[J]. 潮学, 1996(1-2):24-29
139.徐正光. 族群、地域与民间文化:客家传统社会特质与变异[J]. 客家研究辑刊, 2000(2): 1
140.李天锡. 观音信仰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传播的原因及其作用[J]. 佛学研究, 2000
141.郑群辉. 宋代潮州的佛教[J]. 潮学研究,2000(8):201-222
142.郑群辉. 谈潮州佛化民俗[C]//陈三鹏. 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
143.林悟殊. 关于潮汕善堂文化的思考[C]// 陈三鹏. 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0
144.林俊聪. 潮汕善堂状况及其文化特色[J]. 社科大观, 2001(3,4): 81-84
145.范正义. 拒斥与接纳——基督教在华传播与中国民间信仰关系的文化透视[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3)
146.胡卫清, 姚倩璞. 圣俗之间——近代潮汕地区的基督徒与教会[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4): 14-23
147.陈创义. 大峰精神与潮人善堂效应[J]. 潮阳文史, 2001(18): 129-134
148.袁喜伦. 基督教鸥汀锡恩堂[J]. 龙湖文史, 2001(1): 63-64
149.袁喜伦. 三山国王文化及鸥汀古庙[J]. 龙湖文史, 2001(1): 65-70
150.袁喜伦. 妈祖信仰与鸥汀天后宫[J]. 龙湖文史, 2001(1): 71-74
151.彭苗延. 龙潭寺高僧东源和尚[J]. 澄海文史资料, 2001(20): 205-207
152.黄九育. 三山国王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J]. 揭西文史, 2001(16): 27-33
153.陈春声. 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J]. 史学月刊, 2001(1): 123-133
154.胡卫清. 近代潮汕地区基督教传播初探[J]. 潮学研究, 2001(9)
155.郭马风. 自然物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84-87
156.郭马风. 佛门诸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87-90
157.郭马风. 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M]//郭马风. 潮汕民俗. 香港:艺苑出版社, 2001: 90-101
158.林梧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C]//第四届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2001
159.曹云华. 宗教信仰对东南亚华人文化适应的影响[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2(1)
160.李榭熙, 岳峰. 19世纪中期(1835—1860)华人浸信会教民的曼谷—香港—潮州跨国网络[J]. 东南学术, 2002(1)
161.沁平. 德泽施人 存心济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德教会访问侧记[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54-56
162.华方田. 流传于东南亚华人中的新兴宗教——德教的历史与现状[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57-59
163.黄夏年. 缕缕清香虔感至灵——德教〈心典〉介绍[J]. 世界宗教文化, 2002(2): 60-61
164.刘少敏, 刘金兴. 宋大峰祖师与存心善堂[J]. 汕头, 2002(2): 38-39
165.陈汉初. 泰国潮人之“神”崇拜:根与文化之认同[J]. 广东史志, 2002(3): 59-62
166.王志跃. 德教概念的儒学意蕴[J]. 世界宗教研究, 2002(3): 114-120
167.张禹东. 关于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3)
168.翁泽琴. 民间信仰与社区整合——以仙圃寨风雨圣者信仰为中心的调查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169.陈春声. 明末东南沿海社会重建与乡绅之角色——以林大春与潮州双忠公信仰的关系为中心[J]. 中山大学学报, 2002(4)
170.黄挺. 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意识和乡土观念——以潮汕双忠公崇拜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9-21
171.何方耀, 胡巧利. 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J]. 广东社会科学, 2002(6): 24-29
172.李榭熙. 广东潮汕基督教社区对民间械斗的影响(1860-1900) [C]//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与现代化(1842-2002)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建,2002
173.张伟雄. 两英基督教会概况[J]. 潮阳文史, 2002(19): 118-120
174.李修潮. 南砂供奉诸神传略[M]// 南砂乡志编纂领导组. 南砂乡志. 澄海:编者,2002:176-190
175.林悟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N]. 星暹日报, 2002-06-25(06-29,07-02,07-06)
176.林文. 唐代潮州的佛文化[N]. 潮州日报, 2002-12-03
177.陈春声.“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178.刘高勇, 齐学栋. 浅析潮汕宗教建筑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2): 44-49
179.李天锡. 略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清水祖师信仰及其现代价值[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
180.王国梁. 潮汕慈善文化和海外华侨的善举[J]. 广东史志, 2003(3)
181.刘诒诙. 《刘氏家谱》校点(外一种)——潮汕基督教本土化史料举隅[J].汕头大学学报, 2003(S1): 115-117
182.林春雨. 基督教本土化进程及方式——以汕头市盐灶乡为个案[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S1): 118-123
183.陈景熙. “泛韩江流域”的民间文化传播者:以潮汕晏公信仰为例[C]//“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梅州, 2003.12.19-21
184.郑志明. 泰国德教会的发展[M]//[佚名]. 宗教论述专辑 (第五辑), 2003
185.李天锡. 三山国王信仰及其在马来西亚的传播[J]. 八桂侨刊, 2004(3)
186.Bernard Formoso. 一个华族宗教在泰国的崛起——何野云与蓬莱寺[J]. 华裔馆通讯, 2004(3): 30-32
187.郑志明. 东马德教会的发展[J]. 世界宗教学刊,2004(3):87-113
188.张禹东.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的世俗化与非世俗化——以东南亚华侨华人为例的研究[J]. 宗教学研究, 2004(4)
189.徐鲁航. 美国浸礼会近代以来在潮汕办学述评[J]. 汕头大学学报, 2004(4)
190.陈景熙. 潮汕北斗九皇菩萨崇拜研究[J]. 潮学研究, 2004(11): 271-296
191.马健雄. “庙社”、“普度”和“风水”:民间信仰与深澳的社区组织[J]. 潮学研究, 2004(11): 297-317
192.郑白涛. 略谈潮阳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J]. 潮阳文史, 2004(20): 130-132
193.李汉庭. 潮汕的女神[M]//李汉庭. 家园梦拾. 澄海:著者, 2004: 222-224
194.陈春声, 吴雪彬. 天后故事与社区历史的演变――樟林四个天后庙的研究[M]// 陈维烟. 红头船的故乡:樟林古港.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433-444
195.陈春声,陈文惠. 社神崇拜与社区地域关系――樟林三山国王的研究[M]// 陈维烟. 红头船的故乡:樟林古港.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470-485
196.李汉庭. 三山国王与三奶[N]. 汕头日报, 2004-07-04
197.李汉庭. 妈祖崇拜[N]. 汕头日报, 2004-10-10
198.胡卫清. 国家与教会:汕头基督教教会的自立与分离[C]//吴奎信, 徐光华. 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揭阳:公元出版有限公司, 2004: 528-548
199.旃媛媛. 从宗教信仰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适应[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4
200.张禹东. 东南亚华人传统宗教的构成、特性与发展趋势[J]. 世界宗教研究, 2005(1)
201.蔡愤庵. 泰国诸神中的三位潮籍先贤[J]. 潮学,2005(1):16
202.蔡汉炎. 潮汕祠堂文化浅谈[J]. 潮学,2005(1):34-35
203.陈建民. 雨仙孙道者神庙的演绎[J]. 潮学,2005(1):60
204.徐鲁航. 汕头馆藏近现代基督教会档案的现状和利用[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2): 86-89
205.华方田. 德教中的济公崇拜[J]. 世界宗教文化, 2005(2)
206.黎海波,孟广军,熊燕军. 基督教的传布与接受——近代日本与潮汕地区之比较[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3): 29-30
207.范正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5(6)
208.李榭熙. 关于十九世纪末期广东潮汕地区基督教新教历史之英美档案资料[J]. 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 2005(25): 10-17
209.陈景熙. 1940年代达濠紫濠阁与德教的发展与建构——近代潮汕侨乡与东南亚地区文化互动的个案研究[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04-326
210.李志贤. 新加坡潮人善堂信仰的三元互动模式[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43-379
211.胡卫清. 海外潮人教会与潮汕本地教会的互动[C]//赖宏. 第六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澳门:澳门潮州同乡会,1995: 380-399
212.李榭熙,陈海忠. 清末潮汕地区的基督教运动[J]. 潮学研究,2005(12):21-45
213.林悟殊. 泰国潮人德教信仰考察[J]. 潮学研究,2005(12):46-60
214.杜式敏. 宗教、性别与民族革命——收回教育权中的汕头淑德女校[J]. 潮学研究,2005(12):113-160
215.[佚名]. “虱母仙”何野云史略[J]. 潮南文史,2005(2):36-39
216.侯锋. 潮南民间礼仪、祭祀习俗[J]. 潮南文史,2005(2):76-89
217.李起藩. 门神史话[J]. 潮南文史,2005(2):90-93
218.陈德钦. “木坑圣王”及其传说[J]. 潮南文史,2005(2):94-98
219.郑彝元. 宋大峰祖师传略[J]. 潮南文史,2005(2):116-130
220.杜式敏. 20年代的基督教会女校:以汕头淑德女校为例[D]. 汕头:汕头大学, 2005
221.彭锦. 潮汕祀蛇图腾崇拜[N]. 汕头日报, 200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