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不普通的,存在的意义自己说了算
刚刚看到广播中N个友邻推荐我是谁家那小谁的日记《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http://www.douban.com/note/220265077/,简单看了下,又是篇非常具有豆瓣特色的自我标榜的老调重弹,其后引发了一大堆的热议,我最喜欢的还是fateface 老师的推荐:“其实我挺想写一篇文章,鼓励孩子们去寻找新儒家所说的“内在超越”之路。普通不普通,不是别人说的,是自己说的。你要拿那些外在的东西去比较,很难做到独一无二。而且,话说回来,“做个普通人”有什么问题吗?”
你贫穷,或者富裕,每天的生活还不就是吃饭和睡觉,生活的轨迹还不就是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生命的长河还不就是生老病死,你都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了,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你都看透世事了,活着还要什么意思?
两年前我在看纪录片《音乐人生》的时候,之所以很喜欢这部片子,就是冲着男主角反复强调的一句话:“I want to be a human being.”导演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他说他老师是基督徒,努力练琴是为了荣耀上帝,而他不是,他在音乐上有天赋,他努力练琴是为了成为一个human being。
幕后花絮是,导演当初跟踪拍摄了三个音乐小天才,这一个不是最成功的,却是最个性、最有想法的。他没有在音乐上不断的赢得大奖,或者为了中学的荣誉而怎么怎么奋斗,而是在享受沉浸在音乐中的过程,在其中寻找和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每个人在这部片子中可以寻找到不同的理解和意义。我看到的,就是一个通过外界的某种方式(比如音乐),来完成自己内心诉求的过程。
几个月来,我在医院实习,轮转不同的科室,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研究生、进修生,同时也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未来,考什么样的研究生,去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这是一个长期纠结反复非常折磨我的过程,因为在不断的试探和观察中,在到底该如何做出抉择、怎样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负责的漫长思考中,也在逐渐从学校融入社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中,摇摇摆摆的站稳自己的位置。
我看见年轻的医生,有的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医院站稳了脚跟,现在为了前途和事业在奔忙,阅读文献,深入临床,整日钻研、精进医术;有的还在为了一张医院的入场券在奔忙,不但在科室里上进努力、表现良好,同时也需要打通多方的关系,才能稳妥的留下来;还有的名校博士毕业,直接入科,心高气傲,指点江山,真要做实事的时候又什么都不懂。
我看见中年的医生,已经奋斗了十年有余,有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和长期的经验,沉稳有节奏的前进,自己带教查房时教育小辈,传授经验;自己也在努力提升,前往更好的医院短期进修;多数情况自己能够处理得当,偶尔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也虚心向上级医生求教;遇到大主任查房时,礼貌尊敬,悉听其指挥和教育。
我看见学科带头人,大多谦卑和蔼,体恤下级,关切温和,对本学科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解和领悟,也乐于宣扬和表达出,将自己所拥有的传授于学生、低年资医生,只是事务繁忙,分身乏术,劳累辛苦。
我询问不同的研究生师兄师姐,有的后悔自己学了这个专业,有的觉得这个专业很有前途或者钱途,有的认为现在工作不好找这个专业比较热门,有的觉得就是图个轻松舒服/不想承担太大的责任/职业收入稳定所以这个专业很好。有的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上一个研究生,有的工作几年觉得事业没发展想寻求更好的平台,有的轻轻松松随便一考就被老师看中了,有的虽然没什么大追求但为了养活自己一时发奋结果没想到现在混得还好,还有的本身关系背景硬走个后门或曲线救国年纪轻轻就前途稳定。
我看见不同人对同一个职位的理解不同,或渴求得到一个饭碗,或贪图其中的暴利,或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或在其中寻找向上攀爬的阶梯。我看见不同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定义不同,或愤慨抱怨,或贪图享受,或渴望名利,或追求卓越。
你的选择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只是,抛开外在的表象,你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
你是否觉得当前的追求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或者人生不过如此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翻天?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而你现在所做的是否真正通往你梦想的道路?
你在做着一份如此单调、平凡、机械的工作,然而是为了养活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为了他们吃饱穿暖,于是简单的工作有了意义;你现在整日奔忙做不上不下的夹心层,两面不讨好,但是为了能够独立生活,照顾好自己,于是再苦再累你坚持做下去。
可能他也很优秀,只不过家境优越、父母强势,能够给他一个更好的平台,提前到达某个位置,然后自己好好努力,假以时日,同样闪光。也没什么不好的,每个人的起步阶段都需要一个平台,不管这个起点是爹妈给的,还是自己挣的,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不能说因此接下来那条路就更平坦或者崎岖。
身边后悔学了医计划着改行的人同学也不少。有的想清楚了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从头再来的魄力和勇气;而也有人觉得虽然不喜欢,但还是能够做下去,起码当医生永远不会失业,只有做的好坏之差,这个向现实妥协的过程,不能简单被批评为懦弱。
至于我自己,目前远不能做一名好医生,我甚至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实习生,不具备医生的思维,不能够分析很多临床问题。我唯一的,就是还不想放弃学医,还想从其中寻找一些纯粹的东西,还觉得自己学下去有价值,还是想努力改善目前的状况,朝着做一名更好的医生而努力前进。我不后悔,也没想过改行。我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兴趣和能力学医,还是仅仅因为学了5年不想放手而且也真没本事改行干点别的。也许吧,也许我真没其他的本事,但假如这样,我能养活自己、自食其力,倒也算得偿所愿、自得其乐了。
有的人还没想明白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只是知道自己以后绝对不想当医生,虽然目前做的还可以。我也没想明白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只是觉得这一行还是做得下去,混得再差我也能hold住,能够从中得到我自己想要的,虽然也许跟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而目的意义未必完全一致,反正这也够了。
如今的我,不再觉得别人那么轻松简单,不再简单的批判别人没理想没追求,我觉得理想和追求并非易事。在温饱面前,我也会有向现实低头的那一天。妥协的人同样值得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都不该受到我无端的高傲的嘲笑。每个人都不容易,我现在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后说不定比他们摔得还更惨层次还更低更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从此沦落一蹶不振的。毕竟现在安逸惯了,没经受过打击,在挫折中态度如何还不好说,反正现在是懒懒散散的缺乏动力和斗志。那时候你希望别人以怎样的目光看待你?你又如何去接受自己和面对现实?你会不会比他们还更卑微还更低贱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秉性?
你可以在公开场合宣扬说自己是个屌丝或者普通人或者穷二代或者什么什么的,这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大家都能心照不宣非常默契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大家都在这样的自我嘲讽好让生活更加欢乐相处更加和谐。问题是,当独自一人,沉默安静,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你怎么评价自己?你如何认同自己?你将自己定义为什么?可以是一朵花一棵草,可以说自己无忧无虑或者烦闷苦恼,可以想成为一个human being或者想成为百万富翁众人瞩目。总之,当所有的标签和掩饰都卸掉的时候,你如何直面自己赤裸的真心?
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你在做什么,普通还是平凡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你是否认为值得,你是否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否用执着和努力去探寻,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与渴望。这是使你在平凡普通的世俗生活中,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命的根基,是源源不竭的动力所在。这是你与周围所有人区别开来的独特所在,你是否真正寻找到了那个自我?
你贫穷,或者富裕,每天的生活还不就是吃饭和睡觉,生活的轨迹还不就是出生、成长、学习、工作、结婚、生儿育女,生命的长河还不就是生老病死,你都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了,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你都看透世事了,活着还要什么意思?
两年前我在看纪录片《音乐人生》的时候,之所以很喜欢这部片子,就是冲着男主角反复强调的一句话:“I want to be a human being.”导演问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他说他老师是基督徒,努力练琴是为了荣耀上帝,而他不是,他在音乐上有天赋,他努力练琴是为了成为一个human being。
幕后花絮是,导演当初跟踪拍摄了三个音乐小天才,这一个不是最成功的,却是最个性、最有想法的。他没有在音乐上不断的赢得大奖,或者为了中学的荣誉而怎么怎么奋斗,而是在享受沉浸在音乐中的过程,在其中寻找和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每个人在这部片子中可以寻找到不同的理解和意义。我看到的,就是一个通过外界的某种方式(比如音乐),来完成自己内心诉求的过程。
几个月来,我在医院实习,轮转不同的科室,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研究生、进修生,同时也在不断的思考自己的未来,考什么样的研究生,去哪个大学,读什么专业。这是一个长期纠结反复非常折磨我的过程,因为在不断的试探和观察中,在到底该如何做出抉择、怎样以实际行动为自己负责的漫长思考中,也在逐渐从学校融入社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中,摇摇摆摆的站稳自己的位置。
我看见年轻的医生,有的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培训,已经在医院站稳了脚跟,现在为了前途和事业在奔忙,阅读文献,深入临床,整日钻研、精进医术;有的还在为了一张医院的入场券在奔忙,不但在科室里上进努力、表现良好,同时也需要打通多方的关系,才能稳妥的留下来;还有的名校博士毕业,直接入科,心高气傲,指点江山,真要做实事的时候又什么都不懂。
我看见中年的医生,已经奋斗了十年有余,有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和长期的经验,沉稳有节奏的前进,自己带教查房时教育小辈,传授经验;自己也在努力提升,前往更好的医院短期进修;多数情况自己能够处理得当,偶尔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也虚心向上级医生求教;遇到大主任查房时,礼貌尊敬,悉听其指挥和教育。
我看见学科带头人,大多谦卑和蔼,体恤下级,关切温和,对本学科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理解和领悟,也乐于宣扬和表达出,将自己所拥有的传授于学生、低年资医生,只是事务繁忙,分身乏术,劳累辛苦。
我询问不同的研究生师兄师姐,有的后悔自己学了这个专业,有的觉得这个专业很有前途或者钱途,有的认为现在工作不好找这个专业比较热门,有的觉得就是图个轻松舒服/不想承担太大的责任/职业收入稳定所以这个专业很好。有的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考上一个研究生,有的工作几年觉得事业没发展想寻求更好的平台,有的轻轻松松随便一考就被老师看中了,有的虽然没什么大追求但为了养活自己一时发奋结果没想到现在混得还好,还有的本身关系背景硬走个后门或曲线救国年纪轻轻就前途稳定。
我看见不同人对同一个职位的理解不同,或渴求得到一个饭碗,或贪图其中的暴利,或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或在其中寻找向上攀爬的阶梯。我看见不同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定义不同,或愤慨抱怨,或贪图享受,或渴望名利,或追求卓越。
你的选择是一面镜子,它照亮了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
只是,抛开外在的表象,你是否认同自己的生活?
你是否觉得当前的追求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或者人生不过如此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翻天?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而你现在所做的是否真正通往你梦想的道路?
你在做着一份如此单调、平凡、机械的工作,然而是为了养活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为了他们吃饱穿暖,于是简单的工作有了意义;你现在整日奔忙做不上不下的夹心层,两面不讨好,但是为了能够独立生活,照顾好自己,于是再苦再累你坚持做下去。
可能他也很优秀,只不过家境优越、父母强势,能够给他一个更好的平台,提前到达某个位置,然后自己好好努力,假以时日,同样闪光。也没什么不好的,每个人的起步阶段都需要一个平台,不管这个起点是爹妈给的,还是自己挣的,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不能说因此接下来那条路就更平坦或者崎岖。
身边后悔学了医计划着改行的人同学也不少。有的想清楚了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从头再来的魄力和勇气;而也有人觉得虽然不喜欢,但还是能够做下去,起码当医生永远不会失业,只有做的好坏之差,这个向现实妥协的过程,不能简单被批评为懦弱。
至于我自己,目前远不能做一名好医生,我甚至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实习生,不具备医生的思维,不能够分析很多临床问题。我唯一的,就是还不想放弃学医,还想从其中寻找一些纯粹的东西,还觉得自己学下去有价值,还是想努力改善目前的状况,朝着做一名更好的医生而努力前进。我不后悔,也没想过改行。我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兴趣和能力学医,还是仅仅因为学了5年不想放手而且也真没本事改行干点别的。也许吧,也许我真没其他的本事,但假如这样,我能养活自己、自食其力,倒也算得偿所愿、自得其乐了。
有的人还没想明白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只是知道自己以后绝对不想当医生,虽然目前做的还可以。我也没想明白自己将来到底要干什么,只是觉得这一行还是做得下去,混得再差我也能hold住,能够从中得到我自己想要的,虽然也许跟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而目的意义未必完全一致,反正这也够了。
如今的我,不再觉得别人那么轻松简单,不再简单的批判别人没理想没追求,我觉得理想和追求并非易事。在温饱面前,我也会有向现实低头的那一天。妥协的人同样值得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不管出于怎样的理由,都不该受到我无端的高傲的嘲笑。每个人都不容易,我现在居高临下的姿态,以后说不定比他们摔得还更惨层次还更低更不能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从此沦落一蹶不振的。毕竟现在安逸惯了,没经受过打击,在挫折中态度如何还不好说,反正现在是懒懒散散的缺乏动力和斗志。那时候你希望别人以怎样的目光看待你?你又如何去接受自己和面对现实?你会不会比他们还更卑微还更低贱甚至是改变自己的秉性?
你可以在公开场合宣扬说自己是个屌丝或者普通人或者穷二代或者什么什么的,这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大家都能心照不宣非常默契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大家都在这样的自我嘲讽好让生活更加欢乐相处更加和谐。问题是,当独自一人,沉默安静,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你怎么评价自己?你如何认同自己?你将自己定义为什么?可以是一朵花一棵草,可以说自己无忧无虑或者烦闷苦恼,可以想成为一个human being或者想成为百万富翁众人瞩目。总之,当所有的标签和掩饰都卸掉的时候,你如何直面自己赤裸的真心?
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你在做什么,普通还是平凡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你是否认为值得,你是否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是否用执着和努力去探寻,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与渴望。这是使你在平凡普通的世俗生活中,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命的根基,是源源不竭的动力所在。这是你与周围所有人区别开来的独特所在,你是否真正寻找到了那个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