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褒姒篇
烽火戏诸侯——褒姒篇
红颜祸水,美丽的容貌往往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让绝世容颜倾国倾城,也注定一生的悲哀。中国历史上,名人的出生——无论男女——都会伴有神迹的出现,似乎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注定,那个人只是成了一个符号。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几经变幻,至宣王时期,重用贤臣,大有中兴之势,却也无法达到成康之治。在征伐西戎败返之际,有小儿在闹市中歌谣“月将生,日将落”。暗示将有女人败坏周朝的江山,恰逢宣王后宫一个老宫女怀孕四十余年,方产一女,被视为妖孽,弃之郊外沟渠。宣王本欲杀之,寻到郊外已不见踪迹,遂使得这个女孩逃得一命,谁知道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褒姒,每每与喜妹、妲己一并被提起。
包裹中的褒姒随水漂流,却有百鸟盘旋保护,被一卖木桑弓之人发现,惊为神奇,遂怀抱婴儿奔向褒地,欲行抚养,无奈缺乏乳食,恰好当地有名叫姒大之人的妻子,生女不育,就将这个女婴转乞此人,抚养成人,取名褒姒。当褒姒长成十四五岁之时,活脱脱的一个美女坯子,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似月之容,有倾国倾城之貌。因为身居僻壤,也并无人知晓。
此时已经是周幽王在位,幽王为人暴戾寡恩,亲近小人,排斥贤良,整日耽于声色,不理朝政。不断有忠臣进谏,非杀即囚。褒地大夫褒珦进谏被囚,其子洪德偶至民间,看到褒姒打水,不禁惊为国色天香。遂想效仿散宜生救文王之计,将褒姒献给周幽王搭救父亲。洪德亲至姒大家中,用三百匹布帛将褒姒买下,沐浴打扮献给幽王。可怜一个弱女子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不知褒姒当时作何感想,是否真的就希望入宫陪王伴驾。
周幽王见到褒姒,龙颜大喜,与褒姒在后宫成鱼水之欢,居之琼台,数日不朝,群臣只能太息不已。幽王将万般宠爱集于褒姒一身,惹恼了正宫申后。一日引人闯入琼台,褒姒与周幽王并膝而坐,而未起身迎接。申后指责褒姒不朝正宫,秽乱宫闱。周幽王言明褒姒名分未定,所以没有朝见,申后恨恨离去。当被周幽王告之择日入宫拜见时,褒姒嘿然不语,依然故我。
太子觐见申后,发觉母后不乐,问明缘由方知是褒姒所故,遂气愤不已,发誓要替母泄愤。设计将褒姒诱出痛打一顿。宫廷深似海,没有任何人能逃脱权力争斗的漩涡,甚至这种争斗陷入不可选择的你死我活。当褒姒向周幽王哭诉太子所为时,幽王怪褒姒不朝申后,太子只是为母泄愤而已。褒姒终于明白宫廷中母以子贵的力量,当幽王西去之时,也就是自己命丧之时,唯一的拯救之道就是生子并将其扶为太子。
两个可怜的女人展开了各逞其能的赌局,褒姒将宠爱化成权力,使得周幽王将太子放逐到申国受教。数月之后,褒姒如愿生子,周幽王也有废立之意,褒姒遂联络朝中大臣作为外援,时刻监视正宫申后的动静。申后自太子被贬后,终日以泪洗面,寻思如何让太子返朝,喜得一年长宫女出策,借诊病之际让老媪传书,不料此计被褒姒看破,借机向周幽王进言要废王后太子。在褒姒和结党大臣的内外劝说下,褒姒终于位立正宫。
尽管在褒姒一切春风得意,万事俱成之时,褒姒却郁郁寡欢,从未开颜一笑。坊间传言是因为在褒姒进宫之后,惹怒申后之时,申后派人将其养父养母杀害,这也成为褒姒痛恨申后太子的理由。为了取悦褒姒,周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宫人歌舞不断,可是褒姒依然毫无悦色。后人无法揣测褒姒不肯展颜一笑,难道真的是注定要等那一次烽火戏诸侯,或者是对所谓的宫廷生活依然毫无兴趣,即便已经贵为正宫。无数的人将会参与这次历史性的闹剧,可最后将骂名给了一个只是不想笑的女人。
周幽王下令,无论宫内宫外,能致褒姒一笑者,赏赐千金。面对金钱的诱惑,无数的人挖空心思的出谋划策。大臣虢石父献计要烽火诳诸侯,以博褒姒一笑。尽管有大臣的进谏,周幽王依然为红颜不惜江山。在那个晚上,大举烽火,鼓声如雷,火光冲天,镐京周围诸侯皆以为国都有变,纷纷带兵前来,却被幽王一句“与诸君相戏耳”打发回去。面对军士们的忙乱,褒姒不禁抚掌大笑,这一笑遂成就其祸国红颜的罪名。
也许他只是嘲笑那些无知之人的“馊主意”而已,也许他真的恨幽王将其纳入宫中,要报复他才解恨的大笑,也许有很多的也许。
可是这一次烽火戏诸侯却使得废太子在申国支持下,外联犬戎,要学武王伐纣之举,可叹蛮夷之人攻入镐京烧杀掳掠一番,并将褒姒带回军中享用,卫郑和秦晋诸侯带兵勤王,将犬戎逐出镐京,褒姒不及随行,自缢而亡。
可叹红颜薄命,还是未能善终,为了生存,褒姒机关算尽,却还是未能摆脱那个环境强加给她的束缚。一个弱女子可成国母,也可成被俘的玩物,唯独却无法成为自己,也许这才是褒姒郁郁不笑的真正原因。
红颜祸水,美丽的容貌往往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让绝世容颜倾国倾城,也注定一生的悲哀。中国历史上,名人的出生——无论男女——都会伴有神迹的出现,似乎这一切都是上天的注定,那个人只是成了一个符号。
武王伐纣,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几经变幻,至宣王时期,重用贤臣,大有中兴之势,却也无法达到成康之治。在征伐西戎败返之际,有小儿在闹市中歌谣“月将生,日将落”。暗示将有女人败坏周朝的江山,恰逢宣王后宫一个老宫女怀孕四十余年,方产一女,被视为妖孽,弃之郊外沟渠。宣王本欲杀之,寻到郊外已不见踪迹,遂使得这个女孩逃得一命,谁知道这个女孩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褒姒,每每与喜妹、妲己一并被提起。
包裹中的褒姒随水漂流,却有百鸟盘旋保护,被一卖木桑弓之人发现,惊为神奇,遂怀抱婴儿奔向褒地,欲行抚养,无奈缺乏乳食,恰好当地有名叫姒大之人的妻子,生女不育,就将这个女婴转乞此人,抚养成人,取名褒姒。当褒姒长成十四五岁之时,活脱脱的一个美女坯子,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似月之容,有倾国倾城之貌。因为身居僻壤,也并无人知晓。
此时已经是周幽王在位,幽王为人暴戾寡恩,亲近小人,排斥贤良,整日耽于声色,不理朝政。不断有忠臣进谏,非杀即囚。褒地大夫褒珦进谏被囚,其子洪德偶至民间,看到褒姒打水,不禁惊为国色天香。遂想效仿散宜生救文王之计,将褒姒献给周幽王搭救父亲。洪德亲至姒大家中,用三百匹布帛将褒姒买下,沐浴打扮献给幽王。可怜一个弱女子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不知褒姒当时作何感想,是否真的就希望入宫陪王伴驾。
周幽王见到褒姒,龙颜大喜,与褒姒在后宫成鱼水之欢,居之琼台,数日不朝,群臣只能太息不已。幽王将万般宠爱集于褒姒一身,惹恼了正宫申后。一日引人闯入琼台,褒姒与周幽王并膝而坐,而未起身迎接。申后指责褒姒不朝正宫,秽乱宫闱。周幽王言明褒姒名分未定,所以没有朝见,申后恨恨离去。当被周幽王告之择日入宫拜见时,褒姒嘿然不语,依然故我。
太子觐见申后,发觉母后不乐,问明缘由方知是褒姒所故,遂气愤不已,发誓要替母泄愤。设计将褒姒诱出痛打一顿。宫廷深似海,没有任何人能逃脱权力争斗的漩涡,甚至这种争斗陷入不可选择的你死我活。当褒姒向周幽王哭诉太子所为时,幽王怪褒姒不朝申后,太子只是为母泄愤而已。褒姒终于明白宫廷中母以子贵的力量,当幽王西去之时,也就是自己命丧之时,唯一的拯救之道就是生子并将其扶为太子。
两个可怜的女人展开了各逞其能的赌局,褒姒将宠爱化成权力,使得周幽王将太子放逐到申国受教。数月之后,褒姒如愿生子,周幽王也有废立之意,褒姒遂联络朝中大臣作为外援,时刻监视正宫申后的动静。申后自太子被贬后,终日以泪洗面,寻思如何让太子返朝,喜得一年长宫女出策,借诊病之际让老媪传书,不料此计被褒姒看破,借机向周幽王进言要废王后太子。在褒姒和结党大臣的内外劝说下,褒姒终于位立正宫。
尽管在褒姒一切春风得意,万事俱成之时,褒姒却郁郁寡欢,从未开颜一笑。坊间传言是因为在褒姒进宫之后,惹怒申后之时,申后派人将其养父养母杀害,这也成为褒姒痛恨申后太子的理由。为了取悦褒姒,周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宫人歌舞不断,可是褒姒依然毫无悦色。后人无法揣测褒姒不肯展颜一笑,难道真的是注定要等那一次烽火戏诸侯,或者是对所谓的宫廷生活依然毫无兴趣,即便已经贵为正宫。无数的人将会参与这次历史性的闹剧,可最后将骂名给了一个只是不想笑的女人。
周幽王下令,无论宫内宫外,能致褒姒一笑者,赏赐千金。面对金钱的诱惑,无数的人挖空心思的出谋划策。大臣虢石父献计要烽火诳诸侯,以博褒姒一笑。尽管有大臣的进谏,周幽王依然为红颜不惜江山。在那个晚上,大举烽火,鼓声如雷,火光冲天,镐京周围诸侯皆以为国都有变,纷纷带兵前来,却被幽王一句“与诸君相戏耳”打发回去。面对军士们的忙乱,褒姒不禁抚掌大笑,这一笑遂成就其祸国红颜的罪名。
也许他只是嘲笑那些无知之人的“馊主意”而已,也许他真的恨幽王将其纳入宫中,要报复他才解恨的大笑,也许有很多的也许。
可是这一次烽火戏诸侯却使得废太子在申国支持下,外联犬戎,要学武王伐纣之举,可叹蛮夷之人攻入镐京烧杀掳掠一番,并将褒姒带回军中享用,卫郑和秦晋诸侯带兵勤王,将犬戎逐出镐京,褒姒不及随行,自缢而亡。
可叹红颜薄命,还是未能善终,为了生存,褒姒机关算尽,却还是未能摆脱那个环境强加给她的束缚。一个弱女子可成国母,也可成被俘的玩物,唯独却无法成为自己,也许这才是褒姒郁郁不笑的真正原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