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E
梦——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最近常常做梦,一个夜里似乎做了十几上百个梦,不同的场景事件时间点不断地交叉连接关联,很多和现实生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一瞬间它们就都衔接上了,太可怕了。然而,现代人的思维教育我偶尔要穷追猛打回去,才可能不再受更多的压迫和折磨。就像弗大人说的,“我们之所以要找出过去的意义,是因为我们要需要更大的自由,因为人会有紧张,甚至痛苦的冲突。”
长途跋涉在路上。
乡间的路本就不那么平坦,加上下起了小雨,路面有些泥泞,所以车子一直行得不快,可以说很慢很慢。路上的沙石随着车轮的转动不断地卷起,又顺势重重地弹在车身上,不停地发出“啼哒、啼哒、啼哒”的声音,闹醒了整车的人。于是,我们怎么也睡不着了。偶尔行人自顾地窜出来,车子常常需要急刹车急转弯,吓得路人和车上的人都憋住了呼吸。
舟车劳顿,李叔叔已经连续开车四个多小时,终于还是忍不住在路边停下。这小路上没有路灯,危险得很,他开启照明,然后在车旁迅速地深深地吸了好几口烟。回到车上,那浓重的尼古丁味道让车上的人觉得恶心,至少我已经尝试憋足了气息,只是不料喘息之间,吸入了更多的二手烟,于是大声咳嗽起来,大家就倍加精神了。
路似乎总是走不到尽头,车子直走又要过一个弯,过一个弯还有一段路。不知不觉,摇摇晃晃地又睡着了。
“姚,姚,我在这里!”
随声,我猛然睁开眼,却发现熊抱着一根柱子,身处在某楼层的最高处,一个比其他楼层至少高出2层的地方。周围的空气是扭曲的,像是被火炙烤着,空气因由温度的强烈对比而有了明显的纹路,使得前方的物体像油画似的,只是一抹一抹的颜色。我扶着柱子,摸索地走向能望见楼层外面的抚台。不料一走近就吓得头晕目眩——对的,恐高。我紧紧抱着抚台边上的大柱子,外面的景物依然是一团糊状。大概因由惊吓,所有的物体看起来像是拿着放大镜一前一后地探望似的,东西一晃一晃的,扎眼。突然,小脑像是被针刺似的,好像一不留神就被偷走了某个对立的力,于是张牙舞爪地只能跌坐在了地上,那地面突然像是要90度向前倾斜一样。我只能奋力地往后蹭,想着往后挪就安全了,直到像章鱼一样紧紧地贴住了墙壁,一动也不敢动,一动也不能动。
突然,“姚,姚,你来看看我!”
回神之余发现,空气就结住了,渐渐地也散开了重影迷雾。
我站立在楼房前,面前是一片大草地。不,这片草地在影像里,那,我在电影院还是电脑前?画面播放,快进2倍,播放,后退,快进4倍……
楼前的那片草地,一定是孩子们的地盘。有孩子们在上面抓蚱蜢,吹蒲公英,捕蝴蝶,看蝌蚪……也有孩子在草地边上打羽毛球,打蜻蜓,丢石子……这里满是很闹的蝉鸟鸣啼,风也拼了命地拍叶子,吹起的土木颗粒可以轻易地冲撞进鼻腔。不过,孩子们大概更愿意屏住呼吸也不让这些气息沦为二氧化碳。
孩子突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挤满了整个草地,方寸不留,挤得大家都扬高了头,哈哈地大笑。
“啪嗒”。草地生命结束。十二年。
取而代之,覆盖在草地上面的是一幢四层高楼房,我家就住在对面最高层,第七层。
这四层高楼房的后面是有一幢民宅,动工掘开草地的时候发出过抗议。那些女人曾问,草地没有了,孩子们到哪里玩?这楼房建起来了,我们唯一的绿色的视野就又是砖瓦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呼救”能得到某方面的偿报,其他也没什么。其他什么都没有。
于是,草地被挖走了,楼房就建起来了,那些人没有了声音,孩子们也都不见了。
没有孩子,没有孩子,没有人。
“姚,姚,你在看什么?”
我趴着七楼的阳台上看楼下,原来两幢楼很近,不过三十厘米的距离,可很陌生。我没有去过对面的楼层,没有见过对面的人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只知道,天黑了,对面的灯就会亮起来,红色的灯。
我知道,每个地方都会有它专属的制造梦的工具和气息。无论生息于何处,人们多少都会沾染那个地方的味道。
奶奶说,阳台的铁栅栏要拆了,不要总是呆着那里。我说,奶奶,你不知道我怕高么,我怎么会在阳台上呢?
奶奶惊呆了。我也跟着惊呆了。
我看看四周,两幢楼房距离很近,几乎平齐,跨出一步就可以到对面的楼层。
两幢楼房的楼下长出青藤,沿着墙角笔直地往上延伸,顺势把根扎进了墙瓦里,撒出些粉末,于是藤蔓长得更嚣张。它们圈绕过铁栅栏,一绷就把栅栏丢了下楼,把自己伸进了屋子。它们又把楼房团团地绕起来,把两幢房子拉得紧紧地贴在一起。
可是,世界的格局变了变方向,还是从来不松懈。
“姚,姚,你快过来!”
几个男生在比赛往返跑,然后越跑越快,来回跑了三次得出胜负。几位男生是我的小学同学,我离开了多久,便多久没有再见,数数也九年了。样子是现在年纪的样子,行为还是过去跑跑闹闹的他们。
“姚,你看谁会赢,谁会赢!”
“咕噜、咕噜。”
“哈哈,姚,你肚子饿了吗?”
“没有,我刚刚吃了好多东西呢。”
“吃了什么啊?怎么肚子还在咕噜咕噜?”
“这个?我看看。”
我拉开肚子看看,三只小蝎子,两个蝉俑,三只知了,五颗糖山楂,还淌着豆汁。
“还爬着呢,都没有咬实在了,怪不得你肚子还咕噜咕噜的。”
“没事。你们比赛,我看着,快跑快跑!”
男生们跑着,那用力的劲儿却把对面的楼逐渐踏得泄气了似的,越跑越难移动,越跑越陷下去,越跑人也变得越小。
青藤的纹路显现出来,挂着软缩的楼房,红灯又亮起来了。
我看着,像是一棵树,枝干上挂着囊掉的气球,还有闪闪的红灯。树下来了一位男人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喊着“我要爬树爬树~果果、果果!”于是就笑,哈哈地大笑,围着那位发丝稍显花白的男性不停地跑。这位男性三十出头,是我的哥哥,小男孩大概是他的儿子。他仰着头,“啪啪、啪啪、啪啪”小男孩一边拍树一边张大嘴巴。哥哥就笑了。
“啪嗒。”一个红灯泡炸开了,点燃了挂在藤上的楼房,火苗燃起来就迅速地往上窜。火顺着藤烧了过来,很快地烧到了家里的窗帘。奇怪的是一点也不热不烫,只是觉得喘不过气,呼吸不了。
周围的东西渐渐地都烧得正旺,却忍不住发寒抽搐了一下。
“啼哒”沙子;“啪嗒”草地;“咕噜”肚子;“啪啪”树;“啪嗒”火。
声波通过听觉让人们产生并留下印象。
有人自信能透过梦的研究,能够驱除我们心中的恶魔。
然而确实,支配清醒世界的逻辑法则在睡梦王国中完全不适用。
最近常常做梦,一个夜里似乎做了十几上百个梦,不同的场景事件时间点不断地交叉连接关联,很多和现实生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一瞬间它们就都衔接上了,太可怕了。然而,现代人的思维教育我偶尔要穷追猛打回去,才可能不再受更多的压迫和折磨。就像弗大人说的,“我们之所以要找出过去的意义,是因为我们要需要更大的自由,因为人会有紧张,甚至痛苦的冲突。”
长途跋涉在路上。
乡间的路本就不那么平坦,加上下起了小雨,路面有些泥泞,所以车子一直行得不快,可以说很慢很慢。路上的沙石随着车轮的转动不断地卷起,又顺势重重地弹在车身上,不停地发出“啼哒、啼哒、啼哒”的声音,闹醒了整车的人。于是,我们怎么也睡不着了。偶尔行人自顾地窜出来,车子常常需要急刹车急转弯,吓得路人和车上的人都憋住了呼吸。
舟车劳顿,李叔叔已经连续开车四个多小时,终于还是忍不住在路边停下。这小路上没有路灯,危险得很,他开启照明,然后在车旁迅速地深深地吸了好几口烟。回到车上,那浓重的尼古丁味道让车上的人觉得恶心,至少我已经尝试憋足了气息,只是不料喘息之间,吸入了更多的二手烟,于是大声咳嗽起来,大家就倍加精神了。
路似乎总是走不到尽头,车子直走又要过一个弯,过一个弯还有一段路。不知不觉,摇摇晃晃地又睡着了。
“姚,姚,我在这里!”
随声,我猛然睁开眼,却发现熊抱着一根柱子,身处在某楼层的最高处,一个比其他楼层至少高出2层的地方。周围的空气是扭曲的,像是被火炙烤着,空气因由温度的强烈对比而有了明显的纹路,使得前方的物体像油画似的,只是一抹一抹的颜色。我扶着柱子,摸索地走向能望见楼层外面的抚台。不料一走近就吓得头晕目眩——对的,恐高。我紧紧抱着抚台边上的大柱子,外面的景物依然是一团糊状。大概因由惊吓,所有的物体看起来像是拿着放大镜一前一后地探望似的,东西一晃一晃的,扎眼。突然,小脑像是被针刺似的,好像一不留神就被偷走了某个对立的力,于是张牙舞爪地只能跌坐在了地上,那地面突然像是要90度向前倾斜一样。我只能奋力地往后蹭,想着往后挪就安全了,直到像章鱼一样紧紧地贴住了墙壁,一动也不敢动,一动也不能动。
突然,“姚,姚,你来看看我!”
回神之余发现,空气就结住了,渐渐地也散开了重影迷雾。
我站立在楼房前,面前是一片大草地。不,这片草地在影像里,那,我在电影院还是电脑前?画面播放,快进2倍,播放,后退,快进4倍……
楼前的那片草地,一定是孩子们的地盘。有孩子们在上面抓蚱蜢,吹蒲公英,捕蝴蝶,看蝌蚪……也有孩子在草地边上打羽毛球,打蜻蜓,丢石子……这里满是很闹的蝉鸟鸣啼,风也拼了命地拍叶子,吹起的土木颗粒可以轻易地冲撞进鼻腔。不过,孩子们大概更愿意屏住呼吸也不让这些气息沦为二氧化碳。
孩子突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挤满了整个草地,方寸不留,挤得大家都扬高了头,哈哈地大笑。
“啪嗒”。草地生命结束。十二年。
取而代之,覆盖在草地上面的是一幢四层高楼房,我家就住在对面最高层,第七层。
这四层高楼房的后面是有一幢民宅,动工掘开草地的时候发出过抗议。那些女人曾问,草地没有了,孩子们到哪里玩?这楼房建起来了,我们唯一的绿色的视野就又是砖瓦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呼救”能得到某方面的偿报,其他也没什么。其他什么都没有。
于是,草地被挖走了,楼房就建起来了,那些人没有了声音,孩子们也都不见了。
没有孩子,没有孩子,没有人。
“姚,姚,你在看什么?”
我趴着七楼的阳台上看楼下,原来两幢楼很近,不过三十厘米的距离,可很陌生。我没有去过对面的楼层,没有见过对面的人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只知道,天黑了,对面的灯就会亮起来,红色的灯。
我知道,每个地方都会有它专属的制造梦的工具和气息。无论生息于何处,人们多少都会沾染那个地方的味道。
奶奶说,阳台的铁栅栏要拆了,不要总是呆着那里。我说,奶奶,你不知道我怕高么,我怎么会在阳台上呢?
奶奶惊呆了。我也跟着惊呆了。
我看看四周,两幢楼房距离很近,几乎平齐,跨出一步就可以到对面的楼层。
两幢楼房的楼下长出青藤,沿着墙角笔直地往上延伸,顺势把根扎进了墙瓦里,撒出些粉末,于是藤蔓长得更嚣张。它们圈绕过铁栅栏,一绷就把栅栏丢了下楼,把自己伸进了屋子。它们又把楼房团团地绕起来,把两幢房子拉得紧紧地贴在一起。
可是,世界的格局变了变方向,还是从来不松懈。
“姚,姚,你快过来!”
几个男生在比赛往返跑,然后越跑越快,来回跑了三次得出胜负。几位男生是我的小学同学,我离开了多久,便多久没有再见,数数也九年了。样子是现在年纪的样子,行为还是过去跑跑闹闹的他们。
“姚,你看谁会赢,谁会赢!”
“咕噜、咕噜。”
“哈哈,姚,你肚子饿了吗?”
“没有,我刚刚吃了好多东西呢。”
“吃了什么啊?怎么肚子还在咕噜咕噜?”
“这个?我看看。”
我拉开肚子看看,三只小蝎子,两个蝉俑,三只知了,五颗糖山楂,还淌着豆汁。
“还爬着呢,都没有咬实在了,怪不得你肚子还咕噜咕噜的。”
“没事。你们比赛,我看着,快跑快跑!”
男生们跑着,那用力的劲儿却把对面的楼逐渐踏得泄气了似的,越跑越难移动,越跑越陷下去,越跑人也变得越小。
青藤的纹路显现出来,挂着软缩的楼房,红灯又亮起来了。
我看着,像是一棵树,枝干上挂着囊掉的气球,还有闪闪的红灯。树下来了一位男人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喊着“我要爬树爬树~果果、果果!”于是就笑,哈哈地大笑,围着那位发丝稍显花白的男性不停地跑。这位男性三十出头,是我的哥哥,小男孩大概是他的儿子。他仰着头,“啪啪、啪啪、啪啪”小男孩一边拍树一边张大嘴巴。哥哥就笑了。
“啪嗒。”一个红灯泡炸开了,点燃了挂在藤上的楼房,火苗燃起来就迅速地往上窜。火顺着藤烧了过来,很快地烧到了家里的窗帘。奇怪的是一点也不热不烫,只是觉得喘不过气,呼吸不了。
周围的东西渐渐地都烧得正旺,却忍不住发寒抽搐了一下。
“啼哒”沙子;“啪嗒”草地;“咕噜”肚子;“啪啪”树;“啪嗒”火。
声波通过听觉让人们产生并留下印象。
有人自信能透过梦的研究,能够驱除我们心中的恶魔。
然而确实,支配清醒世界的逻辑法则在睡梦王国中完全不适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