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金陵
上周末去南京玩。
坐动车约一个半小时到南京南站,出站坐地铁1号线到鼓楼站,善超兄已经人高马大地在出口等着了。
善超是我的高中同学,现在想来其实也只同学了一年,就是最后的高三,高三之后,善超和我还时常联系,每年寒暑假见面,闲谈。
时间是中午12点半,正是饭点,我们去了南京大学后街(本文作者命名)的一家小店,一碗鸭血粉丝汤,一笼鸡汁小汤包。善超在南大读建筑学的研究生,他说南京最有特色的小吃有三,鸭血粉丝汤、烤鸭和糖藕(或者叫蜜汁藕)。
吃饱喝足后,乘地铁来到第一天的目的地,总统府。
门楼前的石狮子很特别,不像各大银行门口的狮子们那样严肃认真安安生生得坐着,比较活泼!!!
总统府以前不是总统府,明朝时候是啥忘了,清朝时是两江总督署,两江指江西省和江南省,江南省是现在的江苏省加安徽省加上海市;太平天国运动时洪秀全率教众攻占南京,改天京,这里便是天朝宫殿天王府,后被清军焚毁,说起太平天国四字,总会感受到一种浪漫主义情怀;民国时期,这里是南京国民政府,行宪后,蒋当选总统,始改称总统府,时1948年5月20日。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总统府,这样看来,真正的总统府,存在时间一年不到。
总统府内正在展出台湾散文家白先勇先生提供的一些关于他的家庭及他的父亲民国时期的照片,白先勇的父亲是国民革命军将军白崇禧,广西人,穆斯林,桂系中心人物,曾带领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抗日时期日本报纸称其为“战神”,后在台湾去世。
穿过几道中式古典的木质厅堂,忽然改为砖石结构的民国建筑,再走几步,就是总统办公楼,子超楼,子超,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字,林森也是我幼儿园同学的名字,我常常想,他们五行里得多缺木啊!!!
总统办公楼内几乎没有装饰,办公桌椅、用品,简单到简陋。倒是有架升降电梯很有风味,让我想起哈利波特里的魔法部。
一侧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临时办公地和住处,凡是跟孙中山有关的,加上“临时”二字总是不会错的,里面大方的展示着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和青天白日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初期国旗,铁血十八星旗是当时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当时海军旗(百度百科告诉我海军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八星旗总让人想起姜文和让子弹飞一会儿。
出总统府向东,不远就是梅园新村,善超说这里是南京最好的地方,不过是当年留下的一些简单民居,不宽的马路两侧树荫相连,很是宁静,为什么会想到台湾电影里的一些镜头?
南京的法桐,这些梧桐树大多是当年为迎接孙中山的灵柩而植,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南京市民看重这些树龄在七、八十年以上的梧桐,他们是有感情的,远在海峡那边的台湾同胞,也心系我们共同的国父,他们是有感情的,去年为修地铁而要砍伐这些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南京市民不会同意。为什么植树节是3月12日,是为了纪念孙总理的忌辰,这些桐树是为孙总理栽植的,孙总理的东西,不能随便动!
当晚吃在清真马祥兴菜馆,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和所有的百年老店一样,服务态度不好,主攻小吃,赤豆元宵非常不错。是不是很多做饭好吃的穆斯林都姓马?
当晚住在国际青年旅舍,一晚上只要55块钱哦,亲!楼下休息室很有《老友记》里中心公园的感觉。与蚊子鏖战一夜,早起发现桌上赫然放着蚊香片,忽然想起大一的暑假和丽君,国才去西安,第一夜与蚊子鏖战,早起发现屋内有蚊香数盘,第二夜欢喜点上蚊香,却没有蚊香架,三人发挥想象力,最后用一截屋角的铜丝拴住蚊香,吊其于椅子腿间横档上,一夜黑甜。
第二天独自去中山陵,因为善超被师兄唤去加班,老城改造离了他是不行的。
中山陵在明孝陵旁,二者都在钟山,即紫金山上,乘公交车半小时到,下车沿山路又步行半小时,到中山陵,首先是“博爱”牌坊,继而是“天下为公”陵门,继而“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碑,继而“天地正气”祭堂,堂前拱门上刻“民族,民权,民生”,进入祭堂,堂顶是由蓝白马赛克镶嵌成的青天白日旗,这旗子真的适合放在天花板上,两侧壁上刻着《建国大纲》,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中午和加班后的善超碰面,午饭吃的蜜汁藕,烤鸭和苏式馄饨。刚在《舌尖上的中国》上看到蜜汁藕,就吃到了,非常不错,就是不能吃多,太腻了,貌似北科大万四也有这个的,就是把糯米和糖塞进藕孔里,蒸煮之,南京烤鸭与北京烤鸭在吃法上稍有不同,据善超说南京的吃法更传统,好吧,确实,北京烤鸭吃起来总让人想起京酱肉丝。
饭后去南京师范大学遛食儿,师大貌似是南京为数不多的“非国立中央大学传承院校”,她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学,进校门发现正在准备迎接110年校庆,貌似南京好几个学校都是1902年建校的,正如北京好些学校都是1952似的。整差半个世纪,这是现代北京和近代南京的年龄差距吗?
坐动车约一个半小时到南京南站,出站坐地铁1号线到鼓楼站,善超兄已经人高马大地在出口等着了。
善超是我的高中同学,现在想来其实也只同学了一年,就是最后的高三,高三之后,善超和我还时常联系,每年寒暑假见面,闲谈。
时间是中午12点半,正是饭点,我们去了南京大学后街(本文作者命名)的一家小店,一碗鸭血粉丝汤,一笼鸡汁小汤包。善超在南大读建筑学的研究生,他说南京最有特色的小吃有三,鸭血粉丝汤、烤鸭和糖藕(或者叫蜜汁藕)。
吃饱喝足后,乘地铁来到第一天的目的地,总统府。
门楼前的石狮子很特别,不像各大银行门口的狮子们那样严肃认真安安生生得坐着,比较活泼!!!
总统府以前不是总统府,明朝时候是啥忘了,清朝时是两江总督署,两江指江西省和江南省,江南省是现在的江苏省加安徽省加上海市;太平天国运动时洪秀全率教众攻占南京,改天京,这里便是天朝宫殿天王府,后被清军焚毁,说起太平天国四字,总会感受到一种浪漫主义情怀;民国时期,这里是南京国民政府,行宪后,蒋当选总统,始改称总统府,时1948年5月20日。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总统府,这样看来,真正的总统府,存在时间一年不到。
总统府内正在展出台湾散文家白先勇先生提供的一些关于他的家庭及他的父亲民国时期的照片,白先勇的父亲是国民革命军将军白崇禧,广西人,穆斯林,桂系中心人物,曾带领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抗日时期日本报纸称其为“战神”,后在台湾去世。
穿过几道中式古典的木质厅堂,忽然改为砖石结构的民国建筑,再走几步,就是总统办公楼,子超楼,子超,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字,林森也是我幼儿园同学的名字,我常常想,他们五行里得多缺木啊!!!
总统办公楼内几乎没有装饰,办公桌椅、用品,简单到简陋。倒是有架升降电梯很有风味,让我想起哈利波特里的魔法部。
一侧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临时办公地和住处,凡是跟孙中山有关的,加上“临时”二字总是不会错的,里面大方的展示着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和青天白日旗,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初期国旗,铁血十八星旗是当时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当时海军旗(百度百科告诉我海军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八星旗总让人想起姜文和让子弹飞一会儿。
出总统府向东,不远就是梅园新村,善超说这里是南京最好的地方,不过是当年留下的一些简单民居,不宽的马路两侧树荫相连,很是宁静,为什么会想到台湾电影里的一些镜头?
南京的法桐,这些梧桐树大多是当年为迎接孙中山的灵柩而植,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南京市民看重这些树龄在七、八十年以上的梧桐,他们是有感情的,远在海峡那边的台湾同胞,也心系我们共同的国父,他们是有感情的,去年为修地铁而要砍伐这些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南京市民不会同意。为什么植树节是3月12日,是为了纪念孙总理的忌辰,这些桐树是为孙总理栽植的,孙总理的东西,不能随便动!
当晚吃在清真马祥兴菜馆,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和所有的百年老店一样,服务态度不好,主攻小吃,赤豆元宵非常不错。是不是很多做饭好吃的穆斯林都姓马?
当晚住在国际青年旅舍,一晚上只要55块钱哦,亲!楼下休息室很有《老友记》里中心公园的感觉。与蚊子鏖战一夜,早起发现桌上赫然放着蚊香片,忽然想起大一的暑假和丽君,国才去西安,第一夜与蚊子鏖战,早起发现屋内有蚊香数盘,第二夜欢喜点上蚊香,却没有蚊香架,三人发挥想象力,最后用一截屋角的铜丝拴住蚊香,吊其于椅子腿间横档上,一夜黑甜。
第二天独自去中山陵,因为善超被师兄唤去加班,老城改造离了他是不行的。
中山陵在明孝陵旁,二者都在钟山,即紫金山上,乘公交车半小时到,下车沿山路又步行半小时,到中山陵,首先是“博爱”牌坊,继而是“天下为公”陵门,继而“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碑,继而“天地正气”祭堂,堂前拱门上刻“民族,民权,民生”,进入祭堂,堂顶是由蓝白马赛克镶嵌成的青天白日旗,这旗子真的适合放在天花板上,两侧壁上刻着《建国大纲》,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中午和加班后的善超碰面,午饭吃的蜜汁藕,烤鸭和苏式馄饨。刚在《舌尖上的中国》上看到蜜汁藕,就吃到了,非常不错,就是不能吃多,太腻了,貌似北科大万四也有这个的,就是把糯米和糖塞进藕孔里,蒸煮之,南京烤鸭与北京烤鸭在吃法上稍有不同,据善超说南京的吃法更传统,好吧,确实,北京烤鸭吃起来总让人想起京酱肉丝。
饭后去南京师范大学遛食儿,师大貌似是南京为数不多的“非国立中央大学传承院校”,她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学,进校门发现正在准备迎接110年校庆,貌似南京好几个学校都是1902年建校的,正如北京好些学校都是1952似的。整差半个世纪,这是现代北京和近代南京的年龄差距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