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裂隙
这几天在看北岛的散文。作为愤怒的第一代人,北岛的诗歌充满理性的批判,冷峻如刀锋,他的诗歌都是在石头上刻出来的。而他的散文是在放逐世界之后写的,像吉普赛人的短歌,没有了往日的寒锋,取而代之的是热气球般的随遇而安,所有的关怀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通达,而非身在故国时人与机器的对抗。
这是游历之后感情的稀释和再塑,放下了故国,融入了世界。北岛不再受庞大尿体的威胁,转而进入诗歌帝国的小径,遭遇各种人,英雄、瞎子、商人、小偷,他们耀眼地存在着,影响每一个经过身边的人。个体之间的感应正是诗歌关心的永恒主题。
但是对于置身原地的人来说,你却不能忽视这个庞大的尿体。看似喧嚣的人口车间,你浑身燥热,却无比孤独,像惨案发生的前一秒,但下一秒却迟迟不来。然而他们给你巨大的落地窗户,窗户外面是正在排队等待上演的灾难,你既不能伸出援手,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只剩下愤怒。
我们仅仅是愤怒的第二代载体,仅此而已,不能询问愤怒的来源,也不能扑灭它。我们是火山口的裂隙,仰望坚硬的天空,脚底的土地正在撤退。故土难寻,人烟寂寥。
诗歌不应该关心愤怒,那是仇恨该关心的东西。仇恨在疯长,诗歌在溺水。
这是游历之后感情的稀释和再塑,放下了故国,融入了世界。北岛不再受庞大尿体的威胁,转而进入诗歌帝国的小径,遭遇各种人,英雄、瞎子、商人、小偷,他们耀眼地存在着,影响每一个经过身边的人。个体之间的感应正是诗歌关心的永恒主题。
但是对于置身原地的人来说,你却不能忽视这个庞大的尿体。看似喧嚣的人口车间,你浑身燥热,却无比孤独,像惨案发生的前一秒,但下一秒却迟迟不来。然而他们给你巨大的落地窗户,窗户外面是正在排队等待上演的灾难,你既不能伸出援手,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只剩下愤怒。
我们仅仅是愤怒的第二代载体,仅此而已,不能询问愤怒的来源,也不能扑灭它。我们是火山口的裂隙,仰望坚硬的天空,脚底的土地正在撤退。故土难寻,人烟寂寥。
诗歌不应该关心愤怒,那是仇恨该关心的东西。仇恨在疯长,诗歌在溺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