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木的地图手册:英国篇之诺丁汉 III ©
[接上篇:石木的地图手册:英国篇之诺丁汉 II]
如果在剧院门口不坐轻轨,而是沿着South Sherwood Street走到Shakespeare Street上的话,便可看到那栋宏伟的Arkwright Building。于1881年启用的这座大楼原本是诺丁汉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Nottingham (也就是诺丁汉大学的前身)的教学楼。当年圣雄甘地和爱因斯坦都曾访问过诺丁汉大学学院。在1930年,爱因斯坦还曾在这座大楼的一间教室里讲过课。而当年那块他写有方程式的黑板,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诺大的物理学院内。
当然,和这座大楼有关的另一个著名人物便是诺丁汉土生土长的作家D.H. 劳伦斯(1885-1930)。 出生于诺丁汉Eastwood区的劳伦斯曾在这座Arkwright Building里就读,并在1908年获得了诺丁汉大学学院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劳伦斯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则出身中产之家,因此它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常常涉及到社会阶层的冲突。此外他的作品中除了大量关于性的描写,还往往以诺丁汉为故事背景。像他最著名的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1913)、 《虹》/The Rainbow (1915)、《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1920)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1928)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诺丁汉。而这几部小说也都被搬上过大银幕。1960年的《儿子与情人》曾为Freddie Francis赢得了一尊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小金人,并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女配角、改编剧本等在内的多项提名。而1969年的《恋爱中的女人》不仅在诺丁汉取景,还让Glenda Jackson赢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奖。
如今劳伦斯在Eastwood的故居被改建成了纪念这位作家的博物馆。从市中心的维多利亚车站坐公车Rainbow 1到Eastwood便可到达。而Arkwright Building也早已经易了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诺丁汉大学学院为了申请升级为大学,也为了解决校区面积不够用的问题,而将主校区逐渐搬到了现在的比斯顿/Beeston区,只在市中心留下少数资产。但是二战期间,Arkwright Building的一角被炸毁。诺大也将所有员工撤离了市中心。战后,Arkwright Building 成了Nottingham & District Technical College的校址。随后该校经过多次变迁合并后,建成了现在的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沿着Shakespeare Street就可以直抵维多利亚购物中心(Victoria shopping centre)和维多利亚汽车站了。当然从离火车站很近的Broadmarsh bus station(紧挨着 Broadmarsh Shopping Centre)也可以直接坐免费的公车centrelink。 这条线路连接了诺丁汉市区的两个重要汽车站和购物中心,每隔十分钟左右就有一辆车。不过对于熟悉市区的人来说,还真是用不太到这条线,因为两个车站和购物中心之间的距离,步行也就十分钟左右。
维多利亚车站不仅有车去上文提到过的劳伦斯故居和前篇提到的雪伍德森林,也可坐Pronto线的公车到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的祖居Newstead Abbey。出生于伦敦一没落贵族家庭的拜伦,10岁时世袭了伯祖父的男爵爵位,并继承了家族在诺丁汉的世袭领地,即Newstead Abbey。由于长年未得照料,当年的Newstead Abbey十分破落,而作为没落贵族的拜伦也根本无力支付修缮组屋的费用。因此,他和母亲并不常住与此,而是在诺丁汉的其他地方租房子住了一阵子。破旧的Newstead Abbey也就成为了拜伦眼中败落贵族家庭的象征。不过后来,Newstead Abbey被多次拍卖,并最终得到了修缮。如今这里由诺丁汉政府托管的公共资产。而拜伦这位为希腊独立战争献身了的英国美男子,不仅因他的作品闻名于世,也成为了电影中的角色。英国1922年的默片A Prince of Lovers(又名The Life of Lord Byron)便是一部关于拜伦的传记电影。此外,希腊导演尼科斯•孔杜洛斯/Nikos Koundouros也将拜伦作为了其《拜伦:魔鬼的礼物》/ Byron, Ballad for a possessed (1992) 中的主人公。
从维多利亚购物中心正门出口的Low Parliament Street步行五分钟不到便可转到Broad Street。在诺丁汉颇受欢迎的独立电影院--百老汇电影院和媒体中心--就在这条街上。这里除了放映热门主流影片外,还上映许多独立和包括华语电影在内的非英语电影,因此这的商业气氛相对于前篇所提到的Cornerhouse的Cineworld来说要淡许多。而这里也是我和朋友们常去的一家影院。百老汇电影院的放映厅都不大,但座位还是蛮宽敞舒适的。此外,这常常会有关于电影的讲座。影院的大堂有个酒吧兼营主食。有时候,我和朋友就那吃了饭,然后直接看电影,看完电影后,再回酒吧喝杯饮料,趁着兴致高的时候,接着聊刚看过的电影。这也我认为颇为惬意的事。
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个茶馆,也是我和朋友经常去的。斜对着百老汇影院有家不起眼的Lee Rosy’s。别看这家小茶馆的装修很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但它确是诺丁汉少有的几家可以点到包括乌龙、龙井、毛峰、普洱、白毛猴等在内的各式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的地方。而不似其他的茶馆,大多只经营英式红茶和花茶。此外,这里人文气息比较浓,没有吵闹的音乐喧宾夺主,是个适合倾谈聊天的地方。也因此,在这常常看到有人带着手提电脑坐在桌旁一边写东西,一边泡壶茶,偶尔发会儿呆,消磨一下午的景象。
[未完待续]
如果在剧院门口不坐轻轨,而是沿着South Sherwood Street走到Shakespeare Street上的话,便可看到那栋宏伟的Arkwright Building。于1881年启用的这座大楼原本是诺丁汉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Nottingham (也就是诺丁汉大学的前身)的教学楼。当年圣雄甘地和爱因斯坦都曾访问过诺丁汉大学学院。在1930年,爱因斯坦还曾在这座大楼的一间教室里讲过课。而当年那块他写有方程式的黑板,现在还完好地保存在诺大的物理学院内。
![]() |
Arkwright Building (摄影:石木,2012) |
当然,和这座大楼有关的另一个著名人物便是诺丁汉土生土长的作家D.H. 劳伦斯(1885-1930)。 出生于诺丁汉Eastwood区的劳伦斯曾在这座Arkwright Building里就读,并在1908年获得了诺丁汉大学学院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劳伦斯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则出身中产之家,因此它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常常涉及到社会阶层的冲突。此外他的作品中除了大量关于性的描写,还往往以诺丁汉为故事背景。像他最著名的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1913)、 《虹》/The Rainbow (1915)、《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1920)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1928)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诺丁汉。而这几部小说也都被搬上过大银幕。1960年的《儿子与情人》曾为Freddie Francis赢得了一尊奥斯卡最佳摄影的小金人,并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女配角、改编剧本等在内的多项提名。而1969年的《恋爱中的女人》不仅在诺丁汉取景,还让Glenda Jackson赢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奖。
![]() |
电影海报:《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导演:杰克•卡迪夫,1960) |
![]() |
电影海报:《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导演:肯•罗素, 1969) |
如今劳伦斯在Eastwood的故居被改建成了纪念这位作家的博物馆。从市中心的维多利亚车站坐公车Rainbow 1到Eastwood便可到达。而Arkwright Building也早已经易了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诺丁汉大学学院为了申请升级为大学,也为了解决校区面积不够用的问题,而将主校区逐渐搬到了现在的比斯顿/Beeston区,只在市中心留下少数资产。但是二战期间,Arkwright Building的一角被炸毁。诺大也将所有员工撤离了市中心。战后,Arkwright Building 成了Nottingham & District Technical College的校址。随后该校经过多次变迁合并后,建成了现在的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沿着Shakespeare Street就可以直抵维多利亚购物中心(Victoria shopping centre)和维多利亚汽车站了。当然从离火车站很近的Broadmarsh bus station(紧挨着 Broadmarsh Shopping Centre)也可以直接坐免费的公车centrelink。 这条线路连接了诺丁汉市区的两个重要汽车站和购物中心,每隔十分钟左右就有一辆车。不过对于熟悉市区的人来说,还真是用不太到这条线,因为两个车站和购物中心之间的距离,步行也就十分钟左右。
维多利亚车站不仅有车去上文提到过的劳伦斯故居和前篇提到的雪伍德森林,也可坐Pronto线的公车到浪漫主义诗人拜伦(1788-1824)的祖居Newstead Abbey。出生于伦敦一没落贵族家庭的拜伦,10岁时世袭了伯祖父的男爵爵位,并继承了家族在诺丁汉的世袭领地,即Newstead Abbey。由于长年未得照料,当年的Newstead Abbey十分破落,而作为没落贵族的拜伦也根本无力支付修缮组屋的费用。因此,他和母亲并不常住与此,而是在诺丁汉的其他地方租房子住了一阵子。破旧的Newstead Abbey也就成为了拜伦眼中败落贵族家庭的象征。不过后来,Newstead Abbey被多次拍卖,并最终得到了修缮。如今这里由诺丁汉政府托管的公共资产。而拜伦这位为希腊独立战争献身了的英国美男子,不仅因他的作品闻名于世,也成为了电影中的角色。英国1922年的默片A Prince of Lovers(又名The Life of Lord Byron)便是一部关于拜伦的传记电影。此外,希腊导演尼科斯•孔杜洛斯/Nikos Koundouros也将拜伦作为了其《拜伦:魔鬼的礼物》/ Byron, Ballad for a possessed (1992) 中的主人公。
![]() |
Nottingham Broadway Cinema & Media Centre(摄影:石木,2012) |
从维多利亚购物中心正门出口的Low Parliament Street步行五分钟不到便可转到Broad Street。在诺丁汉颇受欢迎的独立电影院--百老汇电影院和媒体中心--就在这条街上。这里除了放映热门主流影片外,还上映许多独立和包括华语电影在内的非英语电影,因此这的商业气氛相对于前篇所提到的Cornerhouse的Cineworld来说要淡许多。而这里也是我和朋友们常去的一家影院。百老汇电影院的放映厅都不大,但座位还是蛮宽敞舒适的。此外,这常常会有关于电影的讲座。影院的大堂有个酒吧兼营主食。有时候,我和朋友就那吃了饭,然后直接看电影,看完电影后,再回酒吧喝杯饮料,趁着兴致高的时候,接着聊刚看过的电影。这也我认为颇为惬意的事。
![]() |
Lee Rosy’s Tea (摄影:石木,2012) |
在这条街上,还有一个茶馆,也是我和朋友经常去的。斜对着百老汇影院有家不起眼的Lee Rosy’s。别看这家小茶馆的装修很普通,甚至有些“寒酸”,但它确是诺丁汉少有的几家可以点到包括乌龙、龙井、毛峰、普洱、白毛猴等在内的各式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的地方。而不似其他的茶馆,大多只经营英式红茶和花茶。此外,这里人文气息比较浓,没有吵闹的音乐喧宾夺主,是个适合倾谈聊天的地方。也因此,在这常常看到有人带着手提电脑坐在桌旁一边写东西,一边泡壶茶,偶尔发会儿呆,消磨一下午的景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