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灯红酒绿,翰墨飘香
拿着新买的妹尾河童的书,我一次买了三本,开始附庸风雅,把我自己装扮成一个文化人,看完第一面,翻过去,再看,发现还是第一面,再翻过去,再继续看,又是第一面,再一次翻一面,还是第一面——各位看客(虽然我知道看客很少,但是还是要提醒一下的),妹尾河童的书是三联出的,印刷装订质量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我忽然好惬意那样的生活,起床,去门口的“大碗香”炒一盘鱼,里面有点不是很辣的辣椒,慢慢的干上三碗,喝点茶,一个人,顺便拿出手机按个不停,以显得我很忙,不是个随便的人——我坦白,其实我只是把电话薄从前翻到后,再从后翻到前。买单,服务员,16块,不找了——我都没多给,怎么还说句“不找了”?晕。喝早茶的时候,服务员举着找回来的零钱,我拿出右手,非常潇洒的把那服务员用票夹端来的硬币,亲切的掀到服务员的胸前:这余下的钱是小费,不用找了——我其实暗中计算了一下,刚好找零一块钱——这一节关于小费的描述是我想象的,我至今没机会这么做。
吃完,再喝一杯水,背着公司发给我的尼康D50,一个停产的最低级的单反,原装的相机包前面的小口袋里面,装着我们公司发的假记者证,这是用来吓唬商人的,他们都怕。坐公交车去莲花山公园,莲花山公园旁边是关山月美术馆,我下车,直接到美术馆里面,十分严肃的进门,然后一层楼一层楼的欣赏,运气好可以看到一些类似齐白石等人的真迹——不过是隔着很厚的玻璃,你闻不到那个已经褪掉的墨香。里面有很多很多我喜欢的书,但是我一本都不买,很严肃的在那里翻阅,然后离开,离开之前再摸一下,感受蒙肯纸的味道——我不是不想买,是我根本都买不起。如果我买了,我就只能去当小白脸了,问题是,是否有人愿意包我?
以后你们都可以叫我猪,因为说猪是表扬,猪比人聪明,晓得把屎都拉在一个地方,人都不知道。猪看起来很脏,是因为人没把他安置好。猪吃完了就睡觉,人还要想那么多事情。猪过完一年,就被杀了,人过完一年还要再过一年,浪费国家粮食。
回归正题。大约三点的时候,我离开关山月美术馆,去莲花山公园,那时候太阳很大,莲花山公园已经开始准备闭馆——四点开始不能进只能出。我在莲花山公园偷拍小孩子到处拉尿,拍他的小JJ,或者和他的爸爸开玩笑。我最在乎不是这些孩子,是莲花山公园的花,祖国的花朵我见一朵采一朵,我可以趴在那里拍一下午,貌似很专业的样子。有两个MM在那里相互拍照片,于是叫我“靓仔,能帮我们拍张合影吗?”,她们在摆姿势的时候,我很快就给他们拍了若干张,她们叫我开拍,我已经把相机还给她们了——她们长的不好看,而且是关外的,否则我就告诉她们,数码拍摄的不好看,我用单反给你拍摄,然后你告诉我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顺便就可以约会了——我始终没有机会用上这个我朋友教我的好办法。
我继续拍花,看见一帮人在那里以鲜花为背景留影,我最讨厌的场面再次出现了,你们不觉得,你们越是和鲜花在一起拍摄,你们越是难看吗?对了,那个说我拍花浪费胶卷的美女,以后别再和我联系了,你太没幽默感了,我和你说话太累了。我很自私的,是个穷光蛋不说,还喜欢浪费钱,我的满足感始终没有建立在给人买贵重物品之上,千万别接受我买给你的贵重物品,那时候,形势严峻的很。我继续拍花。
顺便去一下书城,先去艺术馆,再去音乐馆,再去园林园艺建筑馆,帮兄弟看一下园林艺术的书,看很久,买了一本历代书法家的对联书法,很好看,里面有一张书签,我喜欢的类型,顺便去一下“席殊”,顺便再去了一下“尚书吧”,那里有红酒、旧书、钢琴、书画、咖啡、法国点心、或流线或古典或后现代的桌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我和老板相识,曾经在这里采访李云迪。问候一下老板,看看书,然后回家。
睡觉。睡到晚上9点了,再出门,向右,50米,有个网吧,进去,看一部电影,然后再回家,这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在“大碗香”的隔壁吃麻辣烫,“大碗香”的服务员跑出来望着我,看什么看,中午又没少给你钱。吃完回家,洗澡,睡觉,老板又介绍人来看房了,这么晚看房,毛病啊。“康宁啊,你回来了啊,真巧”老板和我打招呼。“是啊,范姐您现在还没休息啊”。“你放心的在我们这里住 ,价格绝对公道,你看,这个靓仔还是**卫视的呢”,范姐给人介绍我,然后他们都来参观——不到7平方米,一张床,一个桌子,墙上贴满了我写的篆书,“哎呀,真是个才子”——看他们那个眼神,其实他们都不认识那些篆字——比我会说话多了,如果是我不认识,我肯定会说——这小子怎么这么会附庸风雅——你看,不小心说了实话,把人家得罪了。
凌晨三点,门口的夜总会打架,为了一个女人,砸车,真恐怖,我乘机打110——这辈子碰到一个打110的机会太不容易了,这里的警察相当的敬业——连好人都杀,你说,坏人,能逃脱的了吗?。我起床到洗手间,不小心听见了我对面一对40岁的夫妻的悄悄话,我不是故意的,我当作没听见,狠狠的把我门关上,发出巨大的声音——咦,比先前安静多了呢。我睡不着,拿出毯子,笔墨纸砚,写字——篆书,专门写你们不认识的,写的你们看见了惊呼我是才子,那样才爽!哎呀,不早了,都凌晨4点半了,睡觉吧,天亮了,还要上班呢。郁闷。
这是深圳,一个不能遗忘的城市:灯红酒绿,翰墨飘香。
(07年12月写于北京)
我忽然好惬意那样的生活,起床,去门口的“大碗香”炒一盘鱼,里面有点不是很辣的辣椒,慢慢的干上三碗,喝点茶,一个人,顺便拿出手机按个不停,以显得我很忙,不是个随便的人——我坦白,其实我只是把电话薄从前翻到后,再从后翻到前。买单,服务员,16块,不找了——我都没多给,怎么还说句“不找了”?晕。喝早茶的时候,服务员举着找回来的零钱,我拿出右手,非常潇洒的把那服务员用票夹端来的硬币,亲切的掀到服务员的胸前:这余下的钱是小费,不用找了——我其实暗中计算了一下,刚好找零一块钱——这一节关于小费的描述是我想象的,我至今没机会这么做。
吃完,再喝一杯水,背着公司发给我的尼康D50,一个停产的最低级的单反,原装的相机包前面的小口袋里面,装着我们公司发的假记者证,这是用来吓唬商人的,他们都怕。坐公交车去莲花山公园,莲花山公园旁边是关山月美术馆,我下车,直接到美术馆里面,十分严肃的进门,然后一层楼一层楼的欣赏,运气好可以看到一些类似齐白石等人的真迹——不过是隔着很厚的玻璃,你闻不到那个已经褪掉的墨香。里面有很多很多我喜欢的书,但是我一本都不买,很严肃的在那里翻阅,然后离开,离开之前再摸一下,感受蒙肯纸的味道——我不是不想买,是我根本都买不起。如果我买了,我就只能去当小白脸了,问题是,是否有人愿意包我?
以后你们都可以叫我猪,因为说猪是表扬,猪比人聪明,晓得把屎都拉在一个地方,人都不知道。猪看起来很脏,是因为人没把他安置好。猪吃完了就睡觉,人还要想那么多事情。猪过完一年,就被杀了,人过完一年还要再过一年,浪费国家粮食。
回归正题。大约三点的时候,我离开关山月美术馆,去莲花山公园,那时候太阳很大,莲花山公园已经开始准备闭馆——四点开始不能进只能出。我在莲花山公园偷拍小孩子到处拉尿,拍他的小JJ,或者和他的爸爸开玩笑。我最在乎不是这些孩子,是莲花山公园的花,祖国的花朵我见一朵采一朵,我可以趴在那里拍一下午,貌似很专业的样子。有两个MM在那里相互拍照片,于是叫我“靓仔,能帮我们拍张合影吗?”,她们在摆姿势的时候,我很快就给他们拍了若干张,她们叫我开拍,我已经把相机还给她们了——她们长的不好看,而且是关外的,否则我就告诉她们,数码拍摄的不好看,我用单反给你拍摄,然后你告诉我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顺便就可以约会了——我始终没有机会用上这个我朋友教我的好办法。
我继续拍花,看见一帮人在那里以鲜花为背景留影,我最讨厌的场面再次出现了,你们不觉得,你们越是和鲜花在一起拍摄,你们越是难看吗?对了,那个说我拍花浪费胶卷的美女,以后别再和我联系了,你太没幽默感了,我和你说话太累了。我很自私的,是个穷光蛋不说,还喜欢浪费钱,我的满足感始终没有建立在给人买贵重物品之上,千万别接受我买给你的贵重物品,那时候,形势严峻的很。我继续拍花。
顺便去一下书城,先去艺术馆,再去音乐馆,再去园林园艺建筑馆,帮兄弟看一下园林艺术的书,看很久,买了一本历代书法家的对联书法,很好看,里面有一张书签,我喜欢的类型,顺便去一下“席殊”,顺便再去了一下“尚书吧”,那里有红酒、旧书、钢琴、书画、咖啡、法国点心、或流线或古典或后现代的桌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我和老板相识,曾经在这里采访李云迪。问候一下老板,看看书,然后回家。
睡觉。睡到晚上9点了,再出门,向右,50米,有个网吧,进去,看一部电影,然后再回家,这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在“大碗香”的隔壁吃麻辣烫,“大碗香”的服务员跑出来望着我,看什么看,中午又没少给你钱。吃完回家,洗澡,睡觉,老板又介绍人来看房了,这么晚看房,毛病啊。“康宁啊,你回来了啊,真巧”老板和我打招呼。“是啊,范姐您现在还没休息啊”。“你放心的在我们这里住 ,价格绝对公道,你看,这个靓仔还是**卫视的呢”,范姐给人介绍我,然后他们都来参观——不到7平方米,一张床,一个桌子,墙上贴满了我写的篆书,“哎呀,真是个才子”——看他们那个眼神,其实他们都不认识那些篆字——比我会说话多了,如果是我不认识,我肯定会说——这小子怎么这么会附庸风雅——你看,不小心说了实话,把人家得罪了。
凌晨三点,门口的夜总会打架,为了一个女人,砸车,真恐怖,我乘机打110——这辈子碰到一个打110的机会太不容易了,这里的警察相当的敬业——连好人都杀,你说,坏人,能逃脱的了吗?。我起床到洗手间,不小心听见了我对面一对40岁的夫妻的悄悄话,我不是故意的,我当作没听见,狠狠的把我门关上,发出巨大的声音——咦,比先前安静多了呢。我睡不着,拿出毯子,笔墨纸砚,写字——篆书,专门写你们不认识的,写的你们看见了惊呼我是才子,那样才爽!哎呀,不早了,都凌晨4点半了,睡觉吧,天亮了,还要上班呢。郁闷。
这是深圳,一个不能遗忘的城市:灯红酒绿,翰墨飘香。
(07年12月写于北京)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