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那部叫《两小无猜》的电影说起
这是部由法国导演杨·塞谬尔拍摄的电影,原名叫Jeux d’ enfents,英文名是LOVE.ME.IF.YOU.DARE.
整部电影以男主角朱利安和女主角苏菲从儿时相遇后开始玩的“dare or not”的游戏为线,所谓的游戏都是近乎疯狂并且倾向自我毁灭的恶作剧,也许就是这样的反差,反而突出了这部电影最极致的浪漫。看电影的时候,我都在想,要去哪里找这样两个人,敢如此一并胡作非为:在校长训话时当面撒尿;在回答B字母开头的词语问题时说出涉及性的词:在高中考试的时候将内衣外穿:在婚礼现场让对方说“不”而不是“我愿意”;制造入室抢劫假象和警察玩追捕游戏...快节奏的疯狂加上分离伤痛的穿插,译成《两小无猜》,这个充满着甜美平和纯真气息的中国成语,倒不如“敢不敢”来的直接和贴切。
要从这部电影说起的,就是“敢不敢”这个问题——我在现实生活的包裹下,需要像个正常人,但我骨子里始终是那个需要享受不一样乐趣的“神经病”,我能不能坦承面对这一切,而你又能不能明知如此还敢爱我。
常常被诉说感情问题的作用之一就是有很多机会听到你面对着的正常人不可能让你看到的非正常举动(某些人,请见谅。)后来,才慢慢明白,她们嘴里说的那些人都是她们身边朝夕相伴的人,而那些被称为自私任性或者各种贬义的词汇的举动,正是你还“敢不敢爱”的测试题之一 ——我内心里所有的暴戾在平时被驯服的像只温顺的猫,但它其实是只困兽,面对你的时候,想要自由活动,你能不能接受,还敢不敢爱我。
所以才会有人说,我们常常对亲密的人严厉,对外人客气并着想。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谁都需要休息,困兽也需要放风。所以下次不如换个角度来想,不过是因为自己是那个亲密的人罢了。
《春娇和志明》里,志明往马桶放干冰的时候,优优说着“会不会脏”的表情与志明的自得其乐看得我很乐呵,也许优优那刻也在心里嘀咕“这有什么好玩...”;另一段,志明和优优分手的时候,优优说我要留下你的一部份后瞬间举起的相机,让志明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也许志明那刻也在心里嘀咕“这时候怎么还能这样玩...”——所以其实就是:不好意思呀,我们两个不同病因的神经病,没法在一个神经病院里共同生活。
前些天,有个远亲的小女儿来厦门,缠着我和她玩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小朋友很自得其乐,我试着跟着她的思维走,陪着她表演。大人们一边说着她怎么那么喜欢你,一边叫她别玩疯了。可是,我突然在想,大人们真是很无趣的一批人,他们有时间讨论金钱,讨论工作,讨论孩子,讨论某餐饭的服务员态度的问题,却看不到小孩子愿意扮演服务员来点菜的乐趣,也不愿停下那些无聊的话题,陪孩子来玩一场有着更多真情实感的游戏。
其实,很多时候,已经长大的我们都在犯着和这些大人们一样的错误,我们用着大人的身份同那个以孩子身份面对我们的人说话。懒到只剩指责而没有花时间去感受那些奇怪的乐趣,就像我当时怎么也不理解怎么可以有人改个签名和状态就为了看别人的那些好玩的反应,后来想起来,才觉得好像还真有点莫名其妙的乐趣。
所以,神经病也好,孩子气也好。你能理解并同样享受,才最好。
整部电影以男主角朱利安和女主角苏菲从儿时相遇后开始玩的“dare or not”的游戏为线,所谓的游戏都是近乎疯狂并且倾向自我毁灭的恶作剧,也许就是这样的反差,反而突出了这部电影最极致的浪漫。看电影的时候,我都在想,要去哪里找这样两个人,敢如此一并胡作非为:在校长训话时当面撒尿;在回答B字母开头的词语问题时说出涉及性的词:在高中考试的时候将内衣外穿:在婚礼现场让对方说“不”而不是“我愿意”;制造入室抢劫假象和警察玩追捕游戏...快节奏的疯狂加上分离伤痛的穿插,译成《两小无猜》,这个充满着甜美平和纯真气息的中国成语,倒不如“敢不敢”来的直接和贴切。
要从这部电影说起的,就是“敢不敢”这个问题——我在现实生活的包裹下,需要像个正常人,但我骨子里始终是那个需要享受不一样乐趣的“神经病”,我能不能坦承面对这一切,而你又能不能明知如此还敢爱我。
常常被诉说感情问题的作用之一就是有很多机会听到你面对着的正常人不可能让你看到的非正常举动(某些人,请见谅。)后来,才慢慢明白,她们嘴里说的那些人都是她们身边朝夕相伴的人,而那些被称为自私任性或者各种贬义的词汇的举动,正是你还“敢不敢爱”的测试题之一 ——我内心里所有的暴戾在平时被驯服的像只温顺的猫,但它其实是只困兽,面对你的时候,想要自由活动,你能不能接受,还敢不敢爱我。
所以才会有人说,我们常常对亲密的人严厉,对外人客气并着想。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谁都需要休息,困兽也需要放风。所以下次不如换个角度来想,不过是因为自己是那个亲密的人罢了。
《春娇和志明》里,志明往马桶放干冰的时候,优优说着“会不会脏”的表情与志明的自得其乐看得我很乐呵,也许优优那刻也在心里嘀咕“这有什么好玩...”;另一段,志明和优优分手的时候,优优说我要留下你的一部份后瞬间举起的相机,让志明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也许志明那刻也在心里嘀咕“这时候怎么还能这样玩...”——所以其实就是:不好意思呀,我们两个不同病因的神经病,没法在一个神经病院里共同生活。
前些天,有个远亲的小女儿来厦门,缠着我和她玩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小朋友很自得其乐,我试着跟着她的思维走,陪着她表演。大人们一边说着她怎么那么喜欢你,一边叫她别玩疯了。可是,我突然在想,大人们真是很无趣的一批人,他们有时间讨论金钱,讨论工作,讨论孩子,讨论某餐饭的服务员态度的问题,却看不到小孩子愿意扮演服务员来点菜的乐趣,也不愿停下那些无聊的话题,陪孩子来玩一场有着更多真情实感的游戏。
其实,很多时候,已经长大的我们都在犯着和这些大人们一样的错误,我们用着大人的身份同那个以孩子身份面对我们的人说话。懒到只剩指责而没有花时间去感受那些奇怪的乐趣,就像我当时怎么也不理解怎么可以有人改个签名和状态就为了看别人的那些好玩的反应,后来想起来,才觉得好像还真有点莫名其妙的乐趣。
所以,神经病也好,孩子气也好。你能理解并同样享受,才最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