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十三帝陵
大明建文皇帝元年(1399年)七月,以靖难之名,燕王自北平发兵,苦战四年,于建文皇帝四年(1402年)六月攻克京师南京,夺位登基。次年(1403年),改元永乐,是为大明成祖皇帝。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
成祖皇帝得登大统之时,已过不惑之年。自他十一岁受封燕王,二十一岁就藩北平,虽然南京是成祖皇帝出生并且取得一切的地方,但在成祖皇帝的心中,北京才是属于他的地方,他的龙兴之处,他的龙眠之所。
便在继位当年,成祖皇帝即改北平为北京,营造新都,虽然直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大明方才正式迁都北京,但自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南京只是太子监国,而成祖皇帝已是常驻北京,以北京作为行銮驻跸的行在。
在北京,在成祖皇帝熟悉的北京城,他用心经营着他的家国天下,经营着他赫赫煌煌的永乐盛世。
在盛世的北京,成祖皇帝要营造他生时的皇宫,他逝时的玄宫。
永乐四年(1406年),依着旧都南京宫苑的模样,紫禁城开始建造。《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京畿昌平州四却载:
成祖择寿陵,久不得吉壤。
皇宫可以依着南京的模样,平地兴建,玄宫却一时难得如南京太祖皇帝孝陵所在的钟山之阳。
七年,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羾以江西术士廖均卿至昌平县,遍阅诸山,得县东黄土山最吉。上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天寿山在州北一十八里”(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顾炎武诗赞:
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
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
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
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于是在此风水吉壤处,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建造长陵。“十三年九月,昌平寿陵成。”
九年以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成祖皇帝驾崩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冬十二月,归葬长陵。
成祖皇帝驾崩于北征蒙古大胜后班师返京的途中,在茫茫草原上,不幸染病,终告不治。北方始终令成祖皇帝忧心忡忡,那里有溃退但却不甘失败的蒙古。一如生前的忧虑,那天寿山,大明朝的万年寿域,也恰如京畿屏障一般,扼守在北京城的北方。
归葬在长陵的成祖皇帝,可以继续守着他燕山太行间的北京,守着他希冀可以永世基业的大明。并且,当他的子孙归来的时候,他们可以一起,屏障着万里河山。
一年以后,成祖皇帝长子,大明仁宗洪熙皇帝(以庙号与年号并称皇帝不合法度,但是明清两代诸帝民间多以年号代称,故而如此以便识读。)驾崩,归葬献陵。
十一年以后,仁宗皇帝长子,大明宣宗宣德皇帝驾崩,归葬景陵。
四十年以后,宣宗皇帝长子,大明英宗正统皇帝驾崩,归葬裕陵。(因土木堡之变,英宗亲征兵败被俘于瓦剌,宣宗皇帝次子成王即位为大明代宗景泰皇帝。后英宗获释,八年后以夺门之变重归帝位,改元天顺。废黜软禁代宗皇帝,死后葬其于北京京郊金山口,大明朝诸藩王墓地,未在昌平天寿山。)
六十三年以后,英宗皇帝长子,大明宪宗成化皇帝驾崩,归葬茂陵。
八十一年以后,宪宗皇帝三子,大明孝宗弘治皇帝驾崩,归葬泰陵。
九十七年以后,孝宗皇帝长子,大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归葬康陵。
一百四十二年以后,武宗皇帝堂弟,大明世宗嘉靖皇帝驾崩,归葬永陵。(因武宗皇帝无嗣且无兄弟,因此皇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议由近支,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继位,是为大明世宗嘉靖皇帝。)
一百四十八年以后,世宗皇帝三子,大明穆宗隆庆皇帝驾崩,归葬昭陵。
一百九十六年以后,穆宗皇帝三子,大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归葬定陵。
同年,神宗皇帝长子,大明光宗泰昌皇帝驾崩,归葬庆陵。(光宗皇帝仅在位一个月。)
二百零三年以后,光宗皇帝长子,大明熹宗天启皇帝驾崩,归葬德陵。
二百二十年以后,光宗皇帝五子,大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归葬思陵。
没有百代的家国,没有万年的江山,天寿山下,十三帝陵以后,大明亡国。
你自守着你的燕山太行,但那却已是我的家国。我自得了你的江山,即是得了你的一切所有。万万里江山之下,也便无妨为你留下那几丘坟。
如此着,这大明十三帝陵,可以依然在天寿天山,北京城北。
有幸得邀以四日尽观十三帝陵,便依着些琐碎光影,将这大明十三帝陵规制,大概道来(由南向北,以谒陵方向而言)。
神道,石仪,以及诸石桥,神功圣德碑亭,或为开放景点,或在田间路旁,尽可随时观瞻,不再赘述。
祾恩门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门
只长陵、永陵与定陵三陵有独立陵门,分陵宫方院为三进院落以外,其余十陵均以祾恩门为陵门,分陵宫方院为两进院落。
祾恩殿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殿
大明十三帝陵享殿原名“某陵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世宗皇帝钦定殿名均为“祾恩殿”,殿门即为“祾恩门”。“祾”取“祭而受福”,“恩”取“罔极之恩”之意。
大明熹宗天启皇帝德陵祾恩殿残墙
大明十三帝陵祾恩殿大多损毁,裕陵、茂陵、泰陵、庆陵、德陵仅存残墙。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殿须弥座石望柱
仅长陵祾恩殿为明代原建,也为诸陵之中规制最大的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六十根楠木大柱的长陵祾恩殿建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须弥座雕琢精美,龙凤纹石望柱最是雍容。
御路石雕
大明光宗泰昌皇帝庆陵御路石雕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御路石雕
大明十三帝陵祾恩殿前有御路石雕,其中永陵祾恩殿门前后基座均设御路石雕共四方,而定陵则是在祾恩殿前后设御路石雕两方,深浮雕龙凤戏珠,与永陵诸石雕并美冠十三帝陵。
内红门
大明孝宫弘治皇帝泰陵内红门
内红门,又名三座门,为陵宫方城最后一进院落院门,一般在祾恩殿后,棂星门前。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永陵、定陵、思陵只在祾恩殿须弥座两侧筑高墙分开前后院落,随墙开门,故而未设内红门。而献陵、庆陵两陵前后两院因风水分为独立两院,两院之间有龙砂分隔,故而内红门实际又是后院正门。
棂星门
大明孝宗弘治皇帝泰陵棂星门
棂星门在内红门后,为二柱木质牌楼,俗称二柱门。两柱为汉白玉石质,上雕石犼。棂星门象征着冥界之门,阴阳两界界门。
在开放的长陵与定陵之中,棂星门下总是最喧哗的地方。导游们演绎出娱乐游客的活动,当游客自棂星门回返的时候,导游让他们拂身跺脚,意思是把阴气就留在阴间,然后高呼着“我回来了”穿过棂星门,如此以昭告回返阳间。鲜有不配合的游客,导游附送的演义里,还有若不如此作,灵魂便留在阴间,男的为太监,女的为宫女。罢了,罢了,便都从了导游,于是山呼一阵又一程。
石五供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石五供香炉盘龙炉盖
大明仁宗洪熙皇帝献陵石五供香炉 烛台 花瓶
明楼前祭石五供,石质供桌上,正中为香炉,两侧分别为烛台与花瓶。其中香炉的盘龙浮雕炉盖最是可观。
方城 明楼 圣号碑 照壁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方城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明楼
大明十三帝陵陵冢正前有方城,方城之上筑明楼,明楼是帝陵之中最高大的建筑,远眺诸帝陵,亦只有明楼能见,可谓是大明帝陵的标志性建筑。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只永陵与定陵二陵明楼为明代原筑,未经毁损,实在是因为此二陵明楼为纯砖石结构,甚至匾额也由石材雕造,故而匾额也只此二陵为明代旧物。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圣号碑
明楼之中立有圣号碑,十三帝陵圣号碑规制皆同。螭首阴方篆额“大明”国号,碑身阴文榜书七字,前两字为皇帝庙号,第三字为皇帝谥号简称,后四字为“皇帝之陵”。如此大明成祖永乐皇帝圣号碑,即书“世宗肃皇帝之陵”。又因思陵思宗崇祯皇帝无庙号,圣号碑只书谥号“庄烈愍皇帝之陵”。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康陵与昭陵圣号碑曾遭李自成逆匪纵火焚烧,康陵圣号碑有通体裂缝,而昭陵圣号碑则碎为十数方,后以胶粘重立。
大明穆宗隆庆皇帝昭陵照壁
方城之下,有券拱门,穿券拱门即至月亮城,可左右登临宝城石道与明楼。永陵与定陵二陵因宝城全部砖石结构,过于沉重,故而未开券拱门,长陵设券拱门却未通透,思陵简陋亦无券拱门。故而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只有九陵方城下有通透券拱门。券拱门正对陵冢挡土墙,依建筑传统,于此处设琉璃照壁。
宝城 月牙城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宝城马道
方城两侧,可通宝城马道。依马道,可巡陵冢一周。
琉璃照壁背依着的,是为了防止陵冢封土雨季滑坡而修筑的挡土墙,挡土墙两端与宝城城墙相连。挡土墙与方城及方城两侧的弧形宝城,将照壁所在的一爿空间构筑的形如月牙,故而是处院落得名月牙城,或者是一个更为奇特的俗名,哑巴院。
会引领游客在棂星门山呼“我回来了”的导游们,热衷于哑巴院这个名字,因为又可以演绎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说是明时为了防止筑陵民工将帝陵种种秘密泄露出去,便在帝陵竣工以后,用毒药把民工药成哑巴云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无须去批驳这传说的种种不合逻辑之处了。
只是,若是让我自己去附会一个传说,我会说当任何人如此接近一位皇帝的魂灵归所之时,他不敢也不应当说出一个字来,噤若寒蝉的伫立此处,哑巴一样,那便称这静默伫立的院落作哑巴院吧。
大明穆宗隆庆皇帝昭陵方城券拱门内
只是,不会再有人噤若寒蝉,一如不会再有人像觐谒皇帝一样敬畏他们。万年寿域之中,长陵、定陵与昭陵三陵,已向公众开放。在几乎所有游人眼中,这里与那里的其他许多景点,并无不同。
长陵的开放,因其完整,因其宏伟;定陵的开放,因其发掘,因其地宫。昭陵曾经惨遭毁损最重,二百年间又未得修缮,所以如今复建诸陵之时,以昭陵整修最为彻底,几乎复建所有地面建筑,包括十三帝陵全无的祾恩殿左右配殿。
但是相较于长陵与定陵,昭陵总是知之者不多,故而最是清冷。
却也好。
无论陵宫建筑新旧如何,这方城之后,陵冢之内,总是有一位大明的皇帝。他曾经深宫大内,遥不可及,如今,却只在身旁。
天寿山下,时常有风。风起的时候,木叶萧萧,静下来。
静下来,或者就像听谁在和你说,说他。
说他的家,说他的国。
![]() |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
成祖皇帝得登大统之时,已过不惑之年。自他十一岁受封燕王,二十一岁就藩北平,虽然南京是成祖皇帝出生并且取得一切的地方,但在成祖皇帝的心中,北京才是属于他的地方,他的龙兴之处,他的龙眠之所。
便在继位当年,成祖皇帝即改北平为北京,营造新都,虽然直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大明方才正式迁都北京,但自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南京只是太子监国,而成祖皇帝已是常驻北京,以北京作为行銮驻跸的行在。
在北京,在成祖皇帝熟悉的北京城,他用心经营着他的家国天下,经营着他赫赫煌煌的永乐盛世。
在盛世的北京,成祖皇帝要营造他生时的皇宫,他逝时的玄宫。
永乐四年(1406年),依着旧都南京宫苑的模样,紫禁城开始建造。《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七京畿昌平州四却载:
成祖择寿陵,久不得吉壤。
皇宫可以依着南京的模样,平地兴建,玄宫却一时难得如南京太祖皇帝孝陵所在的钟山之阳。
七年,仁孝皇后尚未葬,礼部尚书赵羾以江西术士廖均卿至昌平县,遍阅诸山,得县东黄土山最吉。上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天寿山在州北一十八里”(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顾炎武诗赞:
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
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
后尻坐黄花,前面临神京。
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
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
于是在此风水吉壤处,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建造长陵。“十三年九月,昌平寿陵成。”
九年以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成祖皇帝驾崩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冬十二月,归葬长陵。
成祖皇帝驾崩于北征蒙古大胜后班师返京的途中,在茫茫草原上,不幸染病,终告不治。北方始终令成祖皇帝忧心忡忡,那里有溃退但却不甘失败的蒙古。一如生前的忧虑,那天寿山,大明朝的万年寿域,也恰如京畿屏障一般,扼守在北京城的北方。
归葬在长陵的成祖皇帝,可以继续守着他燕山太行间的北京,守着他希冀可以永世基业的大明。并且,当他的子孙归来的时候,他们可以一起,屏障着万里河山。
一年以后,成祖皇帝长子,大明仁宗洪熙皇帝(以庙号与年号并称皇帝不合法度,但是明清两代诸帝民间多以年号代称,故而如此以便识读。)驾崩,归葬献陵。
十一年以后,仁宗皇帝长子,大明宣宗宣德皇帝驾崩,归葬景陵。
四十年以后,宣宗皇帝长子,大明英宗正统皇帝驾崩,归葬裕陵。(因土木堡之变,英宗亲征兵败被俘于瓦剌,宣宗皇帝次子成王即位为大明代宗景泰皇帝。后英宗获释,八年后以夺门之变重归帝位,改元天顺。废黜软禁代宗皇帝,死后葬其于北京京郊金山口,大明朝诸藩王墓地,未在昌平天寿山。)
六十三年以后,英宗皇帝长子,大明宪宗成化皇帝驾崩,归葬茂陵。
八十一年以后,宪宗皇帝三子,大明孝宗弘治皇帝驾崩,归葬泰陵。
九十七年以后,孝宗皇帝长子,大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归葬康陵。
一百四十二年以后,武宗皇帝堂弟,大明世宗嘉靖皇帝驾崩,归葬永陵。(因武宗皇帝无嗣且无兄弟,因此皇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议由近支,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继位,是为大明世宗嘉靖皇帝。)
一百四十八年以后,世宗皇帝三子,大明穆宗隆庆皇帝驾崩,归葬昭陵。
一百九十六年以后,穆宗皇帝三子,大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归葬定陵。
同年,神宗皇帝长子,大明光宗泰昌皇帝驾崩,归葬庆陵。(光宗皇帝仅在位一个月。)
二百零三年以后,光宗皇帝长子,大明熹宗天启皇帝驾崩,归葬德陵。
二百二十年以后,光宗皇帝五子,大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归葬思陵。
没有百代的家国,没有万年的江山,天寿山下,十三帝陵以后,大明亡国。
你自守着你的燕山太行,但那却已是我的家国。我自得了你的江山,即是得了你的一切所有。万万里江山之下,也便无妨为你留下那几丘坟。
如此着,这大明十三帝陵,可以依然在天寿天山,北京城北。
有幸得邀以四日尽观十三帝陵,便依着些琐碎光影,将这大明十三帝陵规制,大概道来(由南向北,以谒陵方向而言)。
神道,石仪,以及诸石桥,神功圣德碑亭,或为开放景点,或在田间路旁,尽可随时观瞻,不再赘述。
祾恩门
![]() |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门
只长陵、永陵与定陵三陵有独立陵门,分陵宫方院为三进院落以外,其余十陵均以祾恩门为陵门,分陵宫方院为两进院落。
祾恩殿
![]() |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殿
大明十三帝陵享殿原名“某陵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世宗皇帝钦定殿名均为“祾恩殿”,殿门即为“祾恩门”。“祾”取“祭而受福”,“恩”取“罔极之恩”之意。
![]() |
大明熹宗天启皇帝德陵祾恩殿残墙
大明十三帝陵祾恩殿大多损毁,裕陵、茂陵、泰陵、庆陵、德陵仅存残墙。
![]() |
大明成祖永乐皇帝长陵祾恩殿须弥座石望柱
仅长陵祾恩殿为明代原建,也为诸陵之中规制最大的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六十根楠木大柱的长陵祾恩殿建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须弥座雕琢精美,龙凤纹石望柱最是雍容。
御路石雕
![]() |
大明光宗泰昌皇帝庆陵御路石雕
![]() |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御路石雕
大明十三帝陵祾恩殿前有御路石雕,其中永陵祾恩殿门前后基座均设御路石雕共四方,而定陵则是在祾恩殿前后设御路石雕两方,深浮雕龙凤戏珠,与永陵诸石雕并美冠十三帝陵。
内红门
![]() |
大明孝宫弘治皇帝泰陵内红门
内红门,又名三座门,为陵宫方城最后一进院落院门,一般在祾恩殿后,棂星门前。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永陵、定陵、思陵只在祾恩殿须弥座两侧筑高墙分开前后院落,随墙开门,故而未设内红门。而献陵、庆陵两陵前后两院因风水分为独立两院,两院之间有龙砂分隔,故而内红门实际又是后院正门。
棂星门
![]() |
大明孝宗弘治皇帝泰陵棂星门
棂星门在内红门后,为二柱木质牌楼,俗称二柱门。两柱为汉白玉石质,上雕石犼。棂星门象征着冥界之门,阴阳两界界门。
在开放的长陵与定陵之中,棂星门下总是最喧哗的地方。导游们演绎出娱乐游客的活动,当游客自棂星门回返的时候,导游让他们拂身跺脚,意思是把阴气就留在阴间,然后高呼着“我回来了”穿过棂星门,如此以昭告回返阳间。鲜有不配合的游客,导游附送的演义里,还有若不如此作,灵魂便留在阴间,男的为太监,女的为宫女。罢了,罢了,便都从了导游,于是山呼一阵又一程。
石五供
![]() |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石五供香炉盘龙炉盖
![]() |
大明仁宗洪熙皇帝献陵石五供香炉 烛台 花瓶
明楼前祭石五供,石质供桌上,正中为香炉,两侧分别为烛台与花瓶。其中香炉的盘龙浮雕炉盖最是可观。
方城 明楼 圣号碑 照壁
![]() |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方城
![]() |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明楼
大明十三帝陵陵冢正前有方城,方城之上筑明楼,明楼是帝陵之中最高大的建筑,远眺诸帝陵,亦只有明楼能见,可谓是大明帝陵的标志性建筑。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只永陵与定陵二陵明楼为明代原筑,未经毁损,实在是因为此二陵明楼为纯砖石结构,甚至匾额也由石材雕造,故而匾额也只此二陵为明代旧物。
![]() |
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永陵圣号碑
明楼之中立有圣号碑,十三帝陵圣号碑规制皆同。螭首阴方篆额“大明”国号,碑身阴文榜书七字,前两字为皇帝庙号,第三字为皇帝谥号简称,后四字为“皇帝之陵”。如此大明成祖永乐皇帝圣号碑,即书“世宗肃皇帝之陵”。又因思陵思宗崇祯皇帝无庙号,圣号碑只书谥号“庄烈愍皇帝之陵”。
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康陵与昭陵圣号碑曾遭李自成逆匪纵火焚烧,康陵圣号碑有通体裂缝,而昭陵圣号碑则碎为十数方,后以胶粘重立。
![]() |
大明穆宗隆庆皇帝昭陵照壁
方城之下,有券拱门,穿券拱门即至月亮城,可左右登临宝城石道与明楼。永陵与定陵二陵因宝城全部砖石结构,过于沉重,故而未开券拱门,长陵设券拱门却未通透,思陵简陋亦无券拱门。故而大明十三帝陵之中,只有九陵方城下有通透券拱门。券拱门正对陵冢挡土墙,依建筑传统,于此处设琉璃照壁。
宝城 月牙城
![]() |
大明宣宗宣德皇帝景陵宝城马道
方城两侧,可通宝城马道。依马道,可巡陵冢一周。
琉璃照壁背依着的,是为了防止陵冢封土雨季滑坡而修筑的挡土墙,挡土墙两端与宝城城墙相连。挡土墙与方城及方城两侧的弧形宝城,将照壁所在的一爿空间构筑的形如月牙,故而是处院落得名月牙城,或者是一个更为奇特的俗名,哑巴院。
会引领游客在棂星门山呼“我回来了”的导游们,热衷于哑巴院这个名字,因为又可以演绎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说是明时为了防止筑陵民工将帝陵种种秘密泄露出去,便在帝陵竣工以后,用毒药把民工药成哑巴云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无须去批驳这传说的种种不合逻辑之处了。
只是,若是让我自己去附会一个传说,我会说当任何人如此接近一位皇帝的魂灵归所之时,他不敢也不应当说出一个字来,噤若寒蝉的伫立此处,哑巴一样,那便称这静默伫立的院落作哑巴院吧。
![]() |
大明穆宗隆庆皇帝昭陵方城券拱门内
只是,不会再有人噤若寒蝉,一如不会再有人像觐谒皇帝一样敬畏他们。万年寿域之中,长陵、定陵与昭陵三陵,已向公众开放。在几乎所有游人眼中,这里与那里的其他许多景点,并无不同。
长陵的开放,因其完整,因其宏伟;定陵的开放,因其发掘,因其地宫。昭陵曾经惨遭毁损最重,二百年间又未得修缮,所以如今复建诸陵之时,以昭陵整修最为彻底,几乎复建所有地面建筑,包括十三帝陵全无的祾恩殿左右配殿。
但是相较于长陵与定陵,昭陵总是知之者不多,故而最是清冷。
却也好。
无论陵宫建筑新旧如何,这方城之后,陵冢之内,总是有一位大明的皇帝。他曾经深宫大内,遥不可及,如今,却只在身旁。
天寿山下,时常有风。风起的时候,木叶萧萧,静下来。
静下来,或者就像听谁在和你说,说他。
说他的家,说他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