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里的邵氏控
http://tieba.baidu.com/f?kz=826794691
载于《香港电影》第十期,原文为繁体,发行地区:中国香港
2008年的上海电影节最成功之处,恐怕就在于,为纪念邵氏成立50周年举办的「邵氏电影回顾展」,虽然上座率不如荷里活大片般可观,却有个有趣的现象——热力追捧这些三十年前作品的观众,多是些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尤以女生居多,他们自称「邵氏控」:一群对邵氏老片抱有强烈热情的人。巧合的是,这些人多是伴随天映修复DVD,与网络文化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年轻、自由、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网络迅速集结在一起自娱自乐。
看得出来,这是一群生活在精神乌托邦里爱电影的人,年轻却口味老道,时尚却怀旧得不依不饶,执拗着在网络上打探着一切与邵氏八卦有关的消息。或许,有一天他们会不再保有这份热情,但是,起码他们曾经拥有过。
互联网催熟的新一代
2008年6月15日,晚上八点三十分,位于上海的某戏院,狄龙和刘家辉准时出现在[倾国倾城]的放映厅,为「邵氏电影回顾展」热场,短暂的影迷见面会后,两位应影迷之邀留低观片……后来有影迷在部落格上这样描述自己的激动之情:「发现自己真是最蠢,手上戴着戒指拍掌,一下下正敲在突出的小骨头上,也没在意,回去一看居然青了,无语中。老公笑笨,哼!谁让人家是龙哥的粉,就是断也值了……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影片结束,龙哥弯身进车,在昏黄的灯光里,确实抬起手往右眼角抹了一下,据说现场有人拍到他眼眶潮红的相片。身为「邵氏控」,能看到这一幕,今晚,我圆满了!」。
邵氏控的乌托邦
按照中国古语说法,所谓「控」,《说文》释为「引也」——「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明月」(《曹植·白马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夷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都包含有控制的涵义。但「邵氏控」中的「控」则是另外一种,其出自日语「コン」,是「complex(情结)」的简写,表面意思是极度喜欢某种东西的人。这一用法,近年在互联网上已「泛滥成灾」,有所谓「萝莉控」、「正太控」、「女仆控」等。「邵氏控」自然就是有着邵氏情节,极度钟情于邵氏电影的人。跟「癖好」和「迷恋」不同,「控」并不会主动伤害其迷恋的对象,相反会积极保护。
行为表现上,邵氏控与通常意义中的粉丝不同,前者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自娱自乐,后者则期望通过现实世界的交往,与偶像明星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沟通,即,粉丝在精神层面有着强烈表达「崇拜」之情的需要,只有偶像对其行为作出回馈才能满足。邵氏控们虽然并不放弃追逐明星等现实活动,但其主要兴趣,还是在于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者「窃窃私语」,交流各种心得,诸如在TVB剧集中找到明星默默无闻时,第一时间上网通报,展开叽叽喳喳的感情宣泄,以获得精神愉悦。
以此看来,「邵氏控」更像是一批网络乌托邦里的热心影迷,很傻很热血地追逐着与邵氏明星和电影相关的消息,在精神理想国度里畅游,只是欣赏格调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口味。可见普通影迷和邵氏控们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出于对邵氏电影热爱而生的人群聚合。无可避免的是,网络边缘文化日渐主流的同时,邵氏控群体也在日益壮大,以致很多原本的普通影迷也逐渐被影响,成为邵氏控一族——这其中不乏年轻人追求时髦、寻求安全感需要的考虑。
新影迷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改变世界,已经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消息了,从信息传播聚合方式、欣赏习惯到观众审美、观点表达等等,草根力量借助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精英话语权的根基。原本以影评人为顶点的金字塔结构,已经悄悄转变为网络聚合结构,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最先有人提出的「邵氏控」的说法(现在已不可考),无意识的建立了调戏明星、网罗八卦、收集数据的行为模式,并以其影响力,经网友互动强化为一种集体惯性举止,而所有这一切,根植于互联网。
张爱玲曾说,喜欢电影的人多数现实不满,这种避世常幻化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焦虑,加之人寻找同类的需要,当互联网这种隐匿自我,纯粹精神沟通工具出现后,影迷首当其冲成为最先享受便利的一群人。区别在于各人口味不同,有选择在荷里活特效大片里圆英雄梦者,也有在老片里英雄热血者。「邵氏控」心中,邵氏无疑为「世外桃源」,特别是其中东方传统情怀堪称玄门正宗,这点恐怕跟当下流行的怀旧风潮扯不上关系,更多还是鬼使神差使然。比如有人小时练武术,看着刘家辉的扎实马步就疯了,从此走上膜拜刘家班的「不归路」,也有人对当下男星阴柔化不爽,第一次见狄龙光膀子就High了,从此乐不思蜀……总而言之,邵氏电影和明星所以能在今天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显然是因为其提供了很多现下作品所无法提供的内容,这些恰好也是当年其能横行天下的法宝。
邵氏控调查报告
邵氏影展上,出现了大批堪称狂热的邵氏影迷,我们留下了其中一些人的联系方式,做了个小规模的调查,现回收部分问卷如下:
1、锦瑟
女,32,本科,北京,公务员,初二接触港片,05年始迷邵氏,收碟300,家藏明星海报、签名画报
看片比例 西片与港片1:1
最爱(片):[少林三十六房](朋友带入邵氏门,从此修行在个人)[死角](少年的纯真与任性,水晶被敲碎,青春残酷,物语蒙尘)[大决斗](两个美少年的爱恨情仇)
最爱(人):狄龙和姜大卫,姜大卫和狄龙,狄龙与姜大卫,姜大卫与狄龙……默念一百遍
想对偶像说:龙哥阿尊哥,啥时候再合作一把?权当积德行善成不?让我们这些邵氏控也能生而无怨,死而无憾。
同类交流方式:互联网、私下联络
常驻论坛/博客:太湖旧梦
互联网意味:生命没有虚度,等我老了,也能保有一些美丽的回忆
控邵氏的原因:七零年代的男人女人都透着一股风流劲儿,七零年代的风花雪月都是大宅门的范儿;人好戏好,剧本也好,除了没银子搞大场面没计算机特技搞玄虚,什么都有
总结邵氏控特征:听到邵氏电影片头曲就心花怒放,看见SB缩写就两眼放光;爱买爱穿七零年代风格的时装,口头禅是:潮流兴复古嘛;每天消磨数小时以上做与邵氏电影相关的事情:泡论坛花痴,网上大搜邵氏明星,分享下载资源;看惯了邵氏明星审美观和当代脱节,对时下娱乐圈的男男女女一概不能入眼,理由嘛,男的不阳刚,女的不妩媚。
癖好:有收集电影海报和旧杂志、旧报导的习惯,通常网购
2、大牙
男,27,硕士,广东东莞,记者,从小看港片,2005年左右接触邵氏,目前看过88部。收藏一些六、七十年代娱乐报导的电子扫图。
看片比例 西片与港片4:3
最爱(片):[新独臂刀][爱奴][唐朝豪放女](因为好看)。
最爱(人):姜大卫、狄龙、胡锦
想对偶像说:能让我看看你的胸肌么?
同类交流方式:网络
常驻论坛/博客:豆瓣小组/魏君子博客
互联网意味:意味着可以看到更多邵氏片
爱邵氏的原因:想看看香港电影的过去是怎样的。跟现在的港片相比,吸引我的地方……俊男美女吧,是真正的俊男美女啊。
总结邵氏控特征:不论好或者烂电影,只要是邵氏的就看;喜好谈论戏内戏外八卦;看现在的片子的时候,喜欢说:哇,那是狄龙唉,那是姜大卫唉,那是陈观泰唉,那是狄龙的儿子唉……
特殊癖好:存邵氏片刻盘
3、三七
女,19,高中,新加坡,学生,小学时期起迷恋武侠动作片,2007年开始看邵氏电影,目前看过100部左右。收藏有一些邵氏相关书籍。
看过的西片:港片=1:6
最爱(片):[刺马][五毒](挺cult的片)[唐朝豪放女](很有意境的风月片)
最爱(人):狄龙(帅) 姜大卫(酷) 傅声(可爱)
想问偶像的问题:邵氏时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豆瓣网/魏君子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找到同道,一起讨论,分享资源
控邵氏的原因:对武侠动作电影的热爱、怀旧心理。影片种类多,兼具趣味性与艺术性
总结邵氏控特征:对于邵氏片完全不分质量好坏,立志有生之年看完所有邵氏片
特殊癖好:挖掘了解电影背后明星之间的逸闻趣事(即八卦)
4、本来老六
男,34,大学本科,上海,独资公司财务经理,初中开始接触港片,看过500余部,邵氏片400部,藏碟近万,藏书若干。
看过的西片:港片=1:2
最爱(片):[后门](有小津安二郎的风格)[八道楼子](爱国)[十八般武艺](破除武术迷信)
最爱(人):姜大卫
想问偶像的问题:满意你们遭遇的时代吗?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天涯小区/自己的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结识同好,知道一些自己还不知道的研究方向和片子。
控邵氏的原因:有自己的特点。现在的香港片内地元素太多,不香港。
总结邵氏控特征:看得多,会很强调年份,譬如周润发刘德华之流是不会被认为是属于邵氏时代的,又譬如[英雄本色]之狄龙和邵氏也无关系等等。是自得其乐的人吧。
特殊癖好:没有了,想通过邵氏电影这个切口更好地对香港电影,对香港文化,对香港做一些研究和思考吧。
5、迈子
女,21,本科,天津,学生,因年幼时常随父亲出入录像厅而成为港片发烧友,2005年年底开始看邵氏电影,目前看过港片近千部,邵氏近200,收藏有李翰祥的《影海生涯》,张彻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和一些旧杂志扫描、香港电影史相关书籍。
看过的西片:港片=1:3
最爱(片):[大醉侠](胡金铨和张彻,一个气宗、一个剑宗)[倾国倾城](发觉,靠,这片儿完全被姜大卫一人给破坏了,吊儿郎当和历史凝重不挨着呀!我估计,李老师压根儿男色当前情不自禁地拍跑题儿了,净顾着拍双生感情路线,收拾不了残局,才把「历史绑票个人」一大命题让小姜一人扛了,太不着调了。还加戏?给搅局的加戏?唉,也难怪他,一拍风月的,哪儿见过这个呀)[唐朝豪放女](这片子的意境在邵氏电影中绝无仅有)
最爱(人):姜大卫、狄龙、刘家辉,一个短打、一个长靠、一个小光头
想对偶像说的话:姜爷,您和狄爷什么时候再合作?赶紧着,别再拖了。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悠濑天地、邵氏影迷中国联盟、太湖旧梦/魏君子、竹聿名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一切,邵氏资料稀缺,影迷间共享是唯一的出路,这和互联网的特性不谋而合。这些故纸堆里的人和电影,不可能在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
控邵氏的原因:电影好看。现在港片的特技多了,比如功夫片,大爆破场面、或者腾空飞起、做出超越常人范畴之外的动作,这些带给一个影迷的快感,未必强过刘家良电影中仅仅依靠一套桌椅板凳、两双筷子那种充满技巧性的切磋。
总结邵氏控特征:看TVB电视剧会特别有感触,因为那些老配角还都是邵氏的那批人。他们年轻时的容貌你都熟悉,看TVB弄得像亲人相认。
特殊癖好:把电影重新剪辑,调戏一下偶像。
6、Databee
女,28,硕士,台湾、美国,研究生,2006年开始看港片,08年四月接触邵氏电影,目前已看过100部左右。
看过的西片:港=很少看西片,比例极其悬殊
最爱(片):[倾国倾城](这部不论导演、题材、演员、剧本、道具都是第一流,没得说的,李翰祥真的拍出了当年国之将倾的悲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我从小就喜欢,楼台会我都会背了)[刺马]
最爱(人):汗……很想答我家小宝,但是邵氏的小宝不是我喜欢他的原因。选狄龙吧! 唉,其实狄姜真的难分轩轾,龙哥稍稍高一点点吧!
想问偶像的问题:问关于小宝的事,不过具体要问什么我还没想到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论坛和MSN
常驻论坛/博客:龙情侠气、百度狄、姜、尔吧
互联网的意义:联络同好方便
控邵氏的原因:纯粹、精制、古典
7、宇木林
男,23,本科,上海,运营策划,从知道什么是电影起开始爱上港片,目前已看过1500部左右。1994年看的第一部邵氏片[新独臂刀],目前为止共看过80部左右邵氏电影。
看过的西片:港片=3:7
最爱(片):[唐朝豪放女][刺马][新独臂刀]
最爱(人):夏文汐,姜大卫,狄龙。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网络
常驻论坛:时光网红花会
互联网的意义:方便与同好交流,信息传输方便。
控邵氏的原因:有一种情怀在里面吧。热血,简单。演员的个人魅力很耀眼,现在这样的人少了,与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关。
8、Boris
男,31,德国,工程师,92年因为喜欢林青霞迷上港片,自学广东话,2004年因[报仇]迷上邵氏片,从此广东话荒废。目前看过SB片200部左右,其中尤以张家班与刘家班居多。
看过的西片:港片=1:1
最爱(片):[报仇][五毒][少林三十六房]
最爱(人):刘家辉、郭追(其实五毒弟子我都喜欢……)、郑佩佩(非常俏丽以及迷人)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Shaw-Brothers-Reloaded、DAVID CHIANG FAN SITE
互联网的意义:和同好交流心得,获得喜欢的电影以及明星的大量数据
控邵氏的原因:真正的功夫。刚与柔、力与美。
总结邵氏控特征:听见SB片头音乐就坐立不安,对「SB」两个字母有特殊感情,以至于看见「WB」时都有莫名的感动;看[功夫之王]、[功夫熊猫]里熟悉的桥段激动地在戏院手舞足蹈,并对周围每一个人得意洋洋地讲解;存大量SB明星的照片、报导(尽管看不懂)
青春的荣光
独家专访狄龙
狄龙的美貌,大约每隔十年就会吸引一批新观众,椎立囊中自然脱颖而出,谁都躲不开绕不过,除非你从未见过他。那些年,他在邵氏不像是工作,更像是生活,春夏秋冬日日夜夜留在清水湾,分分秒秒举手投足都记录在邵氏的胶片上,变成了百来部电影。电影旧了,残了,翻出来再修复一新,照样光彩照人恍若昨日刚刚拍成。
几十年来,身边走马灯似的生旦净末丑,来了又走,走了还来,纷纷扰扰。转眼间,同事成了对手,一转身,朋友翻脸成仇人,红了人人赞,灰了个个踩,他坐在生活的云霄飞车上,照样面不改色,径自端正凝重认真谨慎,敢爱不敢恨。
在邵氏工作的日子,在他的人生中意味着什么?
他说,是找答案。
也许所有的答案早就藏在他青春的光芒里。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您自己回顾次数最多的是哪一部?
□狄龙:哦,其实每一部戏我都会重复去看一看的。回顾比较多的,我想是,[十三太保]跟[刺马]([刺马]:史上最帅白衣马新贻路遇土匪翻身下马,沉着应战潇洒从容;[十三太保]:英雄少年史敬思突遭伏击面不改色,力战拒敌屹立不倒)。[新独臂刀],我也很喜欢,最后被腰斩。那个戏还要耍地堂双刀,我是第一次接触,不是很熟练,天气很热,不断地排练,结果就晕过去了。(唉,您老怎么只记得这些,我们可替您记得躺在屋顶上看姜大卫和李菁对话,面如满月的华贵,孩子气的神态。和朋友面对面约定退出江湖,忍不住笑出口白牙,微笑地耍赖,微笑地惩奸除恶,微笑地赴死。)
■您怎样看待张彻导演的热血情怀呢?
□狄龙:我觉得他性格很刚烈,有一种英雄是打不倒的,老兵不死的气概。有人说过他是一个血腥导演,他常常拍到盘肠大战,拍到肠脏都流出来。还有人说他是把死亡拍得很像一个舞蹈,说他是美化了死亡,是死亡美学大师。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您和张彻导演合作的第一部戏,应该是[死角]吧,对这部片您印象深吗?张纯这个角色是很叛逆的,和您本人当时形象是相符的吗?
□狄龙:非常深。他只要找我演出,都会为我量身定做,找一个好的编剧,倪匡啊,邱刚健啊,去接近我的性格,让我有的发挥。张纯是蛊惑仔的前辈了
■您年轻的时候真的是那样一个人啊?您后来不是自己还导演过叫做[后生]的片子,里面姜大卫的角色是类似于十六、七岁的您么?
□狄龙:后生可畏,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
■您演过一部叫做[吸毒者]的戏,非常自毁形象。当时您从别的角色过度到这个形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当时是为什么会去接一个这样的戏呢?
□狄龙:因为这个戏是姜大卫做导演的,他瘦、干瘦,演起来大家都会觉得很符合这个角色,但是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要减肥,减了15磅,还要配合化妆,去演这个角色。但他这个戏对年轻人提供一个正面的讯息,犯错了,要改过,要知错能改,回头是岸。做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我才会接拍这个戏。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其实您演的[新独臂刀]也好啊,[无名英雄]也好啊,您和姜大卫啊、李菁,或者是井莉,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大家之间都有一种爱,您怎么看待三个人之间的这种关系?
□狄龙: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关系,就是这种爱的传达,有爱也好,异性相吸,同性相吸也好,因为爱是非理性的。可以很尊重对方,可以欣赏对方。譬如说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看小说,喜欢听音乐,都是一种爱的表现嘛,都是一种affectionateness。欣赏人也可以从一个affectionate的角度,去爱一个人。([无名英雄]结尾处,狄龙姜大卫和井莉在激昂的配乐中,三人手指交握,珠联璧合错落有致,美到极至,少年意气暧昧情愫情深似海兼备,井莉在他们之间不显下风也不嫌突兀。)
■当时的唐佳师傅和刘家良师傅,设计的武打有什么区别呢?
□狄龙:唐佳对兵器和群打方面安排的很好。([冷血十三鹰]里光是三节棍的用法就千变万化,在开阔地甩开来可以整片伤人。在狭窄角落,手握头尾两节,是[新独臂刀]里龙大侠的招数,克制双手兵器;而手握相连两节,就等于在双棍之上另加上一条可以旋转杀敌的暗器。)刘家良是武术的世家,对兵器、对拳术,掌握得很好。他是国术名家,对电影也很了解,做为导演拍了很多动作戏,对香港影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演员,譬如说李小龙啊,后期的成龙啊,还有那个李连杰啊,就是因为对电影,对国术的迷恋和执着,才能够拍出这么多好的戏,这么多好的动作戏。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张家班一共有六代弟子,你们之间还有联系么?[黑社会]之后也没再看到王钟了。
□狄龙:王羽罗烈啦,我啦姜大卫啦,还有郭追,江生,江生已经离开了。最后的有罗莽啦,还有一些也离开电影圈了,各奔前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王钟已经离开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找到一种别的生活,他们有些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但老停顿在过去的回忆里是不好的。(此时此刻,我也很想吟一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认识他们源于爱屋及乌,渐渐发现他们各自鲜亮活跳之处,而非仅仅是「狄龙的师兄弟」而已,可惜江湖儿女江湖老,江湖恩怨江湖了。)
■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很好的回忆呀
□狄龙:啊,是啊,你可以这样啊,因为你可以代表你个人。但是有些人不愿意再重提旧事,也不愿意再讲以前的过去。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过去的让他过去了。
杜拉斯写道,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狄龙用大半生来注释这段话。
如果这是个故事,那么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如同他自己的人生。他说从前的电影都有个主题,讲述道理,把看电影当成美学投资,说得客套,未必不真实。从人见人憎的地痞小流氓成为今天凡事一板一眼,替别人考虑周全的君子,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心人办实事
独家专访天映娱乐电影发行及电视业务执行副总裁麦志豪
天映娱乐有限公司购进邵氏片库后,开始实施的影碟修复计划,直接促使了新一代邵氏影迷的诞生。曾给一代人带去欢乐、后来堆积在片库里蒙尘的旧电影,修复后重见天日又再光亮如新,使这些出生在邵氏辉煌风流云散去之后的人们,能够穿越时光的界限,与前辈人共享当时的欢愉,并在DVD时代特有的、密集的观影习惯中,迅速地建立起自己对邵氏电影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和同好的交流中侃侃而谈。
天映在修复影片的选择、投放市场的考虑,以及发行顺序的决定上有自己完整的方案,今天邵氏在新生代影迷中涅盘重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一个慢慢实现的奇迹
■邵氏影片有千多部,天映购进了760部,当时是怎样选择的?
□麦志豪:邵氏影片数量繁多,但由于底片的损耗问题,我们挑选了当中质素最佳、最具修复能力的760部电影,囊括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映的经典巨片,片种包罗万有。
■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修复邵氏电影?为什么?
□麦志豪:为了将最优质的华语电影永久保存并与全球观众分享,自2002年开始,天映娱乐将邵氏电影的珍贵底片重新修复,并制作成家庭影音产品推出市场;当中大部份邵氏片库的电影都是自当年上映后,从未于任何媒体上曝光。利用最先进的数码修复技术,天映娱乐将每部平均约十五万格底片的邵氏电影,以精密而细致的技术进行逐格的数码修复。现时于全球发行的邵氏电影,其画音质素均能媲美当年上映时的瑰丽效果。
■当时拿到的邵氏片库,是原始胶片吗?有影迷反映某些电影修复后和当年的公映版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刺马]、[大决斗]、[魔剑侠情]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会再出完整版吗?
□麦志豪:对,在修复之前我们所取的得全是原始胶片。至于有影迷反映电影与公映时在情节上有差别,基于不同地区的审查标准,电影便会因应当地政府的要求而有所删剪,所以各个地区的版本会有所差别。
■看了官方网站的修复工作介绍,发现非常繁琐,每部十五万格,逐格修复,那平均每部工作量有多大?
□麦志豪:每部电影的修复时间有所不同,视乎底片的损毁及困难程度而定,平均而言大概花三至四个月左右。例如有些底片损坏情度较严重的,如林黛主演的[貉婵],工作人员便花了两年时间,将每格底片逐一以精细的功夫收复,所花的心血实在是无从估计的。
■几年来天映陆续修复了600多部邵氏电影,但观察了一下,发现并不是按出品年份发行,请问是怎样决定发行顺序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麦志豪:我们从市场及宣传策略方面研究,在重新将邵氏片库发行时亦有考虑电影的需要,并以不同时段有各种类型电影的销售形式推出市面,务求迎合不同观众及其年纪及口味需要,所以发行的先后并非按出品年份为序的。
■听说之后的100多套不打算修复了?为什么?
□麦志豪: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六年的时间,我们已有修复了六百多部邵氏电影,当中所付出的心血实在前所未有。而余下的百多部未修复的电影,我们仍在详细研究其发行及销售策略,考虑因素包括市场喜好、底片质素及观众口味需求等各方面。
一群执着怀旧的影迷
■当时决定的发行方向主要是哪里的市场?针对怎样的影迷群体?
□麦志豪:由于邵氏片库内的电影全是经典中的经典,天映娱乐是致力于将这些电影瑰宝发扬光大至世界各地,所以邵氏电影的业务层面是世界性的;而邵氏片库的片种包罗万有,适合不同年纪、不同品味的观众欣赏,所致力罗致的观众层面极具普及性。时至今天,邵氏电影已发行至全球超过100个地区,当中尤以功夫电影的发行地最为广泛,发行网络远及欧美、中东、以至非洲等地。另外,天映娱乐拥有邵氏影片之全球永久版权,当中包括电影院播放、多媒体家庭娱乐发行,如影碟、影带等,以及衍生产品制作及商品等,全面顾及各种类型,喜爱不同形式影音享受的影迷需要。
■六年来,各个片种都有修复发行,市场最好的是哪个片种?在什么地区最受欢迎?
□麦志豪:综合全球的发行业务而言,功夫、动作及武术的片种是最受欢迎的,例如[少林三十六房]、[刺马]及[独臂刀]等便是当中的表表者,无论是欧美、亚洲或远至中东等地区,其受欢迎程度实在无庸置疑。
■亚洲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口味有没有不同?当年邵氏电影在东南亚风靡一时,现在的情况呢?
□麦志豪:由于涉及文化背境、语言的差异,欧美观众较喜欢动作及武术片种;另一方面,因为语言的互通,以及对演员主角的认识,令亚洲观众较容易能欣赏多样化的电影,片种如黄梅调、喜剧、历史剧种等亦深受欢迎。由著名演员林黛、乐蒂主演的[江山美人]、[不了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或是由李翰祥执导的[倾国倾城]、[貂婵],以及喜剧片种如[七十二家房客]和周星驰的[回魂夜]等,均广受东南亚及亚洲地区影迷的喜爱。
一种彼此领会的狂欢
■近年来随着邵氏影碟广为流传,邵氏的影迷越来越多,有没有想过将已发行的电影中,较为受欢迎的部分再版?许多DVD发行方都会将经典电影一版再版,如添加精美签名海报、幕前幕后照片硬卡、明星画册等等,刺激影迷消费,你们有这方面打算吗?天映也有推出经典电影人物形象的玩偶,有没有可能再出限量版DVD礼盒?
□麦志豪:邵氏影迷的确是越来越多了,好像由我们天映娱乐成立的「邵氏影友会」,人数已超过八百人了。为迎合市场口味及满足日渐增多影迷的需要,我们亦会推出一些boxset及特别版套装精选,如四月份时我们便应母亲节来临,推出了[林黛.乐蒂经典系列影碟套装],集合五套由四届亚洲影后林黛主演的经典杰作的[一「黛」佳人],以及为纪念「古典美人」乐蒂逝世四十周年而制作的[乐蒂逝世40周年纪念选]。未来我们会再推出更多极具珍藏价值的特别版,以供喜爱邵氏电影的影迷收藏。视乎市场需要,再录评论音轨也具可能性。
■邵氏电影的拷贝目前似乎只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的电影院放映?,会不会以后也陆续在国内院线、各种影展投放?
□麦志豪:除了原始的拷贝外,我们也制作了修复后的电影拷贝底片以及高清格式,除了香港电影数据馆外,我们一直以来均有以拷贝,或高清格式在本港的电影院,或国外的影展如康城、多伦多等地播放。我们也很高兴邵氏电影在上海电影节反应热烈,所以我们亦会积极联络国内各部门及主办单位,期望在最快的未来再将邵氏电影带给国内的影迷。
■目前发行的DVD分普通的和HD高清的两种,有没有打算再发行蓝光版?
□麦志豪:我们已经在四月份推出了蓝光版影碟。为纪念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逝世五周年,天映娱乐特别挑选[缘份]这部经典之作,以最新蓝光科技将画面质素提高,并以此作为对这位扬威亚洲、在本港歌影界留下不朽足迹的传奇人物作致敬。而[缘份]亦是天映邵氏片库中首部以蓝光格式制作的影碟。由于外界对蓝光版的反应不错,而且鉴于市场上对高清及家庭影音享受的需求日渐增多,我们亦会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高质素的产品。
■前些年似乎有邵氏经典电影重拍计划,如[无毒]、[血滴子]等,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还打算重拍哪些电影?
□麦志豪:关于邵氏经典重拍计划仍在筹备阶段,我们亦有不少电影打算重拍,落实后将有所公布。
□鸣谢/香港天映娱乐有限公司、太湖旧梦讨论区 □采访/飞刀 □文/铸秦 元绿 秦五 □编辑/秦五
载于《香港电影》第十期,原文为繁体,发行地区:中国香港
2008年的上海电影节最成功之处,恐怕就在于,为纪念邵氏成立50周年举办的「邵氏电影回顾展」,虽然上座率不如荷里活大片般可观,却有个有趣的现象——热力追捧这些三十年前作品的观众,多是些20-30岁的年轻人,其中尤以女生居多,他们自称「邵氏控」:一群对邵氏老片抱有强烈热情的人。巧合的是,这些人多是伴随天映修复DVD,与网络文化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年轻、自由、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网络迅速集结在一起自娱自乐。
看得出来,这是一群生活在精神乌托邦里爱电影的人,年轻却口味老道,时尚却怀旧得不依不饶,执拗着在网络上打探着一切与邵氏八卦有关的消息。或许,有一天他们会不再保有这份热情,但是,起码他们曾经拥有过。
互联网催熟的新一代
2008年6月15日,晚上八点三十分,位于上海的某戏院,狄龙和刘家辉准时出现在[倾国倾城]的放映厅,为「邵氏电影回顾展」热场,短暂的影迷见面会后,两位应影迷之邀留低观片……后来有影迷在部落格上这样描述自己的激动之情:「发现自己真是最蠢,手上戴着戒指拍掌,一下下正敲在突出的小骨头上,也没在意,回去一看居然青了,无语中。老公笑笨,哼!谁让人家是龙哥的粉,就是断也值了……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影片结束,龙哥弯身进车,在昏黄的灯光里,确实抬起手往右眼角抹了一下,据说现场有人拍到他眼眶潮红的相片。身为「邵氏控」,能看到这一幕,今晚,我圆满了!」。
邵氏控的乌托邦
按照中国古语说法,所谓「控」,《说文》释为「引也」——「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明月」(《曹植·白马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夷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都包含有控制的涵义。但「邵氏控」中的「控」则是另外一种,其出自日语「コン」,是「complex(情结)」的简写,表面意思是极度喜欢某种东西的人。这一用法,近年在互联网上已「泛滥成灾」,有所谓「萝莉控」、「正太控」、「女仆控」等。「邵氏控」自然就是有着邵氏情节,极度钟情于邵氏电影的人。跟「癖好」和「迷恋」不同,「控」并不会主动伤害其迷恋的对象,相反会积极保护。
行为表现上,邵氏控与通常意义中的粉丝不同,前者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自娱自乐,后者则期望通过现实世界的交往,与偶像明星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沟通,即,粉丝在精神层面有着强烈表达「崇拜」之情的需要,只有偶像对其行为作出回馈才能满足。邵氏控们虽然并不放弃追逐明星等现实活动,但其主要兴趣,还是在于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者「窃窃私语」,交流各种心得,诸如在TVB剧集中找到明星默默无闻时,第一时间上网通报,展开叽叽喳喳的感情宣泄,以获得精神愉悦。
以此看来,「邵氏控」更像是一批网络乌托邦里的热心影迷,很傻很热血地追逐着与邵氏明星和电影相关的消息,在精神理想国度里畅游,只是欣赏格调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口味。可见普通影迷和邵氏控们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出于对邵氏电影热爱而生的人群聚合。无可避免的是,网络边缘文化日渐主流的同时,邵氏控群体也在日益壮大,以致很多原本的普通影迷也逐渐被影响,成为邵氏控一族——这其中不乏年轻人追求时髦、寻求安全感需要的考虑。
新影迷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改变世界,已经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消息了,从信息传播聚合方式、欣赏习惯到观众审美、观点表达等等,草根力量借助互联网,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精英话语权的根基。原本以影评人为顶点的金字塔结构,已经悄悄转变为网络聚合结构,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最先有人提出的「邵氏控」的说法(现在已不可考),无意识的建立了调戏明星、网罗八卦、收集数据的行为模式,并以其影响力,经网友互动强化为一种集体惯性举止,而所有这一切,根植于互联网。
张爱玲曾说,喜欢电影的人多数现实不满,这种避世常幻化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焦虑,加之人寻找同类的需要,当互联网这种隐匿自我,纯粹精神沟通工具出现后,影迷首当其冲成为最先享受便利的一群人。区别在于各人口味不同,有选择在荷里活特效大片里圆英雄梦者,也有在老片里英雄热血者。「邵氏控」心中,邵氏无疑为「世外桃源」,特别是其中东方传统情怀堪称玄门正宗,这点恐怕跟当下流行的怀旧风潮扯不上关系,更多还是鬼使神差使然。比如有人小时练武术,看着刘家辉的扎实马步就疯了,从此走上膜拜刘家班的「不归路」,也有人对当下男星阴柔化不爽,第一次见狄龙光膀子就High了,从此乐不思蜀……总而言之,邵氏电影和明星所以能在今天依然被人津津乐道,显然是因为其提供了很多现下作品所无法提供的内容,这些恰好也是当年其能横行天下的法宝。
邵氏控调查报告
邵氏影展上,出现了大批堪称狂热的邵氏影迷,我们留下了其中一些人的联系方式,做了个小规模的调查,现回收部分问卷如下:
1、锦瑟
女,32,本科,北京,公务员,初二接触港片,05年始迷邵氏,收碟300,家藏明星海报、签名画报
看片比例 西片与港片1:1
最爱(片):[少林三十六房](朋友带入邵氏门,从此修行在个人)[死角](少年的纯真与任性,水晶被敲碎,青春残酷,物语蒙尘)[大决斗](两个美少年的爱恨情仇)
最爱(人):狄龙和姜大卫,姜大卫和狄龙,狄龙与姜大卫,姜大卫与狄龙……默念一百遍
想对偶像说:龙哥阿尊哥,啥时候再合作一把?权当积德行善成不?让我们这些邵氏控也能生而无怨,死而无憾。
同类交流方式:互联网、私下联络
常驻论坛/博客:太湖旧梦
互联网意味:生命没有虚度,等我老了,也能保有一些美丽的回忆
控邵氏的原因:七零年代的男人女人都透着一股风流劲儿,七零年代的风花雪月都是大宅门的范儿;人好戏好,剧本也好,除了没银子搞大场面没计算机特技搞玄虚,什么都有
总结邵氏控特征:听到邵氏电影片头曲就心花怒放,看见SB缩写就两眼放光;爱买爱穿七零年代风格的时装,口头禅是:潮流兴复古嘛;每天消磨数小时以上做与邵氏电影相关的事情:泡论坛花痴,网上大搜邵氏明星,分享下载资源;看惯了邵氏明星审美观和当代脱节,对时下娱乐圈的男男女女一概不能入眼,理由嘛,男的不阳刚,女的不妩媚。
癖好:有收集电影海报和旧杂志、旧报导的习惯,通常网购
2、大牙
男,27,硕士,广东东莞,记者,从小看港片,2005年左右接触邵氏,目前看过88部。收藏一些六、七十年代娱乐报导的电子扫图。
看片比例 西片与港片4:3
最爱(片):[新独臂刀][爱奴][唐朝豪放女](因为好看)。
最爱(人):姜大卫、狄龙、胡锦
想对偶像说:能让我看看你的胸肌么?
同类交流方式:网络
常驻论坛/博客:豆瓣小组/魏君子博客
互联网意味:意味着可以看到更多邵氏片
爱邵氏的原因:想看看香港电影的过去是怎样的。跟现在的港片相比,吸引我的地方……俊男美女吧,是真正的俊男美女啊。
总结邵氏控特征:不论好或者烂电影,只要是邵氏的就看;喜好谈论戏内戏外八卦;看现在的片子的时候,喜欢说:哇,那是狄龙唉,那是姜大卫唉,那是陈观泰唉,那是狄龙的儿子唉……
特殊癖好:存邵氏片刻盘
3、三七
女,19,高中,新加坡,学生,小学时期起迷恋武侠动作片,2007年开始看邵氏电影,目前看过100部左右。收藏有一些邵氏相关书籍。
看过的西片:港片=1:6
最爱(片):[刺马][五毒](挺cult的片)[唐朝豪放女](很有意境的风月片)
最爱(人):狄龙(帅) 姜大卫(酷) 傅声(可爱)
想问偶像的问题:邵氏时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豆瓣网/魏君子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找到同道,一起讨论,分享资源
控邵氏的原因:对武侠动作电影的热爱、怀旧心理。影片种类多,兼具趣味性与艺术性
总结邵氏控特征:对于邵氏片完全不分质量好坏,立志有生之年看完所有邵氏片
特殊癖好:挖掘了解电影背后明星之间的逸闻趣事(即八卦)
4、本来老六
男,34,大学本科,上海,独资公司财务经理,初中开始接触港片,看过500余部,邵氏片400部,藏碟近万,藏书若干。
看过的西片:港片=1:2
最爱(片):[后门](有小津安二郎的风格)[八道楼子](爱国)[十八般武艺](破除武术迷信)
最爱(人):姜大卫
想问偶像的问题:满意你们遭遇的时代吗?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天涯小区/自己的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结识同好,知道一些自己还不知道的研究方向和片子。
控邵氏的原因:有自己的特点。现在的香港片内地元素太多,不香港。
总结邵氏控特征:看得多,会很强调年份,譬如周润发刘德华之流是不会被认为是属于邵氏时代的,又譬如[英雄本色]之狄龙和邵氏也无关系等等。是自得其乐的人吧。
特殊癖好:没有了,想通过邵氏电影这个切口更好地对香港电影,对香港文化,对香港做一些研究和思考吧。
5、迈子
女,21,本科,天津,学生,因年幼时常随父亲出入录像厅而成为港片发烧友,2005年年底开始看邵氏电影,目前看过港片近千部,邵氏近200,收藏有李翰祥的《影海生涯》,张彻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和一些旧杂志扫描、香港电影史相关书籍。
看过的西片:港片=1:3
最爱(片):[大醉侠](胡金铨和张彻,一个气宗、一个剑宗)[倾国倾城](发觉,靠,这片儿完全被姜大卫一人给破坏了,吊儿郎当和历史凝重不挨着呀!我估计,李老师压根儿男色当前情不自禁地拍跑题儿了,净顾着拍双生感情路线,收拾不了残局,才把「历史绑票个人」一大命题让小姜一人扛了,太不着调了。还加戏?给搅局的加戏?唉,也难怪他,一拍风月的,哪儿见过这个呀)[唐朝豪放女](这片子的意境在邵氏电影中绝无仅有)
最爱(人):姜大卫、狄龙、刘家辉,一个短打、一个长靠、一个小光头
想对偶像说的话:姜爷,您和狄爷什么时候再合作?赶紧着,别再拖了。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悠濑天地、邵氏影迷中国联盟、太湖旧梦/魏君子、竹聿名博客
互联网的意义:一切,邵氏资料稀缺,影迷间共享是唯一的出路,这和互联网的特性不谋而合。这些故纸堆里的人和电影,不可能在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
控邵氏的原因:电影好看。现在港片的特技多了,比如功夫片,大爆破场面、或者腾空飞起、做出超越常人范畴之外的动作,这些带给一个影迷的快感,未必强过刘家良电影中仅仅依靠一套桌椅板凳、两双筷子那种充满技巧性的切磋。
总结邵氏控特征:看TVB电视剧会特别有感触,因为那些老配角还都是邵氏的那批人。他们年轻时的容貌你都熟悉,看TVB弄得像亲人相认。
特殊癖好:把电影重新剪辑,调戏一下偶像。
6、Databee
女,28,硕士,台湾、美国,研究生,2006年开始看港片,08年四月接触邵氏电影,目前已看过100部左右。
看过的西片:港=很少看西片,比例极其悬殊
最爱(片):[倾国倾城](这部不论导演、题材、演员、剧本、道具都是第一流,没得说的,李翰祥真的拍出了当年国之将倾的悲哀)[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我从小就喜欢,楼台会我都会背了)[刺马]
最爱(人):汗……很想答我家小宝,但是邵氏的小宝不是我喜欢他的原因。选狄龙吧! 唉,其实狄姜真的难分轩轾,龙哥稍稍高一点点吧!
想问偶像的问题:问关于小宝的事,不过具体要问什么我还没想到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论坛和MSN
常驻论坛/博客:龙情侠气、百度狄、姜、尔吧
互联网的意义:联络同好方便
控邵氏的原因:纯粹、精制、古典
7、宇木林
男,23,本科,上海,运营策划,从知道什么是电影起开始爱上港片,目前已看过1500部左右。1994年看的第一部邵氏片[新独臂刀],目前为止共看过80部左右邵氏电影。
看过的西片:港片=3:7
最爱(片):[唐朝豪放女][刺马][新独臂刀]
最爱(人):夏文汐,姜大卫,狄龙。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网络
常驻论坛:时光网红花会
互联网的意义:方便与同好交流,信息传输方便。
控邵氏的原因:有一种情怀在里面吧。热血,简单。演员的个人魅力很耀眼,现在这样的人少了,与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关。
8、Boris
男,31,德国,工程师,92年因为喜欢林青霞迷上港片,自学广东话,2004年因[报仇]迷上邵氏片,从此广东话荒废。目前看过SB片200部左右,其中尤以张家班与刘家班居多。
看过的西片:港片=1:1
最爱(片):[报仇][五毒][少林三十六房]
最爱(人):刘家辉、郭追(其实五毒弟子我都喜欢……)、郑佩佩(非常俏丽以及迷人)
和同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
常驻论坛/博客:Shaw-Brothers-Reloaded、DAVID CHIANG FAN SITE
互联网的意义:和同好交流心得,获得喜欢的电影以及明星的大量数据
控邵氏的原因:真正的功夫。刚与柔、力与美。
总结邵氏控特征:听见SB片头音乐就坐立不安,对「SB」两个字母有特殊感情,以至于看见「WB」时都有莫名的感动;看[功夫之王]、[功夫熊猫]里熟悉的桥段激动地在戏院手舞足蹈,并对周围每一个人得意洋洋地讲解;存大量SB明星的照片、报导(尽管看不懂)
青春的荣光
独家专访狄龙
狄龙的美貌,大约每隔十年就会吸引一批新观众,椎立囊中自然脱颖而出,谁都躲不开绕不过,除非你从未见过他。那些年,他在邵氏不像是工作,更像是生活,春夏秋冬日日夜夜留在清水湾,分分秒秒举手投足都记录在邵氏的胶片上,变成了百来部电影。电影旧了,残了,翻出来再修复一新,照样光彩照人恍若昨日刚刚拍成。
几十年来,身边走马灯似的生旦净末丑,来了又走,走了还来,纷纷扰扰。转眼间,同事成了对手,一转身,朋友翻脸成仇人,红了人人赞,灰了个个踩,他坐在生活的云霄飞车上,照样面不改色,径自端正凝重认真谨慎,敢爱不敢恨。
在邵氏工作的日子,在他的人生中意味着什么?
他说,是找答案。
也许所有的答案早就藏在他青春的光芒里。
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您自己回顾次数最多的是哪一部?
□狄龙:哦,其实每一部戏我都会重复去看一看的。回顾比较多的,我想是,[十三太保]跟[刺马]([刺马]:史上最帅白衣马新贻路遇土匪翻身下马,沉着应战潇洒从容;[十三太保]:英雄少年史敬思突遭伏击面不改色,力战拒敌屹立不倒)。[新独臂刀],我也很喜欢,最后被腰斩。那个戏还要耍地堂双刀,我是第一次接触,不是很熟练,天气很热,不断地排练,结果就晕过去了。(唉,您老怎么只记得这些,我们可替您记得躺在屋顶上看姜大卫和李菁对话,面如满月的华贵,孩子气的神态。和朋友面对面约定退出江湖,忍不住笑出口白牙,微笑地耍赖,微笑地惩奸除恶,微笑地赴死。)
■您怎样看待张彻导演的热血情怀呢?
□狄龙:我觉得他性格很刚烈,有一种英雄是打不倒的,老兵不死的气概。有人说过他是一个血腥导演,他常常拍到盘肠大战,拍到肠脏都流出来。还有人说他是把死亡拍得很像一个舞蹈,说他是美化了死亡,是死亡美学大师。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您和张彻导演合作的第一部戏,应该是[死角]吧,对这部片您印象深吗?张纯这个角色是很叛逆的,和您本人当时形象是相符的吗?
□狄龙:非常深。他只要找我演出,都会为我量身定做,找一个好的编剧,倪匡啊,邱刚健啊,去接近我的性格,让我有的发挥。张纯是蛊惑仔的前辈了
■您年轻的时候真的是那样一个人啊?您后来不是自己还导演过叫做[后生]的片子,里面姜大卫的角色是类似于十六、七岁的您么?
□狄龙:后生可畏,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
■您演过一部叫做[吸毒者]的戏,非常自毁形象。当时您从别的角色过度到这个形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当时是为什么会去接一个这样的戏呢?
□狄龙:因为这个戏是姜大卫做导演的,他瘦、干瘦,演起来大家都会觉得很符合这个角色,但是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要减肥,减了15磅,还要配合化妆,去演这个角色。但他这个戏对年轻人提供一个正面的讯息,犯错了,要改过,要知错能改,回头是岸。做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我才会接拍这个戏。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其实您演的[新独臂刀]也好啊,[无名英雄]也好啊,您和姜大卫啊、李菁,或者是井莉,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大家之间都有一种爱,您怎么看待三个人之间的这种关系?
□狄龙: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关系,就是这种爱的传达,有爱也好,异性相吸,同性相吸也好,因为爱是非理性的。可以很尊重对方,可以欣赏对方。譬如说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看小说,喜欢听音乐,都是一种爱的表现嘛,都是一种affectionateness。欣赏人也可以从一个affectionate的角度,去爱一个人。([无名英雄]结尾处,狄龙姜大卫和井莉在激昂的配乐中,三人手指交握,珠联璧合错落有致,美到极至,少年意气暧昧情愫情深似海兼备,井莉在他们之间不显下风也不嫌突兀。)
■当时的唐佳师傅和刘家良师傅,设计的武打有什么区别呢?
□狄龙:唐佳对兵器和群打方面安排的很好。([冷血十三鹰]里光是三节棍的用法就千变万化,在开阔地甩开来可以整片伤人。在狭窄角落,手握头尾两节,是[新独臂刀]里龙大侠的招数,克制双手兵器;而手握相连两节,就等于在双棍之上另加上一条可以旋转杀敌的暗器。)刘家良是武术的世家,对兵器、对拳术,掌握得很好。他是国术名家,对电影也很了解,做为导演拍了很多动作戏,对香港影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演员,譬如说李小龙啊,后期的成龙啊,还有那个李连杰啊,就是因为对电影,对国术的迷恋和执着,才能够拍出这么多好的戏,这么多好的动作戏。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张家班一共有六代弟子,你们之间还有联系么?[黑社会]之后也没再看到王钟了。
□狄龙:王羽罗烈啦,我啦姜大卫啦,还有郭追,江生,江生已经离开了。最后的有罗莽啦,还有一些也离开电影圈了,各奔前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王钟已经离开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找到一种别的生活,他们有些已经不愿意重提往事。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但老停顿在过去的回忆里是不好的。(此时此刻,我也很想吟一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认识他们源于爱屋及乌,渐渐发现他们各自鲜亮活跳之处,而非仅仅是「狄龙的师兄弟」而已,可惜江湖儿女江湖老,江湖恩怨江湖了。)
■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很好的回忆呀
□狄龙:啊,是啊,你可以这样啊,因为你可以代表你个人。但是有些人不愿意再重提旧事,也不愿意再讲以前的过去。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过去的让他过去了。
杜拉斯写道,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狄龙用大半生来注释这段话。
如果这是个故事,那么开头和结尾截然不同,如同他自己的人生。他说从前的电影都有个主题,讲述道理,把看电影当成美学投资,说得客套,未必不真实。从人见人憎的地痞小流氓成为今天凡事一板一眼,替别人考虑周全的君子,电影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心人办实事
独家专访天映娱乐电影发行及电视业务执行副总裁麦志豪
天映娱乐有限公司购进邵氏片库后,开始实施的影碟修复计划,直接促使了新一代邵氏影迷的诞生。曾给一代人带去欢乐、后来堆积在片库里蒙尘的旧电影,修复后重见天日又再光亮如新,使这些出生在邵氏辉煌风流云散去之后的人们,能够穿越时光的界限,与前辈人共享当时的欢愉,并在DVD时代特有的、密集的观影习惯中,迅速地建立起自己对邵氏电影的认识,从而能够在和同好的交流中侃侃而谈。
天映在修复影片的选择、投放市场的考虑,以及发行顺序的决定上有自己完整的方案,今天邵氏在新生代影迷中涅盘重生,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一个慢慢实现的奇迹
■邵氏影片有千多部,天映购进了760部,当时是怎样选择的?
□麦志豪:邵氏影片数量繁多,但由于底片的损耗问题,我们挑选了当中质素最佳、最具修复能力的760部电影,囊括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上映的经典巨片,片种包罗万有。
■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修复邵氏电影?为什么?
□麦志豪:为了将最优质的华语电影永久保存并与全球观众分享,自2002年开始,天映娱乐将邵氏电影的珍贵底片重新修复,并制作成家庭影音产品推出市场;当中大部份邵氏片库的电影都是自当年上映后,从未于任何媒体上曝光。利用最先进的数码修复技术,天映娱乐将每部平均约十五万格底片的邵氏电影,以精密而细致的技术进行逐格的数码修复。现时于全球发行的邵氏电影,其画音质素均能媲美当年上映时的瑰丽效果。
■当时拿到的邵氏片库,是原始胶片吗?有影迷反映某些电影修复后和当年的公映版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刺马]、[大决斗]、[魔剑侠情]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会再出完整版吗?
□麦志豪:对,在修复之前我们所取的得全是原始胶片。至于有影迷反映电影与公映时在情节上有差别,基于不同地区的审查标准,电影便会因应当地政府的要求而有所删剪,所以各个地区的版本会有所差别。
■看了官方网站的修复工作介绍,发现非常繁琐,每部十五万格,逐格修复,那平均每部工作量有多大?
□麦志豪:每部电影的修复时间有所不同,视乎底片的损毁及困难程度而定,平均而言大概花三至四个月左右。例如有些底片损坏情度较严重的,如林黛主演的[貉婵],工作人员便花了两年时间,将每格底片逐一以精细的功夫收复,所花的心血实在是无从估计的。
■几年来天映陆续修复了600多部邵氏电影,但观察了一下,发现并不是按出品年份发行,请问是怎样决定发行顺序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麦志豪:我们从市场及宣传策略方面研究,在重新将邵氏片库发行时亦有考虑电影的需要,并以不同时段有各种类型电影的销售形式推出市面,务求迎合不同观众及其年纪及口味需要,所以发行的先后并非按出品年份为序的。
■听说之后的100多套不打算修复了?为什么?
□麦志豪: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六年的时间,我们已有修复了六百多部邵氏电影,当中所付出的心血实在前所未有。而余下的百多部未修复的电影,我们仍在详细研究其发行及销售策略,考虑因素包括市场喜好、底片质素及观众口味需求等各方面。
一群执着怀旧的影迷
■当时决定的发行方向主要是哪里的市场?针对怎样的影迷群体?
□麦志豪:由于邵氏片库内的电影全是经典中的经典,天映娱乐是致力于将这些电影瑰宝发扬光大至世界各地,所以邵氏电影的业务层面是世界性的;而邵氏片库的片种包罗万有,适合不同年纪、不同品味的观众欣赏,所致力罗致的观众层面极具普及性。时至今天,邵氏电影已发行至全球超过100个地区,当中尤以功夫电影的发行地最为广泛,发行网络远及欧美、中东、以至非洲等地。另外,天映娱乐拥有邵氏影片之全球永久版权,当中包括电影院播放、多媒体家庭娱乐发行,如影碟、影带等,以及衍生产品制作及商品等,全面顾及各种类型,喜爱不同形式影音享受的影迷需要。
■六年来,各个片种都有修复发行,市场最好的是哪个片种?在什么地区最受欢迎?
□麦志豪:综合全球的发行业务而言,功夫、动作及武术的片种是最受欢迎的,例如[少林三十六房]、[刺马]及[独臂刀]等便是当中的表表者,无论是欧美、亚洲或远至中东等地区,其受欢迎程度实在无庸置疑。
■亚洲市场和欧美市场的口味有没有不同?当年邵氏电影在东南亚风靡一时,现在的情况呢?
□麦志豪:由于涉及文化背境、语言的差异,欧美观众较喜欢动作及武术片种;另一方面,因为语言的互通,以及对演员主角的认识,令亚洲观众较容易能欣赏多样化的电影,片种如黄梅调、喜剧、历史剧种等亦深受欢迎。由著名演员林黛、乐蒂主演的[江山美人]、[不了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或是由李翰祥执导的[倾国倾城]、[貂婵],以及喜剧片种如[七十二家房客]和周星驰的[回魂夜]等,均广受东南亚及亚洲地区影迷的喜爱。
一种彼此领会的狂欢
■近年来随着邵氏影碟广为流传,邵氏的影迷越来越多,有没有想过将已发行的电影中,较为受欢迎的部分再版?许多DVD发行方都会将经典电影一版再版,如添加精美签名海报、幕前幕后照片硬卡、明星画册等等,刺激影迷消费,你们有这方面打算吗?天映也有推出经典电影人物形象的玩偶,有没有可能再出限量版DVD礼盒?
□麦志豪:邵氏影迷的确是越来越多了,好像由我们天映娱乐成立的「邵氏影友会」,人数已超过八百人了。为迎合市场口味及满足日渐增多影迷的需要,我们亦会推出一些boxset及特别版套装精选,如四月份时我们便应母亲节来临,推出了[林黛.乐蒂经典系列影碟套装],集合五套由四届亚洲影后林黛主演的经典杰作的[一「黛」佳人],以及为纪念「古典美人」乐蒂逝世四十周年而制作的[乐蒂逝世40周年纪念选]。未来我们会再推出更多极具珍藏价值的特别版,以供喜爱邵氏电影的影迷收藏。视乎市场需要,再录评论音轨也具可能性。
■邵氏电影的拷贝目前似乎只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的电影院放映?,会不会以后也陆续在国内院线、各种影展投放?
□麦志豪:除了原始的拷贝外,我们也制作了修复后的电影拷贝底片以及高清格式,除了香港电影数据馆外,我们一直以来均有以拷贝,或高清格式在本港的电影院,或国外的影展如康城、多伦多等地播放。我们也很高兴邵氏电影在上海电影节反应热烈,所以我们亦会积极联络国内各部门及主办单位,期望在最快的未来再将邵氏电影带给国内的影迷。
■目前发行的DVD分普通的和HD高清的两种,有没有打算再发行蓝光版?
□麦志豪:我们已经在四月份推出了蓝光版影碟。为纪念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逝世五周年,天映娱乐特别挑选[缘份]这部经典之作,以最新蓝光科技将画面质素提高,并以此作为对这位扬威亚洲、在本港歌影界留下不朽足迹的传奇人物作致敬。而[缘份]亦是天映邵氏片库中首部以蓝光格式制作的影碟。由于外界对蓝光版的反应不错,而且鉴于市场上对高清及家庭影音享受的需求日渐增多,我们亦会计划在未来推出更多高质素的产品。
■前些年似乎有邵氏经典电影重拍计划,如[无毒]、[血滴子]等,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还打算重拍哪些电影?
□麦志豪:关于邵氏经典重拍计划仍在筹备阶段,我们亦有不少电影打算重拍,落实后将有所公布。
□鸣谢/香港天映娱乐有限公司、太湖旧梦讨论区 □采访/飞刀 □文/铸秦 元绿 秦五 □编辑/秦五
-
豆友20723142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2 15:11:02
-
—安徒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11:58:03
-
阿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5 07:56:15
-
ākin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4 15:46:05
-
陶者无缰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9 15: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