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行3 日出
他们都留在了这里,继续爬山的就只剩我们一行三人了,这一段叫做连望坡,倒是很符合我们的心境。目标在望,每登一步就接近一步。此时,我们也开始悟出了爬山的又一秘诀,不再看上面还有多高,多远,只专注于脚下,一个石阶,一个石阶,不知不觉的,也就到达了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地方。当年的泰山十八盘也就是这样走过的,只是我们太善于遗忘,遗忘疼痛,也遗忘经验。
然后,同样是几乎都要被遗忘的峨眉山杜鹃,也终于出场了。木栏之外,一树一树的花红,直看的心里一阵阵的感动,就是莫名的感动,你也不想为这种感动找什么理由,你就是看着就欢喜。然后,你才会感慨,这才叫杜鹃,平日所见的平原上的杜鹃都是匍匐在地的,但是在这里,她们是盛开在高山之上的,是一株株的树,若非如此,又怎配得起杜宇啼血呢!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回望群山,已有了水墨的色彩,很美,但是赶路要紧,只能看一眼,只是一眼。在这一段路上,遇见了两位分别六十六岁和七十六岁的爷爷,他们说从一早六点左右就开始爬山,今天已经爬了十三个小时,我们佩服的打紧,不知道等我们到那个年纪的时候,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勇气和体力爬这样一座高山。
告别两位爷爷,没有多久就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吟唱,沿着山路,隐隐传来,心里听的安静了许多,不再着急赶路,也不再害怕太阳落山、天色渐暗。从这一刻起,我想我们也就有了佛缘吧。因为在赶上她们的时候,看她们的背影经过一座两边盛开了杜鹃花的木桥时,再听着“阿弥陀佛”的吟唱,会有一瞬间想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第二日的金顶日出,也多亏了她们的帮助,才得以成行,并顺利看到;因为从她们那里,知识了一点最朴素但又精妙的佛法常识,也还是会心生敬意的。
到达雷洞坪,已是七点半之后,一目了然的地方,简单扫一眼没有发现谭老师说的十元租大衣的地方,于是便先寻找住宿的地方,转了个圈还是和这些居士们住在了一家。等安顿好再出来租衣服,悲催的发现,居然关门了,而且被告知,明天最早开门也是在五点或者五点半之后。海拔两千四百三十米的雷洞坪,这个季节的夜晚已经很冷了,竹棍都不想再在手里握着,但我们却还依旧是雪纺裙,小线衫。明天天未亮的出行,如何防寒,以及可有同伴,成了两个很大的问题。
此时居士们十二个人已经聚齐,开始在大厅吃饭,我们却因为天冷干脆叫了饭送到房间。服务员小姑娘送饭进来的时候,我们问她附近可还有租大衣的地方,明天可有一大早爬山看日出的。小姑娘说,租衣服可以上去问一下,有几个居士也是打算爬山不坐缆车的。几分惊喜,冲到大厅,租衣服却还是无望,天色已完,连旅店都要关门打烊,店里一个不怕冷的此时还穿短袖的小伙子却告诉我们,租什么大衣,爬不了几步就热了,没必要,完全没必要。人们都爱听自己想听的话,我们也只好这样自我安慰了。庆幸的是,一起爬山的人,约到了,有一半的居士选择夜行,定好凌晨四点出发。
更庆幸的是,有一位居士说,我们带的衣服多,到时候分两件给你们。果不食言,饭后,她们就先拿来了三条裤子,和两条浴巾,我们看的一阵阵发愣。她说,裤子都是新的,套外面穿就行,腰太肥了,我也带腰带下来了;她说,两条浴巾,加上你们这里一条,到山顶一披,怎么也能顶点事儿;她说,到时候还冷,我就把我穿的这件棉袄给你们…虽然有些混乱,可是很感动。互道早点休息之后,开始等待明天的到来。
一夜睡的并不踏实。天冷,空调几乎转了一夜,挺辜负山里的安静;住的标间,我和婧婧只好挤一张床,躺的并不轻松;临睡前的晚饭,也窝在腹中,有些消化不动的样子…定的三点半起床,却在两点半就醒来,听着空调的响声,挨到一个小时后居士们来敲门。开门的同时,两件衣服也飞了进来,果然有昨晚那位居士身上的棉袄,还有一件紫色条纹的大妈式的夹衣外套。推辞不得,只好先收下了。
起来后,没有想象中会浑身酸疼,也许是休息尚短,和睡前并无二样。出门,还是满天的星光,山里的凉意,扑面而来。昨晚的居士见我还没有外衣来穿,干脆从身上脱下来件运动衣外套塞给我,我连推辞,她说我穿的多,我忙捏了捏她衣服的薄厚,果然有很多层而且还有一件小毛衫,这才心安了一些。
天色太早,只有星光,最开始还要打手电筒,想想我们的配置多么简单,婧婧没带,圈圈前一天刚刚下载了一个手机手电筒的应用,但也不方便,我则干脆只是钥匙上的小挂饰,有开关可以照明的一个万宝路的小烟盒模型。这一段夜路爬起来,确实没有昨天轻松,累积的疲惫,以及海拔的增高,很难调整好呼吸,但,还是很快的爬到了接引殿,十多分钟。居士们说,咱们不能爬这么快,慢慢来吧,因为这一队里,还有五十多岁的阿姨,六十多岁的奶奶。
经过接引殿,再往上,开始看见天边的峨眉下弦月,和山下的点点灯光。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头顶是满天星光和弯弯的月辉,旁边是偶尔经过的悬崖峭壁,下面就是人间的灯光,与天空相映。我会想起那些古典的宁静,早出的游子,赶路的行人,不管相隔多少年,但此情此景,我们终于一样了。
山上很冷,虽然没有多少风,虽然动起来也会有微微的汗,但是裸露在外面的耳朵,还是时不时冻得发疼,这又让我慢慢想起了初中和高中时候的早操,深秋初春和整个冬天,也都是这样披星戴月的,也都是跑的气喘吁吁,凉气顺着耳朵往里面钻。多少年不曾有过的体会。就这样,不经意间遇见以前的自己。
偶尔暂停休息时,就和居士们聊聊天,她们会说,你看,这世界多美,我们就样与宇宙想通了…想想,如果不是皈依佛教,我们哪里会有这样的追求,又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佛,在我的心中,只要你有一刻的灵触动,那么,你就成佛了…很多很多,在我听来,都是很美的言辞,以前,也不是没有听过,但真正见到真正践行的人与事时,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我也在试着去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她们已经去过了另外三座佛教名山,她们在参佛上香之外,也不错过任何一处美景;她们有勇气,大凡知道大美的地方,就会勇敢前行,因为相信着佛的保佑;她们也很通达,不拘泥于形迹、形式,心在即可,不愠不怒;更有她们的热心善心和不求回报心…有信仰的人果然是不一样的,但我,我们,都只是世俗人,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左右,其实无非是不同的规则和解释,但是,世界真奇妙,心和眼光的不同,陡然可以天翻地覆。
终于爬到太子坪,已近五点半,路边一家简陋的小店里,几个女孩在灯光下泡面吃,匆匆一憋,我却觉得那里温馨的紧,分明就是八十年代的小店,晨起的送行,或黄昏的晚餐,我还刻意想象着里面有热热的炉火和老旧的电视机。我都有些想停下,融入这份温馨中。但山顶在望,日出在即,怎能错过。
爬到金顶,前进,转弯,视线陡然开阔,四面十方的金像矗立面前,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惊叹了一下,此时只是惊叹了一下,因为目光立刻就被前方,日出前的天光所吸引,水墨色的天空,中间一道宽宽的微光,其实,有那么一点点魔幻的味道,通透,空明。继续前进,终于到了边栏,只需静静等待日出。那一道微光在逐渐变白,里面有几丝几朵几块云,盯着它们一直看一直看,你会觉得,那是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河流山川,有小岛大海,而且,都是干净的,不染一丝尘埃。然后,日出,上方的每一片云都被打镶了金边,那一刻很美,等到太阳完全出来,整个金顶都披上了金光。关于日出,我实在不想多做描述,也许是语言的乏力,也许是我的懒惰,后者所占比重还要大一点。我们只是想看看日出,而且看到了,就足够了。此时很美的,还有远方的万佛顶,还要蓝天白云下的十面普贤,这一天的云也真的很妙,一层层,如同浪花。还能看到西边远方的雪山,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贡嘎雪山,还要一座长长平平的山,那应该就是瓦屋山吧。
山顶停留约一个小时,冻得半死,浴巾都披上了,当时还不觉怎样,回头看照片,搞怪的紧。手中的竹棍,也握的实在冰凉,我说,先把它们放在墙角回头再取吧,这一放,就是告别,而前一晚上,我们还商量着,不管多怪异,也要把这些爬山的大功臣带回重庆,但是,说再见,就那么轻易的再见了。它们把我们送到了金顶,我们也把它们留在了金顶,这是否也算是圆满。
下山时,天亮了,我们也才发现自己衣着的怪异。婧婧穿的如同大妈,浴巾还披在头顶,只剩一张小脸;圈圈则是暗紫的大棉袄,雪纺衫下鲜紫的睡衣摆;两人还都无一例外的肥肥大大的裤子;至于我,运动衣下雪纺摆,裤腿下面再漏一截——互相打量半天,取笑半天,再庆幸半天,——幸好把棍子留山顶了,否则就活脱脱的从峨眉派转成了丐帮人!但心里还是暖的,是溶溶的感动,谢谢各位居士!下山的路上,还碰到了昨天遇见的两位爷爷,他们说坐缆车到了一半,不动了,就这样看了日出,然后又拉回来,然后,再自己继续上山,真的很佩服。
回到雷洞坪八点多,换了衣服,略做休息,也解决了背了一路的泡面,饿了一上午,圈圈直说,我觉得泡面都好好吃!写到这儿,想起圈圈下山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我真想滚下去…最后,我们选择了坐车回到峨眉山市,想想原来的豪言壮语,上一天,下一天,但最后,我们实在不想再走回头路,也实在不想爬坡下坎走台阶,但最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时间,今天是想返回重庆了。
回忆整个峨眉山行,我们还是挺突破自我的,平时绝少锻炼,却还是一天里爬了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并到达了雷洞坪,还看了日出。想起山脚下刚见到莫妮卡和丽萨的时候,我还和她们说过,咱们可以一起走,不过,如果到后来我们走太慢觉得太累,你们先走就好,但事实证明,我低估了我们的体力。低估我们的,还有山神家的老板,还有沿路碰到的各位阿姨大叔,这分明也是一个小马过河的例子,问别人,不如自己去爬自己去估量,而且,我们还一致认为,女生的体力要比男生绵长的多,在爬峨眉山这件事情上,我们一点也不输。
也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洪椿坪仙峰寺这条据说风景很美的线路我们没有走,下次弥补,也体会一下传说中的九十九道拐;还有洗象池的月亮,还有金顶的云海、佛光、圣灯,还有最高处的万佛顶…下一次咱们一起去好不好,也多一点时间在山上,好好看看峨眉山的清风明月,像当年的李白们那样,甚至再听一听蜀僧的琴音。我真的很想念!
柳桥
2012.5.20
然后,同样是几乎都要被遗忘的峨眉山杜鹃,也终于出场了。木栏之外,一树一树的花红,直看的心里一阵阵的感动,就是莫名的感动,你也不想为这种感动找什么理由,你就是看着就欢喜。然后,你才会感慨,这才叫杜鹃,平日所见的平原上的杜鹃都是匍匐在地的,但是在这里,她们是盛开在高山之上的,是一株株的树,若非如此,又怎配得起杜宇啼血呢!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回望群山,已有了水墨的色彩,很美,但是赶路要紧,只能看一眼,只是一眼。在这一段路上,遇见了两位分别六十六岁和七十六岁的爷爷,他们说从一早六点左右就开始爬山,今天已经爬了十三个小时,我们佩服的打紧,不知道等我们到那个年纪的时候,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勇气和体力爬这样一座高山。
告别两位爷爷,没有多久就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吟唱,沿着山路,隐隐传来,心里听的安静了许多,不再着急赶路,也不再害怕太阳落山、天色渐暗。从这一刻起,我想我们也就有了佛缘吧。因为在赶上她们的时候,看她们的背影经过一座两边盛开了杜鹃花的木桥时,再听着“阿弥陀佛”的吟唱,会有一瞬间想感动的热泪盈眶;因为第二日的金顶日出,也多亏了她们的帮助,才得以成行,并顺利看到;因为从她们那里,知识了一点最朴素但又精妙的佛法常识,也还是会心生敬意的。
到达雷洞坪,已是七点半之后,一目了然的地方,简单扫一眼没有发现谭老师说的十元租大衣的地方,于是便先寻找住宿的地方,转了个圈还是和这些居士们住在了一家。等安顿好再出来租衣服,悲催的发现,居然关门了,而且被告知,明天最早开门也是在五点或者五点半之后。海拔两千四百三十米的雷洞坪,这个季节的夜晚已经很冷了,竹棍都不想再在手里握着,但我们却还依旧是雪纺裙,小线衫。明天天未亮的出行,如何防寒,以及可有同伴,成了两个很大的问题。
此时居士们十二个人已经聚齐,开始在大厅吃饭,我们却因为天冷干脆叫了饭送到房间。服务员小姑娘送饭进来的时候,我们问她附近可还有租大衣的地方,明天可有一大早爬山看日出的。小姑娘说,租衣服可以上去问一下,有几个居士也是打算爬山不坐缆车的。几分惊喜,冲到大厅,租衣服却还是无望,天色已完,连旅店都要关门打烊,店里一个不怕冷的此时还穿短袖的小伙子却告诉我们,租什么大衣,爬不了几步就热了,没必要,完全没必要。人们都爱听自己想听的话,我们也只好这样自我安慰了。庆幸的是,一起爬山的人,约到了,有一半的居士选择夜行,定好凌晨四点出发。
更庆幸的是,有一位居士说,我们带的衣服多,到时候分两件给你们。果不食言,饭后,她们就先拿来了三条裤子,和两条浴巾,我们看的一阵阵发愣。她说,裤子都是新的,套外面穿就行,腰太肥了,我也带腰带下来了;她说,两条浴巾,加上你们这里一条,到山顶一披,怎么也能顶点事儿;她说,到时候还冷,我就把我穿的这件棉袄给你们…虽然有些混乱,可是很感动。互道早点休息之后,开始等待明天的到来。
一夜睡的并不踏实。天冷,空调几乎转了一夜,挺辜负山里的安静;住的标间,我和婧婧只好挤一张床,躺的并不轻松;临睡前的晚饭,也窝在腹中,有些消化不动的样子…定的三点半起床,却在两点半就醒来,听着空调的响声,挨到一个小时后居士们来敲门。开门的同时,两件衣服也飞了进来,果然有昨晚那位居士身上的棉袄,还有一件紫色条纹的大妈式的夹衣外套。推辞不得,只好先收下了。
起来后,没有想象中会浑身酸疼,也许是休息尚短,和睡前并无二样。出门,还是满天的星光,山里的凉意,扑面而来。昨晚的居士见我还没有外衣来穿,干脆从身上脱下来件运动衣外套塞给我,我连推辞,她说我穿的多,我忙捏了捏她衣服的薄厚,果然有很多层而且还有一件小毛衫,这才心安了一些。
天色太早,只有星光,最开始还要打手电筒,想想我们的配置多么简单,婧婧没带,圈圈前一天刚刚下载了一个手机手电筒的应用,但也不方便,我则干脆只是钥匙上的小挂饰,有开关可以照明的一个万宝路的小烟盒模型。这一段夜路爬起来,确实没有昨天轻松,累积的疲惫,以及海拔的增高,很难调整好呼吸,但,还是很快的爬到了接引殿,十多分钟。居士们说,咱们不能爬这么快,慢慢来吧,因为这一队里,还有五十多岁的阿姨,六十多岁的奶奶。
经过接引殿,再往上,开始看见天边的峨眉下弦月,和山下的点点灯光。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头顶是满天星光和弯弯的月辉,旁边是偶尔经过的悬崖峭壁,下面就是人间的灯光,与天空相映。我会想起那些古典的宁静,早出的游子,赶路的行人,不管相隔多少年,但此情此景,我们终于一样了。
山上很冷,虽然没有多少风,虽然动起来也会有微微的汗,但是裸露在外面的耳朵,还是时不时冻得发疼,这又让我慢慢想起了初中和高中时候的早操,深秋初春和整个冬天,也都是这样披星戴月的,也都是跑的气喘吁吁,凉气顺着耳朵往里面钻。多少年不曾有过的体会。就这样,不经意间遇见以前的自己。
偶尔暂停休息时,就和居士们聊聊天,她们会说,你看,这世界多美,我们就样与宇宙想通了…想想,如果不是皈依佛教,我们哪里会有这样的追求,又能看到这样的美景…佛,在我的心中,只要你有一刻的灵触动,那么,你就成佛了…很多很多,在我听来,都是很美的言辞,以前,也不是没有听过,但真正见到真正践行的人与事时,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我也在试着去理解她们的精神世界,她们已经去过了另外三座佛教名山,她们在参佛上香之外,也不错过任何一处美景;她们有勇气,大凡知道大美的地方,就会勇敢前行,因为相信着佛的保佑;她们也很通达,不拘泥于形迹、形式,心在即可,不愠不怒;更有她们的热心善心和不求回报心…有信仰的人果然是不一样的,但我,我们,都只是世俗人,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左右,其实无非是不同的规则和解释,但是,世界真奇妙,心和眼光的不同,陡然可以天翻地覆。
终于爬到太子坪,已近五点半,路边一家简陋的小店里,几个女孩在灯光下泡面吃,匆匆一憋,我却觉得那里温馨的紧,分明就是八十年代的小店,晨起的送行,或黄昏的晚餐,我还刻意想象着里面有热热的炉火和老旧的电视机。我都有些想停下,融入这份温馨中。但山顶在望,日出在即,怎能错过。
爬到金顶,前进,转弯,视线陡然开阔,四面十方的金像矗立面前,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惊叹了一下,此时只是惊叹了一下,因为目光立刻就被前方,日出前的天光所吸引,水墨色的天空,中间一道宽宽的微光,其实,有那么一点点魔幻的味道,通透,空明。继续前进,终于到了边栏,只需静静等待日出。那一道微光在逐渐变白,里面有几丝几朵几块云,盯着它们一直看一直看,你会觉得,那是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河流山川,有小岛大海,而且,都是干净的,不染一丝尘埃。然后,日出,上方的每一片云都被打镶了金边,那一刻很美,等到太阳完全出来,整个金顶都披上了金光。关于日出,我实在不想多做描述,也许是语言的乏力,也许是我的懒惰,后者所占比重还要大一点。我们只是想看看日出,而且看到了,就足够了。此时很美的,还有远方的万佛顶,还要蓝天白云下的十面普贤,这一天的云也真的很妙,一层层,如同浪花。还能看到西边远方的雪山,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贡嘎雪山,还要一座长长平平的山,那应该就是瓦屋山吧。
山顶停留约一个小时,冻得半死,浴巾都披上了,当时还不觉怎样,回头看照片,搞怪的紧。手中的竹棍,也握的实在冰凉,我说,先把它们放在墙角回头再取吧,这一放,就是告别,而前一晚上,我们还商量着,不管多怪异,也要把这些爬山的大功臣带回重庆,但是,说再见,就那么轻易的再见了。它们把我们送到了金顶,我们也把它们留在了金顶,这是否也算是圆满。
下山时,天亮了,我们也才发现自己衣着的怪异。婧婧穿的如同大妈,浴巾还披在头顶,只剩一张小脸;圈圈则是暗紫的大棉袄,雪纺衫下鲜紫的睡衣摆;两人还都无一例外的肥肥大大的裤子;至于我,运动衣下雪纺摆,裤腿下面再漏一截——互相打量半天,取笑半天,再庆幸半天,——幸好把棍子留山顶了,否则就活脱脱的从峨眉派转成了丐帮人!但心里还是暖的,是溶溶的感动,谢谢各位居士!下山的路上,还碰到了昨天遇见的两位爷爷,他们说坐缆车到了一半,不动了,就这样看了日出,然后又拉回来,然后,再自己继续上山,真的很佩服。
回到雷洞坪八点多,换了衣服,略做休息,也解决了背了一路的泡面,饿了一上午,圈圈直说,我觉得泡面都好好吃!写到这儿,想起圈圈下山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话,我真想滚下去…最后,我们选择了坐车回到峨眉山市,想想原来的豪言壮语,上一天,下一天,但最后,我们实在不想再走回头路,也实在不想爬坡下坎走台阶,但最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时间,今天是想返回重庆了。
回忆整个峨眉山行,我们还是挺突破自我的,平时绝少锻炼,却还是一天里爬了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并到达了雷洞坪,还看了日出。想起山脚下刚见到莫妮卡和丽萨的时候,我还和她们说过,咱们可以一起走,不过,如果到后来我们走太慢觉得太累,你们先走就好,但事实证明,我低估了我们的体力。低估我们的,还有山神家的老板,还有沿路碰到的各位阿姨大叔,这分明也是一个小马过河的例子,问别人,不如自己去爬自己去估量,而且,我们还一致认为,女生的体力要比男生绵长的多,在爬峨眉山这件事情上,我们一点也不输。
也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洪椿坪仙峰寺这条据说风景很美的线路我们没有走,下次弥补,也体会一下传说中的九十九道拐;还有洗象池的月亮,还有金顶的云海、佛光、圣灯,还有最高处的万佛顶…下一次咱们一起去好不好,也多一点时间在山上,好好看看峨眉山的清风明月,像当年的李白们那样,甚至再听一听蜀僧的琴音。我真的很想念!
柳桥
2012.5.20
![]() |
日出之下,群山之上的万佛顶 |
![]() |
一线天光里的世界 |
![]() |
镶金的云彩 |
![]() |
日出 |
![]() |
十方普贤 |
![]() |
长空,群山,与金顶的路 |
![]() |
高山杜鹃 |
![]() |
杜鹃花与群山 |
![]() |
云与山,树与花 |
![]() |
远方的贡嘎雪山 |
![]() |
初晨的小鸟 |
![]() |
山涧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