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小帅
起初我不知道王小帅,我只知道刘小东 和喻红,因为名字(我的小名也叫小东)和个人爱好的缘故我对刘小东比较关注,后来才知道王小帅和刘小东喻红是央美附中同学,私下他们的很好的朋友。王小帅原来是学美术的,这种现象在导演圈并不罕见,冯小刚原来是干美工的,贾樟柯原来也是学美术的。也有很多画家偶尔也到娱乐圈玩一把,陈逸飞就是这样,弄了个《理发师》,结果自己累死了,艺术家都是高消耗个体,像齐白石那样的活到老整到老的高龄画家越来越少了。刘小东和喻红也经常到电影圈客串玩票,像《冬春的日子》《东》《金城小子》这些电影都拍的很好,可以说刘小东的表演功力不亚于专业演员。
王小帅就是这样随着刘小东进入我的视野的,第一次看王小帅的片子是《左右》,记得好像是大二大三的时候吧,还记得电影的海报是一个红色床单上躺着一个神情纠结的女人,好像上面还有一句话“离婚了,我们还能再一夜吗”,当时对这部电影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他探讨的是关于人性的问题,后来才发现王小帅的电影几乎都是探讨关于人性的问题,人性是个深刻的问题,纠结拧巴的问题,王小帅把这种问题放在“三线”那个大时代背景下,至于“三线”是什么,前几天我也不知道,看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和王小帅在讨论这个我才知道,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时代的伤痕,好比小的时候父母经常看一个叫《孽债》电视剧里讲的故事差不多,都是发生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的,那些是我们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人所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事,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经历过的。当然《左右》这部电影不是放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这部影片讲的是零零年左右的事吧,看了之后让人很纠结,一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的人生的酸楚,伦理,道德,情感,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好的体现。看王小帅的第二部电影是《冬春的日子》,这应该是王小帅最早的电影吧,电影是黑白的,没有色彩,刘小东喻红夫妇是主演,可以说这是他们夫妇的本色演出吧,拍摄的地点就都是央美附中,刘小东演一个未出名的画画老师,喻红则演他老婆。男的想通过卖画挣钱过上好日子,可是他没有出名,画卖不出,女的的嘛想出国,去过国外的日子,男的不想女的走,最终女的出国了,男的疯了。故事的背景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出国热的年代,那时的人很向往外国开放生活。《冬春的日子》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能不让上映吧,说里面的有太多的“小资”情调。只是那时的刘小东很未成名,现在已是一幅画拍五六千万的大画家了,他在电影中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可是这部电影在国外很受欢迎,据说还得了英国的什么奖吧,记不清了。现在看来里面的“小资”情调算个毛啊,女的不就想喝杯咖啡,吃个汉堡包吗,想体验下外面的世界吗,这算有罪吗,可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还真是有罪,而且罪很大。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了刘小东的演技,领略了喻红的漂亮,高个子,杏仁眼,蘑菇头,至今记忆犹新。
近两年才知道原来王小帅的电影不让在国内上映的多了,《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极度寒冷》这些都没在国内上映过,这也是王小帅的电影没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的原因吧。最近恶补王小帅的功课,把《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极度寒冷》都看了,当然还有几部没看,总的来说发现王小帅的电影关注的是:时代,成长,青春,艺术家,生死。这几个词可能不准确,但这是我个人的感受。王小帅所关注的是“三线”时代,我想这可能与他个人经历有关吧,《青红》的结尾有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母们。导演拍自己熟悉的事这在国内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王小帅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历那个“三线”时代,所以他对那个时代是那么的了解,拍出的片子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贴切。5月18日王小帅的《我11》就要上映了,这又是一个在三线的时代发生的事,只是不同的是通过一个11岁的孩子眼中展示当年“三线”时所发出的事 ,孩子是纯真的,天真无邪的,是否那个时代也那样的,我不知道,我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关注王小帅,支持《我11》。
王小帅就是这样随着刘小东进入我的视野的,第一次看王小帅的片子是《左右》,记得好像是大二大三的时候吧,还记得电影的海报是一个红色床单上躺着一个神情纠结的女人,好像上面还有一句话“离婚了,我们还能再一夜吗”,当时对这部电影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他探讨的是关于人性的问题,后来才发现王小帅的电影几乎都是探讨关于人性的问题,人性是个深刻的问题,纠结拧巴的问题,王小帅把这种问题放在“三线”那个大时代背景下,至于“三线”是什么,前几天我也不知道,看了《锵锵三人行》窦文涛和王小帅在讨论这个我才知道,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时代的伤痕,好比小的时候父母经常看一个叫《孽债》电视剧里讲的故事差不多,都是发生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的,那些是我们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人所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事,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经历过的。当然《左右》这部电影不是放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这部影片讲的是零零年左右的事吧,看了之后让人很纠结,一个简单的故事折射出的人生的酸楚,伦理,道德,情感,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好的体现。看王小帅的第二部电影是《冬春的日子》,这应该是王小帅最早的电影吧,电影是黑白的,没有色彩,刘小东喻红夫妇是主演,可以说这是他们夫妇的本色演出吧,拍摄的地点就都是央美附中,刘小东演一个未出名的画画老师,喻红则演他老婆。男的想通过卖画挣钱过上好日子,可是他没有出名,画卖不出,女的的嘛想出国,去过国外的日子,男的不想女的走,最终女的出国了,男的疯了。故事的背景放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出国热的年代,那时的人很向往外国开放生活。《冬春的日子》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能不让上映吧,说里面的有太多的“小资”情调。只是那时的刘小东很未成名,现在已是一幅画拍五六千万的大画家了,他在电影中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可是这部电影在国外很受欢迎,据说还得了英国的什么奖吧,记不清了。现在看来里面的“小资”情调算个毛啊,女的不就想喝杯咖啡,吃个汉堡包吗,想体验下外面的世界吗,这算有罪吗,可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还真是有罪,而且罪很大。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了刘小东的演技,领略了喻红的漂亮,高个子,杏仁眼,蘑菇头,至今记忆犹新。
近两年才知道原来王小帅的电影不让在国内上映的多了,《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极度寒冷》这些都没在国内上映过,这也是王小帅的电影没有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的原因吧。最近恶补王小帅的功课,把《十七岁的单车》《青红》《极度寒冷》都看了,当然还有几部没看,总的来说发现王小帅的电影关注的是:时代,成长,青春,艺术家,生死。这几个词可能不准确,但这是我个人的感受。王小帅所关注的是“三线”时代,我想这可能与他个人经历有关吧,《青红》的结尾有句话: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母们。导演拍自己熟悉的事这在国内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王小帅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历那个“三线”时代,所以他对那个时代是那么的了解,拍出的片子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贴切。5月18日王小帅的《我11》就要上映了,这又是一个在三线的时代发生的事,只是不同的是通过一个11岁的孩子眼中展示当年“三线”时所发出的事 ,孩子是纯真的,天真无邪的,是否那个时代也那样的,我不知道,我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关注王小帅,支持《我11》。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