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索多玛
在去年年底才公布的帕索里尼身前最后一次采访录音中,帕索里尼把《索多玛的120天》的创作主题表述为“我要呈现的是一个世界的末日,荣光不再”。的确,这部常被归纳为“X大禁片”的名作,看过的人很多,但却很少的人愿意去谈论它“话题”之外的意义。对于帕索里尼来说,这是极不公平的,因为在这部影片的意义范畴里包含了帕索里尼对人性、对权力最深刻的思考。
在这部根据萨德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最先被呈现出来的就是“性”与“权力”的主题。影片的叙事结构分为三层,正契合了但丁《神曲》的叙事结构。四位权势人物主教、法官、总统、公爵分别代表了神权、法权、政权和封建势力,他们将一群单纯的少男少女逮捕进城堡,压迫他们以实现其种种变态行为。福柯曾评论萨德“在他的世界里,性是没有规范的,有的话,也仅服从于其自身本质的内在法则,此一法则除了其自身之外,不承认任何其他法则,它只听命于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者。”谁也无法否认,帕索里尼这部电影主题与福柯思想的密切联系。在墨索里尼时代的背景中,观众能解读出影片浓重的“反法西斯”意味,但对于帕索里尼,法西斯并不仅仅是“法西斯”,而是“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一种广泛理解,一种对权力统治机制的理解。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探讨了监狱以及对罪犯进行规训的历史发现:人类社会刑罚史是从酷刑变成现代的剥夺其行动自由。我们在《索多玛的120天》中看到的却是这两者的综合,甚至是逆向发展的过程。开始只是对自由的剥夺,之后是一系列从精神到肉体逐渐加重的酷刑,最后所有囚犯几乎全裸,人类回到了原始的野蛮状态中。帕索里尼如此安排,我们眼中的“人类”不再是“进化”的主体,而是剥掉“文明”假面的野兽。对“人”本体论的挑战,对价值的怀疑,极端的帕索里尼给观众呈现的“权力机器”可怕的原始面貌。
在福柯的《性经验史》中,福柯对“坦白”与“权力关系”的探讨同样成为了《索多玛的120天》的主题。在福柯那里,“坦白”是一种真相的展现,伴随着历史发展,“坦白”也由主动走向被动。神父与信徒、医生与患者、家长与子女,在这一系列的权力关系中,“坦白”参与了权力的塑造,并成为一种内在程序。《索多玛的120天》中,帕索里尼安排了大量场景来呈现青年男女被迫聚集在大厅中听女人讲变态故事。而女人讲故事的方式是第一人称的,一种“坦白”的陈诉。在经历了酷刑的折磨和女人的亲身示范后,权力内部的每个参与者都变成了这种坦白仪式的“忠实伴侣”。坦白意识开始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在这其中,告密与互相出卖成为了权力规训的重要成果。影片中青年男子揭发少女的枕头下藏有其情人的照片,少女又揭发另外两位少女的同性恋情,这两位少女又揭发士兵与黑人女仆的恋情。这一系列的告密与揭发对人类庞大的权力体系本质提出质疑,如此“反人性”的行为恰恰是来源于人类本身充满欲望与恐惧的主体意识。
在福柯之外,《索多玛的120天》还充分印证了巴塔耶的“异质论”。巴塔耶的“异质”,简单说就是指那些本质与周围事物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是“不能同质化的”,同质的事物可以构成秩序和生产活动,而异质的将被“排泄”。巴塔耶举例,食物对于人来说是“异质”的,但人可以通过咀嚼、消化、排泄等手段来吸收食物中与人体同质的部分,而把完全异化的部分从身体中排泄出去。巴塔耶还指出萨德与法西斯是“异质形态”。如此看来,帕索里尼用萨德来反对法西斯也有了理论根源。在《索多玛的120天》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吃屎场景则是“异化”与“同化”的一次辩证展现。帕索里尼用电影影像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来呼应巴塔耶的观点。疯狂背后的理性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让人感到无法接受的地方。
在那篇访谈中,帕索里尼说自己不是忒瑞西阿斯(希腊神话中无所不知的盲人预言家)而是卡珊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但受阿波罗诅咒,被人当做是胡言乱语的疯子)。被人当成“疯子”的帕索里尼用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来为自己证明。极端的镜头表现力直至今日仍然具有最强的美学冲击力。今天,当我再看帕索里尼,记住的不再是他的疯狂的预言、暴力的影像,而是他敢于直面人类一切虚伪与懦弱的勇气。
在这部根据萨德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最先被呈现出来的就是“性”与“权力”的主题。影片的叙事结构分为三层,正契合了但丁《神曲》的叙事结构。四位权势人物主教、法官、总统、公爵分别代表了神权、法权、政权和封建势力,他们将一群单纯的少男少女逮捕进城堡,压迫他们以实现其种种变态行为。福柯曾评论萨德“在他的世界里,性是没有规范的,有的话,也仅服从于其自身本质的内在法则,此一法则除了其自身之外,不承认任何其他法则,它只听命于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者。”谁也无法否认,帕索里尼这部电影主题与福柯思想的密切联系。在墨索里尼时代的背景中,观众能解读出影片浓重的“反法西斯”意味,但对于帕索里尼,法西斯并不仅仅是“法西斯”,而是“统治者”与“民众”关系的一种广泛理解,一种对权力统治机制的理解。在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探讨了监狱以及对罪犯进行规训的历史发现:人类社会刑罚史是从酷刑变成现代的剥夺其行动自由。我们在《索多玛的120天》中看到的却是这两者的综合,甚至是逆向发展的过程。开始只是对自由的剥夺,之后是一系列从精神到肉体逐渐加重的酷刑,最后所有囚犯几乎全裸,人类回到了原始的野蛮状态中。帕索里尼如此安排,我们眼中的“人类”不再是“进化”的主体,而是剥掉“文明”假面的野兽。对“人”本体论的挑战,对价值的怀疑,极端的帕索里尼给观众呈现的“权力机器”可怕的原始面貌。
在福柯的《性经验史》中,福柯对“坦白”与“权力关系”的探讨同样成为了《索多玛的120天》的主题。在福柯那里,“坦白”是一种真相的展现,伴随着历史发展,“坦白”也由主动走向被动。神父与信徒、医生与患者、家长与子女,在这一系列的权力关系中,“坦白”参与了权力的塑造,并成为一种内在程序。《索多玛的120天》中,帕索里尼安排了大量场景来呈现青年男女被迫聚集在大厅中听女人讲变态故事。而女人讲故事的方式是第一人称的,一种“坦白”的陈诉。在经历了酷刑的折磨和女人的亲身示范后,权力内部的每个参与者都变成了这种坦白仪式的“忠实伴侣”。坦白意识开始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在这其中,告密与互相出卖成为了权力规训的重要成果。影片中青年男子揭发少女的枕头下藏有其情人的照片,少女又揭发另外两位少女的同性恋情,这两位少女又揭发士兵与黑人女仆的恋情。这一系列的告密与揭发对人类庞大的权力体系本质提出质疑,如此“反人性”的行为恰恰是来源于人类本身充满欲望与恐惧的主体意识。
在福柯之外,《索多玛的120天》还充分印证了巴塔耶的“异质论”。巴塔耶的“异质”,简单说就是指那些本质与周围事物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们是“不能同质化的”,同质的事物可以构成秩序和生产活动,而异质的将被“排泄”。巴塔耶举例,食物对于人来说是“异质”的,但人可以通过咀嚼、消化、排泄等手段来吸收食物中与人体同质的部分,而把完全异化的部分从身体中排泄出去。巴塔耶还指出萨德与法西斯是“异质形态”。如此看来,帕索里尼用萨德来反对法西斯也有了理论根源。在《索多玛的120天》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吃屎场景则是“异化”与“同化”的一次辩证展现。帕索里尼用电影影像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来呼应巴塔耶的观点。疯狂背后的理性才是这部电影真正让人感到无法接受的地方。
在那篇访谈中,帕索里尼说自己不是忒瑞西阿斯(希腊神话中无所不知的盲人预言家)而是卡珊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预言家,但受阿波罗诅咒,被人当做是胡言乱语的疯子)。被人当成“疯子”的帕索里尼用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来为自己证明。极端的镜头表现力直至今日仍然具有最强的美学冲击力。今天,当我再看帕索里尼,记住的不再是他的疯狂的预言、暴力的影像,而是他敢于直面人类一切虚伪与懦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