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风月,附庸风雅 12-3-17
大概是只熟悉汉语的缘故,觉得汉语最为精妙,单单风一个字,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空气流动现象,但是组其词来却有很多有趣的寓意(当然了,大多汉字都如此),风月、风物、风雅,都是喜欢的词
最初认识风月一词来自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篇《无关风月》的小说,开篇引的就是欧阳修的《无关风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内容写的却是苏小小,当时很喜欢,连带记住了这句诗,后来风月渐失原意,也不便多用,不过这句诗却一直记得
其实本来是想说风雅这个词的,有人说我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用现在更明确的词来说就是“装B”,我曾经确实干过很多这类事,突发奇想买了套东山魁夷的书,放在书柜里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现在也无法明白当初买它的初衷,而且价格不菲,从图书馆借来黄永玉的《从翡冷翠到塞纳河》,发现还是只适合看看这小老头有趣的画,下过无数从没看过的电影,借过很多翻了不过几页的书,然后想不起初衷,我就是这么个人,心中崇尚却又怠于接受
作为文科生,还是号称阅书无数的人,说来总是惭愧,记不起几本书的内容,也背不出几句诗词,我时常怀疑那些看过的东西都去哪儿了呢,二十几年的人生我又记住了什么,好像除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就再无其他。我很佩服实习地儿的李处,问他一字便能吟出一诗,我们都怂恿他开讲座,他只是笑称自己是杂学家,贾宝玉也是杂学家,杂学家才是爱生活的人,我也立志做杂学家
网上常有文理辩驳,我见过太多文学素养很高的理科甚至工科生,所以觉得专业和本身真的无太大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怎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身,不是学文就可以在生活常识上装小白,不是学理就可以理所当然不懂文哲政史
跑题了,继续说风雅,私以为风雅是专属于中国的一个词,属于文人的一个词,想来便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境,说到意境,还是要属诗词里的意境好,寥寥数语并勾勒出一幅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像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寒冬良友相聚畅饮的画面便跃然纸上,这种就很配丰子恺的画,也有同水墨画,美就美在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总是好的,但我也喜欢张爱玲王安忆那种事无巨细繁琐之极的细节描写,美有千千万嘛,美的事物我都是爱的
因而想到语言能力的退化问题,佩服的李处还时常看《咬文嚼字》这本杂志,我一直在想这本杂志销量如何,在现在网络语言已全面覆盖的时代,想想有时想不出纠结坑爹一类词的替代词时,很有些悲哀,自己很早写过一篇关于颜色的日志《寻色记》,就提到颜色名称的问题,现在消亡何止是颜色名称,想到看过一张图片,几乎所有语气都可以用“卧槽”来代替了,记得是陈丹青说过吧,最好的白话写作是在民国,原因也不可知,但想想那时期的大师们,言语确实精妙,我喜欢的都是老一辈作家
随手一篇杂记,只是刚看电视剧,突有泛舟莲池的想法,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匆匆人生中,有那么一点闲情逸致也是幸福的
最初认识风月一词来自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篇《无关风月》的小说,开篇引的就是欧阳修的《无关风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内容写的却是苏小小,当时很喜欢,连带记住了这句诗,后来风月渐失原意,也不便多用,不过这句诗却一直记得
其实本来是想说风雅这个词的,有人说我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用现在更明确的词来说就是“装B”,我曾经确实干过很多这类事,突发奇想买了套东山魁夷的书,放在书柜里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现在也无法明白当初买它的初衷,而且价格不菲,从图书馆借来黄永玉的《从翡冷翠到塞纳河》,发现还是只适合看看这小老头有趣的画,下过无数从没看过的电影,借过很多翻了不过几页的书,然后想不起初衷,我就是这么个人,心中崇尚却又怠于接受
作为文科生,还是号称阅书无数的人,说来总是惭愧,记不起几本书的内容,也背不出几句诗词,我时常怀疑那些看过的东西都去哪儿了呢,二十几年的人生我又记住了什么,好像除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就再无其他。我很佩服实习地儿的李处,问他一字便能吟出一诗,我们都怂恿他开讲座,他只是笑称自己是杂学家,贾宝玉也是杂学家,杂学家才是爱生活的人,我也立志做杂学家
网上常有文理辩驳,我见过太多文学素养很高的理科甚至工科生,所以觉得专业和本身真的无太大关系,一个人要成为怎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自身,不是学文就可以在生活常识上装小白,不是学理就可以理所当然不懂文哲政史
跑题了,继续说风雅,私以为风雅是专属于中国的一个词,属于文人的一个词,想来便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境,说到意境,还是要属诗词里的意境好,寥寥数语并勾勒出一幅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像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寒冬良友相聚畅饮的画面便跃然纸上,这种就很配丰子恺的画,也有同水墨画,美就美在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总是好的,但我也喜欢张爱玲王安忆那种事无巨细繁琐之极的细节描写,美有千千万嘛,美的事物我都是爱的
因而想到语言能力的退化问题,佩服的李处还时常看《咬文嚼字》这本杂志,我一直在想这本杂志销量如何,在现在网络语言已全面覆盖的时代,想想有时想不出纠结坑爹一类词的替代词时,很有些悲哀,自己很早写过一篇关于颜色的日志《寻色记》,就提到颜色名称的问题,现在消亡何止是颜色名称,想到看过一张图片,几乎所有语气都可以用“卧槽”来代替了,记得是陈丹青说过吧,最好的白话写作是在民国,原因也不可知,但想想那时期的大师们,言语确实精妙,我喜欢的都是老一辈作家
随手一篇杂记,只是刚看电视剧,突有泛舟莲池的想法,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匆匆人生中,有那么一点闲情逸致也是幸福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