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禁忌游戏 演后记
分明还落下许多事没有完成,我却又在樱顶赖了一整个白昼的时长。屁股从这条长椅挪到另一条,从一个踪点人的身边挪到另一个身边,走到台唇坐一会儿又跑到后场的椅子上睡了一觉,玩一会儿傅予电脑里的踪点资料又借着别人的肩发了会儿呆,看一会儿《狂飙》排练,又观摩起秦婷的游戏战况,玩一下腰鼓,玩一下屏风。拿起杨健的手机改了QQ状态:那么多事落下没做 我却赖在樱顶不肯走 但自觉光荣 昨晚那般无声大哭 三年后会怎么哭 我想象不出。人所以为人,纵使脑袋天马行空理性功力高强,也永远无法预期感情生长的方向。
窗外整齐的雨点就这么把我带走好远,想起三个月里纷繁琐碎的细节。
说起雨,前天《正义者》演出结束后淫爷诗意的那番话估计让每个踪点人都湿了,他说雨总被文人当做忧愁的排遣,之后还说了什么,我忘了,当时我忽然想起天气预报里说明天也有雷雨,而明天就是我们演出的日子了。那一刻,我感恩。
雨是天赐的幕帘,让所有习以为常模式化的笑容松懈,让脸皮不再紧绷,你可以放宽心,好好睡一觉,如果醒来时雨仍在下,就会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昨晚雨的确下得凄厉,尤其当最后拉拉跪在地上哭喊着的时候,窗外的雨声居然顷刻间占领了我的脑海,那是种天人合一的畅快。请原谅我谢幕时失去对言语的把握,那十几分钟里只有一种感觉充斥了我的脑海——沉沉睡去的前奏。我几乎不太记得你们在舞台上演出的过程了,那个本子我明明看了上百遍,居然在演出后回忆不起它的细节。从戏的质量来说,一百分钟的表演显得短暂是成功的,意味着它捉住了人心,俘虏了观众的灵魂。但从我的角度来说,也许是晕眩……
那种沉睡的预兆竟使我异常清醒,当最后一幕结束,幕布合上时,我陷入熟悉的独属于剧场的黑暗,大脑空白。当台上顶灯全开,我按着规矩走上舞台准备谢幕的时候,仍不清楚该说些什么,甚至不清楚我究竟想了些什么。也许本就什么都没想。
掀开幕布的前一秒,我看见两个拥在一起的影子,随即拉拉和叶莲娜将头互相埋入对方肩膀的样子就映入了眼帘。身后是掌声雷动,诚然,我听得明白。但除了紧紧抱住你们,感到你们正浑身颤抖后愈发用力的本能,和跟随其后不受控制涌出的热泪,我什么都忘记了。
直到传来一声“嘿”,和肩上的轻轻一拍,转身才发觉幕布已经拉开。也许观众看见了我们相拥而泣的样子,也许他们在不到两小时里也流下过泪水……我不知道,面灯把我们圈定在光明处,而我只看得见观众模糊的脸庞。
社长和演员们各自说了许多,除了我。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也选不出什么“最有感触的”来表达。
当瓦洛佳责问观众为什么在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地方大笑的时候,当叶莲娜梗咽着说“我很遗憾没让你们看懂这个戏”的时候,全场哗然,社长也愣住。这些责备实则是由于我们本身舞台经验的不足,对“下台并非出戏”这一规律不甚了解,也是我们对剧场效果还不够熟稔。无论如何,几秒静场后爆发出的几声“我们看懂了!”“看懂了!”仍教人感动。
叶莲娜说着说着,又难以抑制心情,转身抱我。台下雨亭送上一束花,我惊讶得张大了嘴……社长后来说:“你们谢幕的时候观众一个都没有走,连所有站着的人都没有走,你们看见没有?这种情况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回忆了,是的,那些站着没有走,围绕在观众席四周的观众们。当我说出“11级 哲院 张怡 这部戏的导演”并深深鞠躬时,疼痛的扁桃体虽然被迫缄默,但也牢记了那个画面啊。
同样无法忘怀的还有演出前一天晚上的遭遇,那么惨淡:前晚在叶莲娜家沙发上过夜,她忘了关窗,一夜风吹雨打使得我这棵茁壮的树苗萎蔫了,失声了,完全说不出话;傍晚时凉拖的带子断开,光脚走雨路实在太疼也太冷,最后还是坦克背我上了樱顶,108级台阶,不但错过了正义者的开场,还作为穿短裙者无畏地走了光;瓦洛佳结实的背,光脚坐在自行车上被推着走……再前前一晚在射长家过夜,枕边叶莲娜重重的呼吸声、鼾声、蚊子蜂拥而至的嗡嗡声,声声入耳,一夜未眠……
如此算来已经四天没回过寝室睡觉,半个月来睡眠都没有超过五小时过。但对于这一切,甚至没有丝毫必要去计较值得与否。真心不需要被肯定,也无法估量价值。
说来,也许是积郁已久,散场后我看着演员们各有各的朋友冲上来感慨闲聊,我却百无聊赖地收拾起场务,不禁有些寂寥。当时想起一句话“戏开始时,导演就死了。演完戏,演员就死了。”可我大概早就死了吧,甚至当朋友来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也只是道了句再见就挥手告别了他们。有观众激动的冲上来和我握手,我除了“谢谢”也无话可言。这大约是我自己孤僻,好隔离的脾气在作怪。
本以为无妨,就这样了,收拾东西走人,五味陈杂地度过接下来的考试月,但我还是哭了。胸口混乱厚重的感情只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就能喷涌而出。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出口就是安静。
我静静地在台唇坐了一会儿,耳边是各种踪点人的话语,所有人都很激动。亭发来短信,她说走出樱顶时胸口很闷,在雨里嚎啕大哭(当然无声的),哀悼自己已死的灵魂。她说,谢谢你们,谢谢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视线离开手机,抬起头看看你们,然后我就哭了,痛不可抑地哭了,用坦克的话来说就是,“哭得稀里哗啦”。巴沙的拥抱,刘缘看着我哭时受触动的眼神,射长安慰我时跑题的内容,和子暄那句“这不需要安慰。”
我想了想为什么哭,就因为不舍得你们?是的,就因为这。戏演到最后,维佳说“真不知道明天学校里会是什么样子……还是不要去想的好。”时,我又开始恍惚,心想,不知道明天起不排戏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
……也还是不要去想的好。因为一想起这,我就要哭。
排这部大戏的日子里,对踪点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在射长家住的几次,听了太多关乎踪点过去、未来与现在的故事,没有发言权,故而也只能作个沉默的听客。然而听故事本身总是有裨益的,听得多了,心里从此也难擦去踪点这么一个烙印。既然都心甘情愿被烙上了,也希望它不要结疤。
所谓“不排戏的日子——灰暗的日子”,转眼也已行至眼前。
排戏和伤口似的,特别是排一部会伤人的戏,必先自伤。你曾每天盼着它赶紧好,它却阵阵发疼,但等它过去了,你才知道它的力量盛大,以我们这些脆弱柔软的心灵,曾和它掏心掏肺单纯的心灵,永远不会有完全修复痛楚的能力。它注定留下疤痕。而时隔良久,你又会摸着那道疤,一次次,一次次地抚摸,一遍遍,一遍遍思念给你留下这道疤痕的时光,胸口堵满发不出的叹息,无以排遣的叹息,转身回到五脏六腑,等待再度被唤醒的时刻。
记得谢幕到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想说些什么,便让瓦洛佳替我说了一句话给观众:“这场游戏到底谁输谁赢,我希望大家心里都有了各自的答案。”它永远无法统一,这正是游戏存在的意义。如同我们永远捋不清人物的心理全景,也永远捋不清排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孰重孰轻,这也正是三个月来所有欢笑与泪水存在的意义。
但欢笑和泪水都不是永远,只有平静的才能永恒不变。我希望这一切成为平静,然后永生。
窗外整齐的雨点就这么把我带走好远,想起三个月里纷繁琐碎的细节。
说起雨,前天《正义者》演出结束后淫爷诗意的那番话估计让每个踪点人都湿了,他说雨总被文人当做忧愁的排遣,之后还说了什么,我忘了,当时我忽然想起天气预报里说明天也有雷雨,而明天就是我们演出的日子了。那一刻,我感恩。
雨是天赐的幕帘,让所有习以为常模式化的笑容松懈,让脸皮不再紧绷,你可以放宽心,好好睡一觉,如果醒来时雨仍在下,就会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
昨晚雨的确下得凄厉,尤其当最后拉拉跪在地上哭喊着的时候,窗外的雨声居然顷刻间占领了我的脑海,那是种天人合一的畅快。请原谅我谢幕时失去对言语的把握,那十几分钟里只有一种感觉充斥了我的脑海——沉沉睡去的前奏。我几乎不太记得你们在舞台上演出的过程了,那个本子我明明看了上百遍,居然在演出后回忆不起它的细节。从戏的质量来说,一百分钟的表演显得短暂是成功的,意味着它捉住了人心,俘虏了观众的灵魂。但从我的角度来说,也许是晕眩……
那种沉睡的预兆竟使我异常清醒,当最后一幕结束,幕布合上时,我陷入熟悉的独属于剧场的黑暗,大脑空白。当台上顶灯全开,我按着规矩走上舞台准备谢幕的时候,仍不清楚该说些什么,甚至不清楚我究竟想了些什么。也许本就什么都没想。
掀开幕布的前一秒,我看见两个拥在一起的影子,随即拉拉和叶莲娜将头互相埋入对方肩膀的样子就映入了眼帘。身后是掌声雷动,诚然,我听得明白。但除了紧紧抱住你们,感到你们正浑身颤抖后愈发用力的本能,和跟随其后不受控制涌出的热泪,我什么都忘记了。
直到传来一声“嘿”,和肩上的轻轻一拍,转身才发觉幕布已经拉开。也许观众看见了我们相拥而泣的样子,也许他们在不到两小时里也流下过泪水……我不知道,面灯把我们圈定在光明处,而我只看得见观众模糊的脸庞。
社长和演员们各自说了许多,除了我。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也选不出什么“最有感触的”来表达。
当瓦洛佳责问观众为什么在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地方大笑的时候,当叶莲娜梗咽着说“我很遗憾没让你们看懂这个戏”的时候,全场哗然,社长也愣住。这些责备实则是由于我们本身舞台经验的不足,对“下台并非出戏”这一规律不甚了解,也是我们对剧场效果还不够熟稔。无论如何,几秒静场后爆发出的几声“我们看懂了!”“看懂了!”仍教人感动。
叶莲娜说着说着,又难以抑制心情,转身抱我。台下雨亭送上一束花,我惊讶得张大了嘴……社长后来说:“你们谢幕的时候观众一个都没有走,连所有站着的人都没有走,你们看见没有?这种情况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回忆了,是的,那些站着没有走,围绕在观众席四周的观众们。当我说出“11级 哲院 张怡 这部戏的导演”并深深鞠躬时,疼痛的扁桃体虽然被迫缄默,但也牢记了那个画面啊。
同样无法忘怀的还有演出前一天晚上的遭遇,那么惨淡:前晚在叶莲娜家沙发上过夜,她忘了关窗,一夜风吹雨打使得我这棵茁壮的树苗萎蔫了,失声了,完全说不出话;傍晚时凉拖的带子断开,光脚走雨路实在太疼也太冷,最后还是坦克背我上了樱顶,108级台阶,不但错过了正义者的开场,还作为穿短裙者无畏地走了光;瓦洛佳结实的背,光脚坐在自行车上被推着走……再前前一晚在射长家过夜,枕边叶莲娜重重的呼吸声、鼾声、蚊子蜂拥而至的嗡嗡声,声声入耳,一夜未眠……
如此算来已经四天没回过寝室睡觉,半个月来睡眠都没有超过五小时过。但对于这一切,甚至没有丝毫必要去计较值得与否。真心不需要被肯定,也无法估量价值。
说来,也许是积郁已久,散场后我看着演员们各有各的朋友冲上来感慨闲聊,我却百无聊赖地收拾起场务,不禁有些寂寥。当时想起一句话“戏开始时,导演就死了。演完戏,演员就死了。”可我大概早就死了吧,甚至当朋友来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也只是道了句再见就挥手告别了他们。有观众激动的冲上来和我握手,我除了“谢谢”也无话可言。这大约是我自己孤僻,好隔离的脾气在作怪。
本以为无妨,就这样了,收拾东西走人,五味陈杂地度过接下来的考试月,但我还是哭了。胸口混乱厚重的感情只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就能喷涌而出。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出口就是安静。
我静静地在台唇坐了一会儿,耳边是各种踪点人的话语,所有人都很激动。亭发来短信,她说走出樱顶时胸口很闷,在雨里嚎啕大哭(当然无声的),哀悼自己已死的灵魂。她说,谢谢你们,谢谢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视线离开手机,抬起头看看你们,然后我就哭了,痛不可抑地哭了,用坦克的话来说就是,“哭得稀里哗啦”。巴沙的拥抱,刘缘看着我哭时受触动的眼神,射长安慰我时跑题的内容,和子暄那句“这不需要安慰。”
我想了想为什么哭,就因为不舍得你们?是的,就因为这。戏演到最后,维佳说“真不知道明天学校里会是什么样子……还是不要去想的好。”时,我又开始恍惚,心想,不知道明天起不排戏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
……也还是不要去想的好。因为一想起这,我就要哭。
排这部大戏的日子里,对踪点的感情越来越深厚,在射长家住的几次,听了太多关乎踪点过去、未来与现在的故事,没有发言权,故而也只能作个沉默的听客。然而听故事本身总是有裨益的,听得多了,心里从此也难擦去踪点这么一个烙印。既然都心甘情愿被烙上了,也希望它不要结疤。
所谓“不排戏的日子——灰暗的日子”,转眼也已行至眼前。
排戏和伤口似的,特别是排一部会伤人的戏,必先自伤。你曾每天盼着它赶紧好,它却阵阵发疼,但等它过去了,你才知道它的力量盛大,以我们这些脆弱柔软的心灵,曾和它掏心掏肺单纯的心灵,永远不会有完全修复痛楚的能力。它注定留下疤痕。而时隔良久,你又会摸着那道疤,一次次,一次次地抚摸,一遍遍,一遍遍思念给你留下这道疤痕的时光,胸口堵满发不出的叹息,无以排遣的叹息,转身回到五脏六腑,等待再度被唤醒的时刻。
记得谢幕到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想说些什么,便让瓦洛佳替我说了一句话给观众:“这场游戏到底谁输谁赢,我希望大家心里都有了各自的答案。”它永远无法统一,这正是游戏存在的意义。如同我们永远捋不清人物的心理全景,也永远捋不清排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孰重孰轻,这也正是三个月来所有欢笑与泪水存在的意义。
但欢笑和泪水都不是永远,只有平静的才能永恒不变。我希望这一切成为平静,然后永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