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纸材消息人
<strong>焦虑的新闻人</strong><br /><br /> <strong> </strong>皕文 <br /><br /> 这不是什么编辑手记,只是扯点儿闲片。<br /><br /> 最近贵圈有点乱,我理了下首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春龙、邓飞往公益慈善方向发展;其次是王克勤和他的团队被解散;再次是友报某80后记者获任某上市公司董秘。<br /><br /> 用两个词来形容贵圈,一是焦虑,二还是焦虑。焦虑之后是想有所突破。<br /><br /> 做记者前,春龙是西安印钞厂的一名职工,因为热爱开始了记者生涯,现在为了更大的爱,他改行做公益。随着一个个远征军老兵逝去,春龙说自己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促成更多的老兵们回故乡走走看看。今年春节以来,阿飞倡导免费午餐项目,他说“我们如水中青螺,微小坚韧但净化河流”。<br /><br /> 王克勤和他的团队被撤销,再次引发了调查记者“处境”之评论辩论。追求未曾改变,但环境的艰难,迫使一些人改变。当下,如果说王克勤的清贫和坚持令人佩服的话,友报某80后记者之雄壮转身则是市场经济下的价值选择。<br /><br /> 每个选择背后都是焦虑的,有职业追求的焦虑,有新闻环境的焦虑,有生活压力的焦虑。焦虑之后是想有所改变和突破。<br /><br /> 一些饭局上,老辈新闻人感叹,现在冲在新闻现场的都是很年轻的新闻人,而名片上的台头已是首席或资深。<br /><br /> 私以为,不用郁闷优秀新闻人流失,犹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家报社也是“新人来、老人去”,总有一批优秀新闻人从新人中成长起来。一个不错的平台,一个好的带教老师,一个年轻的新闻人很快能迅速成长。<br /><br /> 问题是老兵之后怎样办?老兵是从新兵起步,新兵早晚也会酿成老兵。如春龙兄之为信念而变,抑或是友报某80后记者之雄壮转身,还是王克勤般“被解散”之结局。<br /><br /> 曾多次和新闻学院学生交流,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也是“记者之后怎样办”,我只能如实说,自己也在探索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分享,媒体是个相对能锻炼人的行业,只要自身肯努力,立足于你所熟悉的领域,做好案头工作,练好基本功,不为短期利益诱惑,机会总是给有准备之人。<br /><br /> 也曾扪心自问,一旦不做记者,还能还会做些什么?不由的心慌起来。如此逼自己加强学习,不断熟悉和接触新知识,避免固步自封。<br /><br />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做温水中的那只青蛙。焦纸材消息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