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女儿
我有一个女儿,用英语直译说成I have a daughter。这给人的感觉放佛她是属于我的。但是我必须再次摘抄卡里.纪伯伦的诗《论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你不能探访,甚至在梦中都不行。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像他们,却不要设法将他们变得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神弓手瞄准无穷之路上的目标,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让你欣然在神弓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很多年以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教授曾经说,在这个世界上,谁离了谁活不了呢。当时应该是调侃我们这些为了所谓的爱情荒废学业的少男少女。我一度认为他太过冷血,理性,不懂得享受全身心投入自己的那种痛并快乐(其实他有一个很恩爱的妻子,夫妇俩没有小孩,但经常遇到他们晚饭后手拉手悠闲自在的散着步)。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两情相悦,互为臂膀,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生死相与,这些是世间至情至美。我爱你,就应该为你付出所有,你爱我,就应该跟我志同道合。现在回过头看他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因为我有我的独立人格、理想和事业,所以我必须在世间正直的生活。你离开我,如果是因为属性不合,那我不痛苦;如果是因为天灾人祸,我会悲痛伤心,但我也会继续带着所有美丽的愿望继续活下去。
其实亲情与爱情又何尝不是一样,你是我的亲人,我们互相关心爱护,但是不是互相占有控制。即使我是你的长辈,对你有养育之恩,也没有权力(或者说没有力量)把控你的生命意志。我很惊叹“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这样的句子,也许古人的眼见和智慧真的是在我们现代人之上。至少它的解读: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令我深为赞同。从前中国人过着长久贫穷的生活,总是害怕家庭分离,现在社会发展了,至少基本的物质满足对于普通人都没什么问题,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精神的独立与交流了。
友情也一样,真正的友情也不应该成为绑架人的借口。有的人,像我就是这样的,在一起的时候忠肝义胆,这样即使命运让我们任何时候分离我也不会觉得遗憾。所以我也很少联系过去的朋友,除非有必要的时候,因为我正忙着对身边的人好。而真正的朋友,即使分别多年,只要有一日再聚首,也仍是亲切依然。
在一个中国式的传统家庭里,道德和伦理总是占着不可颠覆的重要位置。这应该是与从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里写着居住在一起的夫妻之间如果大部分为着共同体的温饱经济就已经耗尽了精力,则没有什么时间和心情交通感情,况且为了得到最大化的利益,总有一个权力代表必须处于高位,掌管全局控制成员。而现代的夫妻因为经济不再那么的捉襟见肘,当然有了经营感情的福利,这是我们活在现代的人应该感谢上苍的重大原因。而文明开放的社会中的孩子则更应该充分的享受物质充裕和精神丰盛带来的喜悦充实。如果生命可以为此变得更多彩没好,为什么我们仍要执念于从前那样的道德和方式呢。
这是我最近的一点思考,把女儿接来身边之后,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我希望她有美好的生活,也明白成长的挫折和生活的困扰司空见惯。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没有前例可循,所以我只有和她一起学习。不论过去我是多么的悲观迷惘、叛逆厌世、怀疑一切、无政府主义,现在终究是变得保守而乐观,也许可以这么说,我相信进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你不能探访,甚至在梦中都不行。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像他们,却不要设法将他们变得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神弓手瞄准无穷之路上的目标,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让你欣然在神弓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
很多年以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教授曾经说,在这个世界上,谁离了谁活不了呢。当时应该是调侃我们这些为了所谓的爱情荒废学业的少男少女。我一度认为他太过冷血,理性,不懂得享受全身心投入自己的那种痛并快乐(其实他有一个很恩爱的妻子,夫妇俩没有小孩,但经常遇到他们晚饭后手拉手悠闲自在的散着步)。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两情相悦,互为臂膀,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生死相与,这些是世间至情至美。我爱你,就应该为你付出所有,你爱我,就应该跟我志同道合。现在回过头看他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因为我有我的独立人格、理想和事业,所以我必须在世间正直的生活。你离开我,如果是因为属性不合,那我不痛苦;如果是因为天灾人祸,我会悲痛伤心,但我也会继续带着所有美丽的愿望继续活下去。
其实亲情与爱情又何尝不是一样,你是我的亲人,我们互相关心爱护,但是不是互相占有控制。即使我是你的长辈,对你有养育之恩,也没有权力(或者说没有力量)把控你的生命意志。我很惊叹“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这样的句子,也许古人的眼见和智慧真的是在我们现代人之上。至少它的解读: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仗恃己力,引导万物而不加以控制令我深为赞同。从前中国人过着长久贫穷的生活,总是害怕家庭分离,现在社会发展了,至少基本的物质满足对于普通人都没什么问题,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精神的独立与交流了。
友情也一样,真正的友情也不应该成为绑架人的借口。有的人,像我就是这样的,在一起的时候忠肝义胆,这样即使命运让我们任何时候分离我也不会觉得遗憾。所以我也很少联系过去的朋友,除非有必要的时候,因为我正忙着对身边的人好。而真正的朋友,即使分别多年,只要有一日再聚首,也仍是亲切依然。
在一个中国式的传统家庭里,道德和伦理总是占着不可颠覆的重要位置。这应该是与从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里写着居住在一起的夫妻之间如果大部分为着共同体的温饱经济就已经耗尽了精力,则没有什么时间和心情交通感情,况且为了得到最大化的利益,总有一个权力代表必须处于高位,掌管全局控制成员。而现代的夫妻因为经济不再那么的捉襟见肘,当然有了经营感情的福利,这是我们活在现代的人应该感谢上苍的重大原因。而文明开放的社会中的孩子则更应该充分的享受物质充裕和精神丰盛带来的喜悦充实。如果生命可以为此变得更多彩没好,为什么我们仍要执念于从前那样的道德和方式呢。
这是我最近的一点思考,把女儿接来身边之后,教育问题迫在眉睫。我希望她有美好的生活,也明白成长的挫折和生活的困扰司空见惯。而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没有前例可循,所以我只有和她一起学习。不论过去我是多么的悲观迷惘、叛逆厌世、怀疑一切、无政府主义,现在终究是变得保守而乐观,也许可以这么说,我相信进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