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广仁王庙 唐世的遗存
依着永乐宫无极殿值守工作人员指示,出永乐宫保卫处旁东偏门,循永乐宫东宫墙向北,再折而向西,沿北宫墙至公路上,复再向北即可寻到广仁王庙,山西仅存的三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
01. 11.09 菊花田 永乐宫后
04. 05. 07. 11.09 采菊 永乐宫后
走到永乐宫墙东北角,忽然一片菊花田,直向西绵延遍布永乐宫北墙外。还是平生初见菊花田,阳光熏暖,花香袭人。田主老俩口正在收采菊花,打听才知,近路处花朵略疏却香秾的菊花品种,是为熏制菊花茶用。而畦内花开如簇的品种,是为药用。田间另有帮忙的女人,招呼着要采些熏茶的菊花给我带上,实在心中温暖。可惜我却极少喝茶,否则定要带些,哪怕在这羁旅之中,不拘什么茶叶配几朵顶新鲜的菊花,冲泡出来想也是别有滋味。
19. 11.09 广仁王庙 戏楼
公路向北,走出里许,也未见有任何宫殿踪影。路旁人家,大多院门紧闭,难得在一条村路中见深处有几人正在剥玉米,于是走进相询。却正巧,广仁王庙,恰在那村路深处。
10.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广仁王庙,俗名五龙庙,今存正殿与相对戏台。戏台为清时补筑,一望可知。正殿单檐歇山顶,造型极古朴,门外两侧砖墙之上共嵌有四碑,细辩碑文,左侧两碑虽然碑文似后洗,但款识赫然唐碑。
近门处,龙泉记碑,记述是处曾有龙泉事:县城北七里有古魏城,城西北隅有一泉,其窦如线,派分西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落款:大和六年岁在壬子七月立秋日 芮城县令 赐绯鱼袋郑泽记。大和,大唐文宗皇帝年号,六年,即832年。
外侧,龙泉之记,亦记此事,落款:顺宗传位之明年 凉风至旬有五日记。大唐顺宗皇帝,即位不足一年即驾崩,其子宪宗皇帝继大统,明年即宪宗元和二年(807年),亦是为广仁王庙初筑之年。
13.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嵌碑
广仁王,不知哪路神仙。右侧两碑,近门处,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文恰正是为解此惑:
(每次用手机抄碑文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古魏城西北隅有广仁庙,□不知建自何年,重修于乾隆十年。庙貌维新而乐楼破缺,非所以壮观瞻也。闲尝观庙碑甚伙,独为龙泉记,而仁王何若?兴广仁又何若?并未详著。说者谓是文侯之所留贻也,而果有确据否耶?余考《芮志》,惟载龙泉而不及于庙。噫嘻!吾知之矣。泉出于庙之下,树木荫翳,鸣声上下依然,是和煦之象也,非仁也耶?浇灌南亩,谷我士女,又俨然惠泽之无不被也,非广仁也耶?至于称之曰王,更尊而敬之,亲而爱之,寄之于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是真所谓祠。因泉立泉,由神主者乎?
岁在戊寅孟夏之末 萧振玉等重修乐楼与正殿之东墙,功成告竣,谒余为文以志之。余固不文马敢妄焉之注,姑就其切,寔而易指者以为之记。俾后之览者,庶有感于斯文。
前社国学监生张效曾撰并书
计开共费银壹拾弍两整,树卖银柒两,下剩每社纳银一两,五社公议。庙内但有放柴草者:
首人
张崇祥
董士魁
萧振玉 载柳树
马大敖
姚炳
董修朴
移道房并两角门 铁笔匠 马德荣
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枚月下浣之七日立
外侧,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文大意同乾隆碑,落款:大清嘉庆十七年十二月谷旦。
12.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东南面
11.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西南面
15.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正西面 山墙
17.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正西面 阶座
18.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东北角 殿后
以碑文意,广仁王庙正殿后世屡有修缮,观梁椽斗拱,木质仍新,应在清嘉庆以后仍有补换。不过应是自唐元和以降,大殿主体未遭震圮火焚等毁灭性破坏,故而虽然历代补缀,却依然唐时风骨。
虽然不及五台山南禅寺中唐大殿宏丽,且因梁思成先生亲订为唐时木构大殿原作,但芮城广仁王庙能依然有些大唐影踪,依然可谓国之重宝。
广仁王庙在村中土台之上,台下龙泉泉眼,却早已干涸。如今仅存龙泉村名与这龙泉碑记,可知曾经是处有活芮之水。
坡上土径,当地文保所以几道铁丝象征性拦出一墙,近戏台台基与近旁树间辟有一门,门上墨笔写着公告: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早6点-12点开门。正殿殿门也是紧锁,窗外窥探,内里不知供奉着哪路神仙,想来初一十五开门,也只是为求左近村民香火钱吧。若为保护故,几道铁丝,一跨而过,形同虚设。
14.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殿后 院墙
夜宿芮城。
踌躇明日将行何处,忽然想到明日若侥幸是初一十五,或可去广仁王庙观瞻民俗。检索日历,今日恰恰是十月十四。
天神庇佑。
次日清晨七时闹钟醒来,天光未亮。困倦,延宕至八时出门,宾馆巷口,伫立寒风中,端着碗滚烫豆浆,就着韭菜煎饺。煎饺价廉,一元钱五枚,却很是美味,内热外凉的,再去广仁王庙。
02.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
大失所望。哪里有我想象中的许多善男信女,简陋庙门依然紧锁,与昨日唯一不同的,只是值守在大殿西墙上的阳光换在了东墙上,清晨傍晚,清淡的阳光。
农忙时节,左右村民家中只有些老幼妇孺,交谈不易,几番打听,才知道拿着广仁王庙钥匙的人,住在前村,但是具体哪里,却是茫然。
站在广仁王庙土台下,村中的十字路口中踌躇。已经抱定将败兴而归,却忽然有老者自南路匆匆过来,见他错身而过走上土台,正是值守广仁王庙的管理人员。果然神灵庇佑,知我千里迢迢。
老人打开正殿门锁,内里赫然供奉着龙王爷,难怪香火冷清,如今虽然神学昌明,其中却被气象学蚕食一隅,何人会再拜龙王以求雨水?
庙内梁架之上,有三方素木板以墨笔题记。其右,大清乾隆十年岁次三月初六日重修广仁王庙大吉;其左,时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上浣之吉五社人重修广仁王庙吉祥如意;正中,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芮城县人民委员会 重修广仁王庙纪念。三通题记墨色相同,左右两通当是一九五八年最后修葺时描摹。
广仁王庙外,并无一九五八年修葺的任何文字记载,进得庙内才知在庙外四碑所记最晚满清嘉庆年间修葺以后,再有光绪年间与一九五八年修葺。莫怪广仁王庙寂寞无闻,外观虽然古朴却简陋,查一九五八年修葺时,为破坏性修葺,因为檐椽最外侧木质腐朽而内侧较好,便没有整体依原样更换而只是将外侧锯断,明修实毁。
广仁王庙外墙所嵌仅存的两方清碑中,重修出资人,马姓董姓最多,两姓当是满清时候本地望族。值守广仁庙的老人,恰也董姓。董老民国三十年(1941年)生人,年过古稀,身形敏捷却似未至花甲,虽然头发移疏,却依然乌黑。董老可谓左右村中耆宿,因为长兄极早随军工作,故而可以倾力供养三位兄弟求学。老人几次说,如今落户青海西宁的长兄,改变其一生命运,实在是他的恩人,所以总要时常去看望。老人长兄八十一岁,也是身无病恙。
老人青年时在太原机械学院毕业以后,因为军工专业,分配至吉林白城子某军事基地,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一生中最好的十年落在了白山黑水间。部队本欲将其转业至内蒙古,董老极力反对,坚持回返芮城家乡,转业在当地供销社,直至退体。叶落归根,如今再回龙泉村,闲时帮着文管所初一十五管理些这败落的广仁王庙,其他一切与左右百姓已并无不同。
04.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前 董老
广仁王庙殿门开敞,却依然没有人来。便站在殿门前淡漠的阳光下,与老人闲聊许多左右风土掌故,可佐史,可佐实。
广仁王庙谷名五龙庙,普通说法是庙旁曾有泉水五径,故名五龙。似是而非,几处碑文均已明确广仁王庙只因龙泉而建,即便是处曾有他流,也当为龙泉支源,与广仁王庙并无瓜葛。听葛老一席解说,才知因果。原来龙泉由南至北,共有三处村落,龙泉前村、中村、后村,广仁王庙所在处,中村。龙泉水向南流,其南又近芮城县城,故而南侧龙泉前村人口最多。老人幼年记事时,大略是前村有五十余户人家,而中村仅有十余户,后村也不过二十余户。故而后世重修广仁王庙时,三村以人口多寡分社派资派工,前村三社,中村后村各一社,合计五社。又因五社均为龙泉村某社,为取吉祥之意,故俗名五社所修之庙为五龙庙。满清乾隆碑文中,恰有“下剩每社纳银一两,五社公议”字样,可资佐证。
广仁王庙与龙泉村,所在曾是古魏城遗址,故碑文中称“古魏城西北”。老人童年时,古魏城四面城墙仍有残垣可寻,芮城县城更是城垣完整,人们可以在城墙之上绕城一周而无中断。可惜,两城其后惨遭两次人祸。一在一九五八年,是年又有两祸,一是因三门峡水库之万恶,一是因当时百姓耕田无肥,不知为何“新社会”传言城墙土有肥力,于是左右百姓皆毁墙取土施肥,城垣须臾无存。二在一九六六年起之后十年,无须多言为何,所有芮城左右古迹,毁灭大半。广仁庙中曾经“甚伙”的庙碑,也所剩无几。如今嵌于墙上那方极重要的大唐元和“广仁王龙泉记”,也是后从庙后土中刨出,已断为三截
旧时龙泉左右,泉眼溪水实在不止五处,以董老所言,记得溪水大者便有六七处。满清乾隆碑记中,有“栽柳树”字样,柳依溪而生,曾经山清水秀之处。可惜后来一切成空,随着无数运动,生态迅速恶化,所有泉水在七十年代尽皆干涸。再不见水,再不见柳。
05.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前 董老
06. 11.10 广仁王庙 院门 董老
即使初一十五,因无人来,董老也不过在八九点钟开门片刻,也就再锁门归家。
07. 11.10 广仁王庙 龙泉村 柿树
随老人南向龙泉前村路上,老人向我描述曾经龙泉模样。如今广仁王庙戏台正下,西北处是龙泉泉眼,向南直至今时东西向村路迤南,形成方圆数十米一处水潭。水潭西南,曾是村民洗衣洗菜,用水之处。那里或者还会埋着些村民用来做石阶的石碑,老人如是猜测。龙泉水出水潭,向东南穿过今时南行村路,沿村路迤东,蜿蜒南向。溪畔绿柳成行,鹅鸭水荇,宛然江南。
言说着,一辆农用车驶过,暴土扬尘。老人走在路东,恰是西风,老人转身遮面,躲避灰尘。
龙泉前村与老人分别,径直回返芮城县城。一路却搭不到客车,重型货车却是不断,片刻灰头土脸。直走出数里,已在永乐宫前许多,才有客车回城。
![]() |
01. 11.09 菊花田 永乐宫后
![]() |
![]() |
![]() |
04. 05. 07. 11.09 采菊 永乐宫后
走到永乐宫墙东北角,忽然一片菊花田,直向西绵延遍布永乐宫北墙外。还是平生初见菊花田,阳光熏暖,花香袭人。田主老俩口正在收采菊花,打听才知,近路处花朵略疏却香秾的菊花品种,是为熏制菊花茶用。而畦内花开如簇的品种,是为药用。田间另有帮忙的女人,招呼着要采些熏茶的菊花给我带上,实在心中温暖。可惜我却极少喝茶,否则定要带些,哪怕在这羁旅之中,不拘什么茶叶配几朵顶新鲜的菊花,冲泡出来想也是别有滋味。
![]() |
19. 11.09 广仁王庙 戏楼
公路向北,走出里许,也未见有任何宫殿踪影。路旁人家,大多院门紧闭,难得在一条村路中见深处有几人正在剥玉米,于是走进相询。却正巧,广仁王庙,恰在那村路深处。
![]() |
10.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广仁王庙,俗名五龙庙,今存正殿与相对戏台。戏台为清时补筑,一望可知。正殿单檐歇山顶,造型极古朴,门外两侧砖墙之上共嵌有四碑,细辩碑文,左侧两碑虽然碑文似后洗,但款识赫然唐碑。
近门处,龙泉记碑,记述是处曾有龙泉事:县城北七里有古魏城,城西北隅有一泉,其窦如线,派分西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落款:大和六年岁在壬子七月立秋日 芮城县令 赐绯鱼袋郑泽记。大和,大唐文宗皇帝年号,六年,即832年。
外侧,龙泉之记,亦记此事,落款:顺宗传位之明年 凉风至旬有五日记。大唐顺宗皇帝,即位不足一年即驾崩,其子宪宗皇帝继大统,明年即宪宗元和二年(807年),亦是为广仁王庙初筑之年。
![]() |
13.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嵌碑
广仁王,不知哪路神仙。右侧两碑,近门处,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文恰正是为解此惑:
(每次用手机抄碑文都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古魏城西北隅有广仁庙,□不知建自何年,重修于乾隆十年。庙貌维新而乐楼破缺,非所以壮观瞻也。闲尝观庙碑甚伙,独为龙泉记,而仁王何若?兴广仁又何若?并未详著。说者谓是文侯之所留贻也,而果有确据否耶?余考《芮志》,惟载龙泉而不及于庙。噫嘻!吾知之矣。泉出于庙之下,树木荫翳,鸣声上下依然,是和煦之象也,非仁也耶?浇灌南亩,谷我士女,又俨然惠泽之无不被也,非广仁也耶?至于称之曰王,更尊而敬之,亲而爱之,寄之于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是真所谓祠。因泉立泉,由神主者乎?
岁在戊寅孟夏之末 萧振玉等重修乐楼与正殿之东墙,功成告竣,谒余为文以志之。余固不文马敢妄焉之注,姑就其切,寔而易指者以为之记。俾后之览者,庶有感于斯文。
前社国学监生张效曾撰并书
计开共费银壹拾弍两整,树卖银柒两,下剩每社纳银一两,五社公议。庙内但有放柴草者:
首人
张崇祥
董士魁
萧振玉 载柳树
马大敖
姚炳
董修朴
移道房并两角门 铁笔匠 马德荣
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枚月下浣之七日立
外侧,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文大意同乾隆碑,落款:大清嘉庆十七年十二月谷旦。
![]() |
12.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东南面
![]() |
11.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西南面
![]() |
15.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正西面 山墙
![]() |
17.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正西面 阶座
![]() |
18.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东北角 殿后
以碑文意,广仁王庙正殿后世屡有修缮,观梁椽斗拱,木质仍新,应在清嘉庆以后仍有补换。不过应是自唐元和以降,大殿主体未遭震圮火焚等毁灭性破坏,故而虽然历代补缀,却依然唐时风骨。
虽然不及五台山南禅寺中唐大殿宏丽,且因梁思成先生亲订为唐时木构大殿原作,但芮城广仁王庙能依然有些大唐影踪,依然可谓国之重宝。
广仁王庙在村中土台之上,台下龙泉泉眼,却早已干涸。如今仅存龙泉村名与这龙泉碑记,可知曾经是处有活芮之水。
坡上土径,当地文保所以几道铁丝象征性拦出一墙,近戏台台基与近旁树间辟有一门,门上墨笔写着公告: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早6点-12点开门。正殿殿门也是紧锁,窗外窥探,内里不知供奉着哪路神仙,想来初一十五开门,也只是为求左近村民香火钱吧。若为保护故,几道铁丝,一跨而过,形同虚设。
![]() |
14. 11.09 广仁王庙 正殿 殿后 院墙
夜宿芮城。
踌躇明日将行何处,忽然想到明日若侥幸是初一十五,或可去广仁王庙观瞻民俗。检索日历,今日恰恰是十月十四。
天神庇佑。
次日清晨七时闹钟醒来,天光未亮。困倦,延宕至八时出门,宾馆巷口,伫立寒风中,端着碗滚烫豆浆,就着韭菜煎饺。煎饺价廉,一元钱五枚,却很是美味,内热外凉的,再去广仁王庙。
![]() |
02.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
大失所望。哪里有我想象中的许多善男信女,简陋庙门依然紧锁,与昨日唯一不同的,只是值守在大殿西墙上的阳光换在了东墙上,清晨傍晚,清淡的阳光。
农忙时节,左右村民家中只有些老幼妇孺,交谈不易,几番打听,才知道拿着广仁王庙钥匙的人,住在前村,但是具体哪里,却是茫然。
站在广仁王庙土台下,村中的十字路口中踌躇。已经抱定将败兴而归,却忽然有老者自南路匆匆过来,见他错身而过走上土台,正是值守广仁王庙的管理人员。果然神灵庇佑,知我千里迢迢。
老人打开正殿门锁,内里赫然供奉着龙王爷,难怪香火冷清,如今虽然神学昌明,其中却被气象学蚕食一隅,何人会再拜龙王以求雨水?
庙内梁架之上,有三方素木板以墨笔题记。其右,大清乾隆十年岁次三月初六日重修广仁王庙大吉;其左,时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上浣之吉五社人重修广仁王庙吉祥如意;正中,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芮城县人民委员会 重修广仁王庙纪念。三通题记墨色相同,左右两通当是一九五八年最后修葺时描摹。
广仁王庙外,并无一九五八年修葺的任何文字记载,进得庙内才知在庙外四碑所记最晚满清嘉庆年间修葺以后,再有光绪年间与一九五八年修葺。莫怪广仁王庙寂寞无闻,外观虽然古朴却简陋,查一九五八年修葺时,为破坏性修葺,因为檐椽最外侧木质腐朽而内侧较好,便没有整体依原样更换而只是将外侧锯断,明修实毁。
广仁王庙外墙所嵌仅存的两方清碑中,重修出资人,马姓董姓最多,两姓当是满清时候本地望族。值守广仁庙的老人,恰也董姓。董老民国三十年(1941年)生人,年过古稀,身形敏捷却似未至花甲,虽然头发移疏,却依然乌黑。董老可谓左右村中耆宿,因为长兄极早随军工作,故而可以倾力供养三位兄弟求学。老人几次说,如今落户青海西宁的长兄,改变其一生命运,实在是他的恩人,所以总要时常去看望。老人长兄八十一岁,也是身无病恙。
老人青年时在太原机械学院毕业以后,因为军工专业,分配至吉林白城子某军事基地,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一生中最好的十年落在了白山黑水间。部队本欲将其转业至内蒙古,董老极力反对,坚持回返芮城家乡,转业在当地供销社,直至退体。叶落归根,如今再回龙泉村,闲时帮着文管所初一十五管理些这败落的广仁王庙,其他一切与左右百姓已并无不同。
![]() |
04.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前 董老
广仁王庙殿门开敞,却依然没有人来。便站在殿门前淡漠的阳光下,与老人闲聊许多左右风土掌故,可佐史,可佐实。
广仁王庙谷名五龙庙,普通说法是庙旁曾有泉水五径,故名五龙。似是而非,几处碑文均已明确广仁王庙只因龙泉而建,即便是处曾有他流,也当为龙泉支源,与广仁王庙并无瓜葛。听葛老一席解说,才知因果。原来龙泉由南至北,共有三处村落,龙泉前村、中村、后村,广仁王庙所在处,中村。龙泉水向南流,其南又近芮城县城,故而南侧龙泉前村人口最多。老人幼年记事时,大略是前村有五十余户人家,而中村仅有十余户,后村也不过二十余户。故而后世重修广仁王庙时,三村以人口多寡分社派资派工,前村三社,中村后村各一社,合计五社。又因五社均为龙泉村某社,为取吉祥之意,故俗名五社所修之庙为五龙庙。满清乾隆碑文中,恰有“下剩每社纳银一两,五社公议”字样,可资佐证。
广仁王庙与龙泉村,所在曾是古魏城遗址,故碑文中称“古魏城西北”。老人童年时,古魏城四面城墙仍有残垣可寻,芮城县城更是城垣完整,人们可以在城墙之上绕城一周而无中断。可惜,两城其后惨遭两次人祸。一在一九五八年,是年又有两祸,一是因三门峡水库之万恶,一是因当时百姓耕田无肥,不知为何“新社会”传言城墙土有肥力,于是左右百姓皆毁墙取土施肥,城垣须臾无存。二在一九六六年起之后十年,无须多言为何,所有芮城左右古迹,毁灭大半。广仁庙中曾经“甚伙”的庙碑,也所剩无几。如今嵌于墙上那方极重要的大唐元和“广仁王龙泉记”,也是后从庙后土中刨出,已断为三截
旧时龙泉左右,泉眼溪水实在不止五处,以董老所言,记得溪水大者便有六七处。满清乾隆碑记中,有“栽柳树”字样,柳依溪而生,曾经山清水秀之处。可惜后来一切成空,随着无数运动,生态迅速恶化,所有泉水在七十年代尽皆干涸。再不见水,再不见柳。
![]() |
05. 11.10 广仁王庙 正殿前 董老
![]() |
06. 11.10 广仁王庙 院门 董老
即使初一十五,因无人来,董老也不过在八九点钟开门片刻,也就再锁门归家。
![]() |
07. 11.10 广仁王庙 龙泉村 柿树
随老人南向龙泉前村路上,老人向我描述曾经龙泉模样。如今广仁王庙戏台正下,西北处是龙泉泉眼,向南直至今时东西向村路迤南,形成方圆数十米一处水潭。水潭西南,曾是村民洗衣洗菜,用水之处。那里或者还会埋着些村民用来做石阶的石碑,老人如是猜测。龙泉水出水潭,向东南穿过今时南行村路,沿村路迤东,蜿蜒南向。溪畔绿柳成行,鹅鸭水荇,宛然江南。
言说着,一辆农用车驶过,暴土扬尘。老人走在路东,恰是西风,老人转身遮面,躲避灰尘。
龙泉前村与老人分别,径直回返芮城县城。一路却搭不到客车,重型货车却是不断,片刻灰头土脸。直走出数里,已在永乐宫前许多,才有客车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