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的味道
在食堂吃了十多年的饭,发现无论邢台,石家庄,海南或是上海,无论高中还是大学,食堂的菜全是一个味道。
听人说,食堂里的菜,与其说炒,不如说是煮。油倒也舍得放,只是一大锅菜,翻炒定然不可能,主勺的师傅能不把菜炒得一面生,一面糊就是一门技术。
所以,无论白菜、卷心菜,亦或是南瓜土豆,在吃将起来,全都一种味道。以至每次打菜,总是笼统地说青菜——到底青菜是哪个,恐怕打菜的阿姨也不知道。
青色的蔬菜吧……
下午五点,定点饿了,走进旦苑,却登时没了食欲。北区还好,浓重的辣和咸还能唤起麻木已久的味觉的区分功能;旦苑的口味不重,故就实在难分出“花椒”与“大料”的味道。于是,有意挑了两个差异大的:鸡蛋羹,豆角,外加三两米饭。
鸡蛋羹没味,似乎是忘了放盐。但记得上次在南区吃同样的蛋羹,貌似鸭蛋,结果咸得直吼嗓子。
豆角秉持着“青菜”的味道。
两口下去,再吃不下,只好干嚼米饭。
没有盐糖醋酱的米饭,馨着米的味道,略带着甜。
品味……
思考……
往日的主食,必须夹杂着菜肉。此外,菜的味道也总是被浓重的调料覆盖,以致连味觉都逐渐被败坏,非要靠着“重口味”才就得下“无味”的米饭和馒头。
好久没有品味到米的味道了,即便是糙米,也还保留着它的本味。同样的还有馒头、水、空气、青草、树叶……
那些一直被匆匆略去的东西,只有慢下来、静下来,才能注意到,
而那些被败坏的知觉,竟也能再次回复到它的自然。
听人说,食堂里的菜,与其说炒,不如说是煮。油倒也舍得放,只是一大锅菜,翻炒定然不可能,主勺的师傅能不把菜炒得一面生,一面糊就是一门技术。
所以,无论白菜、卷心菜,亦或是南瓜土豆,在吃将起来,全都一种味道。以至每次打菜,总是笼统地说青菜——到底青菜是哪个,恐怕打菜的阿姨也不知道。
青色的蔬菜吧……
下午五点,定点饿了,走进旦苑,却登时没了食欲。北区还好,浓重的辣和咸还能唤起麻木已久的味觉的区分功能;旦苑的口味不重,故就实在难分出“花椒”与“大料”的味道。于是,有意挑了两个差异大的:鸡蛋羹,豆角,外加三两米饭。
鸡蛋羹没味,似乎是忘了放盐。但记得上次在南区吃同样的蛋羹,貌似鸭蛋,结果咸得直吼嗓子。
豆角秉持着“青菜”的味道。
两口下去,再吃不下,只好干嚼米饭。
没有盐糖醋酱的米饭,馨着米的味道,略带着甜。
品味……
思考……
往日的主食,必须夹杂着菜肉。此外,菜的味道也总是被浓重的调料覆盖,以致连味觉都逐渐被败坏,非要靠着“重口味”才就得下“无味”的米饭和馒头。
好久没有品味到米的味道了,即便是糙米,也还保留着它的本味。同样的还有馒头、水、空气、青草、树叶……
那些一直被匆匆略去的东西,只有慢下来、静下来,才能注意到,
而那些被败坏的知觉,竟也能再次回复到它的自然。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