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每个人的身上都潜藏了另一股因子,它可能是暴戾、偏执、阴暗,甚至带有一丝破坏性的,所以我从不否认性恶论的存在,善良的秉性真的是希求,哪怕是生命的大半时间都是善的因子发挥主导作用,我也不会就此沦为孟子所谓性本善的拥趸。
再一次重申在心中颠扑不破几成真理的论断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复归善于思考的习惯,当世俗生活占据生命的主题,每日不得不奔波于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的生活之中,索性放弃思考成为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似乎成为生活的常态,于是行动派沦为空喊口号的傀儡,叫嚣着改变的自我终究还是变成内心唾弃的他者,原来自己正朝着内心期望的相反方向演变。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步调,同一趟地铁,同一班公车,同一家公司,甚至回到家面对的是同一个人,是否有厌弃的成分在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有努力不去设想生活的负面效应。
今天,也就是5月8日,坐在公车上我的脑子瞬间滋生出一种想法,像是大彻大悟,或许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佐证了这一理念,人有多面性,与不同的人相处会展露出不同的面向,可以是温婉的,也可以是狂躁的,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文艺的说法或许是“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若你脾气暴躁,那么或许是你施暴的对象也有暴躁的倾向,否则两个巴掌拍不响,又岂能会令你的情绪在瞬间喷薄而出?当然,你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我个人觉得这只是让我的情绪更加平和的一种方法,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试着换位思考,吸取他人身上的一些优点。
PS:恢复写作的习惯,只是这次的风格感觉有些说教,额,尽量复归本尊。
再一次重申在心中颠扑不破几成真理的论断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复归善于思考的习惯,当世俗生活占据生命的主题,每日不得不奔波于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的生活之中,索性放弃思考成为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似乎成为生活的常态,于是行动派沦为空喊口号的傀儡,叫嚣着改变的自我终究还是变成内心唾弃的他者,原来自己正朝着内心期望的相反方向演变。每日重复着同样的步调,同一趟地铁,同一班公车,同一家公司,甚至回到家面对的是同一个人,是否有厌弃的成分在我不得而知,但是我有努力不去设想生活的负面效应。
今天,也就是5月8日,坐在公车上我的脑子瞬间滋生出一种想法,像是大彻大悟,或许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佐证了这一理念,人有多面性,与不同的人相处会展露出不同的面向,可以是温婉的,也可以是狂躁的,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文艺的说法或许是“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若你脾气暴躁,那么或许是你施暴的对象也有暴躁的倾向,否则两个巴掌拍不响,又岂能会令你的情绪在瞬间喷薄而出?当然,你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我个人觉得这只是让我的情绪更加平和的一种方法,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试着换位思考,吸取他人身上的一些优点。
PS:恢复写作的习惯,只是这次的风格感觉有些说教,额,尽量复归本尊。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