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杂谈
引子
决定写一点东西。之前一直“懒”,没动笔。但总要选择开始的。就像即将吐丝的蚕一样,开始的时候看似不知从何下手,但总要选择开始。更何况我原本是一邋遢的主儿。好吧选择开始。
完全不知道是以写小说的形式进行,还是弄一个意识流,姑且乱炖。故事始于2008年,我大学毕业。刚毕业,就赶上金融危机了。电视里开始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有点奇怪,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我国真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刺激经济是个什么意思?鼓励同学们以旧换新买家电,鼓励同学们去消费。这和我们以前讲的勤俭节约是否矛盾?然而我没有多少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我需要一份工作来换钱,然后去买生活必需品。然后不幸的是我很快失业了。我蜷居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同时准备找下一份工作。同时也有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我要为我的未来思考。
找工作的时间里,我过得很惨,饮食不规律。我看到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我想这些装满小麦的运输车把小麦拉进工厂,深加工以后,又贴上华丽的包装,再打广告,然后经过物流体系进入商场,然后再卖给我: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在想这一粒小麦的行程大概跨千山万水,与各种添加剂摸爬滚打,最终与我见面了。有必要这么复杂吗?我需要的也只是一粒米而已。工厂里的机器在轰鸣着,如果机械能够高度自动化,我又怎么和机器竞争工作岗位呢?我也不愿意回农村,农村的同学都知道在农村没什么前途,这是经验之谈,就像规律一样,没有人问为什么农民很穷。我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但我需要生存,我想我大概需要降低姿态。我要向社会妥协,求社会赏我一口饭。并且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首先思考的是农民为什么很穷?按理来说,民以食为天,人不吃饭会挂。而农民又占有这一重要资源,如果他们同时不卖粮食,城市的同学估计得向他们下跪了。马克思讲生产材料的重要性,农民现在已经是地主了,为什么还是穷?首先来看一下粮食的价格,粮食是农民的,但是价格不是农民定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东西是你的,但是多少钱卖你说了不算。谁说了算?市场。市场是怎样定价的?供大于求则价低,求大于供则价扬。买卖博弈。粮食虽然重要,但你不得不卖,你要换钞票给孩子买教育,买来年土地用的化肥。粮价问题反映出一个重要原理: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第(一)章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第(一)章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如之前所说的。农民需要拿粮食来交换其他生产资料。而且没有其它东西可以交换。尽管有农民认为自家的粮食应该是5块钱一斤。但是市场价是5毛钱一斤,他也不得不按市场价交易,因为他没有其它的办法。自己不按这个价卖粮食,别人家就会按这个价格卖。关键是他不得不靠卖粮为生。所有的农民也不可能联合起来抬价。所以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所以通常情况下,农民始终处于刚好填报肚子的状态。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算是广义的真理,特别适合社会学。他是社会秩序的无形之手。散户没有议价能力,所以散户经常就遭到尽可能的压价,被揩油。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散户毫无还手之力。
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农民上税供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是还会遭到官员的敲打,这种敲打不是故意的,是不由自主的、潜意识的,日积月累的。所有的官员同学都这样做的时候有(有清官出现的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官员敲打的,清官属于散户),底层的农民就吃紧了。这样社会财富渐渐积聚到官员手里。一旦有个天灾人祸,底层的农民就脆弱夭折了,不能供粮了。于是流动性枯竭了,危机出现了。皇上拨款赈灾,赈灾款八成又落入渠道,发送不到终端。皇上不能收租了,还得给官员同学发工资。终于hold不住了,向大臣求助,同学们都装聋作哑,仰仗法不责众,看好戏。皇上明白了,我是孤家寡人,哥也是散户啊。所以过往的王朝是有周期的,皇上要想有所作为,也要看生的朝代。(能不能赶上科技革命啥的)。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不只体现在生产关系上。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这也是大超市赚钱的来源之一。在超市终端,消费者是散户,超市把价格订的很高。超市采货时,供货商是散户,超市把价格压得很低。所以反垄断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概念。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是指买卖的一方对对方有依赖而不得不接受对方提出的不平等交易。比如本该是50元换50元,赶上你缺钱救急,借一还八也是有可能的。借一还八是明显的不对等交易,我们谈论更多的是隐性的不对等交易,也就是潜规则。潜规则的例子很多,也是寻租理论的重要依据。吴思先生已经讲了很多。(吴思著有《潜规则》一书)讲究的是利益分析法。潜规则分两种一种是你情我愿的潜规则,比如贿赂。另一种是你情我不愿的情况:比如索贿、剥削。我们主要分析后一种:难言之隐的你情我愿。并要引出另外一个概念:标准依赖。
第二章 不得不这样吗?
“不得不这样吗?” 真正让该句子发扬光大的是肖琼女士,她在博客揭露娱乐圈潜规则一事,把此语作为标题。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女演员作为相对的弱势个体,当然会有被潜的风险。我们接下来探讨的就是生活中不得不这样的一些事
生活中常有被欺负的事情,比如一个比你壮的同学经常骚扰你,你却奈何不了他。他却可以从你这得到快乐。这是不对称博弈,也是一种寻租行为。
好吧,我们不谈这些赤裸裸的寻租行为了,你原谅我思维混乱。接下来讲的是隐形的不对称交易:鸡蛋换冰棍的故事。
以前在农村,同学们家很多都养鸡的。自养自食。那个时候冰棍,雪糕很新概念,很奢侈。同学们很少舍得买,卖冰棍的同学想出法子:鸡蛋换冰棍。卖的很成功。一个冰棍居然可以换两个鸡蛋!为什么我们用鸡蛋换水呢?显然鸡蛋比冰棍营养多了。好吧,我们对冰棍有依赖!我们没法自制冰棍,没法从爸爸妈妈那拿钱,我们可以用鸡蛋换呐。我需要一个冰棍,正如我现在需要一个iphone!
所以我们的话题转向另外一个词:依赖
依赖讲的就是不得不的故事。
先讲路径依赖定律
一个广为流传、引人入胜的例证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 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不得不这样吗?是的,积重难反了。
如果你想和外国人交流就必须学外语,外语是一种标准。而我们是散户。
你的手表最好订成北京时间,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订的,这是一种标准,你是散户,就必须跟随。
你需要买一部智能手机,尽管它可能泄露你的隐私,但是你必须买一部,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买了,不买智能手机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合作。更新到智能手机,这是一种标准。
好了,散户面对标准,只能选择跟随,而且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没有议价能力。接下来讲标准依赖
第三章 标准依赖
黄金这东西难以下咽,当枕头又太硌。为什么人们把它当宝贝呢?因为它代表财富,是一种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则不好发展。人们需要标准。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标准依赖带来的负效应:正常却不合理的标准依赖。
看一下你的电脑键盘的字母布局,大多数同学的键盘都是QWERTYUIOP 布局,为什么字母A和B离那么远呢?为什么不是按ABCDEFG排列呢?因为当初设计键盘的人为了使人们打字慢一些,故意设计成这样了。打字快的话,会发生“粘连”现象:相邻的键卡在一起了。以后这种标准便延续到了现在,至今仍是主流。这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说,需要支付一点点熟练适应的成本了。
好吧,我的大脑卡壳了。让我们谈论一下其他的东西。回到文章的开头:我毕业后失去了工作的事。我原本打算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呢,等我毕业后却被告知不需要了。如果以前被告知我工作是做贡献,现在我不工作是做贡献:给其他同学提供饭碗,我来刺激消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开动脑筋想了想,得出以下结论:三个人捕捉一条鲸鱼叫合作。十个人捉一个麻雀叫竞争。
想象一下十个人捉一只麻雀的结果,结果必然是很难看的争夺。在讲捉麻雀的故事之前要将公共资源的事。
同学们每天都在自己家用水洗澡做饭什么的,我们让同学们住在一起,会不会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呢?答案是NO,每天使用的水比原来自家用水还要多。原因是标准依赖:为了短时间内清洗大量同学们使用的餐具,不可能精细的擦洗每一个餐具,于是使用了更多的水。另外的原因是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淡薄了:即使自己浪费水也不会记在自己头上,而由大家均摊。所以损害公共空间,却不被惩罚。就像之前讲的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一样,公共资源(空间)常会遭到同学们的揩油,而无还手之力。
公共资源会渐渐地被蚕食破坏,我们称之为腐蚀定律。吴思先生也在《潜规则》中提到:正义的边界总要倒。
我看来是因为小人常戚戚(组团),君子坦荡荡(落单)。
讲完公共资源的事,我们还要将讲3人合作捕鲸的故事。三人奋力合作,因为为了终极目标他们不得不选择合作。不得不这样吗?是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关系。我们都读过陶潜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述的场景简直就是和谐社会。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才是和谐社会的依赖。如果资源匮乏,他们没注意计划生育,会是怎样?一篇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生产关系如何?答案是:和谐。因为他们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保障一个勉强活下去的收成。所以穷山恶水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邻里之间和和谐。那么“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怎么理解?原因在于穷山恶水不会出刁民,但是穷山恶水且人还很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出刁民了。原因在于这里的人都很脆弱,面对刁民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而刁民只需在每个人揩一点油,积少成多这就是一笔大买卖。而且自己比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于是这个数学函数就建立起来了:人人向刁民上税,刁民组团,维持势能:一种可敲诈的能力。
这个模式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是刁民成员,于是博弈出现了,谁来当刁民?
很不幸,他们的成员之间实力相当,这就要经过无数次的pk 和腹黑 来完成,造成了大量的博弈损耗。结论是如果10个人捉一只麻雀会造成大量的博弈损耗。
接下来讲反射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索罗斯对经济研究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的改变引发的蝴蝶效应最终对群体造成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每个人就好像矩阵的一个点一样,彼此影响。好的建议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耻的行为,大家彼此约束。但是如果有人破坏了规矩,而且周围的同学对他约束失效,接下来会怎样?这会引来跟随效应,会有更多的人破坏了原来的规矩。最后整个群体不得不降低了行业标准。世界上信奉丛林法则的人多了,那些讲求社会契约的人生活成本就增加了,这样又有一部分人向丛林法则妥协,道德出现了通胀。
最终结论是让10个人捉一只麻雀,会造成资源浪费和道德通胀。(10人捉一麻雀是比喻)
(接上)在残酷的竞争体系里好像不成功便成仁就是标准。
接下来讲经济问题。总所周知现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钞票。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怎样流通的?货币是交易的中间产物,类似于欠条:你为社会付出劳动,社会给你货币,然后你可以随便买些什么东西。现代社会的发钞权由政府掌控。政府放或贷给商业银行,银行贷给企业,企业给民众钞票,作为劳动的回报。这些钱有一部分会沉淀到个人的账户,个体根据自己需要买东西。问题是银行给公司的钱是要限期收回去的。银行要盈利,企业公司要盈利,利从何来?银行找企业,企业找员工。结论是由边际提供剩余价值。资本寻找市场,市场寻找边际。市场具有天然的扩张属性。
第六章 边际提供剩余价值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公司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为公司盈利而奋斗。公司的收入来源于社会成员购买我们的产品。要想盈利就要买五卖六。也就是从社会成员身上赚钱。每个社会成员要想生存,就必须保证自己挣足够的钱来给其他公司赚。于是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公司们赚得更多了。意味着从社会成员那里赚得更多了。这样一来,社会成员中挣得少的同学最受伤:入不敷出。我们越是努力,越是有人受伤。
同封建社会一样,财富渐渐地流动聚集。
马太效应导致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穷人没有了与富人交换的资本导致经济血液无法循环下去。所以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老板应当多给工人开工资。但现实是老板以经济不景气为由削减员工的工资,进而导致流动性枯竭的加剧。接下来的结果是等待崩盘。
(接上)接下来的结果是等待崩盘。
怎样解决呢?讲解决之前我们还要讲讲生态恶化的具体过程。如之前所讲市场具有天然的扩张属性。解决收入的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充市场边际。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化无孔不入的表演。这也正是服务行业兴起的的动力。各种资源被卷入市场,只要能买卖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一粒米要经过各种加工、各种添加、各种包装、各种渠道后才进入我们口中的原因。这是市场边界扩张叠加后的结果。为了使产品在市场上更畅销,人们把商品不断包装,借以寻找市场蓝海。这种包装在登峰造极后,产品本身已经背离初衷,产品只不过成了交易的载体。
环境被污染、资源被淘空、道德被腐蚀。人们生活的并不幸福。更为要命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人们折腾的不成样子,并且威胁到人类生存。这种市场边际扩充的模式岌岌可危。如果放任这种模式,世界将会怎样?
第六章 解决之道。
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是指买卖一方在对交易有依赖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不公平交易的一种妥协。如果交易的一方对交易有依赖,不得不妥协接受不公平交易,我们把接受不公平交易的人称之为易格受损的人。反之,我们把公平交易的当事人称为易格饱满的人。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易格。易格是指个人在社会交易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显然,充实个人的易格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
我们先来看封建王朝时代所遇到的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财富逐渐转移到达官贵人手里,穷人甚至买不起生产资料,无法进行生产。而每年的银矿开采以及铜矿开采所带来的货币量是有限的。整个经济社会面临流动性枯竭的窘境。而占有社会财富的达官贵人又不肯施舍给穷人。皇上又不能强行把富人的银子分给穷人(个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于是只能坐等崩盘。
再来看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问题...
看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问题之前,还得讲两件事 :信用扩张 和 通货膨胀。
先讲信用扩张,货币即信用。如果能兑现承诺,信用就会建立。你能用钞票买到东西。钞票就有了信用。钞票有了信用,就可以调动生产力。人们生产出物品又巩固了货币的信用。于是货币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了就有了生产力。所以法币大大解放了信用。在金属货币时代后期的中国,货币发行甚至赶不上生产所需货币,货币需求捉襟见肘。法币则不同,它大大解放了信用(通常,法币的信用由贵金属辅助建立,如金本位和银本位),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很大程度上有法币扩张信用的功劳。然而货币的信用可以无限扩张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得讲西班牙和中国明朝的故事。殖民主义的先行者西班牙于1545年左右在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银矿, 1565年,西班牙又占领菲律宾作为亚洲的一个殖民据点,并开始和当时的明王朝做生意。于是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明王朝建立了白银货币制度,并且带来了明朝的繁荣。巨量的白银涌入导致白银购买力贬值,白银供应过剩。白银的货币信用降低。后来由于1630年左右美洲的白银出口急剧减少,明王朝发生了通货紧缩,货币供应吃紧,这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按理说白银少了,升值就可以了,毕竟白银供应发生过供大于求的状况,现在白银供应少了,正好缓解白银供大于求的状况。怎么会发生货币不够用的情况呢?原来,人们按照惯性以为白银的购买力仍然和原来一样低,仍需要大量白银来买一件物品。白银贬值后的价格已经是是人们依赖的标准,白银供应少了,自然就会发生不够用的情况。进而导致流动性枯竭。也就是说,白银的货币信用降低后,没有再恢复当初万人迷的身价。结论是要想保持身价,就要保证无可替代的稀缺性。所以货币不能滥发,货币的承诺需要劳动成果的兑现。也就是说货币信用的扩张不是无限的。是受限于需求的。
需求并不是无限的,尤其对劳动者的需求更不是无限的,市场边际不得不向服务行业发展。服务行业的虚拟附加值很高,
这些需求引导出来的货币降低了货币的信用。货币的信用降低后,无疑推高了底层民众的生活成本,很多原本衣食无忧的人也面临流动性枯竭的问题,不得不涌入服务行业。这些人的努力又推动了通胀的发展。
货币是由银行发出去的,发出1000元,要收回1200元,多出来的200元哪来的?原来,货币还可以通过企业出口产品,直接支付给企业。但问题是这样做相当于把鱼扔到池子外面,再往池子里放水一样,无疑加剧了通胀局面。
现在回头讲解决之道。
1政府对民众免税,只需征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
2公务员由政府直养,解决三公透明的问题。工作为政府,从政府拿钱很合理。
3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给民众,充实人们的易格。
4外资改为承包制,规定年限,并限制外资盈利。
5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引导部分同学向农村转移。
6充实人们的易格,将出口依赖转为内需。
嗯,这样草草结尾实在不太应该,我再讲一讲数据战争的故事。
开篇提到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在大资本面前,小公司也是不具备议价能力的。大资本动用数据洪流和你耗,你就坚持不了多少时间,最终难以摆脱被收购和打工的命运。实际上全球的垄断集团已经形成。全球化的另一面就是赢者通吃。
另外想说的是国企应当把利润(剩余价值)还给国民,充实人们的易格。这样就可以避免崩溃周期的重演。
最后想说的是土地不可以自由流转,交给资本集约化运作,当然可以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是但是会让农民进一步失去决策权,不能决定自己种什么,不能决定卖还是不卖,易格被压到瘪皮。况且中国在种子、化肥、产业链完全没有话语权,只能沦为打工的角色。农业集约化等于把小船连在一起等待资本的东风,不成想资本一把火就毁了整个赤壁。资本数据流会让农民尝一尝甜头先,可是有一天农民却买不起面包了。。。
最后以一个问题结尾:生态恶化的临界值在哪里?
决定写一点东西。之前一直“懒”,没动笔。但总要选择开始的。就像即将吐丝的蚕一样,开始的时候看似不知从何下手,但总要选择开始。更何况我原本是一邋遢的主儿。好吧选择开始。
完全不知道是以写小说的形式进行,还是弄一个意识流,姑且乱炖。故事始于2008年,我大学毕业。刚毕业,就赶上金融危机了。电视里开始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有点奇怪,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我国真有那么大的关系吗?刺激经济是个什么意思?鼓励同学们以旧换新买家电,鼓励同学们去消费。这和我们以前讲的勤俭节约是否矛盾?然而我没有多少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我需要一份工作来换钱,然后去买生活必需品。然后不幸的是我很快失业了。我蜷居在一个集体宿舍里,同时准备找下一份工作。同时也有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我要为我的未来思考。
找工作的时间里,我过得很惨,饮食不规律。我看到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我想这些装满小麦的运输车把小麦拉进工厂,深加工以后,又贴上华丽的包装,再打广告,然后经过物流体系进入商场,然后再卖给我: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在想这一粒小麦的行程大概跨千山万水,与各种添加剂摸爬滚打,最终与我见面了。有必要这么复杂吗?我需要的也只是一粒米而已。工厂里的机器在轰鸣着,如果机械能够高度自动化,我又怎么和机器竞争工作岗位呢?我也不愿意回农村,农村的同学都知道在农村没什么前途,这是经验之谈,就像规律一样,没有人问为什么农民很穷。我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但我需要生存,我想我大概需要降低姿态。我要向社会妥协,求社会赏我一口饭。并且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首先思考的是农民为什么很穷?按理来说,民以食为天,人不吃饭会挂。而农民又占有这一重要资源,如果他们同时不卖粮食,城市的同学估计得向他们下跪了。马克思讲生产材料的重要性,农民现在已经是地主了,为什么还是穷?首先来看一下粮食的价格,粮食是农民的,但是价格不是农民定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东西是你的,但是多少钱卖你说了不算。谁说了算?市场。市场是怎样定价的?供大于求则价低,求大于供则价扬。买卖博弈。粮食虽然重要,但你不得不卖,你要换钞票给孩子买教育,买来年土地用的化肥。粮价问题反映出一个重要原理: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第(一)章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第(一)章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如之前所说的。农民需要拿粮食来交换其他生产资料。而且没有其它东西可以交换。尽管有农民认为自家的粮食应该是5块钱一斤。但是市场价是5毛钱一斤,他也不得不按市场价交易,因为他没有其它的办法。自己不按这个价卖粮食,别人家就会按这个价格卖。关键是他不得不靠卖粮为生。所有的农民也不可能联合起来抬价。所以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所以通常情况下,农民始终处于刚好填报肚子的状态。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算是广义的真理,特别适合社会学。他是社会秩序的无形之手。散户没有议价能力,所以散户经常就遭到尽可能的压价,被揩油。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散户毫无还手之力。
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农民上税供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是还会遭到官员的敲打,这种敲打不是故意的,是不由自主的、潜意识的,日积月累的。所有的官员同学都这样做的时候有(有清官出现的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官员敲打的,清官属于散户),底层的农民就吃紧了。这样社会财富渐渐积聚到官员手里。一旦有个天灾人祸,底层的农民就脆弱夭折了,不能供粮了。于是流动性枯竭了,危机出现了。皇上拨款赈灾,赈灾款八成又落入渠道,发送不到终端。皇上不能收租了,还得给官员同学发工资。终于hold不住了,向大臣求助,同学们都装聋作哑,仰仗法不责众,看好戏。皇上明白了,我是孤家寡人,哥也是散户啊。所以过往的王朝是有周期的,皇上要想有所作为,也要看生的朝代。(能不能赶上科技革命啥的)。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不只体现在生产关系上。还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这也是大超市赚钱的来源之一。在超市终端,消费者是散户,超市把价格订的很高。超市采货时,供货商是散户,超市把价格压得很低。所以反垄断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概念。
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是指买卖的一方对对方有依赖而不得不接受对方提出的不平等交易。比如本该是50元换50元,赶上你缺钱救急,借一还八也是有可能的。借一还八是明显的不对等交易,我们谈论更多的是隐性的不对等交易,也就是潜规则。潜规则的例子很多,也是寻租理论的重要依据。吴思先生已经讲了很多。(吴思著有《潜规则》一书)讲究的是利益分析法。潜规则分两种一种是你情我愿的潜规则,比如贿赂。另一种是你情我不愿的情况:比如索贿、剥削。我们主要分析后一种:难言之隐的你情我愿。并要引出另外一个概念:标准依赖。
第二章 不得不这样吗?
“不得不这样吗?” 真正让该句子发扬光大的是肖琼女士,她在博客揭露娱乐圈潜规则一事,把此语作为标题。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女演员作为相对的弱势个体,当然会有被潜的风险。我们接下来探讨的就是生活中不得不这样的一些事
生活中常有被欺负的事情,比如一个比你壮的同学经常骚扰你,你却奈何不了他。他却可以从你这得到快乐。这是不对称博弈,也是一种寻租行为。
好吧,我们不谈这些赤裸裸的寻租行为了,你原谅我思维混乱。接下来讲的是隐形的不对称交易:鸡蛋换冰棍的故事。
以前在农村,同学们家很多都养鸡的。自养自食。那个时候冰棍,雪糕很新概念,很奢侈。同学们很少舍得买,卖冰棍的同学想出法子:鸡蛋换冰棍。卖的很成功。一个冰棍居然可以换两个鸡蛋!为什么我们用鸡蛋换水呢?显然鸡蛋比冰棍营养多了。好吧,我们对冰棍有依赖!我们没法自制冰棍,没法从爸爸妈妈那拿钱,我们可以用鸡蛋换呐。我需要一个冰棍,正如我现在需要一个iphone!
所以我们的话题转向另外一个词:依赖
依赖讲的就是不得不的故事。
先讲路径依赖定律
一个广为流传、引人入胜的例证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 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路径依赖导致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竟然是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
不得不这样吗?是的,积重难反了。
如果你想和外国人交流就必须学外语,外语是一种标准。而我们是散户。
你的手表最好订成北京时间,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订的,这是一种标准,你是散户,就必须跟随。
你需要买一部智能手机,尽管它可能泄露你的隐私,但是你必须买一部,因为周围的同学都买了,不买智能手机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合作。更新到智能手机,这是一种标准。
好了,散户面对标准,只能选择跟随,而且不得不这样做,他们没有议价能力。接下来讲标准依赖
第三章 标准依赖
黄金这东西难以下咽,当枕头又太硌。为什么人们把它当宝贝呢?因为它代表财富,是一种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则不好发展。人们需要标准。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标准依赖带来的负效应:正常却不合理的标准依赖。
看一下你的电脑键盘的字母布局,大多数同学的键盘都是QWERTYUIOP 布局,为什么字母A和B离那么远呢?为什么不是按ABCDEFG排列呢?因为当初设计键盘的人为了使人们打字慢一些,故意设计成这样了。打字快的话,会发生“粘连”现象:相邻的键卡在一起了。以后这种标准便延续到了现在,至今仍是主流。这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说,需要支付一点点熟练适应的成本了。
好吧,我的大脑卡壳了。让我们谈论一下其他的东西。回到文章的开头:我毕业后失去了工作的事。我原本打算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呢,等我毕业后却被告知不需要了。如果以前被告知我工作是做贡献,现在我不工作是做贡献:给其他同学提供饭碗,我来刺激消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开动脑筋想了想,得出以下结论:三个人捕捉一条鲸鱼叫合作。十个人捉一个麻雀叫竞争。
想象一下十个人捉一只麻雀的结果,结果必然是很难看的争夺。在讲捉麻雀的故事之前要将公共资源的事。
同学们每天都在自己家用水洗澡做饭什么的,我们让同学们住在一起,会不会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呢?答案是NO,每天使用的水比原来自家用水还要多。原因是标准依赖:为了短时间内清洗大量同学们使用的餐具,不可能精细的擦洗每一个餐具,于是使用了更多的水。另外的原因是同学们的节水意识淡薄了:即使自己浪费水也不会记在自己头上,而由大家均摊。所以损害公共空间,却不被惩罚。就像之前讲的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一样,公共资源(空间)常会遭到同学们的揩油,而无还手之力。
公共资源会渐渐地被蚕食破坏,我们称之为腐蚀定律。吴思先生也在《潜规则》中提到:正义的边界总要倒。
我看来是因为小人常戚戚(组团),君子坦荡荡(落单)。
讲完公共资源的事,我们还要将讲3人合作捕鲸的故事。三人奋力合作,因为为了终极目标他们不得不选择合作。不得不这样吗?是的。收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关系。我们都读过陶潜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述的场景简直就是和谐社会。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才是和谐社会的依赖。如果资源匮乏,他们没注意计划生育,会是怎样?一篇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生产关系如何?答案是:和谐。因为他们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保障一个勉强活下去的收成。所以穷山恶水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邻里之间和和谐。那么“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怎么理解?原因在于穷山恶水不会出刁民,但是穷山恶水且人还很多,这种情况下就要出刁民了。原因在于这里的人都很脆弱,面对刁民几乎没有议价能力,而刁民只需在每个人揩一点油,积少成多这就是一笔大买卖。而且自己比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于是这个数学函数就建立起来了:人人向刁民上税,刁民组团,维持势能:一种可敲诈的能力。
这个模式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是刁民成员,于是博弈出现了,谁来当刁民?
很不幸,他们的成员之间实力相当,这就要经过无数次的pk 和腹黑 来完成,造成了大量的博弈损耗。结论是如果10个人捉一只麻雀会造成大量的博弈损耗。
接下来讲反射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索罗斯对经济研究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的改变引发的蝴蝶效应最终对群体造成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个体在整个群体中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每个人就好像矩阵的一个点一样,彼此影响。好的建议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耻的行为,大家彼此约束。但是如果有人破坏了规矩,而且周围的同学对他约束失效,接下来会怎样?这会引来跟随效应,会有更多的人破坏了原来的规矩。最后整个群体不得不降低了行业标准。世界上信奉丛林法则的人多了,那些讲求社会契约的人生活成本就增加了,这样又有一部分人向丛林法则妥协,道德出现了通胀。
最终结论是让10个人捉一只麻雀,会造成资源浪费和道德通胀。(10人捉一麻雀是比喻)
(接上)在残酷的竞争体系里好像不成功便成仁就是标准。
接下来讲经济问题。总所周知现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钞票。货币是什么?货币是怎样流通的?货币是交易的中间产物,类似于欠条:你为社会付出劳动,社会给你货币,然后你可以随便买些什么东西。现代社会的发钞权由政府掌控。政府放或贷给商业银行,银行贷给企业,企业给民众钞票,作为劳动的回报。这些钱有一部分会沉淀到个人的账户,个体根据自己需要买东西。问题是银行给公司的钱是要限期收回去的。银行要盈利,企业公司要盈利,利从何来?银行找企业,企业找员工。结论是由边际提供剩余价值。资本寻找市场,市场寻找边际。市场具有天然的扩张属性。
第六章 边际提供剩余价值
假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公司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地为公司盈利而奋斗。公司的收入来源于社会成员购买我们的产品。要想盈利就要买五卖六。也就是从社会成员身上赚钱。每个社会成员要想生存,就必须保证自己挣足够的钱来给其他公司赚。于是我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这样公司们赚得更多了。意味着从社会成员那里赚得更多了。这样一来,社会成员中挣得少的同学最受伤:入不敷出。我们越是努力,越是有人受伤。
同封建社会一样,财富渐渐地流动聚集。
马太效应导致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里,穷人没有了与富人交换的资本导致经济血液无法循环下去。所以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老板应当多给工人开工资。但现实是老板以经济不景气为由削减员工的工资,进而导致流动性枯竭的加剧。接下来的结果是等待崩盘。
(接上)接下来的结果是等待崩盘。
怎样解决呢?讲解决之前我们还要讲讲生态恶化的具体过程。如之前所讲市场具有天然的扩张属性。解决收入的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充市场边际。于是我们看到了商业化无孔不入的表演。这也正是服务行业兴起的的动力。各种资源被卷入市场,只要能买卖就可以。这也是为什么一粒米要经过各种加工、各种添加、各种包装、各种渠道后才进入我们口中的原因。这是市场边界扩张叠加后的结果。为了使产品在市场上更畅销,人们把商品不断包装,借以寻找市场蓝海。这种包装在登峰造极后,产品本身已经背离初衷,产品只不过成了交易的载体。
环境被污染、资源被淘空、道德被腐蚀。人们生活的并不幸福。更为要命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人们折腾的不成样子,并且威胁到人类生存。这种市场边际扩充的模式岌岌可危。如果放任这种模式,世界将会怎样?
第六章 解决之道。
让我们回到文章的开头,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是指买卖一方在对交易有依赖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不公平交易的一种妥协。如果交易的一方对交易有依赖,不得不妥协接受不公平交易,我们把接受不公平交易的人称之为易格受损的人。反之,我们把公平交易的当事人称为易格饱满的人。这里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易格。易格是指个人在社会交易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
显然,充实个人的易格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选项之一。
我们先来看封建王朝时代所遇到的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财富逐渐转移到达官贵人手里,穷人甚至买不起生产资料,无法进行生产。而每年的银矿开采以及铜矿开采所带来的货币量是有限的。整个经济社会面临流动性枯竭的窘境。而占有社会财富的达官贵人又不肯施舍给穷人。皇上又不能强行把富人的银子分给穷人(个人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于是只能坐等崩盘。
再来看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问题...
看我们现代社会遇到的问题之前,还得讲两件事 :信用扩张 和 通货膨胀。
先讲信用扩张,货币即信用。如果能兑现承诺,信用就会建立。你能用钞票买到东西。钞票就有了信用。钞票有了信用,就可以调动生产力。人们生产出物品又巩固了货币的信用。于是货币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了就有了生产力。所以法币大大解放了信用。在金属货币时代后期的中国,货币发行甚至赶不上生产所需货币,货币需求捉襟见肘。法币则不同,它大大解放了信用(通常,法币的信用由贵金属辅助建立,如金本位和银本位),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很大程度上有法币扩张信用的功劳。然而货币的信用可以无限扩张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得讲西班牙和中国明朝的故事。殖民主义的先行者西班牙于1545年左右在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银矿, 1565年,西班牙又占领菲律宾作为亚洲的一个殖民据点,并开始和当时的明王朝做生意。于是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明王朝建立了白银货币制度,并且带来了明朝的繁荣。巨量的白银涌入导致白银购买力贬值,白银供应过剩。白银的货币信用降低。后来由于1630年左右美洲的白银出口急剧减少,明王朝发生了通货紧缩,货币供应吃紧,这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按理说白银少了,升值就可以了,毕竟白银供应发生过供大于求的状况,现在白银供应少了,正好缓解白银供大于求的状况。怎么会发生货币不够用的情况呢?原来,人们按照惯性以为白银的购买力仍然和原来一样低,仍需要大量白银来买一件物品。白银贬值后的价格已经是是人们依赖的标准,白银供应少了,自然就会发生不够用的情况。进而导致流动性枯竭。也就是说,白银的货币信用降低后,没有再恢复当初万人迷的身价。结论是要想保持身价,就要保证无可替代的稀缺性。所以货币不能滥发,货币的承诺需要劳动成果的兑现。也就是说货币信用的扩张不是无限的。是受限于需求的。
需求并不是无限的,尤其对劳动者的需求更不是无限的,市场边际不得不向服务行业发展。服务行业的虚拟附加值很高,
这些需求引导出来的货币降低了货币的信用。货币的信用降低后,无疑推高了底层民众的生活成本,很多原本衣食无忧的人也面临流动性枯竭的问题,不得不涌入服务行业。这些人的努力又推动了通胀的发展。
货币是由银行发出去的,发出1000元,要收回1200元,多出来的200元哪来的?原来,货币还可以通过企业出口产品,直接支付给企业。但问题是这样做相当于把鱼扔到池子外面,再往池子里放水一样,无疑加剧了通胀局面。
现在回头讲解决之道。
1政府对民众免税,只需征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
2公务员由政府直养,解决三公透明的问题。工作为政府,从政府拿钱很合理。
3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给民众,充实人们的易格。
4外资改为承包制,规定年限,并限制外资盈利。
5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引导部分同学向农村转移。
6充实人们的易格,将出口依赖转为内需。
嗯,这样草草结尾实在不太应该,我再讲一讲数据战争的故事。
开篇提到散户不具备议价能力,在大资本面前,小公司也是不具备议价能力的。大资本动用数据洪流和你耗,你就坚持不了多少时间,最终难以摆脱被收购和打工的命运。实际上全球的垄断集团已经形成。全球化的另一面就是赢者通吃。
另外想说的是国企应当把利润(剩余价值)还给国民,充实人们的易格。这样就可以避免崩溃周期的重演。
最后想说的是土地不可以自由流转,交给资本集约化运作,当然可以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是但是会让农民进一步失去决策权,不能决定自己种什么,不能决定卖还是不卖,易格被压到瘪皮。况且中国在种子、化肥、产业链完全没有话语权,只能沦为打工的角色。农业集约化等于把小船连在一起等待资本的东风,不成想资本一把火就毁了整个赤壁。资本数据流会让农民尝一尝甜头先,可是有一天农民却买不起面包了。。。
最后以一个问题结尾:生态恶化的临界值在哪里?
![]() |
困境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