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颜静志 神翔清渚——陈孟昕工笔画《暖月亮》意境赏美 江乐/文
![]() |
陈孟昕肖像-2011.11 |
第一次看到陈孟昕的工笔画《暖月亮》,便留下极深的印象,感觉其画面意象和一个什么人的作品极其相类,一时又想不起来。一次无意中听到印象派诗人音乐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明月之光》,幡然醒悟,就是德彪西。
皓月闪烁在树林,
枝干上 树叶下
发出一种声音
啊,心上的人。
池塘像深邃的明镜,
倒映着黑色的柳影,
风在柳梢啜泣嘤嘤……
梦幻吧,是时候了。
辽阔,温馨的宁静
似乎走下
星光闪烁的苍穹
这正是美满的时刻。
月亮升起的地方(法 魏尔伦《明月之光》葛雷 译)
陈孟昕画幅乌托邦的月亮,蓝华如泻,从画面左上角头顶黑帕,身着右衽窄袖贴身上衣,穿着大裤脚的荷担跣足彝族男女,从翠羽云林中走出,过渡岸堤闲坐的爷孙,延绵到画幅正中,4位水中净身裸女,顺势至画幅右下角树荫下,驻足喝水女子和垂钓男子,以及身着束腰“瓦拉”后背大顶帽站立,托腮冥想刹那的村姑,舟行惊起水面塘雁的飞行线,让视线回到画面的左下角,身穿百褶裙荷锄而归的农妇。画面最上方的天际,云朵飘过花枝树颠,好一派桃源胜景。画面人物的走走停停,极像德彪西离散的乐曲音符,仿佛打散的旋律节奏,画幅空间中的律动让视觉落脚点,却留下瑰丽的意识印象。
“充满辛劳地,然而是诗意地
人居住在这个大地之上” (海德格尔)
画幅荷塘水中央照影沐浴的裸女,“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则犹如德彪西《明月之光》中明亮的三度音程,素月澄澈,和风轻送,溪流潺涣,原野荣曜华茂,人体色调柔美晶莹剔透,好似柔情饱满的和声,平稳静心的演绎,云贵地域原始风情在静寂幽美的墨彩中歌吟。绿得幽,蓝得沁,红得泛青,紫得醉心。“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庄子《逍遥游》),周盈生命力的孕育。
异于常规工笔画具——直管水笔的运用,掠过纸面纤细挺括的笔痕,抽离了线条的粗细变化,醇化了画面构成形式,替代柔软毛笔随性变化的视觉张力。与有着灵敏听力的德彪西,所擅长的利用不同乐器振动产生的泛音类似,细腻繁复的泛音和声构筑他那非尘世音乐王国,幻化着人的听知觉。
而陈孟昕则凭籍对图式构成形式感的敏锐,营造非现实的画面意境,朦胧中的感觉,18描的幻变在其景致里已不显得那么重要的了。三矾九染的诡谲莫辨色彩层次,在其不厌其烦地罩染中,徒增几分天地原初的神秘苍然。心犹澄水的人物神态,在被自然风物塞满的构图中,艺术精神的终极追问,独特的陈氏工笔语境,勾勒出一幅非人间诗意家园的富丽图赞,幻化着人的视知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不是美感,而是真理(席慕容《乡愁》)
文化的乡愁就是艺术家内心那颗可望不可及的月亮,陈孟昕用他的技艺心灵悠游丹青星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慧寂中,触碰到观者的心弦乐音。
来自
一棵树,一棵。
是的,也来自它。来自围绕它的森林,来自
未步入的森林,来自
来自那长出思想的地方,作为语音
和半音、切换音和尾音,斯堪特人式的
混合诗韵
以太阳穴驱动的
节奏
以
呼吸过的被践踏的
草茎,写入
时间的心隙——写入国度
那个最辽阔的
国度,写入那
伟大的内韵
越出
无言民族的区域,进入你
语言的衡度,词的衡度,家园的
衡度——流亡。(王家新《创伤之展翅》读策兰《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
写于安和九龙阁2012-4-26
和颜静志 神翔清渚——陈孟昕工笔画《暖月亮》意境赏美 江乐/文
![]() |
暖月亮 220X230 2004年 |
![]() |
四月桑田 105X73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