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印象天津(三)
By木星
印象天津(三)
这个题目好像有点大,真正的内容不过是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这座城的一点东西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我眼中的天津。这是在天津生活的第二个年头了,关于天津的第三篇小记。大约两周前我就对朋友说,我是爱天津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目前为止我生活过的除了我家乡之外的时间最长的土地。
当我慢慢的开始熟悉天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时候我就多多少少的爱上这里了;当我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包括绿色营天津小组的伙伴,拥有在这里的一些美好的记忆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生命里已经有了这座城的痕迹。好像这是长期生活过一个地方之后难免的会发生的。记得当初在青岛的时候读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怎样融入一个城市》第一条就是,买一份城市地图,然后走通它,快速熟悉本地地标。我想我基本做到了。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皇城脚下,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明朝时期开始设卫筑城,称“天津卫”清末时期,1860年开始陆续为英法等列强侵占,设立租界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河北省,直辖市。
总得来说,天津的历史不像有些城市那样悠久,文化底蕴也比不上帝都等地那样的浓厚,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近代工业发达,北方的航运、物流、经济中心。几乎每个对天津有稍微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天津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以至于连个国际青旅都没有。甚至有些人提起天津就会异口同声,天津啊,没什么好玩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当我仔细的去欣赏它是时候,我觉得这座城,挺美的,独有一番情趣。不得不提的是天津的建筑,虽然我对建筑不甚了解,但是街头街角那些大气,别致的小楼房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更不用提素有“万国建筑”之称的五大道区域,如果闲得无聊,随意在那里走走,漫步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小洋楼中间,多少都会使人的心静下来。如果是平时过去,偶尔还能看到些许的游客骑那种观光多人自行车,缓缓的从自己身边驶过,完全可以融情于景。其实我比较喜欢的还是傍晚时候,沿着海河,吹风,散步,听听河水的声音,期待着有调皮的鱼儿跳出水面看看世界,或者瞅两眼路过的人群。偶尔抬头看一眼夜空,虽然天津的空气一直都不好,加上灯光污染,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我知道他们一直都在那里,每次抬头看星星,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年少时候在家,春末夏初,躺在房顶,满天繁星;秋末冬初,站在院子,繁星点点,可以清楚的找到猎户座,天后座,还有那个大铁勺。
最近接待了几个沙发客,还有从外地来玩的同学,我带他们去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五大道,西开教堂,赤峰道,解放北路,天津站,意式风情区,古文化街,望海楼教堂,天津之眼。好像能去的也就这么几个地方,而且能看的大部分也是建筑。记得我们沿着海河从意式风情区到天津之眼的时候,看到有两个女生坐在一个角落,抱着速写本,安静的画着眼前的景物,感觉特别的美。我喜欢的好像很大成分就是在路上遇到的这种小风景。天津海河上面跨越的几座桥也是非常有特点,有永乐桥,金刚桥,狮子林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大光明桥等等。可能是第一次来天津的原因吧,看到这么多的东西,更多的还是欣喜,可能在这里生活的久了的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不想解释,可能就是汪国真写过的,“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其实仔细欣赏之下,怎敢说它们不漂亮?虽然相较而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我更喜欢后者。但我想我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有时间我想我会整天整天的在海河沿岸徘徊亦或是坐在水边发呆,幻想一些事情
天津土著,我没有太多的感觉可能是接触的还不够,不敢妄自评价,亦不敢随意揣测这个世界,只能说总体感觉良好吧,这真是一个含糊其辞飞回答。其实由于我主要出入于天津中心城区,接触到的更多的还是非天津土著,像这种城市,人口流动程度比较大,这种感觉应该是正常的。像许多人的感觉一样,印象中天津大爷大妈独特的口音带有某种使人欢乐的成分,很多时候让人忍不住偷笑出声。很多情况是发生在公交车,或者出租车上。说到公交车,出租车,我就忍不住想吐槽。出租车,非特殊情况下,像我这种无收入的混吃混喝的学生实在不敢考虑。至于公交车,处在郊区,市区边缘的我们,每次出门差不多都在半个小时以上,一般都是少不了半个小时的,而且很多时候会堵个车什么的,然后就要差不多两个小时了。想一下京津城际,一个来回才一个小时呢,心里各种感慨啊。真心羡慕北京的地铁,赶火车什么的完全没有压力,当然,不羡慕北京的人。天津的地铁啊。你要什么时候才能通车?难道要我离开之后?而且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公交车每次爆满,不把人挤成肉饼是不罢休的,我想了好久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考虑多加几个班车到这边呢。
暂时就想到了这些,等以后再补充吧。
我是爱这片土地的,当我开始了解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时候。
印象天津(三)
这个题目好像有点大,真正的内容不过是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这座城的一点东西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我眼中的天津。这是在天津生活的第二个年头了,关于天津的第三篇小记。大约两周前我就对朋友说,我是爱天津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目前为止我生活过的除了我家乡之外的时间最长的土地。
当我慢慢的开始熟悉天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时候我就多多少少的爱上这里了;当我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一些好朋友,包括绿色营天津小组的伙伴,拥有在这里的一些美好的记忆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生命里已经有了这座城的痕迹。好像这是长期生活过一个地方之后难免的会发生的。记得当初在青岛的时候读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怎样融入一个城市》第一条就是,买一份城市地图,然后走通它,快速熟悉本地地标。我想我基本做到了。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皇城脚下,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明朝时期开始设卫筑城,称“天津卫”清末时期,1860年开始陆续为英法等列强侵占,设立租界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划归河北省,直辖市。
总得来说,天津的历史不像有些城市那样悠久,文化底蕴也比不上帝都等地那样的浓厚,但是它有自己的特色,近代工业发达,北方的航运、物流、经济中心。几乎每个对天津有稍微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天津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以至于连个国际青旅都没有。甚至有些人提起天津就会异口同声,天津啊,没什么好玩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当我仔细的去欣赏它是时候,我觉得这座城,挺美的,独有一番情趣。不得不提的是天津的建筑,虽然我对建筑不甚了解,但是街头街角那些大气,别致的小楼房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更不用提素有“万国建筑”之称的五大道区域,如果闲得无聊,随意在那里走走,漫步在充满历史气息的小洋楼中间,多少都会使人的心静下来。如果是平时过去,偶尔还能看到些许的游客骑那种观光多人自行车,缓缓的从自己身边驶过,完全可以融情于景。其实我比较喜欢的还是傍晚时候,沿着海河,吹风,散步,听听河水的声音,期待着有调皮的鱼儿跳出水面看看世界,或者瞅两眼路过的人群。偶尔抬头看一眼夜空,虽然天津的空气一直都不好,加上灯光污染,看不到几颗星星,但我知道他们一直都在那里,每次抬头看星星,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年少时候在家,春末夏初,躺在房顶,满天繁星;秋末冬初,站在院子,繁星点点,可以清楚的找到猎户座,天后座,还有那个大铁勺。
最近接待了几个沙发客,还有从外地来玩的同学,我带他们去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五大道,西开教堂,赤峰道,解放北路,天津站,意式风情区,古文化街,望海楼教堂,天津之眼。好像能去的也就这么几个地方,而且能看的大部分也是建筑。记得我们沿着海河从意式风情区到天津之眼的时候,看到有两个女生坐在一个角落,抱着速写本,安静的画着眼前的景物,感觉特别的美。我喜欢的好像很大成分就是在路上遇到的这种小风景。天津海河上面跨越的几座桥也是非常有特点,有永乐桥,金刚桥,狮子林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大光明桥等等。可能是第一次来天津的原因吧,看到这么多的东西,更多的还是欣喜,可能在这里生活的久了的人会觉得这有什么好看的?不想解释,可能就是汪国真写过的,“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其实仔细欣赏之下,怎敢说它们不漂亮?虽然相较而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我更喜欢后者。但我想我应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有时间我想我会整天整天的在海河沿岸徘徊亦或是坐在水边发呆,幻想一些事情
天津土著,我没有太多的感觉可能是接触的还不够,不敢妄自评价,亦不敢随意揣测这个世界,只能说总体感觉良好吧,这真是一个含糊其辞飞回答。其实由于我主要出入于天津中心城区,接触到的更多的还是非天津土著,像这种城市,人口流动程度比较大,这种感觉应该是正常的。像许多人的感觉一样,印象中天津大爷大妈独特的口音带有某种使人欢乐的成分,很多时候让人忍不住偷笑出声。很多情况是发生在公交车,或者出租车上。说到公交车,出租车,我就忍不住想吐槽。出租车,非特殊情况下,像我这种无收入的混吃混喝的学生实在不敢考虑。至于公交车,处在郊区,市区边缘的我们,每次出门差不多都在半个小时以上,一般都是少不了半个小时的,而且很多时候会堵个车什么的,然后就要差不多两个小时了。想一下京津城际,一个来回才一个小时呢,心里各种感慨啊。真心羡慕北京的地铁,赶火车什么的完全没有压力,当然,不羡慕北京的人。天津的地铁啊。你要什么时候才能通车?难道要我离开之后?而且到我们学校附近的公交车每次爆满,不把人挤成肉饼是不罢休的,我想了好久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考虑多加几个班车到这边呢。
暂时就想到了这些,等以后再补充吧。
我是爱这片土地的,当我开始了解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时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