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信仰问题
这是一段鸡肋般的时光,每天都在计划着要做些什么,可每天又都是在荒唐的无聊中度过。想去找份足以打磨时光顺便挣点粪土的工作,又不想去干那些自认为无意义的事情,想读书,却又没了读书所需的耐心。我便认识到信仰于我的重要性。 中国人的信仰十分的不坚定,得意之时信儒家,失意之时敬老庄,如此一来,信仰变成了工具,也就失去了信仰。不知道哪位学者说了类似这样的话,我当然不敢评他总结的对与错,只能说在我看来,如我这般的凡人根本不知信仰为何物。似乎凡是附上稍显合理的说辞,哪怕是奥姆真理教我也会认同。等到进入生活层面,形而上的东西便让位于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即使在纯粹理性层面,我的思想就摇摆不定,更毋论接触到关系自身的实际事务时我那唯我的是非观。 我特别想知道这些年的学生经历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浩繁的书本之上所承载的可称为知识的东西给我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我想不过是填充了我那麻袋般的大脑,而不是赋予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大脑所做的更多的是搜索工作,在那个麻袋里搜寻一件足以应付现实问题的工具,而不是以我自己的思想去解剖并解决这些问题。失去了这种独特的思维能力,并不代表就会失去辨别绝对是非的能力,但却会让我失去独立思考并做出合乎我的内在理性判断的能力。这或许也正是我没有信仰的原因之一。 最近接受了这种观点,每个人生来都是某个领域天才,只不过大多数人最后都成了入错了行的庸人。甚至有一种非常激进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履行自己身为天才的责任,毋宁选择自杀。需要质疑的是,履行这一责任的前提是发现专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发现不了,那还自杀吗?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确定我所从事的领域就是专属于我的天才的领域?如果可以毫不费力地知道自己所专属的领域,那我们又怎会没有信仰。可惜我们确定不了,更多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折中的不那么辛苦的路。我也是这样,我无法确定自己真正应当努力的方向,我也没有勇气为这个渺茫的方向去寻找。即使面对仅存盖然性且异常艰辛的天才之路时,恐怕我也会屈服于现实的压力选择一条非天才的较为轻松的路。 也许有关信仰的争论也是个无解的谜题,谁能说庸人就没有价值,谁能说天才就一定有意义。但有一点,如果我还困于这种思想的矛盾,那就说明我现在所做之事一定很不合理,至少很不如我所愿。至于如何摆脱这种有关信仰的思想困境,或许只能等待漫长的人生实践来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