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件事
之1----
走在街头,我总担心不经意又见到某些景象。其中之一是外国人穿中式衣裳。尤其在中环一带,特别从「上海滩」那样的服装店附近经过,我真怕见到那身上穿著(说不定是刚买的)中式服装的西方游客。
他们肩膀太宽,脖子太粗,环绕了一圈圆形立领,再加上中央的盘扣,衣料还有亮晃晃的团花,或着团成一团的五爪金龙。外国男人摆进中式棉袄里,好象舞台上的戏偶,而且更糟的,个个成了三花脸的丑角。
中式的衫褂讲究若隐若现,女人的身形,陷入大镶大滚的宽大之中,尤其有想象空间。至于男人的大褂子,其中的神采也在若有若无的紧张度。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十分传神,她形容七巧眼里的小叔季泽:「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身体与衣服之间因为有距离,所以有张力,像小鸟飘飘拍着翅子,长衫垂下,折痕宛然,自自然穿出了男人的倜傥之感。
形容男人穿衣裳,我喜欢广东话里的「官仔骨骨」,听那峥嵘而爽脆的音节,便有几分潇洒的意思。
外国男人把中式夹袄穿在身上,尺码合身,却显得处处有束缚。连颜色都被他们穿得很呕,藏青、宝蓝、棕黄的缎面,配上西方人惨淡的白皮肤,带着戏剧的夸张,还带着点寿衣的僵冷。
西方女人穿旗袍,更是绝无佳作。我们的女人之中,也要削肩膀的圆身子才是极品。从无袖处斜斜伸出,手臂浑圆有致,怎么说呢?经典当然是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花朵的布料裹着,那种玲珑的凹凸。一般来说,外国女人的手臂肥白,转折之处像蓬松的法国面包,有的更糟,臂上还闪着一层金光的汗毛。偏偏,在香港的西方女人们喜欢穿旗袍,不只是做观光客时的招摇,她们在宴会里也穿,偶而还兴冲冲地穿进写字楼、站在电梯里。我每次都在心里暗叫,惨了,我所有对旗袍的性感想象,被她们败光了。
之2-----
还有一件同等可怕的事,电梯关起门的一瞬总让我惊心。
电梯门急忙忙关上,总会接触到眼光。有时候,好象两刃相交﹐那是电光石火的一瞬。
如果我在门里﹐门正在阖上,我却瞥见匆匆想要进电梯的人﹐眼看一个皮包一只脚已经快欺身进来。只差一秒﹐门就关上﹐在这短于一秒的空隙,我要怎么反应?我什么都不做,电梯门就要关上﹔我按「开门」,运气好的话,电梯门会在瞬息间打开。
已经来不及了,门在继续关上。即使我什么都没有做,即使我存心搭救﹐甚至我手指其实正靠近「开门」的按钮,或者他(或她)误以为我手指正急着猛按「关门」。按钮的位置那么接近,我也可能真的按错了钮。而另一种更接近人性的说法是:想的虽是按下开门让他﹙或她﹚冲进电梯,潜意识却违背我的本意,我手指触碰到的却是另一个钮。怎么说呢?电梯门竟然关起来了。
最后一瞬,电梯门缝中,我收到怨毒的目光。你说,可怕不可怕?
如果我站在门外,那就更可怕了。我被拒绝,我是最后一秒进不来的那个人,而我匆忙中看见﹐用我眼角的余光﹐门里的人在最后一秒,急着按,连按几次,就是要把我拒绝于门外!望着我的窘状﹐那个人好象还阴阴地笑。
几乎每一天,都面临这样的良心抉择:人们总在赶时间,总怀疑那个拒人于电梯之外的家伙就是你、就是我。
走在街头,我总担心不经意又见到某些景象。其中之一是外国人穿中式衣裳。尤其在中环一带,特别从「上海滩」那样的服装店附近经过,我真怕见到那身上穿著(说不定是刚买的)中式服装的西方游客。
他们肩膀太宽,脖子太粗,环绕了一圈圆形立领,再加上中央的盘扣,衣料还有亮晃晃的团花,或着团成一团的五爪金龙。外国男人摆进中式棉袄里,好象舞台上的戏偶,而且更糟的,个个成了三花脸的丑角。
中式的衫褂讲究若隐若现,女人的身形,陷入大镶大滚的宽大之中,尤其有想象空间。至于男人的大褂子,其中的神采也在若有若无的紧张度。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十分传神,她形容七巧眼里的小叔季泽:「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身体与衣服之间因为有距离,所以有张力,像小鸟飘飘拍着翅子,长衫垂下,折痕宛然,自自然穿出了男人的倜傥之感。
形容男人穿衣裳,我喜欢广东话里的「官仔骨骨」,听那峥嵘而爽脆的音节,便有几分潇洒的意思。
外国男人把中式夹袄穿在身上,尺码合身,却显得处处有束缚。连颜色都被他们穿得很呕,藏青、宝蓝、棕黄的缎面,配上西方人惨淡的白皮肤,带着戏剧的夸张,还带着点寿衣的僵冷。
西方女人穿旗袍,更是绝无佳作。我们的女人之中,也要削肩膀的圆身子才是极品。从无袖处斜斜伸出,手臂浑圆有致,怎么说呢?经典当然是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花朵的布料裹着,那种玲珑的凹凸。一般来说,外国女人的手臂肥白,转折之处像蓬松的法国面包,有的更糟,臂上还闪着一层金光的汗毛。偏偏,在香港的西方女人们喜欢穿旗袍,不只是做观光客时的招摇,她们在宴会里也穿,偶而还兴冲冲地穿进写字楼、站在电梯里。我每次都在心里暗叫,惨了,我所有对旗袍的性感想象,被她们败光了。
之2-----
还有一件同等可怕的事,电梯关起门的一瞬总让我惊心。
电梯门急忙忙关上,总会接触到眼光。有时候,好象两刃相交﹐那是电光石火的一瞬。
如果我在门里﹐门正在阖上,我却瞥见匆匆想要进电梯的人﹐眼看一个皮包一只脚已经快欺身进来。只差一秒﹐门就关上﹐在这短于一秒的空隙,我要怎么反应?我什么都不做,电梯门就要关上﹔我按「开门」,运气好的话,电梯门会在瞬息间打开。
已经来不及了,门在继续关上。即使我什么都没有做,即使我存心搭救﹐甚至我手指其实正靠近「开门」的按钮,或者他(或她)误以为我手指正急着猛按「关门」。按钮的位置那么接近,我也可能真的按错了钮。而另一种更接近人性的说法是:想的虽是按下开门让他﹙或她﹚冲进电梯,潜意识却违背我的本意,我手指触碰到的却是另一个钮。怎么说呢?电梯门竟然关起来了。
最后一瞬,电梯门缝中,我收到怨毒的目光。你说,可怕不可怕?
如果我站在门外,那就更可怕了。我被拒绝,我是最后一秒进不来的那个人,而我匆忙中看见﹐用我眼角的余光﹐门里的人在最后一秒,急着按,连按几次,就是要把我拒绝于门外!望着我的窘状﹐那个人好象还阴阴地笑。
几乎每一天,都面临这样的良心抉择:人们总在赶时间,总怀疑那个拒人于电梯之外的家伙就是你、就是我。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