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光的光明——景德传灯录每日一读2
第二节 如影随形
达摩祖师在印度修成正果之后,心想佛的光芒尚未照耀东方,于是不远万里乘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弘法传教。祖师九月份从中国南海登岸,大名为梁武帝所知,于是梁武帝派人前去接祖师来金陵讲法。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即位以来,建造寺庙颇多,转译经书千万,还剃度了很多僧人,请问这样做有什么功德?”祖师回答说:“没有功德。”梁武帝又问:“为什么没有功德?”祖师回答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看上去有,实际却没有。”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祖师回答说:“净智之相微妙、圆满、方便,其体性自然空寂,像这样的功德,是不能以尘世中的观念求得的。”
梁武帝不明白,于是转开话题,又问:“什么才是圣谛第一义?”也就是问什么是佛门的根本真谛。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梁武帝又问:”那回答朕的话的人是谁?“祖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还是不能领悟,于是达摩祖师知道机缘不合,教大机小,不再多言,渡江而走。
这一段可以看作是禅宗和中国旧有佛教的初次接触,梁武帝本人深研佛法,修为已算是不凡,但是仍旧不能体悟达摩的境界。
抄写经书、修建佛寺,固然算得上一种功德,但是毕竟执着于实物,也就是执着于虚妄,是没有意义的。佛寺高塔,经卷图画,虽然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但是毕竟是彼处的东西,不仅是过眼烟云,而且还容易牵累人心,给人们带来贪嗔痴的苦果。所以说这些都是如影随形,形谢则影灭,如果我们的本心丧失了,这些东西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谓圣谛第一义,自然是无无。因而达摩说,根本就什么都没有。这让一心求法的的梁武帝很失落,好比好不容易挖到的宝箱里面空无一物。达摩祖师意在劝导梁武帝抛弃这些虚妄无用的东西,回归到空明澄澈的无无境界上来,但是梁武帝的佛学思想实在太陈旧,修为也较低,因而不能理解。
有趣的是,当梁武帝询问达摩是谁的时候,达摩没有说:“我不存在。”而是说:“不知道。”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仅要体会到“我”的虚妄,而且连“我是虚妄的”这个念头都不曾有,因为一旦这样想,那心中还是有一个“我”的意识,这就未曾脱离执着。所以,说“不知道”,方是心中真无挂碍了。
达摩祖师在印度修成正果之后,心想佛的光芒尚未照耀东方,于是不远万里乘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弘法传教。祖师九月份从中国南海登岸,大名为梁武帝所知,于是梁武帝派人前去接祖师来金陵讲法。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即位以来,建造寺庙颇多,转译经书千万,还剃度了很多僧人,请问这样做有什么功德?”祖师回答说:“没有功德。”梁武帝又问:“为什么没有功德?”祖师回答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看上去有,实际却没有。”梁武帝又问:“什么才是真功德?”祖师回答说:“净智之相微妙、圆满、方便,其体性自然空寂,像这样的功德,是不能以尘世中的观念求得的。”
梁武帝不明白,于是转开话题,又问:“什么才是圣谛第一义?”也就是问什么是佛门的根本真谛。祖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梁武帝又问:”那回答朕的话的人是谁?“祖师回答说:”不知道。“梁武帝还是不能领悟,于是达摩祖师知道机缘不合,教大机小,不再多言,渡江而走。
这一段可以看作是禅宗和中国旧有佛教的初次接触,梁武帝本人深研佛法,修为已算是不凡,但是仍旧不能体悟达摩的境界。
抄写经书、修建佛寺,固然算得上一种功德,但是毕竟执着于实物,也就是执着于虚妄,是没有意义的。佛寺高塔,经卷图画,虽然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但是毕竟是彼处的东西,不仅是过眼烟云,而且还容易牵累人心,给人们带来贪嗔痴的苦果。所以说这些都是如影随形,形谢则影灭,如果我们的本心丧失了,这些东西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谓圣谛第一义,自然是无无。因而达摩说,根本就什么都没有。这让一心求法的的梁武帝很失落,好比好不容易挖到的宝箱里面空无一物。达摩祖师意在劝导梁武帝抛弃这些虚妄无用的东西,回归到空明澄澈的无无境界上来,但是梁武帝的佛学思想实在太陈旧,修为也较低,因而不能理解。
有趣的是,当梁武帝询问达摩是谁的时候,达摩没有说:“我不存在。”而是说:“不知道。”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仅要体会到“我”的虚妄,而且连“我是虚妄的”这个念头都不曾有,因为一旦这样想,那心中还是有一个“我”的意识,这就未曾脱离执着。所以,说“不知道”,方是心中真无挂碍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