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新番无聊吐槽
变老是一件非常好感知的事情,看看新番表上区区五部的追量就知道,对动漫的热爱和对幻想的追寻已经远远不及当年。去年最喜欢的三部新番放浪息子、白兔糖以及日常都是偏现实的治愈剧情,大概不断长大的我,也渐渐的在远离架空的世界。或许有一天我真的不再看动漫,但还是希望心中记住,16岁到20岁的我,所曾经感动过的那一个个瞬间。
在经历一个不追番的一月之后,四月终于回到新番阵营的时候只感到一片茫然,除了F/Z。在看简介的时候觉得……怎么没有一个是我的菜啊!即使是当时估计给力的坂道上的阿波罗以及冰果实际上也没有那么期待,像去年一月小圆,以及四月两朵花那样的爆点,今年似乎缺少。
散华礼弥
我曾经看了这货的第一卷漫画,然后坑掉了。并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当时第一卷看完后,第二卷文件损坏解压缩失败,我一时懒得去重新下,一坑坑到现在,刚好直接看动画。女主散华的人设是这一季新番里我最喜欢的(或许冰果的女主可以挑战一下),大小姐的性格也很赞。尽管这两年轻小说和Galgame的势头很猛,但漫画改编动漫总给我一种莫名正统感,就好像漫画是嫡子,轻小说和Gal是庶子一样。何况散华还属于正经的人气漫画。
如果说两集还看不出剧情上的种种发展,散华的设定也很单一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的话,分镜和作画就是它的主要着眼点了。散华动画里给人叙事轻巧明快而又面面俱到的感觉,喜欢僵尸的主角和女主散华自不用说,即使是戏份较少的萌路妹妹也在下集预告里有卖萌的机会,而没有拖沓感觉这一点也很明显,很多剧情并非在堆积对话(这是省钱而是拖时间的),而是用旁白直接一笔带过(比如巴布死亡那里,以及礼弥的回忆那里)。虽然说学电影时老师告诉我们多用对话和镜头少用旁白的才是高手,但快节奏的TVA里,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理论依然适用。
精细作画和带感人设亦是散华礼弥的卖点。女主散华看起来很有线条感,一方面因为发型的黑长直,另一方面光影使用上也多是一刀切,很符合她清新的风格。
散华礼弥我会一直追下去,一直到底。
一起一起这里那里
本季最佳治愈番,也是目前剧情都未展开的情况下我的最爱。
像四格漫画一样的叙事模式决定了它一定没什么主线剧情,感觉这帮中学生真是闲的,平常不上课就去游戏厅,打工也主要是品尝糕点,你们真的还要高考吗!
但不管设定再怎么不科学,重点是萌啊!长呆毛你好,鼻血帝你好,还有橙头发那个,你敢把眼睛露出来吗?
感觉这就是让人放松和安心的小清新小温情小剧场,像日常和幸运星一样,最平常的生活就是最幸福最美好,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任由时间细水长流。
Fate/Zero
这个能有什么好吐槽的?
关于这货精致的作画、精彩的战斗以及尾浦大神的音乐在第一季的时候已经炒得天翻地覆,那么我们现在只要接着看就可以了吧?可以吐槽的只有,OP和ED都不如第一季好听了。
最强学生会长黑神
西尾的小说总是充斥各种废话,最终要讲的故事却十分简单,吐槽和无下限是常态,这部《黑神》里又加入了完美美少女这样的设定,加之制作动画的是痞子社,所以你可以想象这是一部多么无聊而且没有意义但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或者知道真相还是忍不住的人去追,结果假装人气很高而且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
有一个笑话是西尾其实是日本的郭敬明——这个,是不是我不知道,但从他写的东西来看至少比杀必死和萌度要比郭敬明强得多,有多少人是搞不清楚物语系列的剧情但冲着战场原、抚子、羽川SAMA以及两个妹妹就去看的,那么就会有多少人冲着那个学生会长黑神以及善于吐槽的不知火去看,尽管最终不知道这动画到底在讲什么。
比如我。
顺带一说让丰崎爱生来配黑神真心绝赞,那种强势之下的娇羞完全体现出来,预测在C82会有大量的会长本,等收。
坂道上的阿波罗
季度文艺番瞩目。
好吧,如果要说文艺也是一种商业噱头我没有意见,因为本来,当下商业已经无孔不入。怀疑论者喜欢将任何事情归于性恶,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有些可悲,可对乐此不疲者亦无可奈何。
文艺这个词其实很不科学,在词义尚未扭曲的时代它的含义无非是“文艺复兴”里的文艺,对文学和艺术的统称。然后不知何时就变成了一种对冷门文化的追求,并且完全与商业对立起来。比方说,《三体》再怎么厉害也和文艺无缘,《追忆逝水年华》看完的人再少也是文艺圣经。
字面来说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怎么就排除掉《三体》了呢?
所以一个词的词义会在一次次的口口相传中变质,比方说“动漫”这个词,动画和漫画本来不是一个东西,生硬的拼在一起之后也成了如今像模像样的词,有些人觉得动漫=动画,有的人觉得动漫=动画+漫画,有人觉得动漫是ACG,有人直接把动漫当成二次元,不管这些群体之间分歧多大,也都成为“动漫”这个词的分歧意义,变成了中文的一种。不管愿不愿意接受,它此类的意义就已经存在,因为有人使用。
所以我说的文艺,是这个意义上的文艺——它有很多分歧,但基于对这个词的共感而有一个基本意思。
物欲横流的内心不会存在文艺,所以当下文艺日渐式微。只要认真看过去年四月的新番《放浪息子》和《Infinite Stratos》很容易分出它们在人文关怀和内在意涵上的优劣,但后者的收视却是前者十倍不止,当《二次元研究》的作者用戏谑的口吻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背后又包含了多少动画人的无奈。
扯太远,回到《坂道上的阿波罗》。虽然到我发文为止还没有看第二集,但只要看看有些复古的画风,以及略显平淡没有超展开的剧情就知道我肯定会追下去了。虽然架空世界很好,但剧情张力最终却不如平凡日常的点点滴滴。
而且啊,“音乐”那一栏下面写的可是菅野洋子!
在经历一个不追番的一月之后,四月终于回到新番阵营的时候只感到一片茫然,除了F/Z。在看简介的时候觉得……怎么没有一个是我的菜啊!即使是当时估计给力的坂道上的阿波罗以及冰果实际上也没有那么期待,像去年一月小圆,以及四月两朵花那样的爆点,今年似乎缺少。
散华礼弥
我曾经看了这货的第一卷漫画,然后坑掉了。并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当时第一卷看完后,第二卷文件损坏解压缩失败,我一时懒得去重新下,一坑坑到现在,刚好直接看动画。女主散华的人设是这一季新番里我最喜欢的(或许冰果的女主可以挑战一下),大小姐的性格也很赞。尽管这两年轻小说和Galgame的势头很猛,但漫画改编动漫总给我一种莫名正统感,就好像漫画是嫡子,轻小说和Gal是庶子一样。何况散华还属于正经的人气漫画。
如果说两集还看不出剧情上的种种发展,散华的设定也很单一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的话,分镜和作画就是它的主要着眼点了。散华动画里给人叙事轻巧明快而又面面俱到的感觉,喜欢僵尸的主角和女主散华自不用说,即使是戏份较少的萌路妹妹也在下集预告里有卖萌的机会,而没有拖沓感觉这一点也很明显,很多剧情并非在堆积对话(这是省钱而是拖时间的),而是用旁白直接一笔带过(比如巴布死亡那里,以及礼弥的回忆那里)。虽然说学电影时老师告诉我们多用对话和镜头少用旁白的才是高手,但快节奏的TVA里,我并不觉得这样的理论依然适用。
精细作画和带感人设亦是散华礼弥的卖点。女主散华看起来很有线条感,一方面因为发型的黑长直,另一方面光影使用上也多是一刀切,很符合她清新的风格。
散华礼弥我会一直追下去,一直到底。
一起一起这里那里
本季最佳治愈番,也是目前剧情都未展开的情况下我的最爱。
像四格漫画一样的叙事模式决定了它一定没什么主线剧情,感觉这帮中学生真是闲的,平常不上课就去游戏厅,打工也主要是品尝糕点,你们真的还要高考吗!
但不管设定再怎么不科学,重点是萌啊!长呆毛你好,鼻血帝你好,还有橙头发那个,你敢把眼睛露出来吗?
感觉这就是让人放松和安心的小清新小温情小剧场,像日常和幸运星一样,最平常的生活就是最幸福最美好,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任由时间细水长流。
Fate/Zero
这个能有什么好吐槽的?
关于这货精致的作画、精彩的战斗以及尾浦大神的音乐在第一季的时候已经炒得天翻地覆,那么我们现在只要接着看就可以了吧?可以吐槽的只有,OP和ED都不如第一季好听了。
最强学生会长黑神
西尾的小说总是充斥各种废话,最终要讲的故事却十分简单,吐槽和无下限是常态,这部《黑神》里又加入了完美美少女这样的设定,加之制作动画的是痞子社,所以你可以想象这是一部多么无聊而且没有意义但还是会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或者知道真相还是忍不住的人去追,结果假装人气很高而且看起来很厉害,其实完全不知道讲了什么。
有一个笑话是西尾其实是日本的郭敬明——这个,是不是我不知道,但从他写的东西来看至少比杀必死和萌度要比郭敬明强得多,有多少人是搞不清楚物语系列的剧情但冲着战场原、抚子、羽川SAMA以及两个妹妹就去看的,那么就会有多少人冲着那个学生会长黑神以及善于吐槽的不知火去看,尽管最终不知道这动画到底在讲什么。
比如我。
顺带一说让丰崎爱生来配黑神真心绝赞,那种强势之下的娇羞完全体现出来,预测在C82会有大量的会长本,等收。
坂道上的阿波罗
季度文艺番瞩目。
好吧,如果要说文艺也是一种商业噱头我没有意见,因为本来,当下商业已经无孔不入。怀疑论者喜欢将任何事情归于性恶,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有些可悲,可对乐此不疲者亦无可奈何。
文艺这个词其实很不科学,在词义尚未扭曲的时代它的含义无非是“文艺复兴”里的文艺,对文学和艺术的统称。然后不知何时就变成了一种对冷门文化的追求,并且完全与商业对立起来。比方说,《三体》再怎么厉害也和文艺无缘,《追忆逝水年华》看完的人再少也是文艺圣经。
字面来说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怎么就排除掉《三体》了呢?
所以一个词的词义会在一次次的口口相传中变质,比方说“动漫”这个词,动画和漫画本来不是一个东西,生硬的拼在一起之后也成了如今像模像样的词,有些人觉得动漫=动画,有的人觉得动漫=动画+漫画,有人觉得动漫是ACG,有人直接把动漫当成二次元,不管这些群体之间分歧多大,也都成为“动漫”这个词的分歧意义,变成了中文的一种。不管愿不愿意接受,它此类的意义就已经存在,因为有人使用。
所以我说的文艺,是这个意义上的文艺——它有很多分歧,但基于对这个词的共感而有一个基本意思。
物欲横流的内心不会存在文艺,所以当下文艺日渐式微。只要认真看过去年四月的新番《放浪息子》和《Infinite Stratos》很容易分出它们在人文关怀和内在意涵上的优劣,但后者的收视却是前者十倍不止,当《二次元研究》的作者用戏谑的口吻讲这件事情的时候,背后又包含了多少动画人的无奈。
扯太远,回到《坂道上的阿波罗》。虽然到我发文为止还没有看第二集,但只要看看有些复古的画风,以及略显平淡没有超展开的剧情就知道我肯定会追下去了。虽然架空世界很好,但剧情张力最终却不如平凡日常的点点滴滴。
而且啊,“音乐”那一栏下面写的可是菅野洋子!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