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魂竹梦——寄语魏金修水墨《梅兰竹菊》四条屏 江乐/文
![]() |
魏金修个照 |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郎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冬夜即事》)
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描述的是17世纪一段贵族生活的精致细节。然而我们艳羡的不仅仅是当时物质的华贵,更叹精神层面的富足,诗意棲居的情调。去魏金修湖北省美术院工作室,看到墙面安然悬挂的水墨《梅兰竹菊》四条屏,让人爽目,我深知四君子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款步轻移,释虑淑然静观。
四条屏起首,梅枝从画屏右边侧出几支疏冷新枝,淡墨双钩的梅花清芬自在,高洁清雅;依次,乱如蓬草的兰高居画幅上部,用笔枯润相兼,兰蕊馨香风中摇曳;再次,错落清润的三两竹枝,浓淡变化的墨色中,江馆清秋,烟光日影,婆娑生姿;单纯清逸的菊丛,秋风萧飒中豁达,清冷华贵。作者感念物态,尽显四时物候品貌。
明末黄凤池《集雅斋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颂为“四君子”,历来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珍赏,是因其清雅澹泊自然品性,由此延伸出醇和的人格魅力,将美好情操、人格理想和文化内涵高度地淬炼,成为托物言志,展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的歌咏对象,为此,始终是中国花鸟画的题材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宋元至明清,“四君子”题材更是演绎得风华绝代,几近成为文人传情达志的精神意象符号。因此,曹雪芹藉宝玉之口将“梅魂竹梦”隐喻自我一种人生常态。
有关君子词义,其实早在《左传》就有很完美的界定:“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
魏金修的水墨《梅兰竹菊》四条屏,权且看做是他对当下水墨艺术修为 “梅魂竹梦”的解驳。
写于安和九龙阁 2012-2-13
梅魂竹梦——寄语魏金修水墨《梅兰竹菊》四条屏 江乐/文
![]() |
魏金修水墨梅兰竹菊 |
![]() |
魏金修水墨作品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