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说情书---黄磊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1
听黄磊的《等等等等》是2000年,或者更晚一点的时间。今天在谷歌音乐里听这张专辑,忽然有种时光一去不返的感觉。
记得看《黑骏马》里面说:“哦,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涩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地抓住幸福,而不至和它失之交臂。可是,哪怕是为着最平凡、微小的追求吧,想完美如愿也竟是那样艰难莫测,也许,正因此人们才交口感叹生活……
在网上找到了黄磊说情书—黄磊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的对白文字稿,校对了其中的一些,添加了 《等等等等》的后两段,附在下面。
黄磊说情书 《黄磊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
近来,养了一只蠹虫,去吃一些夹在旧书页中的字字句句。挺好玩的是,蠹虫跟人的阅读习惯不同,他们吃起书来,随兴所至,不按篇页,不谙作者原意,想读哪,就吃哪,很像我少年读书的习惯,有兴趣,一路追逐到底,没耐性,就只捡图片看。
当然,养蠹虫是假的,这是我近来想要的幻想。实情是,我想把读过的书拿来重读。我曾有一段迷恋书的青涩时光,为了搜寻绝版的初版本,为了收集各版的翻译本,为了完整典藏作者各类著作,我曾发疯似的四处向别人追问。那段日子,书,被我如此的挚爱着。
《人间四月天》是引发我这么幻想的引子,像是一本书的序,它诱发我去找我遗失的记性,也像见老同学似的。重读自己挚爱过的书,看看老同学是否无恙,也察察自己在老同学眼中是否依旧。
人总是会成长变化,尤其是和旧事物放在一起,就特别显见。《等等等等》这个专辑,就是我自己记忆书房里的十本藏书。
只是,这次我给它们做了配乐还加注了我的心情。
第一首主题曲《橘子红了》是琦君的同名小说《橘子红了》
读琦君的《乡愁》,是我十二岁的时候,像赫塞的《乡愁》,林海英的《城南旧事》,我一直对童年自传文体非常着迷。《橘子红了》这部琦君小说改编的戏,没想到我能出演。我一直很喜欢琦君对人的厚道,她的小说人物都没有大恶大坏,只是时局所趋,让这些人纠结在一起。
那天,在北京某胡同院子拍这个MTV时,我顶着《橘子红了》戏中的平头,冷飕飕的唱着:“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能不爱了。”忽然有一种,时日远去,人事全非的感慨。
第二首《蝴蝶结》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老舍的《骆驼祥子》,讲的是祥子,不是骆驼。我要讲的是骆驼祥子,是他的贫穷和爱情,不是他拉车的悲惨命运。我常常想,一个穷极的人的感情状态,没有了咖啡、电影、华服和情书,有的只是夹在债务、灰尘、生活琐事与人事压迫中,这样的背景谈的恋爱,会是怎样的谈法?晚上,他回到车场,身上已极疲乏,但是,还不肯忘了这件事,一天的失望,他不敢再盼望什么了。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莫非小福子,已经不在了吗?退一步想,即使他没死,而祥子又把他卖掉,卖到极远的地方去,是可能的,这比死了更坏。
看了,这段叙述,我更确定,这仿佛人间战争的场面,非死即活,不聚则离的残酷局面。祥子即使识字,要写一首温柔的情歌给他的爱人,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唱了《蝴蝶结》,用这样的心情替祥子。
第三首《冰点与沸点》是摘自三浦绫子的畅销小说《冰点》
《冰点》是1965年,日本销量最多的《朝日新闻》以一千万日币征文当选的小说,全文大约30万字,在连载期间,就曾经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改编电视剧在NHK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更是受到欢迎。身为畅销作者的三浦绫子,虽然在故事中设计了很多腥膻的情节,譬如,杀人事件、乱伦等等,但其平易的文字,却是让这个通俗题材,受到如此广大回响的关键。
女主角扬子,最后在自杀前的遗书里面描述到,爸爸,妈妈,多年来身为赖家女儿,受抚养的恩惠,我没有报答就死掉了,非常对不起。不久前我才说,有人杀我,我也要活,我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绝对不会自杀的人,人的信念是这样的不可靠。
生命常常是这样,生有死对照,沸点在冰点前更显翻腾,自己以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竟然义无反顾的去做。
《冰点》不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但有令人玩味的通俗感。
第四首《你知道我爱你》是鹿桥的《未央歌》
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会有一本自己的小说。这小说,带领着那时的自己,做着青涩的梦。《未央歌》与其说是一本言情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学生小说,它有着许多年轻学者追求梦想的茫然。“夜未央,心已睡。梦未尽,泪已垂。”《未央歌》有着很浓的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对于年轻岁月,有着强烈的做梦情景,尽管它和现实离的太远。
鹿桥的《未央歌》已有十六年未读了,前几个月,翻开的时候,还发现自己在书中夹了一封信,这信,因为没有署名是写给谁的,所以,也忘了是写给谁的。但能夹在这书中,相信是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段心情,在那个时候,流逝了。
第五首《云烟》是大陆女诗人刘畅圆的同名诗作
第一次读到刘畅园的作品——《路》,就受到惊吓,诗是这样的:“以最温柔的眼睛,看世界,路哨悠悠,优雅的走近枪口,倒下时温柔的抱着恋人。”
有人形容,刘畅园的作品犹如美女卸了铅华,还了本真,显示了一派自然的秀丽幽深,朴中生华的气质。像《云烟》,勾勒出年龄与思想情感的层次,是很耐人寻味的作品。
刘畅园,1932年生,黑龙江省肇东人,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记得看《黑骏马》里面说:“哦,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涩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地抓住幸福,而不至和它失之交臂。可是,哪怕是为着最平凡、微小的追求吧,想完美如愿也竟是那样艰难莫测,也许,正因此人们才交口感叹生活……
在网上找到了黄磊说情书—黄磊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的对白文字稿,校对了其中的一些,添加了 《等等等等》的后两段,附在下面。
![]() |
黄磊说情书 《黄磊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
近来,养了一只蠹虫,去吃一些夹在旧书页中的字字句句。挺好玩的是,蠹虫跟人的阅读习惯不同,他们吃起书来,随兴所至,不按篇页,不谙作者原意,想读哪,就吃哪,很像我少年读书的习惯,有兴趣,一路追逐到底,没耐性,就只捡图片看。
当然,养蠹虫是假的,这是我近来想要的幻想。实情是,我想把读过的书拿来重读。我曾有一段迷恋书的青涩时光,为了搜寻绝版的初版本,为了收集各版的翻译本,为了完整典藏作者各类著作,我曾发疯似的四处向别人追问。那段日子,书,被我如此的挚爱着。
《人间四月天》是引发我这么幻想的引子,像是一本书的序,它诱发我去找我遗失的记性,也像见老同学似的。重读自己挚爱过的书,看看老同学是否无恙,也察察自己在老同学眼中是否依旧。
人总是会成长变化,尤其是和旧事物放在一起,就特别显见。《等等等等》这个专辑,就是我自己记忆书房里的十本藏书。
只是,这次我给它们做了配乐还加注了我的心情。
第一首主题曲《橘子红了》是琦君的同名小说《橘子红了》
读琦君的《乡愁》,是我十二岁的时候,像赫塞的《乡愁》,林海英的《城南旧事》,我一直对童年自传文体非常着迷。《橘子红了》这部琦君小说改编的戏,没想到我能出演。我一直很喜欢琦君对人的厚道,她的小说人物都没有大恶大坏,只是时局所趋,让这些人纠结在一起。
那天,在北京某胡同院子拍这个MTV时,我顶着《橘子红了》戏中的平头,冷飕飕的唱着:“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能不爱了。”忽然有一种,时日远去,人事全非的感慨。
第二首《蝴蝶结》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老舍的《骆驼祥子》,讲的是祥子,不是骆驼。我要讲的是骆驼祥子,是他的贫穷和爱情,不是他拉车的悲惨命运。我常常想,一个穷极的人的感情状态,没有了咖啡、电影、华服和情书,有的只是夹在债务、灰尘、生活琐事与人事压迫中,这样的背景谈的恋爱,会是怎样的谈法?晚上,他回到车场,身上已极疲乏,但是,还不肯忘了这件事,一天的失望,他不敢再盼望什么了。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莫非小福子,已经不在了吗?退一步想,即使他没死,而祥子又把他卖掉,卖到极远的地方去,是可能的,这比死了更坏。
看了,这段叙述,我更确定,这仿佛人间战争的场面,非死即活,不聚则离的残酷局面。祥子即使识字,要写一首温柔的情歌给他的爱人,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唱了《蝴蝶结》,用这样的心情替祥子。
第三首《冰点与沸点》是摘自三浦绫子的畅销小说《冰点》
《冰点》是1965年,日本销量最多的《朝日新闻》以一千万日币征文当选的小说,全文大约30万字,在连载期间,就曾经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改编电视剧在NHK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更是受到欢迎。身为畅销作者的三浦绫子,虽然在故事中设计了很多腥膻的情节,譬如,杀人事件、乱伦等等,但其平易的文字,却是让这个通俗题材,受到如此广大回响的关键。
女主角扬子,最后在自杀前的遗书里面描述到,爸爸,妈妈,多年来身为赖家女儿,受抚养的恩惠,我没有报答就死掉了,非常对不起。不久前我才说,有人杀我,我也要活,我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绝对不会自杀的人,人的信念是这样的不可靠。
生命常常是这样,生有死对照,沸点在冰点前更显翻腾,自己以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竟然义无反顾的去做。
《冰点》不是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但有令人玩味的通俗感。
第四首《你知道我爱你》是鹿桥的《未央歌》
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会有一本自己的小说。这小说,带领着那时的自己,做着青涩的梦。《未央歌》与其说是一本言情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学生小说,它有着许多年轻学者追求梦想的茫然。“夜未央,心已睡。梦未尽,泪已垂。”《未央歌》有着很浓的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对于年轻岁月,有着强烈的做梦情景,尽管它和现实离的太远。
鹿桥的《未央歌》已有十六年未读了,前几个月,翻开的时候,还发现自己在书中夹了一封信,这信,因为没有署名是写给谁的,所以,也忘了是写给谁的。但能夹在这书中,相信是自己曾经有过的一段心情,在那个时候,流逝了。
第五首《云烟》是大陆女诗人刘畅圆的同名诗作
第一次读到刘畅园的作品——《路》,就受到惊吓,诗是这样的:“以最温柔的眼睛,看世界,路哨悠悠,优雅的走近枪口,倒下时温柔的抱着恋人。”
有人形容,刘畅园的作品犹如美女卸了铅华,还了本真,显示了一派自然的秀丽幽深,朴中生华的气质。像《云烟》,勾勒出年龄与思想情感的层次,是很耐人寻味的作品。
刘畅园,1932年生,黑龙江省肇东人,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驻会作家。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