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 15:道德
![]() |
1. 道德感进化的原因
如果进化论是适者生存,牙齿和厉爪下的血腥天性,那为什么动物会进化道德感?
有两种答案:一是亲缘选择,进化建立在基因的层面上,这一点导致了动物本身是得他主义的,利他主义是因为它们要保护有相同基因的其他动物。二是合作,即使不相关的动物也会友好相处,动物们会发出警告的叫声,它们会为彼此梳理毛发,会交换食物。动物进化到与他人合作的情境,克服囚徒困境,克服欺骗,这引起了一些情绪,包括道德情绪,如内疚和气愤。
2. 同理心
这可以简单的看成一种在乎痛苦的感觉,如果你受伤了,某种意义上我会痛,如果你难过,会影响到我自己的心情,我不是一个怎么的生物,而被精心打造成能感应到你的痛苦。
亚当•斯密对同理心的影响有详尽的表述,他说,当我们看到子弹瞄准,即将击中他人的大腿或是手臂的时候,我们会自然地缩紧并收回自己的手脚,当子弹击中,我们多少会感觉到会和受害者一样的疼痛感。
人同理心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我是高同理心,相比低同理心的人而言,你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说明在同理心和喜好之间是有某种关联的。
然而,先天的同理心、道德思维只存在于绝大多数的人中,不是全部。有一些例证,一个抢劫犯专门抢劫盲人,当被问到他给受害人带去的痛苦时,他说“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是她”。
3. 内群体和外群体
你的成员身份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即使群体是后来组建的,不是天生的,对你的道德感和道德态度施加强大的控制。 有了共同的敌人,才是团结起的解决之道,能把这个星球上所有敌对国家和宗教都团结起来的是外星人的攻击。
群组实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道德感的动作,部分地取决于我们所属的群组,如果我是个美国人而你是来自别的国家,我对你的义务要少于对一个美国人的义务。
4. 道德判断
道德判断并不是同理情感,不是关心和爱或者赞成和不赞成的感觉,而是类似于好还是坏的观念。道德判断有三个特征:它是否是一种义务;是否会受到惩罚;它是无意识的。
你与谁交往,想给他们什么,会回避他们的眼睛吗,想怎样过你的一生,想和谁做爱等等,这些都是道德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挣扎,所以我们研究如何做道德推理。道德推理有一些共性,如:对欺骗者的愤怒,对分享者的感激,这些你能预期出现的事情。但在对某些跨文化的研究中,是令人迷醉的事情。人类学家里查德•史威德列出了人类差异的一个列表,比如有:手淫,同性恋,禁欲,多配偶制,食肉等等,有些人会觉得食肉没问题,而另一些人不这么觉得。那这些文化差别是如何产生的?
史威德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理论,他主张有三种不同的道德思考模式(或者说道德观),一是,自主的道德观,这是牌我们文化中的道德哲学家认为的道德,关于权利、平等、自由的观念;二是,团体的道德观,把责任、地位、等级制度和互相依赖集合起来;三是,神性的道德观,如纯洁、圣洁、污染和原因的观念是相关的。在讨论关于男性和女性权利他们被允许做什么的问题上,自主道德观会主张他们所在所有的行为领域,应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是有知觉的,自由生物,他们有权利做任何想做的事,除非有一个强制性的证据反对它。如果用团队的道德观,可能会主张男女有不同的权利和不同的责任,他们可能生来就分工不同,他们有义务服从这种分工;从神性道德观出发,你可能会呼吁对某些行为进行宗教禁令,这可能对男女行为有不同的限制,比如你会认为女性月经期间不能烹饪食物,因为那会污染食品,也可能会认为与谁性交的非常严苛限制等等。
西方文化中,很大程度上倚重于自主道德观。
5. 关于米尔格拉姆实验(http://baike.baidu.com/view/1672946.htm)
如果实验不在耶鲁做的,权威性减小,相似的致命电击的程度也会减少。如果老师就在学习者边上,电击也会减轻,如果你得把学者的手按在电击上,你会比较不愿意杀了他。如果实验者是通过电话给你指示,你会不太愿意做。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不是穿白大褂的,而是一个普通人, 跟你说“继续电击吧,没事的”,你也不太愿意会做。如果有人反抗说“我不愿意做这个”,你也会更加不愿意做。正是这些一系列重要的原因,会让人不太情愿,把电击提升到致命的程度。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让人做坏事所需的理想情境的绝好例证。这个理想情境有一些必须的元素,它包括权威。
7. 恶和善的两个动力
第一个恶的动力是去个性化,意思是为什么人们组成团队后表现很糟糕,是因为责任被扩散了。如果我一个人在街上跑,用我的棒球拍击碎沿街的窗户,我知道那是我干的,如果我和其他二十个人在一起,那就不是我干的了,我是团队中的一员,感觉就不那么糟糕,责任被扩散了。团队的力量之一就是减少责任。另一个减少责任的方法是接受命令,还有一个减少责任的方法是匿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通常人们不会帮助有需要的人,若身处一个团体,援助的责任就减少了,因为我们都觉得别人会帮忙,所以我们就不插手。所以,如果你在街上陷入困境,你的心脏病发、腿断了,或者遇上行凶抢劫等,根据研究大叫“救命”通常是没用的,因为如果我身边有十个人,听到有人大喊“救命”,我看看其他九个人他们什么都没做,他们也看着我什么都不做。有效果的是受害者指着其中一个说“你,穿绿毛衣的报警”。心理学的证据是如果我穿绿毛衣,有人叫我去报警,我就会去报警。因为我是好人,我不会在别人受伤害时袖手旁观。责任的扩散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做坏事,以及我们对落难之人的援助意愿,对别人的诋毁。
做坏事的方法之一就是放弃自我,也就是自己不再是个体,也就是前面说的去个性化。另一种做坏事的方法就是使做坏事的对象不再是个体,比如,一旦你知道某人的名字,你对他做坏事的可能就减少。将人不当人看待,而是当作数字,物体,厌恶的事物这些都是促成行恶的因素。
联系和相互依赖是善的第一个动力。自私基因理论的一个延伸是你与他人的相互关联程度,你对他们的关心更多是出自纯粹自私的理由。然而相互依赖会使人和人之间建立一种道德联系。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 "金色拱门防止冲突理论",说两个都有麦当劳的国家不会交战,因为麦当劳推动了全球互相依赖,但这在北约轰炸萨拉热窝事件中不成立。相互依赖使你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有个更广泛的说法叫做“接触假说”。尤其是当你们处于同样的身份地位,有同样的目标,有社会支持你理喜爱别人。成百的研究表明,原本互怀敌意的双方,当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从而建立起相互关
系,这种接触就产生了道德感,军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从他人角度出发,你会更关心他们,这是善的另一个动力。纳斯波姆提到希腊戏剧,希腊戏剧邀请人们从他人角度思考,从他们从没想过会成为的人,或甚至从没想过会有所接触的人,希腊戏剧认为这种让步能引起共情。而我认为讲故事是对行善的有力影响之一。故事能让你从他人角度思考,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比如可以利用隐喻的力量,联系一件熟悉的事物,并提出一件新事物,使之与那熟悉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