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SHU系列一· 活字印刷死了吗?(笔记)
2012.4.19 渡口 厉致谦
木刻活字
温州东源木活字印刷被列为非遗之后,利用原来的旧屋成立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传承人王超辉展示了木刻活字的印刷过程。根据木质的特性,不同季节印刷前可能要在上面刷一层水,保证干湿适度。木刻活字印刷利用木条控制行距,空格等板式需求。雕版的吉祥画和木刻活字的吉祥话配合使用,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灵活变换。
福建宁化据称为客家祖地,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客家文化,木刻活字修家谱就是其中之一。木活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有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宗祠文化。一些家庭过上几年就要修家谱,请来修谱师住在自家祠堂包吃包住半年余,集刻字、排版、印刷、装订一条龙,由经验丰富的修谱师导演严肃的祭祀仪式后发谱。福建的刻字师既要刻字修谱,也要熟悉祭祀流程(女人不得参加,甚至不能翻谱),并主持活动。木刻的内容包括家谱用字和一些画像、牌位等,有的木刻师傅还会自己设计一些板式的图样。
福建宁化木刻活字和温州东源木刻活字相比有一些差异。工具上福建用拳刀,豪爽生猛;温州用刀非常细巧且有大小之分,分别做大块和细节。福建字瘦长、温州字方正。福建字因为宗祠文化而延续,木刻内容包含了非常强的宗教信息,温州木刻字和画趋向世俗以及低文化水平的审美,一些木刻画已经只剩形式,失去了神韵。
无论在温州还是福建,木刻都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木刻师还要从事其他劳动经营生活。温州及时申请了非遗,获得了资金资助;而福建的木刻师在闲时还要去卖批发来的年画或者不锈钢锅,尤其是请木刻师包吃住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家庭直接选择电脑印刷修谱之后,这一行的竞争更激烈了。木刻活字似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定,字号大小、比例、字体等等,完全依靠个人审美和能力,一般来说,他们也只会刻一种字体,缺乏变化和适应新需求的思路。总之,木刻师由于刻制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不思经营包装策略,这一行业还处于一种新旧传统混搭、冲击的过程中。
金属活字
金属活字的成分包括铅、锑、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活字印刷正在慢慢地消退。铸字厂和印刷厂日渐远离市区寻归荒野(此处省略六百字)。CP展示了一本铅字印刷厂内部使用的工作手册,里面对文字、数学、化学等不同专业内容如何排字做了规定和讲解,不仅有排字要求,还有校对等编辑工作的要求,让我们感到在铅字印刷的盛时,做一名排字工是需要非常全面的知识基础的。据介绍,在当时十分讲究老工人对新手的传帮带作用,每当有专业书稿送排时,老工人都会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将专业常用字拉出来建立字库,提高新手排字的效率。这一思路也是今天的“联想”概念基础。所以,在高标准严要求下,铅字印刷时代书籍的错误率是非常低的。
当这些优秀的技艺慢慢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可曾思考如何用审美的视角欣赏,用创新的思路延续,用实用的技术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
木刻活字
温州东源木活字印刷被列为非遗之后,利用原来的旧屋成立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传承人王超辉展示了木刻活字的印刷过程。根据木质的特性,不同季节印刷前可能要在上面刷一层水,保证干湿适度。木刻活字印刷利用木条控制行距,空格等板式需求。雕版的吉祥画和木刻活字的吉祥话配合使用,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灵活变换。
福建宁化据称为客家祖地,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客家文化,木刻活字修家谱就是其中之一。木活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有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宗祠文化。一些家庭过上几年就要修家谱,请来修谱师住在自家祠堂包吃包住半年余,集刻字、排版、印刷、装订一条龙,由经验丰富的修谱师导演严肃的祭祀仪式后发谱。福建的刻字师既要刻字修谱,也要熟悉祭祀流程(女人不得参加,甚至不能翻谱),并主持活动。木刻的内容包括家谱用字和一些画像、牌位等,有的木刻师傅还会自己设计一些板式的图样。
福建宁化木刻活字和温州东源木刻活字相比有一些差异。工具上福建用拳刀,豪爽生猛;温州用刀非常细巧且有大小之分,分别做大块和细节。福建字瘦长、温州字方正。福建字因为宗祠文化而延续,木刻内容包含了非常强的宗教信息,温州木刻字和画趋向世俗以及低文化水平的审美,一些木刻画已经只剩形式,失去了神韵。
无论在温州还是福建,木刻都不足以维持生计,所以木刻师还要从事其他劳动经营生活。温州及时申请了非遗,获得了资金资助;而福建的木刻师在闲时还要去卖批发来的年画或者不锈钢锅,尤其是请木刻师包吃住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家庭直接选择电脑印刷修谱之后,这一行的竞争更激烈了。木刻活字似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定,字号大小、比例、字体等等,完全依靠个人审美和能力,一般来说,他们也只会刻一种字体,缺乏变化和适应新需求的思路。总之,木刻师由于刻制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不思经营包装策略,这一行业还处于一种新旧传统混搭、冲击的过程中。
金属活字
金属活字的成分包括铅、锑、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活字印刷正在慢慢地消退。铸字厂和印刷厂日渐远离市区寻归荒野(此处省略六百字)。CP展示了一本铅字印刷厂内部使用的工作手册,里面对文字、数学、化学等不同专业内容如何排字做了规定和讲解,不仅有排字要求,还有校对等编辑工作的要求,让我们感到在铅字印刷的盛时,做一名排字工是需要非常全面的知识基础的。据介绍,在当时十分讲究老工人对新手的传帮带作用,每当有专业书稿送排时,老工人都会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将专业常用字拉出来建立字库,提高新手排字的效率。这一思路也是今天的“联想”概念基础。所以,在高标准严要求下,铅字印刷时代书籍的错误率是非常低的。
当这些优秀的技艺慢慢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可曾思考如何用审美的视角欣赏,用创新的思路延续,用实用的技术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
-
不想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3 09: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