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很大
北京很大。作为一个北漂,我的生活线路跟大多数北漂一样,每天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周末偶尔心血来潮会出去溜溜,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宅,宅在家里自嗨上网看书看电影。于是,对北京这座庞然大物的印象,只剩下冷冰冰的高楼林立——上班的地方,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郊区,跟我的老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乡下的亲戚们领来这里,估计看到这里的瞬间,他们的向往之情会变为鄙视之情,环境不如家里,菜价却是家里的好几倍,他们会说走吧在这里做什么呢?自己找罪受么?其实虽然来北京时间不长,但是关于为什么要来北京这个问题却在脑中想了无数遍,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以前,我住在一个悠闲的滨海小城。那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随便去到临海的某地,加点想象力就能营造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下雨的时候那里的人们不打伞,他们只是在雨中悠然的走过;我住的地方在市区,公司在郊区的一个工业园,每天要花半小时上班,这在当时看来是很遥远的距离。后来,后来我决定拒绝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死咸鱼生活,毅然决然的跑来北京。于是,事情发生了大变化,原来所在城市附赠给我的一切都消失了,没有清新的空气(刚来的时候我甚至有段时间肺很不舒服),由于每天在地铁里穿行,与阳光亲密的机会很少;每天需要要在地铁里晃悠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公司,然后直到日落西山才从写字楼的小隔间里出来,抬头望见闪烁的霓虹,咕咕直响的肚子提醒自己晚饭还没有着落。有时候被这种鸭子似的生活气急了,我自问自答,难道你是受虐狂么?不是。你为什么要来北京呢?为了自由。刘瑜有篇文章以“肩负自由的疲惫”命名,刘瑜,一个聪明的女子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自由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要付出代价。亲身经历告诉我,拥有了自由之后如何把控之是个更为严峻的命题。
北京很大。他的身躯,庞大而笨拙,但是他却有一颗特别的心,你可以形容他,用你能想到的任何语言,华丽和拜金,自由和梦想,无情和多情,奋进和堕落,一个充斥着矛盾的矛盾体。这种矛盾让人爱之恨之,却难以离开之。
电影《走出非洲》中,男主角Danis一生追求自由,他生在非洲死在非洲葬在非洲。北京,如果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的生活在这里的话,也是另一种非洲。
以前,我住在一个悠闲的滨海小城。那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随便去到临海的某地,加点想象力就能营造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下雨的时候那里的人们不打伞,他们只是在雨中悠然的走过;我住的地方在市区,公司在郊区的一个工业园,每天要花半小时上班,这在当时看来是很遥远的距离。后来,后来我决定拒绝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死咸鱼生活,毅然决然的跑来北京。于是,事情发生了大变化,原来所在城市附赠给我的一切都消失了,没有清新的空气(刚来的时候我甚至有段时间肺很不舒服),由于每天在地铁里穿行,与阳光亲密的机会很少;每天需要要在地铁里晃悠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公司,然后直到日落西山才从写字楼的小隔间里出来,抬头望见闪烁的霓虹,咕咕直响的肚子提醒自己晚饭还没有着落。有时候被这种鸭子似的生活气急了,我自问自答,难道你是受虐狂么?不是。你为什么要来北京呢?为了自由。刘瑜有篇文章以“肩负自由的疲惫”命名,刘瑜,一个聪明的女子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自由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要付出代价。亲身经历告诉我,拥有了自由之后如何把控之是个更为严峻的命题。
北京很大。他的身躯,庞大而笨拙,但是他却有一颗特别的心,你可以形容他,用你能想到的任何语言,华丽和拜金,自由和梦想,无情和多情,奋进和堕落,一个充斥着矛盾的矛盾体。这种矛盾让人爱之恨之,却难以离开之。
电影《走出非洲》中,男主角Danis一生追求自由,他生在非洲死在非洲葬在非洲。北京,如果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的生活在这里的话,也是另一种非洲。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