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与图书馆
原文地址 这几天起得还算早,吃完早饭后总会去逛一趟学校图书馆,看看有什么之前没发现过的好书。几天下来,感觉收获不小。

我对“图书馆”算是有着某种特殊感情的。刚上小学的时候知道的东西少,识的字更少,偶尔有了一本《365夜故事集》,天天缠着姐姐给我念里面的故事;后来到三年级,要自己写日记写作文了,还是没有什么素材,这时候姐姐带我去县城里的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于是小学剩下那几年的周末我基本不是在图书馆待着就是在什么地方看书。还记得刚开始只能看注音读物,很神奇的,三四百页的书,靠着拼音在也不完全理解意思的情况我还能三个小时看完一本。那个时候每周都去图书馆还书借书,每天放学回家不是先做当天的作业,而是看一阵书。如果说我有点什么自学能力或者是相对好些的理解能力,那都是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于是小学到高中,语文方面基本没有发愁过。 上了初中,周基本补课,某一年,县图书馆搬迁到城郊去了,所以我就没有再去过。班主任是教数学的,加上自己数学成绩一般,如果常拿时间看“闲书”便会遭老师白眼……记得初一的某天中午自习时间,我和同桌跑去自己学校小小的图书馆,我在那里看完了《科幻世界》上面连载的《生存游戏》,回来便被老师逮到办公室训话去了。从此就没什么念想专门找书看了。所以很可惜,看的书并不多。《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初中前那个暑假用了一个多星期看完的,也不算中学的经历,当时读得有些快,现在想着要不再重读一遍。 高中,有点巧合进了理科实验班,一向“数学不好”的我压力就更大了。不过貌似相对初中时好一些,大概上高中了,“中二病”好了许多,也没那么多时间瞎想。遇到个挺能聊得来的姑娘,受影响看了些之前没涉及的领域小说史书什么的。也开始写了写博客。那时洋洋洒洒很容易写上二三千字,还写出过押韵的长诗呢,哈哈。略过中间许多记不清的事情,到高三,拜自己的胃出血所赐——老师家长都不怎么盯我了,怕我一用功学习就挂掉——我倒有了时间去逛逛学校的图书馆。 到高三因各种原因成绩下降的我,那个时候连作文也写不出了,某次被语文老师谈话,问我考试写的那个是什么,我坦言,已经写不出东西来了。那时的后来遇到两本好书:余杰的《沉默的告白》与 阿尔维托.曼谷埃尔 的《阅读日记》。“温柔而坚强”,这是我现在要给这两本书的评价。很奇怪,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作者的书,恰好在我迷茫的时候出现在我视线里,而我要给他们一致的评价。(这里暂不讨论余杰后来的经历,有同学认为他有他的局限性,我依喜欢这个人,并支持他做的事。)这两本给了我很大的慰藉的书,前者先是在学校图书馆中借到,后来自己再在网上买了一本收藏,后者是从《书城》中读到,也是去网上买下。到大学也还带着。 来上大学,北京城,有国家图书馆。不过也就去了大概四五次。因为兴趣偏geek向,多数时间用在了计算机上,其实要说起来看的书倒是不多。10年年底买了 Kindle,这之后才重拾起读书的兴趣。看得出,自小学之后,我与图书馆就愈走愈远了,而这种感情,大概是在去年用 Kindle 读了50多本书后才重新燃起。 我有个说法,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或者觉得生活里缺乏了动力,不妨去图书馆走走,当面对那么多整柜整柜的书而显然其中的大多数是自己没有看过的时,是不是瞬间就很受鼓舞?(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写在这些书里,不抓紧的话就白白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这些本可以学习了解的东西了。)至少我每次逛图书馆浏览到那些我不管我了解不了解的领域里各类的书时,我就特别地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虽然网上有篇挺有意思的文章叫做《书读太多没啥用,热爱生活少读书》,推荐搜索来读读,有启发) 这几天常去看的书架是自然科学史的那部分。说起来小学的时候还对外宣称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天文学家——其实当时脑海里出现的印象是个宇航员。小学好多时间都用在了阅读自然科学类的书箱上了,这导致我现在看到满架这类的书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尽管高中学的是理科,却给我一种距离“科学”有点远的感觉。如今即将毕业,眼见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柜子“高级科普读物”读完,心中不免有小小的遗憾。 去年,在天津读物理学的阿亮同学来北京,刚好那时我才看完《三体》,谈到这本小说,阿亮问:“看完这样的小说有没有种想要学习物理的感觉?”“是啊,这种感觉特别强烈。” 去年的后来,我还读了《复杂》这本书,据说有人因为这书而改变人人生方向呢。那么我呢?即使在可预测的一部分将来我应该没有机会做这种转变,不过幸运的话,我的人生剩下的时光还足够长,还能让我有机会去看去学习。 这篇日志的标题,开始我敲下的是《说说图书馆》,不过有点无奈,到后来毫无悬念地开始“偏题”了。毕竟一开始回想总是很难止住的。写到现在,大概的主题就是我自己和阅读的关系了。开始定那个标题也是有原因的。前阵子因家里父母年纪大,开始各种小毛病缠身,大概是准备毕业后回家陪在他们身边——我是说回到我们那个小县城。于是情绪有些低落,因为没想到父母已经是过了可以让我趁年轻可以去做各类“不靠谱”的事情的年纪了。某天我从图书馆回来想到,回去老家,就意味着没有这样的图书馆了。这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十分遗憾的事情?接着我顺带就想到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在知识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意义和角色问题以及图书馆文化在个人生活领域中所代表的意义——其实我也就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要我写出点什么东西的话,你看,我这不是写跑题的嘛。好在现在看来,未来还不是定死的,还有机会去上海这座城市。 【打个岔,要说以后我有机会,我会给自己准备两个书架,一个用来放我自己读过的觉得有收藏价值的书,另一个么,就用来放豆瓣上“想看”而一直没有机会看的书吧!】 到最后,本文没有涉及的内容包括:我的观点:电子书对传统纸质读物的影响 以及 我的观点:给他人推荐阅读这件事到底是不是靠谱。这两个问题想了很久,确实有点自己想法可以写出来讨论讨论的了。不过也不用太多期望,毕竟今天这篇日志也是一时兴起而来的,写了日志就没时间写代码了。

其实文章开头是想引用一下 曼谷埃尔 先生在《夜晚的书斋》和《阅读史》里面对阅读和图书馆的一些说法,不过,鉴于这两本书我自己都还没能静心去看完,我也就没有必要装作我已经通读过了似的掉书袋了。那么,能做的就是摘录印在《阅读史》书背的两段文字了: 书本的读者——我正不知不觉地加入其家庭,将一个我们普遍具有的功能加以扩充或集中。阅读书页上的字母只是它的诸多面相之一。天文学家阅读一张不复存在的星星图;动物学家阅读森林中动物臭迹;舞者阅读编舞者的记号法,而观众则阅读舞者在舞台上的动作;双亲阅读婴儿的表情,以察觉喜悦或惊骇或好奇的讯息;中国的算命师阅读古代龟壳上标记;情人在晚上盲目地阅读爱人的身体,在被窝底下;夏威夷渔夫将手插入海中以阅读海流‘农夫阅读天空以测天气,这一切阅读都和书本的读者共享辨读与翻译符号的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阅读其意义的都是读者;允诺或承认事物、地方或事件具有某种可能的可读性的是读者;觉得必须把意义归诸一套符号系统,然后辨读它的是读者。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边世界,捭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 可是,我还是想引用点东西,嘿嘿

曼古埃尔讲述“书和人”的命运 (来源点这里) 继《阅读史》之后,阿尔贝托·曼古埃尔的新书《夜晚的书斋》仍是讲述关于书的故事。《阅读史》是将个人的阅读和阅读的历史结合起来写,《夜晚的书斋》写作方式与之有些相似,每一章基本上都是从作者的书斋说起,然后展开至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及这些图书馆中的图书的命运。 不同于《阅读史》的是,曼古埃尔在《夜晚的书斋》的前言中就申明说,不打算编一本图书馆的历史或一本图书技术史。与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充满神奇魔幻色彩的图书馆和图书不同,也与福柯从机构表象的演变来揭示隐藏着的权利运作方式变化的写作不同,《夜晚的书斋》像是关于图书馆的一系列札记:从已经消失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到哥伦比亚的驴背上的图书馆,从敦煌藏经洞到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洛伦佐图书馆,从彼得拉克到卡内基……《夜晚的书斋》的写作放弃了写史的雄心,全书由15篇漫谈式的散文组成,但是混沌之中却自有其秩序。作者随意跨越时空,从世界各地由古至今一些著名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管理、图书排序到图书馆命运以及新技术对传统图书馆的挑战,《夜晚的书斋》几乎是一本关于图书馆的百科全书。 曼古埃尔说:“夜晚的书斋似乎就沉浸在这个世界本质上混沌的一片欢乐之中。”这样,他的书就不可能像百科全书那样仅仅是客观的解说和描述。他在寂静的夜晚在书海中遨游,他体会着与先贤对话的快乐和神游古今的自由,同时也与图书馆和图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为一些珍贵图书的毁灭而悲哀,为伊拉克、黎巴嫩等因为战乱而导致的图书损毁而喟叹。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图书散佚、消失和被窜改。图书馆的命运往往和民族、国家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政权对待图书馆和图书的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对待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和记忆的尊重程度。 《夜晚的书斋》中纳粹德国查禁和焚烧犹太人图书只是人类焚书史上的一个片段。当然,因为人类对未知的渴望、对保留民族记忆的责任感,才有了纳博科夫的姐姐面对苏德交战的枪林弹雨,去找即将溃败的德国军官要回图书馆的书。相对于对图书馆和名家的介绍,书中这样的小人物的小故事,更加体现了人类对知识的信仰和通过书获得精神解放的热望,也更让人感动。曼古埃尔始终没有就书谈书,他将书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书的第一章是“书斋-神话”,主要记述古埃及人试图通过修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征服时间的努力,最后一章是“书斋-家”,书成了人类的栖身之所。从神话到家园,人始终在书中寻找安身立命的所在。 博尔赫斯在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时,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心中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不会像图书馆这样命运多舛,不过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读到《夜晚的书斋》这样的书也是一种幸福。 -EOF-
-
东风压倒西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3-03 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