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应忘却的记忆
再过些年,我将到小舅离开的年纪。
96年冬初夜里,县城医院入口左边一楼病房。小舅的床位在中间,他干瘪的身体陷在白色发黄、有不明模糊颜色污记的床单里。幽暗的荧光灯灯光蒙上了那张惨烈消瘦、因久病黑黄而导致五官模糊的脸。那张脸已经没足够的脂肪和肌肉做一个清晰的微笑表情。 右边悬挂着药水瓶滴答着,还能持续半个小时。架下摆着白瓷痰盂,母亲说,里面是血,那量几乎等同于不久前给小舅舅输入的200CC血,他在输血后不久呕吐。
那段日子,母亲为了那些治病输血的钱,腆着脸去各家凑。
清晨上学前我跟母亲请求去看小舅,母亲神色凝重,沉默了一会儿,迟缓点头,算答应了。
夜色逼上整个天幕,病房门口。母亲不允许我进入病房,小舅舅见我来了很高兴,他看着我不能说话,只好对我笑笑。病房空荡荡的,漫溢着浓烈的福尔马林味道,小舅妈在旁边数落了几句,照旧几样“喝酒,抽烟,打牌,熬夜,没用…………”,满意后才拿着开水壶出去打水了。
站了一会儿,母亲让我回家。小舅舅闭眼在休息,我没有打招呼离开了,那是最后一次见他。
从此,活在记忆里的小舅。
寒假唯一值得高兴说一说的,是去乡下小舅家过上个把月。母亲会安排我们搭着熟识的货车去。有时小舅出来置办东西,也顺便带我们一起回去。那时的我最不能忍受汽油味,晕车呕吐的厉害。因此在北风强劲的冬天,我也宁愿趴在车后面货上。舅舅坳不过我的任性,车走了一会儿,停下来,舅舅爬上了上来坐在我后面,听我叽叽喳喳说一路,一只手护住我的头。山路崎岖颠簸,半路还下了一阵子雪子。到家时,两个人的鼻子脸都冻的通红,头发湿了一层。舅妈见状不解,知道原由后,责怪舅舅太由着我的性子来了,这样是容易生病的。小舅呵呵笑几声,催舅妈赶紧热饭菜给我们吃。
有一个夜晚乡间电影散场后,小舅穿着大舅寄回来的军大衣,抱着半场入睡的我,走在田间小路上。半路被晃荡醒来,闻到他身上有乡间白酒混合着自制烟草醇厚的味道。神智迷离的我还跟小舅闲扯,冬夜清冽的山风吹散了我们说话冒出的白气,月色很好,不远处的农房高低、依稀可辩有着灰土黄色的墙面。
小舅家的房子,是连排的,跟宗族其他亲戚的房子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L字型。中间空出来一大块长方型的土坪,上面铺了从河里挑来的砾石。族里有红白事,土坪就是办事的场所。夜间,大人们忙好了,会在坪中随意支起几座火堆,烧碗口粗的干柴,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取暖、闲话家长里短,而男人们多在半场后汇集在另外一个场景里打牌喝酒。小舅常在这种场景耽搁很久,下半夜回来时,多要遭受舅妈的责问;他要是喝的有些醉意,便会同舅妈对上几句,最后必然以“说来说去都这几句!”为结束语。
后来母亲提起小舅的事,他因幼儿时无人照顾,不慎跌落火盆中,烫伤了左手,导致无名指向掌心变形弯曲,手背处留下了一颗玻璃弹珠大小的肉球。体检失败,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小舅长时的沉默和偶尔急促暴躁的语句,在我如同夏日午后透过小窗在房间旧式家具铺开的光,清晰照见一层蒙浑。如今我也经历一些世事后,也不能完整的体味他被生活局促逼迫的无奈和失落。他被选择去过内心抗拒的生活,并时刻清晰地意识到这点,也许是这些导致了他日渐深重不能言语的焦灼痛苦。而他终于选择了一个结束的方式,将他清瘦的样子,留在了33岁。
96年冬初夜里,县城医院入口左边一楼病房。小舅的床位在中间,他干瘪的身体陷在白色发黄、有不明模糊颜色污记的床单里。幽暗的荧光灯灯光蒙上了那张惨烈消瘦、因久病黑黄而导致五官模糊的脸。那张脸已经没足够的脂肪和肌肉做一个清晰的微笑表情。 右边悬挂着药水瓶滴答着,还能持续半个小时。架下摆着白瓷痰盂,母亲说,里面是血,那量几乎等同于不久前给小舅舅输入的200CC血,他在输血后不久呕吐。
那段日子,母亲为了那些治病输血的钱,腆着脸去各家凑。
清晨上学前我跟母亲请求去看小舅,母亲神色凝重,沉默了一会儿,迟缓点头,算答应了。
夜色逼上整个天幕,病房门口。母亲不允许我进入病房,小舅舅见我来了很高兴,他看着我不能说话,只好对我笑笑。病房空荡荡的,漫溢着浓烈的福尔马林味道,小舅妈在旁边数落了几句,照旧几样“喝酒,抽烟,打牌,熬夜,没用…………”,满意后才拿着开水壶出去打水了。
站了一会儿,母亲让我回家。小舅舅闭眼在休息,我没有打招呼离开了,那是最后一次见他。
从此,活在记忆里的小舅。
寒假唯一值得高兴说一说的,是去乡下小舅家过上个把月。母亲会安排我们搭着熟识的货车去。有时小舅出来置办东西,也顺便带我们一起回去。那时的我最不能忍受汽油味,晕车呕吐的厉害。因此在北风强劲的冬天,我也宁愿趴在车后面货上。舅舅坳不过我的任性,车走了一会儿,停下来,舅舅爬上了上来坐在我后面,听我叽叽喳喳说一路,一只手护住我的头。山路崎岖颠簸,半路还下了一阵子雪子。到家时,两个人的鼻子脸都冻的通红,头发湿了一层。舅妈见状不解,知道原由后,责怪舅舅太由着我的性子来了,这样是容易生病的。小舅呵呵笑几声,催舅妈赶紧热饭菜给我们吃。
有一个夜晚乡间电影散场后,小舅穿着大舅寄回来的军大衣,抱着半场入睡的我,走在田间小路上。半路被晃荡醒来,闻到他身上有乡间白酒混合着自制烟草醇厚的味道。神智迷离的我还跟小舅闲扯,冬夜清冽的山风吹散了我们说话冒出的白气,月色很好,不远处的农房高低、依稀可辩有着灰土黄色的墙面。
小舅家的房子,是连排的,跟宗族其他亲戚的房子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L字型。中间空出来一大块长方型的土坪,上面铺了从河里挑来的砾石。族里有红白事,土坪就是办事的场所。夜间,大人们忙好了,会在坪中随意支起几座火堆,烧碗口粗的干柴,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取暖、闲话家长里短,而男人们多在半场后汇集在另外一个场景里打牌喝酒。小舅常在这种场景耽搁很久,下半夜回来时,多要遭受舅妈的责问;他要是喝的有些醉意,便会同舅妈对上几句,最后必然以“说来说去都这几句!”为结束语。
后来母亲提起小舅的事,他因幼儿时无人照顾,不慎跌落火盆中,烫伤了左手,导致无名指向掌心变形弯曲,手背处留下了一颗玻璃弹珠大小的肉球。体检失败,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小舅长时的沉默和偶尔急促暴躁的语句,在我如同夏日午后透过小窗在房间旧式家具铺开的光,清晰照见一层蒙浑。如今我也经历一些世事后,也不能完整的体味他被生活局促逼迫的无奈和失落。他被选择去过内心抗拒的生活,并时刻清晰地意识到这点,也许是这些导致了他日渐深重不能言语的焦灼痛苦。而他终于选择了一个结束的方式,将他清瘦的样子,留在了33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