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纪念曾经逝去与将要追寻的美好
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你的包袱,因此发奋努力,只是为了想要证明我足以与你相配 ——题记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当音乐再次想起,一切又历历在目。这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侧耳倾听》了,每一次看完,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怀念余追逝,怀念那曾经的花样年华,追逝那从未开始的梦。
——“还给你,月岛雯。”
夏天茂密的大树下,一条长凳上坐着一个阅读的少年,手里捧着的是刚刚那个粗心的女孩儿丢下的书,这样的邂逅是何其的美妙,又是那样似曾相似。我想在每个人的雨季里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第一次心动在那个小小的误会中产生。
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被对方叫出来的时候,除了讶异还会有一丝少女才有的羞涩吧!却不知道这个名字在对方的心里可能叫过了上万遍。就像月岛自己对着“天泽圣司”这几个字嘀咕个没完一样。
——“水泥路太烂了。还是不要唱的好!”
少年时的负气与喜爱是参杂在一起的,明明很欣赏却要装作一付无所谓的样子,就像年少时我们总是努力表现,去试图超越那个令我们心动的人一样。
从小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我们见过最多的路就是水泥路,我们无法去呼唤乡间的小路,因为那是不曾有过的。偶尔间我们会遇到一些其凹不平的小路,那就是我们的探险之旅了,记得小的时候最爱顶着星空走在这样的路上,像是在翻山越岭一样,为回家的路增添几分趣味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几抹英雄的色彩。
——“发现好地方了耶!”
曾经的假期里,我们是否也有过忘记作业,忘记为爸爸送饭,追着一只猫去寻找一个新的地方?曾经直到现在我还是那么的爱与猫咪说话,或者学着猫叫,总感觉它们能听懂似的。流浪的猫咪就像是这个城市里的另一个主人一样,只不过它们更悠闲些,四处游荡着巡视这个城市。曾经我也是那么地爱玩探险游戏,专挑以前不曾走过的路回家,一旦发现可以作为“秘密基地”的地方,那种快乐就像是做了哪儿的国王一样,小的时候我们太渴望有一片自己的空间,逃脱大人们的束缚,长大后我们却早已忘记那片空间,开始随波逐流。
——“真不错,你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前进,我就跟傻瓜一样,只希望能跟你念一样的高中就好了。”
真羡慕圣司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想好自己要走的路了,更羡慕月岛在十五,六岁的时候遇到圣司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而我们在那个年纪的时候,未来似乎是被预定好的,上一所重点高中,再考一所名牌大学,然而上了大学之后的我们却开始无路可走,因为我们不曾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为了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
在学校的那段时光里,我的生活每天就是食堂,咖啡,图书馆,迎朝阳而去披星月而归,那样悠闲惬意的生活想必再也不会有了。然而我的爱情没有发生在图书馆里,但却是在一家书店。那个暑期,也就是我毕业的两个月后,我在一家书店打工,那天我撑着阳伞,慢悠悠地走在通向书店的地下通道上,一个转身,就看见一个穿着白T 恤,牛仔裤的黝黑男孩在啃着西瓜。这样的第一次相见一点也不浪漫,当然他也是刚毕业过来打工的,也许都是因为爱书的缘故,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后来我们被分到了一起工作,工作之余就是谈书,谈电影,就这样熟稔起来⋯⋯
因书结缘,真是一件俗套而又浪漫的事。
——“要从自己心里去找那块原石,经过磨练才行,那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初看《侧耳倾听》就感觉不像是宫老的作品,虽然情结不失吉卜力积极向上的风格,但画面却不像宫老的其他作品那样绚丽多彩,也少了很多浪漫主义,天马行空似的意境,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部动画的监督是近藤喜文先生。近藤喜文就像他动画中所说的原石那样一直在不停地磨练,如果宫老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天赋与勤奋,那么近藤喜文的成就却来自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成功总是意料之中的。但由于长期工作积劳成疾,原本最后可能接班吉卜力的他,却在47岁时撒手人寰。
“我是那种当船只还没有出现沉没迹象的时候就会抛弃船只的人,而Kon-Chan则是那种深爱着船只和船只上的人,而选择和船只一起沉没。”这是宫老对近藤喜文的评价,也难怪《侧耳倾听》非近藤能做得出来不可,月岛,圣司都是近藤的影子,也许他们就是那时作为原石的近藤喜文。
尽管离家远行 一无所有
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 面对挑战
不怕寂寞 挺起胸膛
变得更坚强
沿着家乡的小路
一直前行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当音乐再次想起,一切又历历在目。这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侧耳倾听》了,每一次看完,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怀念余追逝,怀念那曾经的花样年华,追逝那从未开始的梦。
——“还给你,月岛雯。”
夏天茂密的大树下,一条长凳上坐着一个阅读的少年,手里捧着的是刚刚那个粗心的女孩儿丢下的书,这样的邂逅是何其的美妙,又是那样似曾相似。我想在每个人的雨季里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第一次心动在那个小小的误会中产生。
当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被对方叫出来的时候,除了讶异还会有一丝少女才有的羞涩吧!却不知道这个名字在对方的心里可能叫过了上万遍。就像月岛自己对着“天泽圣司”这几个字嘀咕个没完一样。
——“水泥路太烂了。还是不要唱的好!”
少年时的负气与喜爱是参杂在一起的,明明很欣赏却要装作一付无所谓的样子,就像年少时我们总是努力表现,去试图超越那个令我们心动的人一样。
从小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里的我们见过最多的路就是水泥路,我们无法去呼唤乡间的小路,因为那是不曾有过的。偶尔间我们会遇到一些其凹不平的小路,那就是我们的探险之旅了,记得小的时候最爱顶着星空走在这样的路上,像是在翻山越岭一样,为回家的路增添几分趣味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几抹英雄的色彩。
——“发现好地方了耶!”
曾经的假期里,我们是否也有过忘记作业,忘记为爸爸送饭,追着一只猫去寻找一个新的地方?曾经直到现在我还是那么的爱与猫咪说话,或者学着猫叫,总感觉它们能听懂似的。流浪的猫咪就像是这个城市里的另一个主人一样,只不过它们更悠闲些,四处游荡着巡视这个城市。曾经我也是那么地爱玩探险游戏,专挑以前不曾走过的路回家,一旦发现可以作为“秘密基地”的地方,那种快乐就像是做了哪儿的国王一样,小的时候我们太渴望有一片自己的空间,逃脱大人们的束缚,长大后我们却早已忘记那片空间,开始随波逐流。
——“真不错,你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前进,我就跟傻瓜一样,只希望能跟你念一样的高中就好了。”
真羡慕圣司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想好自己要走的路了,更羡慕月岛在十五,六岁的时候遇到圣司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而我们在那个年纪的时候,未来似乎是被预定好的,上一所重点高中,再考一所名牌大学,然而上了大学之后的我们却开始无路可走,因为我们不曾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为了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
在学校的那段时光里,我的生活每天就是食堂,咖啡,图书馆,迎朝阳而去披星月而归,那样悠闲惬意的生活想必再也不会有了。然而我的爱情没有发生在图书馆里,但却是在一家书店。那个暑期,也就是我毕业的两个月后,我在一家书店打工,那天我撑着阳伞,慢悠悠地走在通向书店的地下通道上,一个转身,就看见一个穿着白T 恤,牛仔裤的黝黑男孩在啃着西瓜。这样的第一次相见一点也不浪漫,当然他也是刚毕业过来打工的,也许都是因为爱书的缘故,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后来我们被分到了一起工作,工作之余就是谈书,谈电影,就这样熟稔起来⋯⋯
因书结缘,真是一件俗套而又浪漫的事。
——“要从自己心里去找那块原石,经过磨练才行,那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初看《侧耳倾听》就感觉不像是宫老的作品,虽然情结不失吉卜力积极向上的风格,但画面却不像宫老的其他作品那样绚丽多彩,也少了很多浪漫主义,天马行空似的意境,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部动画的监督是近藤喜文先生。近藤喜文就像他动画中所说的原石那样一直在不停地磨练,如果宫老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天赋与勤奋,那么近藤喜文的成就却来自于他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成功总是意料之中的。但由于长期工作积劳成疾,原本最后可能接班吉卜力的他,却在47岁时撒手人寰。
“我是那种当船只还没有出现沉没迹象的时候就会抛弃船只的人,而Kon-Chan则是那种深爱着船只和船只上的人,而选择和船只一起沉没。”这是宫老对近藤喜文的评价,也难怪《侧耳倾听》非近藤能做得出来不可,月岛,圣司都是近藤的影子,也许他们就是那时作为原石的近藤喜文。
尽管离家远行 一无所有
但我要用自己的力量 面对挑战
不怕寂寞 挺起胸膛
变得更坚强
沿着家乡的小路
一直前行
![]() |
——“将来⋯⋯我会不停地唱着你那首歌来努力的!”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